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月球》:宇宙那么大,我们还会遇见
2022-05-30Ybor
Ybor
2018年,导演张吃鱼看到一部名为《独行月球》的漫画,被其中独自生活在月球的孤独的男主人公打动,产生了改编成电影的愿望。如何让原著故事既保持漫画的精髓,又符合电影创作的规律,成为了摆在张吃鱼面前的难题,他带着3位编剧推翻一个又一个可能性,让电影的面貌一点点浮现。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出品公司开心麻花遭遇了经营危机,张吃鱼顶着压力进入了漫长的拍摄和制作。经过4年多的努力,电影《独行月球》终于在2022年7月29日正式上映。
作为国内罕见的科幻喜剧片,《独行月球》上映首日以21.2万场次的放映数打破了内地影史国产片单日总场次纪录,首日票房突破2.39亿元人民币,成为疫情之后暑期档票房最高的一部电影,也被电影行业视为“救市之作”。
与开心麻花之前的一众影片不同,《独行月球》并不是一部中等制作的喜剧片,像《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和《驴得水》等影片,多以优良的剧作和演员的表演吸人眼球。《独行月球》是开心麻花走出舒适区的冒险一棋。影片制作成本超过5亿,采用了大量的特效场景,走的是重工业科幻片路线,虽然整体基调依然为喜剧,但它足可称为今年国产科幻片中的重头戏。
与以往开心麻花作品不同的是,《独行月球》并非原创剧本。不过,影片只保留了漫画中的主线故事,即男主角的冒险拯救之旅,而沈腾饰演的独孤月和马丽饰演的马蓝星两人之间的爱情线,是开心麻花团队后来添加的。
“独行”体验
影片一开始,便交代了整个故事的科幻背景。一颗从火星轨道上“出轨”的小行星将要撞击地球,人类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为此,科学家们启动了“月盾计划”,先是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研制用来摧毁小行星的核弹,一旦小行星被炸成碎片,“月盾计划”的团队再用月球来抵挡,以防碎片坠落地球,引起冲击波。女主角马蓝星便是“月盾计划”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而独孤月是这个计划的机械维修师。
人类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将其摧毁。本以为危机就此解除,没想到,遗漏的一颗小行星碎片“派”,将要横扫月球表面。马蓝星匆忙之下,召集所有人紧急乘坐火箭返回地球,唯有独孤月错过通知,被遗落在月球之上。正当独孤月心灰意冷之际,他却目睹了一场更大的惨剧,行星碎片“派”掠过月球,迎面撞向地球,顿时板块断裂,海啸席卷各个国家,火山喷发、地震等各类重大自然灾害接连发生。
为抵御小行星的撞击,拯救地球,人类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
《獨行月球》作为一部拯救主题明确的科幻喜剧,把一个普通的“中间人”放置到选择的正中心,让小人物在蜕变中找到他的意义和信仰。
电影的“男二号”是一只金刚袋鼠,这是目前国内制作的难度最高的数字生物形象,它身上的毛发有5000万根,每一根都需要用电脑技术进行渲染。
在独孤月看来,他可能是整个宇宙中唯一幸存的人类。但他并没有为此感到半点庆幸,而是在偌大的基地悲戚哀叹,想要在摆烂一段时间后自杀。然而,人类并没有就此灭亡,他们如同《流浪地球》中的幸存者一样,从地表转移到了地下。但是,随之而来的忧郁和绝望情绪,在幸存的人类心中开始不断蔓延。当再也无法看到太阳、整日躲在地下苟活且只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质量时,绝大多数人确实很难在这样的处境下活一辈子。
幸好此时马蓝星想出一个办法,将独自在月球生活的独孤月的视频纪录向全球人类直播,并用旁白解说的方式,将其塑造成一位月球英雄,重新燃起地球上幸存者们的希望。事情真的会如此顺利吗?独孤月能否重新回到地球?而地球上的人类又是否可以彻底摆脱小行星撞击的危险?
《独行月球》是双向式的救援,地球上“月盾计划”的成员试图拯救独孤月,同时,独孤月也在拯救心爱的人以及整个人类。其实,在一开始,马蓝星之所以向全人类转播独孤月的日常生活视频,便是为了消散人类的悲观和绝望,所以有的观众看完之后调侃道:“开心麻花真正诠释了,拯救全人类的其实是喜剧。”
后来,独孤月遇上了金刚袋鼠,两人之间相爱相杀,尤其是后者既像萌宠又似猛男的反差设定,让这对月球上的“难兄难弟”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笑料。当独孤月真正联系上“月盾计划”成员之后,他从一个公共媒介领域中的“英雄”转变成幸存者。此时,地球上的人类又变成了拯救者。而到了影片的高潮部分,当独孤月历时多年、好不容易和金刚袋鼠回到广寒宫空间站时,却得知当年“派”产生的行星碎片即将撞击地球。他又再次转变成了拯救者。
这种“拯救者”和“被拯救者”身份的不断转换,让《独行月球》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情绪张力。可以说,开心麻花团队这次不单单贡献了一场优质的喜剧,更是将个体和集体之间的情感链接表达得丝丝入扣。
由于有《流浪地球》幕后团队的全程参与,《独行月球》的科幻场景非常细腻逼真。独孤月在小行星碎片撞击月球时的躲闪场景,以及他驾驶着返回舱在陨石群中的穿行过程,都不比好莱坞的科幻大片逊色多少。至于此次的喜剧效果,除了有麻花式的打脸反差的喜剧手段,更有对演员姓名、流行文化的巧妙挪用。
《独行月球》在类型的整合层面做得异常圆融,将科幻片里的新颖设定、高能场景,麻花喜剧的爆笑对白,以及强大共同体的情感连结无缝榫合,你会自然而然地被其吸引。
开心麻花式科幻轻喜剧
《独行月球》票房背后是不可忽视的巨大投入。剧组使用了15个摄影棚,累计4.1万平方米,整个场景的建设花了半年多,为了实景还原月盾基地,他们将200吨的砂石铺满了6000平方米的摄影棚,用来模拟月球表面的粉尘。片中超过九成的内容涉及视效制作,有时候一个镜头就要花费技术人员一整年的时间。其中,电影的“男二号”是一只金刚袋鼠,这是目前国内制作的难度最高的数字生物形象,它身上的毛发有5000万根,每一根都需要用电脑技术进行渲染。电影里不被注意的一秒钟镜头,可能需要27天的时间进行后期制作。
进入开心麻花之前张吃鱼会在网络上写作,他平时痴迷动漫、游戏和电影,算是一个典型的80后“二次元”。张吃鱼喜欢用“热血”形容自己的创作,在他看来,电影有漫画不具备的“景深”,前景和后景都可以加入丰富的表达。漫画较之现实生活总有一些夸张和变形,整部影片的喜剧气质正好与之相符合。“现实的质地很重要,科幻片本身是高度架空的,喜剧片又特别需要和本土文化结合,笑料要接地气。”为了将二者融合,张吃鱼设计了一些接地气的细节,比如独孤月面试时询问月球的社保该往哪里交。一般科幻片的色调偏冷,喜剧片的色调偏暖,最终《独行月球》决定,在冷色调的太空出现穿着黄色太空服的人类。
在马蓝星的扮演者马丽看来,《独行月球》是一部悲剧内核的喜剧电影,起初有主创提出马蓝星太严肃了,但她觉得这个角色身上不能有太多喜感,否则电影的基调就变了,而独孤月应该更像是一位“孤勇者”。“往常我们拍喜剧电影,只是想办法让观众笑。笑过可能就过去了,更难的是让大家感同身受,笑中带泪。”原著漫画里没有爱情的主线,更多呈现了人类孤独的状态,张吃鱼改编时赋予了《独行月球》浪漫的气质。男主角“独孤月”和女主角“马蓝星”的名字分别代表了月球和地球,月球以地球为中心公转的天文现象也暗示着两个人关系的走向。独孤月对马蓝星的爱情仅仅建立在擦肩而过时的惊鸿一瞥,两个人从来没有真正面对面地深入交谈过。在电影最后,独孤月将自己对马蓝星的爱情转换为一种对人类的大爱,他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挡住了陨石的袭击。10多年后,马蓝星重回月球,和独孤月有了一次想象中的重逢。
电影上映后,有人质疑《独行月球》“先喜后悲”,结尾强行煽情,张吃鱼不同意这个说法。“故事没有提供合理的情感空间,本来不感动,你把它硬往煽情了做,这叫故意煽情。我所做的工作其实是在克制,故事本身特别煽情,我还故意做了消解。”
陨石来袭,全员紧急撤离时,维修工独孤月(沈腾饰)因为意外错过了撤离通知,一个人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计划失败,独孤月成为了“宇宙最后的人类”,开始了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
2022年4月,为了庆祝中国第7个航天日,国家航天总局召开“中国航天日”新闻发布会,曾释出《流浪地球2》和《独行月球》的海报,两部影片都在位于青岛的同一个影视产业园置景拍摄,使用同一家特效公司。
或许不是偶然,两部爆款电影的故事内核都是“中国人拯救地球”的叙事。华裔学者、威尔斯利学院东亚系主任宋明炜的研究认为,中国科幻小说自20世纪第一个十年诞生以来,“中国将成为世界大国”一直是创作的核心主题。宋明炜指出,科幻小说在当时被称为“科学小说”,是梁启超于1902年创办《新小说》时推动的新文类之一。梁启超本人的科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虽然没有完成,却为诸多同代科幻小说家所借用,旨在勾勒晚清改革者为中国的自强、民族复兴、最终崛起为世界强国而绘制的蓝图。将近100年之后,这一主题再次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常见的内容。
“人类本身就对太空充满了向往,这里面有对未知的好奇。”张吃鱼说,最早的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就受到凡尔纳小说《从地球到月球》的启发,选择了月球题材,“中国已经是航天强国了,我们有了做科幻片真正的基础,也让观众相信中国人登上太空是可能的。另一方面,我想要拍那种特别有想象力的电影,太空就是最好的舞台。”
为了让幻想更好地对接现实,《独行月球》剧组聘请的顾问团成员中不但有科幻作家,也包括航天航空领域的专家学者。科学顾问的工作一直进行到影片制作的最后阶段,配音环节出现了一个问题:发射前的点火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之后到底是说“零”,还是说“点火”?张吃鱼说:请教专家后才确定,应该说“点火”。电影中,独孤月的返回舱被击中后旋转起来,顾问专家专门计算过返回舱需要有多少空气、舱门开到多大,喷出的气压才可以让它停止旋转。“虽然这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但这种科学的计算是必要的。”张吃鱼说。
扮演獨孤月的演员沈腾的大部分戏份都是独自完成的,需要面对空气说完所有的台词。为了表现出在月球失重的感觉,沈腾通过吊威亚来模拟在月面行走的感觉。尽管电影的科技含量很高,但电影中的金刚鼠不完全由特技制作,它的一颦一笑、一蹦一跳都需要真人演员完成。开心麻花的演员郝瀚接受了这个任务,他特地搬到北京野生动物园附近,用4个月时间观察袋鼠的行动,还需要在拍摄时穿着笨重的“袋鼠服”——即便在电影最后的呈现里,他没有任何露脸的镜头。
电影的最后,独孤月的牺牲拯救了全人类,部分评论认为没必要如此拔高,也让这部喜剧显得太悲壮了。张吃鱼则认为:“这个人物的动机不合理才是强行拔高。独孤月自己也说他没有亲人和朋友,他只希望可以保护自己所爱的人。他把私人的爱转换为对人类的爱,我们不应该质疑这种爱的存在。”
(责编:马南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