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有效推进学校生命教育
2022-05-30张兰萍
张兰萍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的教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按照各教育部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科知识的培养,而且需要注重生命教育的培养。目前,大部分学生在进入中学后,由于课程的难度大幅度上升,学生出现了信心不足、自我否定等现象,这种心理状态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因此,在中学时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重拾学习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必要的。
一、积极生命教育的基本概括
在我国的中学教育过程中,生命教育的普及只是停留在道德层面上。对人格健全的人来说,生命的珍贵是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因此,只有不断地努力、拼搏,才能让生命绽放光彩。但是,中学生的基本素质较低,内心世界的建设只是初现雏形,在学习过程中时常表现出违反社会基本道德的行为。因此,中学应积极实施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之处,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的人生,不断地挖掘自身优点,培养健康的人格,追逐自己的梦想。同时,生命教育的积极开展,能够让学生明白生命的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1]。
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学校推进生命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目标模糊
近年来,我国的中学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发展,但是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依旧严重匮乏。大部分教师都是以学科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对生命教育目标的制订较为模糊。同时,并没有专门的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针对部分学生践踏生命的行为,教师只是简单地批评和教育。并且大多数教师普遍认为,教育的关键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生命教育,并没有将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
(二)教学内容枯燥
在步入中学后,学习的难度上升,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挫败感,从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开始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无法学好这些中学知识。再加上,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易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开始荒废学业。此外,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在本就无心学习的学生面前,就更加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让整个生命课堂教学显得死气沉沉,无法有效地普及生命教育[2]。
(三)载体单一
大部分的中学课程没有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一般情况下,仅仅只是通过生命教育讲座,来为中学生普及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知识,导致整个校园没有良好的生命教育的氛围。此外,大部分生命教育的形式过于表面化,仅仅只是简单地科普一下相关的知识,并没有对生命的可贵之处着重进行教学,导致学生认为生命教育只是走个过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度。
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有效推进学习生命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生命教育理念
在中学校园内,必须转变生命教育的观念,在科学的教育方式下开展生命教育。根据生命教育知识的特点,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创新生命教育的方式。学生在体会生命的美好的同时,用长远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学习前景,从而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潜力,促进素质的综合发展。
(二)丰富生命教育的课程
在中学生命教育中,完善生命教育课程,丰富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让教师从教学层面开始对生命教育进行规划和安排,同时加强教师的生命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让教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的熏陶。
(三)拓展生命教育的路径
中学需要根据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基础,积极地拓展生命教育的路径,通过实践性活动、讲座、课程安排等方式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接受生命教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对中学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能够引导学生重视生命的可贵,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还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中学必须重视生命教育,努力拓宽教育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灿.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等职业学校生命教育的探讨[J].山西青年,2020(9):195.
[2]熊炜.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等职业学校生命教育的探讨[J].职业,2019,501(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