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05-30王东海
王东海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该阶段的学生易于记忆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无论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还是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积极意义。因此,教师还需要及时审视教学现状,积极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优化调整,使学生在数学计算中得到不断提升,能够将所学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计算兴趣
兴趣是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类前进的重要动机。倘若学生能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能够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还能够源源不断地激发其热情和潜能,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突破与进步。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积极参与和探索发现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式,结合所教学的内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一方面能够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准确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为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超市购物的场景,并引导学生进入这一生活情境:同学们,现在让你们去超市采购物品,需要购买3.5元的笔记本、15元的水果、13.4元的牛奶以及20.6元的牛肉,那么请问一共要花多少钱呢?在买完这些物品后,发现笔记本的型号购买错误,于是回到超市退掉,请问最后一共花了多少钱呢?这样的方式能够带领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中,学生通过想象自己在超市购物的场景,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减计算,同时积极地进行探讨交流,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还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最终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加强日常练习,巩固计算基础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不断的练习,只有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才能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同样,在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中,学生也需要加强计算训练,不断巩固计算基础。传统形式单一的计算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敷衍的态度,既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又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不断丰富计算练习的形式,通过游戏、竞赛、抢答等方式带领学生开展日常练习,不断增强数学计算的乐趣。例如,在学习了“四则运算”后,为了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口算接龙”的练习活动。教师将不同的计算题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从第一位学生开始,对第一道题目进行口算,需要起立快速说出答案并坐下,再由第二位学生接着计算第二道题目,直到最后一位学生完成。在第一轮练习结束后,由教师总结计算错误的题目,然后由出错的学生继续开展第二轮接龙练习,直到所有学生都能做到正确口算。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刺激的氛围中增強参与兴趣,同时,紧张的环境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逐渐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沉着冷静、仔细答题,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数学计算中进步,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还有积极作用。
三、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许多学生容易在数学计算中出现错误,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小学阶段正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有更加严格的要求,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促进数学学习的进步,同时推动其学习整体情况的完善。首先,认真审题是前提。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解答计算题时看清每一个数字和符号,同时保证抄写在草稿纸上的数字、符号准确无误,避免出现简单的错误。其次,书写规范、认真计算是保障。许多学生由于书写不规范,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数字看错、小数点移位、符号写错等情况,这样就会导致下一步计算错误,最终花费了时间,但无法得出正确答案。最后,验算步骤不可缺少。养成验算的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中的错误,同时也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还能够不断加深学生对相关计算方法的印象。因此,在开展计算教学之初,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解答完计算题后将验算步骤写下来,培养其良好的验算习惯,从各个方面提高其计算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种类众多、优势各异,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从多角度、多层次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宋景平.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1(4):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