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提高基层调研工作水平路径探析
2022-05-30刘格张静
刘格 张静
【摘要】调查研究是获得全面、详实、真实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也是制定举措、开展工作的必要前提。做好“调”与“研”、练好基本功,才能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更行之有效的决策和行动。在推进调研工作时,党员干部要敢于发问敢于质疑,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针对性的调研方法。对发现问题要分步分阶段解决,及时建立问题台账,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解决方案,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更要积累有效经验和做法,及时总结并转化为群众工作方法和抓落实的能力。
【关键词】党员干部 求真务实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18.012
党员干部调研时要深入挖掘有效经验和做法,及时总结并转化为群众工作方法和抓落实的能力,更要提升自我找问题、解难题的水平,在实践中善于“望闻问切”,“望”脸色,“闻”民情,问“难处”,“切”要害,精准发力,做到一针见血、有的放矢。
划清“三个”底线,推动“骨健筋强”
调查是获得全面、详实、真实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党员干部“六种能力”强不强,需要在栉风沐雨的实践中检验,需要靠调查研究得来的真本领、硬功夫呈现。
不做“官老爷”,不去“找模板”,在调研中“脚下沾泥”。时代在变,事物在变,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学习从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思想。调查研究作为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是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不二法门,党员干部不应满足于掌握“二手”“三手”材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深入基层、不深入群众,思想、方法、政策、措施就有了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风险,甚至有“跌大跟头”的风险。“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党员干部在调研中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这样才能“通变思深,以微知著”,练就顶住问题的“狂风”,扛住挑战的“暴雨”之本领,最终实现有效掌控局势,灵活应变,化解危机。
不怕“尴尬事”,不做“花架子”,在调研中“强筋壮骨”。在群众工作中注入感情,让言中有“度”。少数党员干部在调研工作中或许会面临着“听不懂”“说不清”的问题;存在不熟悉群众的语言、同群众打交道态度生硬,缺少办法的不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出现情况不了解、政策不掌握等“尴尬事”“难堪事”。面对以上问题,党员干部要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思想准备和实践行动,积极发扬“钉钉子”精神,在一锤一锤的敲击声中,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把调研工作做扎实,把情况搞清楚,把事情一件一件办好。突出调研重点,让行中有法。调查具有多样性,研究领域不同,研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始终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从物到感觉、思想的认识路线,一切结论应产生于调查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毛泽东同志指出:“要自己当记录员,把调查的结果记下来,假手于人是不行的。”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满足于看纸上的报告,听口头的汇报,走马看花,不求甚解。要熟悉掌握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例如:解剖麻雀式的调查、针对突出问题采取专题性临时调查、对于一些重大问题采取详尽且系统的大规模调查、对于典型案例进行深层次调查等。更要在调查研究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学会“弹钢琴”,要以调研能力为基本,在群众工作中善作决策,及时构建大厦“框架”。在察看实情、获得真知、综合分析的前提下,才能收到实效,稳固“框架”。科学分析原委,让落叶归根。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也是开启“大门”的“金钥匙”。党员干部遇到问题时往往手足无措,不知从何下手。这个时候党员干部就需要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园区、基层群众中走访调查以摸清实情、找准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寻求破解之道,力争把自己和工作摆到中心大局中“打算盘”“弹钢琴”,做到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党员干部要把掌握的客观事实和具体数据对照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科学地分析,注重刨根问底、追本溯源、理清脉络和找准对策,力求“精准把脉”,避免“隔靴搔痒”。
不当“老好人”,勇开“顶风船”,在调研中“砥砺情怀”。调研工作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在调研中不断寻求问题的最优解,同时也要在调研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明确下一轮调研的方向。如此循环往复,才能使调研、学习相得益彰、更进一步。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党员干部在调研实践中需要不断打磨本领,砥砺情怀,绝不做缺乏担当、唯唯诺诺的“木头人”,更不做只会走经典路线,欣赏“盆景”的“稻草人”。要敢于发问、敢于质疑,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性,作出更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更切实可行的决策和行动。
树立“三真”作风,坚持“入山问樵”
调查是获得全面、详实、真实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研究是制定举措、开展工作的必要前提,做好“调”与“研”、练好基本功,才能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情实意”深入基层,“去伪存真”把脉问诊。毛泽东同志曾提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调查研究搞“嫌贫爱富”调研,走“规定路线”看“盆景”,严重影响调查研究的成果,也令调查研究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党员干部要摆正心态、放下架子、扔掉面子、扑下身子,将“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转变为“脚上沾满泥,一线察民情”,用真情实意广“调”精“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識器”。调查时既要从听汇报中掌握整体情况和重要问题,又要到现场亲自看发展现状了解实际情况;既要倾听基层干部工作困难,又要深入了解群众所忧所盼,要沉心静气地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对比分析、思考讨论、科学取舍,筛除材料中的“水分”,获得真正的一手“干货”。
“真才实学”全面分析,“真凭实据”靶向治疗。调查研究贵在求“真”求“实”,要及时掌握党的大政方针,做好“吃透上情”和“摸清下情”的加法,确保调查研究不走偏。在调查研究中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抓住问题症结,看清问题本质,从而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推动工作落实。以真才实学真“调”准“研”。调查要做到“真”才能出效果,决不能声势浩大地听一听“模板汇报”、看一看“亮点工程”、走一走“经典路线”就鸣锣收兵。要真查情况、真抓问题,把“真”和“实”的作风发扬在调查研究中。真调查发现真问题,要瞄准真问题做好研究工作。“识天宜听风,临流须观澜。”以问题为导向,找准研究方向,开好专题研讨会,为切实解决问题、促进发展、树立典型制定好方案措施,让调查有后续、有结果、有成效。
“真刀真枪”练就本领,“真知灼见”决策参考。调查研究要以“真刀真枪”深“调”深“研”。“涉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要深入才能找到病灶、瓶颈,才能做到靶向发力。深入调研首先要保证时间充足,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就难以做到“深调研”,一次基层走访、现场查勘,了解到的只是问题表象,想要找准问题“大动脉”,就要多花时间、多查多看。其次调研功夫要下足,时间保证只是前提,要让花费的时间有价值、有实效,切不可一得自矜、浅尝辄止。深入调查后更需深入研究来确保“药到病除”。
掌握“三字”流程,善于“望闻问切”
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时,要“望”群众脸色,善于读懂群众“小心思”,从群众的喜怒哀乐中找问题、寻方向、摸实情、解难题。
“闻”民情:从群众的呼声里寻方向,汇集民意。党员干部要带好实践“路线图”,脚下有力量,行动有目标。充分运用网络和新媒体,借助互联网平台收集民意、汇聚民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化解民忧,多进社区转一转、多下田地唠一唠、多到街巷逛一逛,通过自己双腿走、两耳听、双目看,躬身获取第一手调研材料,了解群众的工作生活实际,用心倾听和解决民生诉求。
“问”难处:从群众的难点处找入口,透彻研究。调研中要主动去问,要问到群众心坎里,找到群众的堵点、难点和痛点,深入分析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问”中找到调研的方向和侧重,在“问”中了解群众的诉求和愿景,在“问”中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聚焦“直面问题”,做基层工作的“优等生”。
“切”要害:从问题的症结处寻出路,对症下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党员干部要通过提升深入调查研究、科学研判决策、勇于改革攻坚、不惧危机冲突、深入基层群众、狠抓工作落实这六个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学会找到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持续在实践中检视“六种能力”,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成为基层工作中的“多面手”。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只有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以问题为“靶心”开展调查,以问题为“磨心”研究路子和对策,才能做到一针见血、有的放矢。党员干部在开展调研工作时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对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要实行分步分阶段解决,及时建立问题台账,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解决措施,把经常化调查与透彻化研究结合起来,让调查研究不是只调查不研究,只研究不落实。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提高工作本领、锤炼工作作风、践行青春使命。
(本文系2022年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河北省2022年新文科研究改革實践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2022CXTD06、2021GJXWK035)
责 编∕包 钰(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