APP下载

礼仪之邦

2022-05-30苑天舒

环球人物 2022年15期
关键词:钱穆习俗天地

苑天舒

中国是“礼仪之邦”。唐代经学家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华夏是章服制度与礼仪道德兴盛的地方,是美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祥成长的地方。

我们现在还能找到哪些是华夏中国的“礼仪”呢?有人或许会说:“我们现在也有很多礼仪啊!比如我们都会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种说法把“俗”和“礼”混淆了,民俗是民俗,礼仪是礼仪,不能混为一谈。“礼”具有很强的约束性,如果违背就会受到谴责和惩罚。但是“俗”没有“礼”那样的强制约束性,“俗,习也”,是老百姓的习俗、积习。春节燃放鞭炮、正月十五闹花灯、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等,都是习俗,没有谁强制,都随百姓自己的意愿。

《礼记正义·序》中说:“夫礼者,经天纬地,本之则大一之初;原始要终,体之乃人情之欲。”“礼者,理也”,“礼”,取自于天地之初的最根本之理;人道合于天道,人之“礼”合于天之“理”,体现人的正常欲望。人生于天地间,“上资六气,下乘四序,赋清浊以醇醨,感阴阳而迁变。”天上的六气(风寒热湿燥暑),地上的四季,都是影响人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中的清浊升降,折射到人的习性上,就表现为清纯与厚重,阴阳的变化则使人的习性也随之变迁;人的情志(喜怒哀乐)由此而生,人的心性(动静爱恶)存在其中;人在清净精粹时稳重凝聚,人在浮躁不安时无所不为。古圣先王有鉴于此,为了让人们保持正直,归于德义,像构筑堤岸那样制定了礼仪,防范欲望之河泛滥。“礼者,经天地,理人伦,本其所起,在天地未分之前。……礼者,理也。其用以治,则与天地俱兴。”

过去一谈到“礼”,就有人以封建礼教为名来批判,认为“礼”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是中国封闭、保守的文化,导致了中国的落后。然而并不是这样,习俗是带有地方性的,“礼”是天地人伦。钱穆先生说:“与欧洲的文人不同的是,中国士人不管来自何方都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在西方人看来,文化与区域相连,各地的风俗和语言就标志着各种文化。但对中国人来说,文化是宇宙性的,所谓乡俗、风情和方言只代表某一地区。要理解这一区别必须理解‘礼这个概念。”

中国人的“礼”是独有的。錢穆先生说:“在西方的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正因为西语里没有‘礼这个概念,西方只是用风俗之差异来区分文化,似乎文化只是影响所及地区各种风俗习惯的总和。”在中国,“礼是一个家庭的准则,管理着生死婚嫁等一切家务和外事,同样,礼也是一个政府的准则,统辖着一切内务和外交,比如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征兵、签订和约和继承权位等等。要理解中国文化非如此不可,因为中国文化不同于风俗习惯。”

一个外国人到中国人的家里做客,主人给客人包饺子吃,这只是中国人待客的习俗。但是饺子怎么摆上桌,吃饺子的人们如何入座,大人孩子、主人客人的话怎么说,都在礼的规矩中了,这就是中国文化了。

钱穆先生说:“当礼被延伸的时候,家族就形成了,礼的适用范围再扩大就成了‘民族。中国人之所以成为民族,因为礼为全中国人民树立了社会关系准则。”“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中国文化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

猜你喜欢

钱穆习俗天地
钱穆的容与化
钱穆的容与化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拾天地之荒
论钱穆的地方自治思想
父亲对钱穆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