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组织结构创新
2022-05-30何霞
何霞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车联网产业的内涵和外延随之发生变化,产业发展也呈现开放融合的态势。作为融合创新的实践者,车联网产业兼顾所涉领域的发展需求,逐步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共振效应”,对汽车、信息通信和公安交通管理等领域的产业组织结构造成影响。车联网产业自身组织结构也呈现产业跨界合作的融合化、基础设施部署的多元化等特征及新的演进趋势。未来,应从政策法规、跨部门协作等方面施策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动车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车联网产业 产业组织结构 智慧交通
【中图分类号】F426.4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18.004
车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等行业融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车联网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对于落实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交通强国战略具有重要作用,对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车联网产业的内涵外延和发展态势
重新认识车联网产业的内涵外延。当前,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车联网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发生了重要变化。车联网从发展初期侧重于综合应用服务,逐步拓展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智慧交通服务体系,我们对车联网的认识也因此逐步深入。在新的发展阶段,笔者认为,车联网是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人—车—路—云”信息交互与数据高效处理,而形成的贯通汽车、道路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与管理、应用与服务等多维度多层次要素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车联网覆盖行业较广,它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将对多个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产生冲击,并将深刻地影响汽车制造业和服务业、电信行业、公安交通管理行业、金融保险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营模式的转变。同时,车联网通过细粒度的感知实现全局性优化和控制,具备大幅度增加安全性、效率和便利性的特性,将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实现传统产业从单纯产品制造向产品和服务融合创新的转型,同时改变与汽车相关的人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管理模式。
车联网产业开放融合发展态势。车联网产业生态涉及信息通信、汽车、交通、公安等多个行业领域,展现出融合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时代特征。
信息通信行业主动融入汽车交通。在“端—管—云”的典型系统架构下,通过无线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汽车、交通等行业提供多维多能的技术赋能。一方面,通信行业提供“管”“云”来服务车载和路侧的“端”侧系统与设备;另一方面,终端可在适配通信频段和协议等约束前提下,要求网络和平台进行针对性的能力设置与调整。
汽车行业为车联网融合创新提供应用平台。为满足新型车载信息服务、自动驾驶等智能网联应用需求,车联网将成为车辆感知系统的新增部分,可提供实时交通事件、车辆盲区、超视距感知等增量信息。一方面,汽车行业对信息通信提出了数据可靠性、服务准确性等新要求,从产业方面提出了广泛覆盖、全程全网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另一方面,在与信息通信、交通运输与管理等行业的交互过程中,汽车作为面向最终用户的产品为驾乘者提供了更為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服务。
交通运输与管理行业在车联网产业融合中扮演“使能者”和“赋能者”的角色。交通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提升交通运输与管理业务的网联化与智能化水平,增强数字化治理能力,促进交通管理能力的升级演进,成为“使能者”。同时,交通运输与信息通信技术结合成为“赋能者”,向智能网联汽车提供数据服务,促进业务从服务路端向服务车端延伸,助力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的安全与效率。
车联网产业开放融合推动产业组织结构创新
对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的影响。车联网产业发展对汽车需求、供给与产业组织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正在推动国内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从满足用户需求看,车联网使得用户需求从过去的单一关注车辆硬件条件转变为同时关注车辆内可提供的即时资讯、交通流量等多元信息的软性需求;从业务产品供给看,车联网已在逐步构建完善的车载系统,可提供基于北斗/GPS定位的汽车导航系统、道路状况信息系统、车辆避碰安全驾驶系统、车辆碰撞后的紧急报警系统、基于车辆诊断的售后服务系统和基于驾驶行为的车联网保险服务系统等应用,并以此提升汽车行业数字化、网联化和智能化水平并构建新的信息消费体系;从汽车技术进步看,车联网提升了汽车前端研发设计能力,车联网平台聚集的大量驾驶行为和车辆场景数据为汽车底层算法研发、产品设计及其软件系统优化提供了基础支撑,使产业研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从汽车产业转型看,车联网助力汽车从机械电子产品转型为软硬结合的新架构产品,带来智能座舱、软件在线更新等场景交互以及危险预警、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等多元化服务,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从产业生态环境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要求车联网行业间建立基于多方共赢关系和数据分享机制的产业协同生态环境,使目标各异的车联网行业实现价值最大化。汽车厂商将和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平台与内容服务商及金融保险公司等合作并将扩展汽车服务业的价值链条,实现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同时,车联网拓展了汽车服务的价值链,提供了汽车保养、运维、预警等售后服务新模式,孕育了汽车由拥有向共享转变的新生态。因此,车联网发展对于提升我国汽车产品价值,促进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为我国汽车产业,尤其是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创新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
对信息通信产业组织结构的影响。目前全球车联网产业生态不断丰富,汽车联网化渗透率不断提升,全球搭载智能网联功能的新车渗透率超45%,预计至2025年可达到接近60%的市场规模。随着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应用的更加深入,“十四五”期间,我国车联网将进入应用部署的新时期,信息通信相关公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车联网发展将给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商从传统的通信服务和产品转向数字化发展带来难得的机会。虽然整车厂扮演着车联网第一推动力的角色,但是越来越多的电信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商纷纷加大了对车联网业务的投入,正在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首先,车联网发展为我国自主可控的基于蜂窝通信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 C-V2X)引领全球产业带来新机遇,华为、中兴、大唐等设备商充分研发并验证了C-V2X产品,拓展了在汽车、交通垂直行业应用的服务能力,形成了新的价值增长空间。其次,车联网发展为电信运营商等提供了“练兵场”,通过“人—车—路—云”数据实时交互以及海量信息承载的应用实践,进一步锤炼我国5G通信、云计算等技术的基础服务能力。同时,车联网作为5G垂直行业应用的排头兵,开启了5G行业应用的新范式,我国基于5G的远程遥控驾驶、车辆编队行驶、园区自动驾驶、智能公交、智慧高速公路等应用已步入世界前列。
车联网发展为互联网企业打开了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以腾讯为例。在车联网技术方面,腾讯以智能网联安全体系建设为基础,构建起覆盖安全治理、安全防护、安全监测和安全运营的车云一体化网联安全体系,发布了“车云一体”战略规划、专为智能汽车行业定制了一站式云解决方案“腾讯智能汽车云”,以及覆盖云管端全方位的“腾讯一体化汽车安全方案”。在构建基础设施方面,腾讯深度参与多地车联网先导区和示范区,以及双智试点城市建设。在天津(西青)车联网先导区,腾讯协同生态合作伙伴打造了城市级大规模互联互通平台和基于互联网的车路协同体系,支撑落地了丰富的车联网应用场景。在重庆,腾讯参与打造了城市级MaaS[1]应用,实现了多种交通工具和出行服务的融合。湖北襄阳作为“双智”试点城市之一,腾讯协同生态伙伴积极参与了车联网深度应用的探索,在“车联网﹢智慧交管”建设中,通过边缘感知和计算设备、中心平台的融合复用,把车联网的感知、计算和云端平台应用到了城市交通治理中。在产业生态方面,以腾讯“智能网联开放平台”等为引擎,构建具备低门槛、开放性、可进化和可复用等特点的智能网联开放平台,既可服务于B端产业生态,也能助力开发者和使用者实现运营、服务和研发的效能提升,并融合了互联网地图、高精地图、专网地图、可视化引擎等数据和能力,以满足车联网和“双智”建设的不同场景。腾讯还发布了基于智能网联开放平台的生态合作伙伴计划,其中包括达安、海康智联、中信科移动和高鸿智联等14家车联网和双智建设重点企业。通过网联开放平台,腾讯将积极导入自身优势与产业生态,共享开放能力,加速场景融合,逐步构建开放融合的车联网产业生态。
对公安交通管理行业组织结构的影响。首先,在管理方式上,目前交管部门主要的关注点集中在车辆安全、车辆监控、事故处理上。车联网的出现将深刻地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并通过细粒度的感知实现全局性优化和控制能力的提升,具备大幅度增加安全性、效率和便利性的特征。当前,“车联网”将信息通信技术对道路交通安全的促进和渗透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以“安全”和“效能”为目标的车联网服务正在逐步替代发展初期以车厂为主导的面向其品牌汽车驾驶员提供车联网信息服务的业务模式,通过车路云一体化感知、全局优化和控制,支持实现红绿灯预警、盲区预警等辅助驾驶应用以及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公交车等高级别自动驾驶应用,大幅度提升驾乘的安全性。同时,推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道路交通的靜态管理模式逐步改变为动态管控模式,通过信号灯配时优化、绿波通行等场景应用,有效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大幅减少在交通停滞和红绿灯等待期间的汽车尾气排放。其次,在产业组织结构上,交通与汽车、信息通信业强化合作,开放融合。例如,中国公路学会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跨界合作,围绕智慧公路、智能网联汽车、C-V2X车车/车路通信等重要方面,开展协同协作和联合攻关,在技术发展路径、研发共性关键技术、编制团体标准、开展工程示范、协同产业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一致行动的具体工作方案和发展路径,并成立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一致行动工作组,推动相关行动计划落实。
车联网产业组织结构变化特征
产业跨界合作的融合化。车联网跨界合作已成为各个产业的发展共识,正在明确角色定位、供求关系、合作分工的多维视角产业生态视图,在无线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牵引下,通过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等应用,实现车联网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在技术链协同方面,信息通信行业联合汽车、交通等行业共同开展了车联网应用场景研究,形成了达成共识的“车—路—云—网—图”技术体系架构以及C-V2X技术发展路线图,共同定义了应用需求,逐步健全了满足C-V2X端到端协议栈互联互通的中国标准体系。在产业链协同方面,大唐高鸿、华为等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V2X车规级通信模组,推出系列规模量产的车载终端产品,支持广汽、上汽、一汽红旗、蔚来等发布了搭载C-V2X技术的量产车型。万集、千方科技、海康等智能交通企业推出C-V2X路侧解决方案。腾讯、希迪与长沙公交和交警合作,2000余辆网联智慧公交投入使用,从而实现精准引导、公交信号优先等功能;百度、慧拓与城市、园区、矿山等相关主体合作推广基于C-V2X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应用。
基础设施部署的多元化。车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具有种类多、规模大的特点。依托现有4G/5G、光纤固网等公众电信网络,已初步形成了全程全网、公专互补、固移结合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部分信息娱乐、数字连接等车联网应用已经实现规模化成熟发展。同时,围绕下一代演进的车路协同、网联自动驾驶等车联网新应用新服务,正在新建C-V2X直连通信网络以及路侧感知、边缘计算等智能化新型基础设施。多元化基础设施部署将促进“要素全面连接、信息高效处理、状态全面感知”,构建“路侧—边缘—区域—中心”多层分级的系统架构,形成车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与商用部署的基础底座。
建设运营模式的多主体化。车联网建设运营模式既要求地方建设运营主体与电信运营商协同,又要求基础设施运维与数据运营协作共赢。车联网应用服务体系覆盖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以及矿区、园区、港口等众多场景,需要地方性、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主体与传统电信运营商的深度融合,探索解决车联网建设主体离散化、运营模式多元化、价值模型复杂化的问题,实现产业链闭环、业务闭环和价值闭环。此外,车联网应用可服务于个人用户、行业用户和政府用户等不同目标群体,需要引入更多行业侧和政府侧的专业化运营主体。我们看到,车联网建设运营的模式创新,离不开先行先试,需要各地方、多行业主体共同参与。一方面,要充分激发地方国有投资平台的责任动能,且注重与电信运营商的协同分工,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公司、汽车与交通运输企业等经验优势,促进形成“术业有专攻”的合作模式。另一方面,产业各方积极构建服务于不同场景、不同目标群体的商业价值、产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综合体系,持续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产业生态的竞合化。从全球发展态势看,车联网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期,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电信运营商、汽车产业、电信设备制造商、信息服务提供商和互联网运营商等主体之间处于博弈阶段,争取主导地位,合作与竞争是当前主旋律。经过十多年发展,汽车厂商面向其品牌汽车驾驶员提供车联网服务占据主要市场。这主要是由于车联网应用提升了汽车品牌的价值定位及其驾驶员的驾乘体验,使得车联网的关键组成部分——汽车电子和IT系统正在逐步成为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及其重要的利润来源,进而导致各厂家对车联网发展的高度重视。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车厂车联网业务平台主要限于自身品牌及关联品牌,其数据未能与其他相关行业共享。随着车联网技术和业务模式的发展,电信运营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信运营商充分利用其网络和云计算平台的优势,成为车联网相关行业业务流程的协调者和利益的綴合者,将他们彼此间的碎片化的信息孤岛串联起来,增加他们的基于数据和信息的消费需求并提高其自身业务的盈利能力。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协同多方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手段建设。目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从安全角度出发,正在推动与通信、汽车行业的全方位合作,积极推动交通管理智能化和信息化,并推动车路协同,互动发展。保险公司作为一个新的推动力量进入车联网,并开创了新的商业模式。保险公司采用车联网技术,通过技术手段识别新的车辆风险因素,使得风险真实化和透明化,改变传统车辆保险定价模型,并通过技术手段防止并甄别骗保行为,以减少理赔。虽然保险车联网服务起步较晚,但由于产业链的开放与竞争,加之其面向用户提供服务,因此发展速度快,推动力强,成为推动车联网后装市场的重要力量。
监管机构的协同化。车联网既需要部际协调,也需要部省协作等监管部门之间的联动管理。同时,车联网管理举措需要在政府侧、产业侧各自内部和相互之间都更加强调融合和协同。车联网产业跨领域属性特征突出,发展面临技术新、涉及行业广的复杂局面,需要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建了涉及20个部门的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阶段性征集产业界需要跨部门协调解决的重点问题,从政策制定、标准创新、测试验证等多个方面予以协调解决,并推动顶层设计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先后出台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产业政策文件。同时,行业管理部门积极深入调研产业发展过程中涉及的需要跨部门协调解决的重点问题,加强产业引导政策制定与法律法规修订过程中的协同。
车联网发展需要技术标准、测试验证等组织间的协同,强化交流与对接、推进融合标准,构建测试验证能力,有效牵引产业创新发展与应用成熟落地。依靠单个企业、单个科研单位、单个行业组织的单打独斗难以破局,需要跨行业协同构建适应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体系与测试验证能力体系,为车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作好顶层规划。当前,信息通信、汽车、交通等行业组织共同推动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各类公路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促进示范应用的开展。汽车、智能交通、通信及道路行业共同建立健全融合标准体系,编制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总体及系列分册,加快共性基础、关键技术、产业急需标准的研究制定。汽车、智能交通、通信及交通管理四个标委会签订了车联网C-V2X标准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融合标准研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第三方测试机构搭建了实验室C-V2X测试验证平台,使C-V2X技术测试验证的产业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完善。IMT-2020(5G)推进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等行业组织积极合作,先后举办了“三跨”、“四跨”和“新四跨”等车联网C-V2X互联互通应用示范活动,积极促进了整车、芯片模组、终端、安全、地图、定位等企业的协同研发和跨界融合。
车联网产业组织结构的演进趋势
车联网产业将向复杂交织的“产业网”演进。当前,信息通信、汽车、交通、公安等多个行业领域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牵引下,通过智能化应用,实现车联网产业生态的融合创新发展。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智能制造、产品销售与在线更新、智能座舱服务、汽车信息服务、运维服务等产业链环节将全部打通,汽车出厂前与出厂后的生产与服务将逐步连接,形成了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制造和服务。同时,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参与要素的有效链接,将显著提升整个交通体系的驾乘安全性和便捷性,显著提高移动出行和货运物流运输效率,有效降低道路交通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也得到有效控制。智能网联汽车与信息通信融合,持续推动汽车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与电动化发展,赋能自动驾驶产业。因此,通过汽车、公安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整个车联网产业将呈现互联互通、多方交融、复杂交织的产业网络形态。
平台数据聚焦将形成产业交融关键枢纽。车联网平台是信息数据汇聚点,依托车联网服务平台,可实现全面的数据接入、存储分析、协议开放、赋能服务等能力,将分散在各处的系统串联、数据打通,在这个基础上实现更多服务对象的衍生,承载更多的应用场景。当前,“路测平台—区域平台—中心平台”的多层级平台架构已形成共识,正在推进演进中。从路侧平台看,车载OBU将实时上传位置数据、车辆数据等,为交通微观数据采集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来源,并为交通路况、交通流预测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来源。从区域平台看,由于可及时获取大量联网数据,并通过C-V2X区域平台支撑,车辆本身及交通管理部门可获得即时的区域交通态势信息,并结合交通态势分析判断,再与集成化ITS控制手段结合,实现更加有效的区域交通调度,提升区域交通效率。从中心平台看,随着道路智慧化改造的逐渐完善、车载终端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及分级云控平台的逐渐部署,车辆等交通参与者、道路感知、环境信息、交通事件等各种信息将汇聚于云控平台,并由云控平台进行协同感知、集中分析决策、反馈控制等,从而实现全局的决策和控制,提升交通安全性和交通通行效率,并为未来L4/L5的自动驾驶提供支撑。未来,车联网子功能平台将向综合性服务平台演进。其中,一些车联网平台将提供高精度定制动态地图生成服务,并与自动驾驶场景结合,借助平台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为产业生态体系提供支撑。同时,将打通现有的出行服务平台、城市治理平台和交通管理平台,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应用服务平台,以促进平台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实现汽车行业、交通行业、交通治理和管理等多行业跨界融合。
产业生态将呈现多领域渗透趋势。当前,从细分市场看,车联网市场由乘用车到商用车延伸到互联网应用、汽车服务业和保险等行业。从服务形态看,由后装到前装,从车内到车外,车联网服务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车主的生活当中,并将通过云技术和主动安全系统帮助提高驾驶安全指数。从服务主体看,优质音频、视频、车辆服务、生活服务合作商将不断进入,推动前装后装合作生态圈创新。一些地图、定位导航类公司不断进入市场并争相发力,个别实力强大的导航企业从逐步切入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座舱方向,向自动驾驶扩展。芯片制造商、设备制造商、方案设计商、能力提供商将纷纷进入车联网市场,携手打造面向自动驾驶的智能产品。三大电信运营商借助其发展规模、资本实力与移动数据的全覆盖为车联网的发展铺开更广的道路。从技术发展看,随着5G商用推进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车联网生态将发生本質性的变化。自动驾驶产业涉及众多领域,需要构建完整的生态链,这是一家公司难以完成的。百度、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商、高科技公司等不断增加在Robotaxi、Robobus、最后一公里自动接驳、自动巡游等自动驾驶的典型场景和干线物流、支线物流、末端物流、封闭园区(矿区、港口、机场、旅游景点、学校等)物流等领域的投资并提供相关应用,共同推动载人和载货的自动驾驶典型场景落地,形成独具特色、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自动驾驶产业新生态。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动车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车联网产业融合创新是信息通信、汽车、交通运输与管理等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以C-V2X技术与产业发展带动形成车联网全链条、全领域融合创新发展的“中国模式”,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协同、模式创新和跨部门合作。要落实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交通强国战略,进一步发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的部际协调机制的重要作用,坚持智能与网联融合的发展思路,加强跨产业链协同创新,积极推动车联网产业迈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一是出台政策法规,优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环境。跨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开展车联网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趋势预判,适时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创新产品准入及监管框架。二是推进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协同、模式创新和跨部门合作。面向未来,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协同、模式创新和跨部门合作等,打造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模式,构建跨行业跨区域协同的新型基础设施,探索形成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与价值空间。三是打造融合创新载体,推动车联网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充分发挥制造业创新中心、行业组织机构等载体的协同创新作用,完善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提升测试验证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技术逐步演进和突破,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研发和产业化发展。
注释
[1]MaaS意为“出行即服务”,主要是通过电子交互界面获取和管理交通相关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出行需求。通过对这一体系的有效利用,可充分了解和共享整个城市交通所能提供的资源,以此实现无缝对接、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服务。
参考文献
李晓华,2017,《产业组织结构演变趋势与产业转型升级》,《开发研究》,第6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2021,《车联网白皮书》,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index_2.htm。
责 编∕包 钰(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