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起势 古偶剧热播带火国风衍生品
2022-05-30冯刚
冯刚
近日,《沉香如屑·沉香重华》(以下简称《沉香如屑》)盲盒一次性出货上万只,同款服饰数字藏品短时间内秒杀售罄;应广大“诀症”剧粉要求,《苍兰诀》骨兰手镯等衍生品授权陆续释放中。再加上之前服装品牌十三余携手《梦华录》推出联名汉服,部分款式上线半小时销售过百件,热门款式两批产品当天售罄,累计销量过千件;喜茶与《梦华录》的联名饮品上线首日售出30万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打卡潮……
今年夏天,随着多部古偶剧热播,古偶剧衍生品市场也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小到手机壳、贴纸,大到联名款珠宝;传统如联名款汉服,创新如数字藏品,品类丰富、形态各异的剧集衍生品被陆续推向市场,在助力剧集营销的同时,撬动着影视 IP的长尾效应。
宣传、销售利器
随着爆款IP作品出圈,衍生品逐渐成为现象级古偶剧的标配。因其具有宣传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越来越多的剧方将衍生品开发前置,几乎做到了内容和衍生品开发同步。
7月20日,欢瑞世纪的古装题材剧《沉香如屑》开播,剧集相关的手办、玩偶、艺术香氛蜡烛等衍生产品同步上线。观众可以在观剧的同时,点击屏幕一侧的链接,跳转购买相应产品。欢瑞世纪衍生总经理、睿嘉资产投资副总裁郭婵告诉《综艺报》,为了对旗下IP进行深入的商业化探索,欢瑞世纪于2021年年底成立了北京欢瑞服装有限责任公司,《沉香如屑》的衍生品开发,就是该公司的重点项目之一。
郭婵介绍,古偶剧的衍生创作灵感有很多,开发者在影视剧拍摄之初就从多维度进行前置思考和顶层设计。以《沉香如屑》为例,首先要考虑目标用户群体喜好。“我们的用户大多是年龄范围在18—32岁之间的年轻群体,在調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团队开发了盲盒、手办、棉花娃娃等衍生品,目前来看,业内反馈和市场口碑良好。”其次,是基于剧集关键元素进行衍生开发。如围绕剧中沉香炉等贯穿剧集的核心道具,团队并未简单复刻,而是尝试二次创作开发专业产品。团队将剧中菡萏花状的沉香炉重新3D建模,在保持原形态的同时,赋予其香氛功能,搭配调香师反复调试的沉香蜡烛,推出了不亚于市场上专业香氛品牌的作品“菡萏花烛”。
此外,团队还推出了有蒲菡萏书签、半梦浮生香熏片、一梦沉香纸雕灯等产品。“古偶剧衍生品开发,在考虑剧粉消费意向的同时,也要考虑大众消费市场需求,需要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样的产品选择。”
与《沉香如屑》主打自主开发不同,更多古偶剧选择了联名授权的合作模式。作为暑期档的“开门炮”,《梦华录》一经播出,便吸引了广大古偶剧观众的视线,剧中精美、简洁的宋制服饰,更是让广大“汉服女孩”深深种草(网络用语,意即对一件物品非常喜欢)。服装品牌十三余早在剧集开播前便与IP方达成授权合作,并在剧情热度最高点,于粉丝“想要盼儿同款”的呼声中,推出四款联名作品,引发全网热议。
6月30日,《梦华录》与喜茶联名的两款茶饮“紫苏·粉桃饮”和“梦华茶喜·点茶”上架开售。据悉,“紫苏·粉桃饮”的灵感来自《梦华录》中赵娘子的拿手饮品“紫苏饮子”,“梦华茶喜·点茶”的灵感源自中国传统“点茶”。两款茶饮迅速掀起购买热潮,网友纷纷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打卡,话题发酵的同时也带动了剧集营销。
此外,《梦华录》还推出了线下主题展览——“风雅梦华游”线下古风集市,不仅展现了剧中场景,还设置了蹴鞠、投壶、汉服巡游、点茶表演等项目。
古偶剧衍生品的外延正在不断放大,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关注到,除了传统的消费品样态,数字藏品及线下文旅成为近年来衍生品开发新趋势。“古偶作品的相关授权,以及密室逃脱、主题酒店和影视城的落地尝试已经出现,这是影视衍生品开发值得关注的趋势。”
更具标识性 开发优势明显
“影视衍生品开发,古偶题材独占半壁。”有业内人士强调古偶衍生品的开发潜力。
对此,郭婵表示,现当代题材影视作品的衍生品开发其实并未明显落后于古风题材,一些当代都市题材影视剧推出的联名款服装、饰品等产品的销量同样不容小觑。“目前古装衍生品占据市场份额较大,可能还是源于此类产品具有更为独特的标识性。”
在郭婵看来,古风题材和现代题材作品在衍生品开发领域各有优势和劣势。古风题材的优势是自带东方标识性审美基因,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劣势方面,古风题材需要找到能够打通剧集和现实的开发点,实现打破“次元壁”式的深度融合,这需要开发者具备很强的剧情理解能力和产品转化能力。现代题材的内容和当代消费环境天然融合,但也正是这种融合,使得衍生品的独特性相对较弱。
石川认为,古偶剧衍生品的竞争力较强,得益于古装题材衍生品开发的可操作性。中国影视创作者对于现实题材的思考比较多样,希望将现实生活投射到作品中,主题相对强调艺术性或更严肃,而衍生品需要具有娱乐休闲属性。因此,现实题材剧集衍生品开发具有一定局限性。“古装离现实生活较远,想象空间更大,操作起来更容易。”
热度依赖性强 需提升IP价值
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近年来国风国潮盛行,但此类产品仍存在圈层局限性,古偶衍生品的目标受众仍以剧粉为主,市场开发力度仍需增强。
“国内影视衍生品开发行业,已进入发展瓶颈期。”石川告诉《综艺报》,虽然有数字藏品等新载体出现,但衍生品自身的价值属性并未显现。市场销量较大的产品,大多需要兼具创意及使用价值,形式较为传统的产品销路更有保障。纯粹以IP为导向的公仔、手办等商品,除非价格足够便宜,否则观众的购买欲望不高。“国内影视作品衍生品销售对于剧集的热度依赖性极强,IP影响力后继乏力,会直接造成产品销量的断崖式下跌。”
石川建议,从业者可以参考漫威的阶梯型战略:先通过漫画累积品牌热度,从中选择热度较高的题材,开发动漫或者剧集,之后再从中挑选适宜题材运作电影,最终构建起完整的影视宇宙。即“通过不同的载体累积大量读者和观众,形成坚实的IP热度后进行有针对性的阶段运作,不断提升IP价值,才能够帮助衍生品实现持续开发的构想。”
郭婵认为,要避免衍生品销售势头随着IP热度降低,就要坚持专业化、品牌化。“若只一部《沉香如屑》,它的开发周期是有限的。只有优质IP足够多,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注入,并持续推出好产品,才能实现专业化、品牌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