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微学习
2022-05-30黄巍
黄巍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微时代在已然来临。微时代在为教育教学带来全新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挑战,微学习应运而生。微学习能够满足如今全新时代下碎片化学习的需求,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给予学生更为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本文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微学习展开探究,以期提升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微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课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教学中更加强调对学生信息综合素养的培养。将微学习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能够充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升其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成为全新时代下的高素质人才。
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1.1教师方面
随着教育教学的推进,信息技术课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无形中也为信息技术教师增加了很多课程以外的任务,这就导致教师分散了过多的教学精力,无法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甚至有些教师本末倒置,忽略了课堂教学,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小学作为教学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而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厌倦心理。部分学校并没有配置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是由其他课程的教师代为任职的,导致其教学能力不足,知识储备不够,在课堂中只会照本宣科地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1.2学生方面
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热情比较高,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又会屡次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和学生的互动不够,以自身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灌输式讲解,导致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此外,在上机操作过程中,教师一个人需要面对全班学生,无法对其进行一一指点,导致学生积累越来越多的问题,造成学习障碍。由于教师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在课堂当中常常会出现走神现象,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微学习来提高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
2 微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优势
2.1丰富教学方式,改善教学纪律
基于微学习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能够在其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热情,更好地凸显出自身优势。依据微学习的特点,将其灵活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同时还能够有效维护课堂秩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2完成差异性教学
微学习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其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等都取決于学生的自由选择。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自制能力还有待提升,所以教师依然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在预习阶段、教学阶段和复习阶段,给予学生适度的引导,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借由微学习来提升自主学习效率,探寻最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将微学习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当中,能够更好地实现差异性教学,满足新课改下的教学需求,做到因材施教。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理解能力、性格特点等都有所不同,在同一课堂中,教师讲解同一个内容,有的学生很快就能够掌握,而有的学生则需要重复听讲多遍才能够理解,但是通常情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一周有1~2个课时,所以在教学任务比较重的情况下,学生需要在一节课内掌握较多的信息技术知识,这就造成了不同学生学习的进度有所不同。学习水平比较好的学生,很快就能够掌握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而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则有可能跟不上教学节奏,这也在无形当中拉大了教学差距,影响教学效果。而将微学习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当中,就可以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来进行个性化学习,从而保护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其学习自信心,保障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3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性格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当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这一身心发展特点,利用微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学习的教学策略
3.1学生本位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要丰富教学方式,尽可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让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作用,建立起完善的知识框架。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为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确保教学有序进行。只有真正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才能够让学生从知识学习上升为能力发展。在微学习中,教师应该从整体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教师结合热门新闻、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
3.2代替性教学策略
所谓代替性教学,就是教师代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显著缩短学习时间,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这一教学策略对学困生比较适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起明确的学习目标,处理学习内容,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顺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微学习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微学习的素材,并且在教学中为学生解答相关问题。虽然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学生,但是依然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利用微学习中的教学资源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因此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学习水平有待提高或没有及时掌握教学内容的学生,能够让其根据自身的需求结合微资源来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3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学生通过组成合作小组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根据小组的表现情况来进行学习评估,学生在小组中既相互联系又独立存在,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其负责的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要通过相互合作和沟通来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微学习中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利用微学习的多种方式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感受,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明确学习方向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合作所带来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合作促进自身提高。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微学习,并不意味着要使用单一的教学策略,而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综合使用多种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4 小学信息课程教学中的微学习设计
4.1设计原则
4.1.1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学习最基本的原则是要坚持以生为本,教师的教学行为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最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积累更为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充分了解学情,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其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情况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
4.1.2微原则
微学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微,其核心落脚点也是微,微不仅仅体现于教学素材中的内容比较少,也不是单指微视频的时间比较短,更加注重表现出的是微学习中的精准性和适配性。在微学习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确保明确的教学内容和较短的教学时间,深度提取教学内容,将原本传统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相互串联的微知识,用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有规律地掌握所学内容,更好地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提高微学习资源的精确性。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依据其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尽量将微学习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4.1.3针对性原则
微学习模式中,资源在教学中主要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要注重对教学问题的整合,并且依据教学反馈来构建微学习资源,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解答每一位学生的问题,提高微学习资源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教学精力有限,因此无法及时充分地在课堂当中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而利用微学习资源,则能够帮助学生得到问题的答案,尽可能为学生的学习扫清障碍,保护其学习积极性。
4.1.4趣味性原则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学习资源不仅仅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同时也应用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为了提升微学习资源在课前和课后的利用效率,就需要提高资源的趣味性。教师要用趣味性的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主动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选取更有趣的因素融合于学习资源当中,从而拉近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的距离,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出学习资源的效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但是教师不能一味追求微学习资源的趣味性,要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把握,防止趣味性过强,而忽略了其本身的教学价值,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5 微學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5.1课前应用
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下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智能终端设备对微学习资源进行设计。比如目前的智能手机功能非常齐全,完全能够胜任微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制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来制作课前的微学习资料。教师可以将制作好的资料上传至网络社交平台或软件上,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下载观看、学习讨论,在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其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再利用电子白板对其进行进一步讲解。目前的小学生对于智能手机非常熟悉,因此利用智能手机来设计微学习资源,可以更好地迎合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5.2课堂教学环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利用微学习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分割,将其制作成视频进行分模块教学。教师要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利用微学习对学生进行适度引导。比如在设置动画效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凸显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掌握微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能够学会相关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主动参与式、代替式和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集中注意力,从而引导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5.3课后环节
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将微学习的资源以及学生所制作的作品上传到网络平台当中,让学生能够在平台中下载相关的学习资源,分享自己的作品,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其自主学习水平。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组内互评,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评价方式,借由对他人作品的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问题,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对于学生在课堂当中没有完成的作品,教师可以让其带到课下,利用课余时间来继续制作,制作完成之后,将其上传到网络平台当中,对其进行打分,学生如果没有上传,那么将会失去打分的资格。因此,在课后的微学习资源当中,应该要有课后作业、课堂的微教学资源以及学生的自我测评。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情况和评价方式还有待提高,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当中上传相关的评价表,让学生依据评价表中的内容来对作品进行评价。比如教师可以从主题、内容、创新、评价四个方面来设计评价表,要求学生查看作品是否贴合主题,内容的设计是否合理,作品是否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并且从自身角度出发对作品给予评价和建议。
6 结语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微学习进行教学,能够从学生角度出发,依据信息技术的课程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其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授的弊端,让学生能够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通过实践探索和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树立起良好的团队意识,促进其创新能力发展,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智庭, 张浩, 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 2008,(2):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