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通达”让川渝更亲密
2022-05-30邓苗苗田猛猛
邓苗苗 田猛猛
十年奋进,四川交通跃上新能级。
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四川聚力破解自古以来制约全省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道路越伸越远、越织越密,公路经纬纵横、铁路畅通繁忙、航空高效便捷、水运加快联网,不断畅通的进出川大通道提升着四川互联互通水平,一个“内畅外联、通江达海”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加快构建。
今天的四川,大道行开阔,千年蜀道日新月异,行走其间,物畅其流、人畅其行,升级“蝶变”的交通“大动脉”正在成就更立体开放的四川。
2020年12月24日,9时15分,一列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列车G8607从成都东站飞驰出发,驶向重庆沙坪坝站,于10时17分抵达。
这是成渝高铁提质改造后的首发列车,彼时距离成渝高铁正式通车才过了5年,行车时间从原本的96分钟到78分钟,再次缩短到62分钟,成渝双城实现1小时通达,公交化的运营方式也让成渝两地的居民迎来1小时通勤的双城生活。
“三线并生”
在千百年的漫长时光中,成渝两地山水相依,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经济同体,自古便是一家亲,来往频繁。1952年6月13日,成渝铁路比计划工期提前3个月竣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1952年7月1日,这条长505公里、有62个站点的铁路全线通车,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交通格局发生了深刻改变,也给成渝铁路沿线的城市带来了发展经济的良机。
当时,成渝地区流行着一首歌,名为《四唱成渝路》,几乎人人都会唱。从“一唱那成渝路”到“四唱那成渝路”,两地居民终于实现长达40年的愿望,“城乡交流有保证,工业更要大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渝铁路和之后建成的成遂渝铁路已经不能满足城际交流的需要,成渝双城之间的第三条铁路—— 成渝高铁的建设也被提上日程。
2010年3月22日,成渝高铁动工建设,2015年12月26日正式通车运行,成都、重庆这两座城市的时空距离再一次大大缩短,拉近到1.5个小时车程。
“成渝高铁是‘十二五国家重点铁路建设项目、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之一‘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成渝高铁的开通运营进一步完善了成渝地区交通大动脉格局,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开通5年后的提质改造,更是体现了从“蜀道通”到“蜀道畅”加快迈进的历程。
在成渝客运专线(成渝高铁)指挥长王维高看来,短短5年内就再次提速,是为了更好地支持成渝双城发展。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多项政策紧密落地。“成渝高铁提速能有效提升成渝地区与华中、华东地区之间的便捷交流,更好地提供高质量、高品质的铁路运输服务。”王维高认为,这是一项可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工作。
技术实现新突破
2015年成渝高铁开通时,李治刚是第一批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司机中的一员。成渝高铁提质改造后,李治刚再次担当复兴号首发司机。
李治刚一家与成渝线的缘分不可谓不深。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通车时,李治刚的爷爷李鸿升正是当天剪彩车的司机。而李治刚的父亲李国方也在成渝铁路上开货车,是三代人里接触列车机型最多的,他“开过蒸汽机车,然后是内燃机车,现在是电力机车”。
从冒着黑烟的蒸汽机车,到如今的“复兴号”动车组,李治刚一家三代在这条路上无数次往返,他们与这条路共成长,也见证了成渝一线的变迁、见证了技术的进步。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成渝高铁提质改造中,多项技术实现新突破。一是高铁基础设施设备技术实现创新提升,改造后,技术装备水平完全具备了按最高时速350公里高品质安全运营的条件。二是动车组运用维修技术实现创新提升,研发投用动车组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系统(PHM),具备故障超前预警和维修决策功能。三是高铁防灾技术实现创新提升,能够对自然灾害和异物侵限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保障高速列车安全运行。四是高铁提速检测技术实现创新提升。五是电子客票技术实现创新提升,为旅客提供更好的购票乘车体验。
“从蒸汽机车时速40公里左右,到今天的时速350公里,我们圆了爷爷那辈人的‘铁路贴地飞行梦。”李治刚说。
“天窗期”施工的考验
由时速300公里到350公里,光从数据上来看,很难想象其提质改造背后的艰辛。但就是这时速50公里的提升,使得成渝高铁成为全国运营时速最快的高铁之一。
“从时速300公里提速到350公里,在当时全国是没有先例的。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很多东西都要靠我们去摸索。”提起这段经历,王维高感触颇深。据他介绍,施工的最大难度还在于成渝高铁这条线本身在正常运行,绝大部分工作只能在晚上6小时的“天窗期”进行,晚上施工的同时还要确保第二天动车组能照常安全运行,“改造过程中不能出现一点差错”。作业高峰时期,沿线全面铺开上百个点位,“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人进场施工。从进场到出场,安全检查、质量检查等环节一个都不能少,必须严格按照质量要求施工,随工验收,一次性达到标准。”
成渝高铁提质改造于2020年6月开工,夏季高温和降雨等不利条件对施工影响很大,加上正好遇上了高考、中考重要时间节点,施工噪声的控制也是工作中的难点。工作人员一边克服复杂环境,一边尽可能地调整施工安排、降低噪音。
王维高对内江到隆昌之间线路的提质改造印象深刻。“由于地质原因,这里有一段路基上拱,需要把路基降下去,但第二天要行车又不能断线,我们只好晚上施工从下面掏,施工结束前又垫起来,把线路调整好。”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攻坚克难中,成渝高铁提质改造在半年时间内顺利完成,也为国内今后同类型高铁提速开创先例、积累经验、提供标准。
目前,成渝之间有三条铁路。从最早的成渝铁路发展到现在成渝铁路、成遂渝铁路、成渝高铁“三线并生”,从成渝高铁时速300公里到350公里提质改造,成渝这条线的变化正是“‘蜀道难成为历史、‘蜀道通全面实现,向着‘蜀道畅加快迈进”的一个缩影。据省发展改革委铁路和机场建设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四川铁路累计完成投资1519.42亿元。“十四五”期间,四川铁路年均完成投资将超过600亿元。铁路在服务四川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对稳住经济大盘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成渝间还将建成第四条大通道——成渝中線高铁,将成为我国建设标准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高等级高速铁路。
(作者单位/田猛猛 省发展改革委铁路和机场建设管理处)
(责编/黄薇)
[记者手记]
乘坐成渝高铁,你可以听到温柔软糯的成都口音和爽快粗犷的重庆话之间的热情交流,你可以看到不同城镇的风光,你可以在一天内往返于成都与重庆,白天逛逛宽窄巷子,晚上欣赏洪崖洞的夜景……这只是十年来四川铁路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年来,四川铁路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渝客专(成渝高铁)、西成客专(西成高铁)、成贵高铁、绵泸高铁内自泸段等相继建成通车,成达万高铁、成自宜高铁等加快建设,成渝中线高铁、西渝高铁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贴地飞行”的轨道列车连接起了一座座城市,也连接起了不同地域的人民,这是人们能真切感受到的变化。“蜀道难”已经成为历史,相信在未来,更加通达、通畅的蜀道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