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2023财年第一季度业务表现
2022-05-30张周平莫岱青陈礼腾
张周平 莫岱青 陈礼腾
近日,阿里巴巴发布2023财年第一财季(2022年第二季度)报告。该财季,阿里巴巴实现营收2 055.55亿元,上年同期2 057.4亿元,同比微下降0.09 %。那么阿里数字零售商业务表现如何?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给予如下解读。
营收增长继续承压天猫淘宝市场被蚕食
增长继续承压核心业务显乏力
在本财季,阿里巴巴实现营收2 055.55亿元,同比下降0.09 %。阿里巴巴中国商业业务收入达1 419.35亿元,同比下滑1 %,其中来自中国零售商业的收入为1 369.77亿,同比下滑2 %。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阿里巴巴的数字零售商业业务主要包括淘宝(综合电商)、天猫(综合电商)、淘特(下沉市场)、淘菜菜(社区团购)、盒马(商超)、天猫超市(商超)、高鑫零售(商超)、天猫国际(进口跨境电商)等。
莫岱青解释道:“阿里营收增长从此前连续个位数增长,进入微降阶段。天猫淘宝市场被蚕食,既要面对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等综合电商,也要面对来自新晋电商抖音快手的挑战。受到疫情影响,淘宝天猫的实物GMV增速同比也是个位数的下跌,从侧面表明,淘宝天猫面对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创新能力出现降低,吸引流量的能力在减弱。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淘宝天猫的基盘能稳住已实属不易。”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阿里巴巴的营收和利润都下降、增长继续承压,新兴业务增速明显,亏损收窄。
用户规模明显已见顶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的12个月,集团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达约13.1亿,同比增长15.7 %。其中包括中国消费者超过10亿,以及海外消费者3.05亿,年度净增1.77亿,但是本季度阿里破天荒未公布用户数据。
莫岱青表示,应该看到用户规模是资本市场看重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各电商平台争夺的重点,拼多多、京东在用户规模上的追赶上让阿里有了紧迫感。另外加上电商间的竞争态势,阿里在用户获取方面受到阻力,并且接近天花板,更多需要聚焦在高质量用户的转化上,或许对阿里来说公不公布用户数据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庄帅也表示,阿里用户规模明显已经见顶,没有增长的数据再公布意义不大。财报显示,超1.23亿消费者在淘宝天猫年度消费超1万元,跨年活跃率为98 %。这2个数据表明,阿里希望通过精细化运营来提升用户的消费支出和复购率。
新业务亏损收窄竞争压力大
阿里的本季财报指出,淘特优化获客成本以及提高活跃消费者的平均消费后,其亏损同比和环比均收窄,淘菜菜GMV同比增长超200 %,而且环比亏损大幅收窄。莫岱青表示,新业务淘特和淘菜菜是中国零售市场业务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淘特对标拼多多,淘菜菜对标多多买菜、美团优选等。从本次财报的新业务增长来看,亏损收窄明显。不过阿里新业务的竞争压力依然很大,在下沉市场拼多多比淘特更早已经站稳脚跟,淘特以后来者身份介入,想要瓜分難度可想而知。另外淘菜菜面多两大巨头,优势并没有那么明显,因此在未来的竞争中并不占上风。新业务的亏损或许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单季度人员减少接近万人除了“增效”还需“降本”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鲍姆咨询董事长鲍跃忠表示,阿里现在的发展面临挑战和考验。阿里已经变成一个超级多元化的平台,不过支撑它的核心基础还是电商。不论是淘宝还是天猫都有缺陷,需要阿里采取一些相关的动作。第一是缺乏自营,没有自营的话,产品的组合就会存在一些问题;第二是物流,阿里由于没有自营物流的支撑,申通、圆通等几大“通”对阿里产生帮助作用对用户来说体验一般。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阿里巴巴员工总数为245 700人,截至2022年3月31日为254 941人。单季度人员净减少接近万人。
庄帅表示,阿里除了“增效”的努力之外,还需要“降本”,减少人员有利于降低成本并提升现有人员的“人效”。
跨境海外零售增速罕见负增长云计算增速逐季下滑
产业电商:营收创新高增长放缓1688营收反超国际站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B2B与跨境电商部主任、高级分析师张周平表示,二季度阿里产业电商业务(含1688和阿里国际站)共计实现营收98.85亿元同比增长18.72 %,营收再创新高,营收规模逐渐向百亿元迈进。在营收增速上,虽18.72 %的增速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但不管是同比还是环比,增速都呈现下降趋势,该增速相比去年同期的24.49 %下降了5.77个百分点,环比上季度下降2.42个百分点。
“在业务分布上,出口B2B平台阿里国际站该季度营收被国内批发平台1688反超,在增速上以同比26 %的增长率领先,而国际站该季度同比增长仅12 %。该季度中,1688增长来自新免税批发业务和提供预付费会员的增值服务收入的上升,而国际站增长主要系增值服务收入的增长。产业电商板块跟1688对标的企业既包括像国联股份、慧聪集团、义乌购、货捕头等综合及垂直批发平台、也有像京东、拼多多等综合电商进军批发业务,此外还包括京东工业品、震坤行、西域、上海钢联等大宗及工业品电商。在国内产业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给1688在内的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张周平称。
跨境电商:海外零售增长率罕见负增长受国际事件影响订单减少
张周平说道,二季度,阿里跨境电商板块海外零售业务(含Lazada、速卖通、Trendyol及Daraz)营收105.24亿元,同比下降3 %。海外零售收入再次超百亿元,除上个季度营收跌破百亿,该成绩也是2年多来第5个季度收入过百亿。但在增速上,该季度同比增速罕见的出现负增长,从2021年一季度至今,该业务板块同比增长率就呈现了断崖式下降,并且每个季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幅度。2022年初,淘宝天猫原总裁蒋凡接管阿里巴巴海外商业板块,从该季度成绩来看总体表现不尽理想。
“跨境电商海外零售业务受海外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该季度中,该业务板块下降主要受欧盟增值税税规修改、欧元对美元贬值,以及俄乌冲突导致供应链和物流中断的持续影响,令速卖通订单量减少。但在东南亚市场,Lazada保持健康发展订单增长10%。土耳其的Trendyol业绩表现尚可,整体订单增长46%。该业务板块阿里旗下各平台对标的主要包括像亚马逊全球开店、eBay、Wish、shopee、新蛋、TikTok、沃尔玛电商、Allegro、美客多、Joom等平台,目前竞争仍较为激烈。”张周平表示。
云计算:逐渐成为新增长引擎但增速逐季下降势头明显
二季度,阿里云业务(含阿里云和钉钉)营收176.85亿元同比增长10 %。营收规模在最近的三个季度中表现最差,在2021年Q3曾一度营收突破200亿元大关,此后就呈现逐季度下降的趋势。在营收增速上,10 %的同比增速是自2020年以来季度增速最慢,并呈现出逐季下降的势头。同比去年同期29 %的增速下降19个百分点,环比上季度12 %的增速也下降2个百分点。
“该季度,阿里云业务增长主要由金融服务、公共服务以及电讯行业所驱动,非互联网行业客户的收入占比逐步提升,较去年同期上升超过5个百分点,这也反映整体非互联网行业的增长复苏。当前,阿里云业务已占公司整体营收的近9 %,同时收入正变得越来越多元化,逐渐成为阿里增长的新引擎。云业务的下一个增长点来自于非互联网企业的数字化,这对于包括阿里云、京东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智能云等在内的云计算厂商都将带来机遇。但是机遇也是挑战,除国内主要的云服务商外,阿里云还面临着包括亚马逊云、微软云、谷歌云等海外厂商及国家云等的多方面竞争挑战。”张周平表示。
生活服務电商增长起伏波动大
营收增长起伏波动大韧性略显不足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表示,本季度生活服务电商板块为阿里集团贡献了106.32亿元的营收,占整体营收的5.17 %。其增速(5 %)使阿里在本季度所有业务中排名第二。但从纵向来看,阿里生活服务电商的营收增长起伏波动较大(上季度为29 %),说明其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业务发展韧性略显不足。
亏损收窄依旧为业务“亏损之王”
陈礼腾表示,本季度阿里生活服务电商的经调整EBITA亏损为30.44亿元,同比去年同期亏损47.7亿元同比下降36.1 %。但还是成为阿里亏损最多的业务板块,且多季度蝉联“亏损王”。对比美团,2022年第一季度,美团餐饮外卖分部收入同比增长17.4 %至人民币242亿元,实现经营溢利16亿元,同比增加41.3 %。
陈礼腾进而表示,阿里生活服务电商面临着多方位的竞争。首先,是和美团的全方位竞争(饿了么对标美团外卖、淘鲜达对标美团买菜,高德对标美团打车,飞猪对标美团旅行)。其次,阿里生活服务电商还面临着携程、去哪儿、达达、百度地图、滴滴出行等垂直竞争对手。另外,2020年以来,字节跳动、快手也在不断加大在生活服务电商领域的布局。多方高压之下,阿里生活服务电商的崛起之路尚远。
成本优化阿里走向存量竞争
该季度,阿里通过优化用户获取的投入及降低每单派送成本,加上平均订单金额同比提升,使得饿了么的单位经济效益有所增长。陈礼腾认为,阿里巴巴集团多个板块已从关注规模转向存量竞争,“降本增效”成为其今年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而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发展遇到的阶段性瓶颈,包括腾讯、京东、美团等一众头部互联网企业也逐渐从追求的高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