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衢州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实践研究

2022-05-30余雨生黄伟英

职业 2022年16期
关键词:成效职业教育中职

余雨生 黄伟英

摘 要:衢州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在与国外院校、培训机构的考察互访、研修学习中稳步推进。十多年以来,衢州中专在国际化办学理念、国际化办学渠道、教师国际化发展和学生国际化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实践与探索,形成了自己的国际交流合作品牌和发展路径,为省内中职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提供可借鉴的模式,提升了衢州中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中职    职业教育    国际交流合作    成效

衢州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起步较晚,以衢州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为例,2000年以来,衢州中专与日本中小企业联合会、德国国际企业联合会都曾有过紧密的合作,每年均选派师生赴日本、德国、美国、新加坡、奥地利等地交流学习。与此同时,学校也迎来全球扶贫大会东部案例考察团、联合国反贫困政府高级研修团和“连线浙江”欧非记者团来校考察采访。其中,学校与日本工业大学的合作最为紧密。2006年9月,学校与该校就合作办学达成初步意向,次年双方签订教育交流合作办学协议。十多年来,双方的合作不断深入,2008年学校对接该校开办首届“国际教育留学生”专业班。迄今为止,有20多位学生赴日留学,其中,首届“国际教育留学生”专业班毕业生邱骏皓被日本工业大学录取为研究生,刘森森、刘林林两位同学在日本跨国公司工作,毕业当年年薪为18万人民币。该合作项目被当地主流媒体专题报道,成为学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一张“金名片”。

一、国际交流合作在衢州的实践

(一)构建“双循环”模式,强化国际化办学理念

国际交流是强化师生国际化理念的有效途径。“双循环”是指学校一方面不间断与其他国际院校开展洽谈合作,另一方面继续巩固原有国际院校的经常性教育教学交流关系的双向交流与发展模式。

1.来访洽谈院校络绎不绝

早在2019年,澳洲国际职业教育中心(AICC)、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等5所国际院校先后到衢州中专考察,洽谈国际合作项目,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2020年,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来学校洽谈考察的国外院校络绎不绝。优质国际院校洽谈合作办学意愿越来越强烈,合作项目也越来越契合衢州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2.国际交流合作常做常新

学校继续巩固与日本工业大学、新加坡博伟国际教育学院等国外院校的经常性教育教学交流关系。一方面通过研修访学,开展师生互访。2019年7月先后选派11名师生组团赴日本开展互访交流和研修游学活动;另一方面对接国际教育,开展文化交流。2019年9月,日本工业大学古闲伸裕教授、刘雯女士来校对接国际班留学事宜,召开家长会,举行17级国际班日语、教学水平摸底考试和现场面试。这样的对接合作持续了14年之久。后疫情时代,学校毕业生的线上分享会、线上面试会、云上参观等活动如期开展,合作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学校保持与新加坡博伟国际教育学院的日常交流,其中方代表经常来校开展中新项目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进合作往深层次发展。

通过互访交流和经常性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互访交流“双循环”模式,全校师生全球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越来越强,国际化办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二)拓展“融专业”合作,扩大国际化办学渠道

“融专业”即专业的国际融合。目前,学校已在机械专业大类建立国际班,在护理专业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在学前教育、信息技术、财会金融、旅游服务等专业推进国际交流合作。通过分层分批交流合作,扩大国际化办学渠道。

1.加快国际化进程

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来衢洽谈访问的合作院校越来越多,中职学生“走出国门看世界”“走出国门学技能”的呼声越来越高。学校结合合作双方的需求,逐步推動学前教育、信息技术、金融财会、旅游服务等专业领域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其他专业的国际交流合作。

2.开展国际特色合作

2019年7月,衢州中专与芬兰Sataedu(萨塔昆塔教育联合会)签订初步合作意向协议,确定开展“中芬护理专业合作”项目。通过课程比对,芬兰方面按照衢州中专人才培养教学计划,设置双方认可的专业课程,形成可行性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双方互派管理干部和专业教师举行项目合作磋商会谈,在课程设置、师资引进、教师培训、师生互访等方面形成了合作协议。按照协议要求,逐步开展立项和项目报批。中芬护理专业合作项目为建立中职国际接轨课程体系和形成中芬合作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三)打通“进出”通道,促进教师国际化发展

1.鼓励“走出去”

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是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的重要目标。近三年来,学校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力度,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先后选派30名教师赴日、美、德等国家开展考察培训、交流研修,让更多教师参与国外高端培训和研修活动,开阔了国际视野,促进了教师国际化发展。

2.倡导“请进来”

学校积极对接浙江省教育厅“AYC”项目、“千校结好”项目和其他国际教育合作项目,为“请进来”创造条件,多种途径引进外国专家,不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每年均有2位相关领域的国外专家来校讲学,为国际化办学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2017年10月,日本工业大学理事长柳泽章先生应邀来校参加30周年校庆活动,在衢州教育大讲堂上发表国际教育精彩演说;2019年4月,新加坡博伟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陈德耀先生到学校讲学。

(四)打造合作品牌,推动学生国际化培养

推动学生国际化培养,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培育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过硬专业技能、适应跨国企业需求的高端实用技术人才是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手段。

1.稳固留学生基地

学校与国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以来,与日本工业大学保持14年的国际交流合作关系,师生交流互访从未间断,国际合作办学成果显著。近三年,学校开设中日、中新等4个国际班,拥有近30名学生。

2.促进学生国际化就业

学生发展是促进学生国际化就业的前提。学校每年通过开设不同专业国际班,开展国际化培养,让更多学生走出国门深造,让更多学生享受国际教育资源,让更多学生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近年来,先后有20多名学生赴日留学,其中2013届毕业生王晨杰现就职于日本山本制作所,毕业当年年薪300万日元(约20万人民币);2015届毕业生陈少聪就职于Tenru株式会社,担任系统工程师,毕业当年年薪280万日元(约18万人民币);2014届毕业生毛沁雨成为第二个日本工业大学研究生。同时,学校建立了海外校友信息库,收集海外校友信息20条。

二、国际交流合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学校坚持“国际教育本土化,实用人才国际化”的合作理念,实施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提升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

(一)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逐步建立

自2006年9月学校与日本工业大学达成合作办学初步意向以来,于2008年开办首个“国际教育留学生”专业班。2009年和2013年学校开展社会招聘,2名具有国际化背景的日语教师入编任教,为中日国际班专业建设提供了师资保障。通过十多年的交流合作,双方形成了“3+1+4”的合作办学模式,即3年在中专学习,1年或0.5年在日本工业大学进行语言学习,4年接受日本工业大学本科教育。在互访交流上,形成了每年选派师生互访交流的合作生态,双方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越来越健全。

(二)国际课程体系日趋完善

2018年1月,学校与新加坡博伟国际教育学院在会计金融、商務管理和酒店管理3个专业签订学分互认协议,推出“2(中职)+2(专科)+1(本科)”中新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即学生2年在新加坡完成专科学习,再加1年完成本科学习,可取得英国公立大学(卡迪夫城市大学和赫特福德大学)本科学历。该项目于2018年6月招收第一期学生,2018年9月开学。在学校“本土化”专业教学中,采用国际化教育理念,引进双语介入式课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使国际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深入课堂。此外,与芬兰萨塔昆塔教育联盟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引进芬兰最先进、最实用的模块化教学内容,安排芬兰护理教师来校进行专业教学,让护理专业学生有机会接受国际化培训,护理专业教师有机会与国际同行进行专业化切磋,护理专业国际课程体系逐步成型。

(三)师生国际化视野日益开阔

近年来,通过加大培训经费投入,教师赴国(境)外考察培训研修的机会越来越多。三年来,学校选派30名骨干教师出国(境)培训,教师专业水平逐步提升。在学生就业方面,目前,1名学生从日本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1名学生考上日本工业大学研究生;4名学生在日本跨国公司工作,毕业年薪为18~20万人民币。

三、小结

衢州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今后将通过更深入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教育上赢得更多的支持,打开更广阔的国际互动局面,相信衢州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国际交流合作“金名片”会越擦越亮。

参考文献:

[1]章云,李丽娟,杨文斌等.新工科多专业融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2).

[2]王宁.跨文化交流与沟通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的作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5).

(作者单位:衢州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成效职业教育中职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