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动画专业项目制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22-05-30张健徐友琴
张健 徐友琴
摘要:动画专业的项目制教学一定程度上对接了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提升了动画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国内部分高校近年来主要探索方向之一。随着研究深入,诸如项目来源单一、项目质量不高、实践教学流程管理混乱等问题浮现出来。对动画专业项目制教学的工作流程体系和项目管理设计进行规范,不仅能够强化日常监控,提升创作效率和项目质量,还能够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提高高校的实践教学水平。
关键词:项目制教学;高校动画专业;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22-0166-03
1 动画专业项目制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1 国内动画专业项目制教学现状
近年来,国内在线动漫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根据艾瑞咨询2020年发布的《中国动漫产业研究报告》统计,预计2023年在线动画市场规模将达28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现有359所高校开设有动画专业,有在校生近万人,但是在2012-2016年区间,动画专业曾连续多年被亮红牌专业。其专业火爆的背后,是行业用人单位对动画人才培养质量的常年差评,核心问题集中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国内动画高校开始根据市场需求,考虑如何改革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模式,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验证后,阶段性问题叠生。
1.2 动画专业项目制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吉林动画学院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目前项目制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 内容来源单一,项目持续度不足
高校的动画项目来源一般有三种:校企合作项目、师生原创项目、教科研项目。后两者是高校动画专业的常规体系,重点是与企业合作项目。受限于兼顾教学体系和学生现阶段创作能力,与企业合作项目多以低阶项目为主。不仅项目教学效果乏善可陈,项目周期也以短平快为主,难以持续产出高质量内容。
2) 师资创新机制亟待完善,项目前沿性较弱
民办高校的教师引进机制灵活,使很多行业经验的专家能够进入课堂。但如何激活专家的创新能力创作高质量作品,继而引领行业先锋,是动画项目制教学的核心难点之一。以实际经验为依托,逐步完善校企创新机制,才能提升教师创新动力。
3) 实践制作流程混乱,项目质量参差不齐
与行业企业相比,高校的动画项目制作流程相对松散,项目任务需要通过学校行政体系逐层传达后,最终落实在某一位或几位专业教师头上。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缺失常态质量监控。这种过度依赖教师个人创作实力,缺失团队智囊协作,必然有诸多不稳定性,使得项目质量参次不齐[1]。
4) 项目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教师在项目制教学实践过程中常以内容指导为主,理论知识碎片化严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失定期岗位轮换机制,虽然单一技能的熟练度高了,但影响了综合创作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是存在一定弊端。
2 动画专业项目制教学的工作流程体系
国内高校传统的产教融合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基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作形式,是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学校三方合作;另一种是企业与学校合作,双方基于互惠互赢的基础,共同开发项目并进行人才培养。把企业引入学校、融入教育,把产业作为教育的主体元素[2]。这就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全流程的认知,使得教学与产业紧密结合,师生教与学的内容不断更新。结合国内外动画产业工作流程体系及教师的项目实践教学经验,对以下几点进行系统化分析研究。
2.1 贯穿一二年级的项目教学流程体系
区别于传统动画教学模式,动画专业的项目制教学对整体宏观设计依赖度较高。横向方面需要分析高低年级学生的专业能力衔接,重新整合教学体系课程规划;纵向方面需要强化教学与科研和产业的对接能力,以教学为依托,产业为导向,科研做支撑的基本思路,针对不同年级、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进入不同方向的创作组、实验室、工作室进行规划。打造真正具有高可行度、高效率、高水平的动画项目制教学流程体系(图 1) 。
首先,为了支撑在大三、大四期間的项目制教学的顺利实行,需要提前规划学生基础课程的知识架构和学习方式。在学生大一阶段,专业基础课程以理论带动实践的形式,完成综合流程下的动画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在大二阶段,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匹配,完成双向机制下的细分方向选择。根据细分方向后的课程体系,完成相应的全工作流程知识体系的学习。这样学生在大三进入工作室的时候才能做好衔接,否则简单地分割课程,容易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匹配,知识体系不全面,技术技能不达标等情况。
其次是纵向方面的,师生在参与项目创作的同时,还需要完成相应的科研理论研究,结合实践项目内容,教师完成实践类教学文件的编写,包括,实践指导书、教科研论文、讲义、教材等。学生则结合项目内容,完成相应的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3]。
2.2 建立层级分明的三级项目管理制度
大部分商业性质的动画项目创作都需要团队合作的模式,通过工业化分工来完成。所以管理制度成为影响整个流程的推进效率及运行效果的关键因素。高校在动画项目制教学运行中,缺失一些管理制度中的细则条款直接导致具体执行人在操作过程中经常无章可循。建立系室、分院、学校三级项目管理制度,明确每个环节的制度定位,完善每个环节的制度细则,是项目制教学运行顺利的根本。
1) 平台项目管理制度
学校在校一级的单位设置有平台管理中心,这个部门需要统筹设定可以基本覆盖整体项目制教学范畴的大的制度体系,其中就包括从项目计划到过程实施到结果审核的各个节点的制度内容,并且需要结合实际项目情况及时调整制度的引导方向。
2) 院系项目协作制度
院系作为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要的监管部门,很多时候容易沦为“传达室”,缺失了基本的监管机能,对于动画项目创作本身而言,院系两级单位,既要避免对创作指导方面的层层乱加码,乱指导的问题,又需要有明确的自身职责范畴,厘清基本的协作监管范围,帮助具体执行团队了解学校大制度的基本要求,卡住项目底线,合理合规地完成项目任务。
3) 动画制片管理制度
在具体执行的项目团队,动画制片管理制度是保障项目成员能够及时做到自律、自省、自知的关键条款之一。项目负责人可以结合产业公司的技术要求和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修订符合项目团队特点的制度内容。同时,需要明确独立的制度监管人,避免制度的随意性,提升制度对师生共同的监管效果。
2.3 搭建灵活、透明的项目师生组织架构
很多高校在考虑横向项目落放问题,往往是将一个松散的临时团队作为承接方。项目团队不固定,师生成员编组混乱,教学体系有限制都很大程度影响这个项目的运行成败。在初期的项目团队组织过程中,通常都是领导与教师开几次面对面的小型会议就完成了相应的任务部署,教师很难充分理解项目论证过程,从而模糊地去执行具体的任务。所以,需要搭建灵活、透明的项目师生组织架构,来承接各类项目任务,保障项目的顺利展开。在教师组织方面,可以尝试建立线上的开放式项目制管理系统,结合线上优势弥补线下不足,把基本的项目管理和项目协作体系融入开放透明的网络平台。无论是教师个人立项还是学校下派项目,都在网络平台完成立项审核、团队招募、中后期管理等,缩短了项目组织周期、明晰了教师主持与参与责任。在学生组织方面,可通过不同制式的工作室(图 2)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能力特长,使师生能够更好地嵌入项目体系中来,达成学校好管理、教师有规划、学生有收获、项目有成果的多赢局面[4]。
2.4 强化独立部门的质量监控体系
高校动画项目制教学运行过程中与产业公司最大区别在于流程监控与跟踪的缺失。唯前期创意论和唯结果论普遍存在学校管理层当中。动画项目尤其不同于其他项目类型,有繁杂的工业化制作环节。创意产品的质量监控却不同于普通的工业产品,存在较多的主观不确定性,但也有基本的底线和高线是容易判定的。动画公司的作品大部分质量稳定,源自对制作环节的日结日清,通过多级审核,保障每阶段的任务成果基本可控。而高校项目制教学过程中,这个责任推诿到指导教师个体身上,其操作难度是不可控的。所以在分院部门,建立独立的项目质量监控小组就势在必行,通过抽调技术与艺术水平较高的教师进入监控小组,固定周期性地审核各个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帮助解决和提升项目质量标准,协调统筹与其他环节的合作,从而达到项目成果的更优化,是实现整体项目质量提升和进度保证的关键。
2.5 完善立体化、奖惩结合的考核评价
高校以往的质量考核以平面图文材料为主,审核小组在短时间根据教师现场的路演汇报,了解项目的大致实施情况、成果特点、完成度等,然后得出相应的评价结果,缺乏对实际绩效的常态化评价指标[5]。动画项目制教学一方面必须坚持以成果为导向, 通过最终项目作品取得多少国内外奖项、产生多大的社会影响力,获得商业价值、艺术价值大小等方面,来判定项目成果综合分数优劣。另一方面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参与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实际绩效水平,从而客观地评价教师贡献大小,避免在多人,多环节合作的动画创作过程中,棒打一片,奖惩一船的情况[2]。
动画项目制考核评价结果需明确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奖惩。在许多高校,教师薪资结构构成形式固化,刻板追求教师职称和职务体系工资体系的平衡。适当加大优秀项目教师的奖励幅度,能够更好鼓励高校教师静心在校内完成项目创作,而非转移精力到外部市场。同时,项目绩效考核结果需有奖有惩,打通双向出口,对未完成项目预期成果教师进行相应的处理,实现充分激励师生在动画项目制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3 动画专业项目制教学的项目管理设计
行业内的动画项目有着相对成熟的管理体系,但是与高校结合时需要充分考虑其特殊性。项目化运作管理是将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系统性的科学管理办法[6]。通过在不同阶段设计较为科学、严谨、规范的管理方法,用制度和体系来完善管理行为,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綜合创作效率,从而使整个项目制教学能够在多方监管协作之下,完成出较为优秀的创作成果。
3.1 启动阶段建立标准的立项审批流程
1) 项目推介
该阶段主要需要由负责整个学校项目管理的平台中心,结合校缘产业公司和各级专家对各自业务需求和行业市场发展的分析研究,撰写整体的动画项目指南,提出具体的创作方向和选题内容,明确艺术风格和各项动画技术指标信息,帮助教师更客观地理解学校近期项目的宏观定位。
在项目推介这个环节,平台项目管理中心通过较大的主导权,确定符合学校发展特色和需求的作品创作方向,从长期规划的角度来看,更适合高校这种相对保守、稳定的项目创作氛围。能够保证项目成果的基本可预见性,避免无序发展和乱序发展。教师也可以更加有的放矢,选取适合自己特长的方向进行创作和指导教学。
2) 项目立项
有能力承担平台项目的指导老师,根据学校的动画项目指南,进行自我综合能力的分析,选择最适合自己兴趣与能力范畴的项目,进行相应的项目规划,完成项目立项书的撰写,其中包含了项目基本信息、项目负责人与参与人、项目预期进度、项目预期成果、项目实践教学目标、项目教科研成果等论证分析内容。积极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让教师在项目启动阶段就明确自己的主体责任意识。
项目立项审核由平台中心统筹组织相关的行业专家和公司骨干进行评估,审核评估内容包括:项目的价值及可转换性;项目承接方是否有能力完成该项目;根据产业标准、市场前景等因素对项目进行评级。专家审核通过后即进入项目宣讲沟通阶段,与立项申请人进一步确认项目的可行性和项目成果要求。
在项目基本立项通过后,进行项目团队的组建,项目负责人可以招募多名不同能力匹配的专业教师联合完成项目制作,也需要以学院为单位进行项目宣讲,招募希望加入项目教学的学生,共同完成相应的项目实践和教学。
3) 项目准备
动画项目在正式启动前,必须调取足够的软硬件资源才能顺利展开,更需要相应的机制和制度进行对应的保障。资源类包含了:设备、空间、物料、软件、技术、资金、人力等[7]。而制度类包含了:教师项目绩效考核制度、教师项目成果管理细则、学生项目实习条例、学生项目考核评价、学生跨平台学分转换制度等。
3.2 制作阶段完善的项目运作流程体系
1) 明确项目制作计划
在项目进入是正式的制作环节时,项目制教学须从两方面做好整体规划。从制作角度看,项目负责人需要完成项目计划的修订工作,明确项目各环节的实践周期和工作进度;调整好相应的人员任务分配;预估项目难度,做好对应的备案;建立符合项目特点的质量标准文档。从实践教学角度来看,项目负责人需统筹设计整体的实践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实践指导书等文件。以计划为蓝本的开展具体工作,是大体系下保证多类项目并进的基本原则之一。
2) 强化项目日常监控
项目运行期间,常态化的监控是不可或缺的,需从不同体系同抓共管,从而提升项目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主要从三级两类进行监控,在校级有平台中心负责根据项目书、任务书、合同书约定内容对项目的完成进度和各阶段完成质量进行检查。教务部负责对项目运行期内的实践教学环节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院系两级抽调导演级专家组建独立的项目质量监控小组进行日常质量审核;由产业公司招标的校企合作项目还须按照合同约定接受产业公司对项目进度和质量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在过程中纠正问题,才能保证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进入良性循环,避免在结项环节出现不可逆的风险。
3) 构建项目协作机制
动画项目的制作具有创作周期长、团队协作要求高、技术交叉点多的特点,项目制教学的协作机制的建立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行政命令划分的教学团队往往合力不强,所以在团队成员的匹配方面需要遵循自愿性和互补性的原则。只有自愿参与项目团队的教师,才能保证后续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完成对应的工作目标;也只有专业能力互补的教师,才能真正帮助项目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项目制作过程中,及时帮助项目团队 “输血”“造血”,是作为管理层需要宏观把控和调整的关键处理点之一,也能间接地帮助项目教学提升综合效果[8]。
3.3 评审阶段建立专业公平透明的评价流程
项目完成后,动画项目最终评价是一项立体的评价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一方面关联着当前项目对教师的综合评价结果;另一方面影响教师在后续的项目中的总结与反思。立体的项目评价体系包含了项目成果质量评价、项目教学质量评价、项目成果影响评价、项目教学管理评价等。学校要综合分析本校动画项目制教学成果的目标导向,合理设计各个评价分类的权重占比。
4 结束语
动画专业的项目制教学无疑是可以快速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实践创作水平。面对多元化的动画项目内容和复杂的高校师生创作环境之间的矛盾,学校可以在工作流程体系中不断完善培养体系的可行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以成果为导向的全流程监控,逐步构建更加科学、严谨的项目制教学运作模式。在这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避免学生在动画项目实践中的单一化成长,是需要长期关注与改进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 林俊.浅谈高校动画专业项目制教学改革中的问题[J].亚太教育,2015(14):53-54.
[2] 李志强,高皓月.艺术类高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索[J].艺术科技,2016,29(4):378.
[3] 徐平,章勇.基于“人机仿真平台”的产品设计专业项目制教学模式研究[J].美与时代(上),2021(8):133-135.
[4] 梅文兵.摭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多模块化”项目制教学[J].美术大观,2017(6):154-155.
[5] 红川.项目制教学工作坊在高校设计类专业中的教学模式探究[J].大观,2019(8):102-103.
[6] 许雷.高校校企合作运作流程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2):141-145.
[7] 李峰,安雪.項目制实践教学模式在新文科影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33):110-112.
[8] 陆霄虹.艺术管理专业项目制教学适用性研究——以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管理系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7(23):134-135,137.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