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青史永留红
2022-05-30李风玲
李风玲
“方志敏,弋阳人,年三十六岁。知识分子,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第一次大革命。1926年至1927年,曾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经过八年的艰苦斗争,革命意志益加坚定。这次随红十团军去皖南行动,回苏区时被俘。我对于政治上总的意见,也就是共产党所主张的意见。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我这几年所做的革命工作,都是公开的,差不多谁都知道,详述不必要。仅述如上。”
这是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同志被俘以后,于当日晚8时写下的“方志敏自述”。这是在敌人逼迫下的奋笔疾书,却恰恰表现出了一位共产党人的耿耿丹心、铮铮铁骨、光明磊落、坚贞不屈!
一生清贫
1899年8月21日,方志敏出生在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他8岁时入私塾读书,12岁便辍学帮家里务农。1916年秋,一心向学的方志敏考入弋阳县立高等小学学习。在学校時,他组织了进步团体“九区青年社”,开始一步步走上革命的道路。
1919年秋,方志敏考入了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预科班。1920年升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应用机械科学习,并成为该校学生自治会的负责人。1921年春,方志敏因为领导该校学生反对腐败教育,要求教育改革而被校方开除。不久,他又加入了江西的“改造社”,成为《新江西》季刊的主要撰稿人。同年秋,他考入了教会学校九江南伟烈学校。可以说,方志敏同志革命的一生,一直笔耕不辍。他既参加武力斗争,又以笔为刀枪,是一位文武双全的革命家。他在16岁时即写下这样的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由此对联,不难看出方志敏文武兼修,既是内心浪漫的文艺青年,又是志向高洁的革命家。
为了革命,他一生清贫,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即便是对自己的母亲,也是一视同仁。
在赣东北,信江八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方志敏担任主席。村里人觉得他当官了,便怂恿方志敏的母亲去跟儿子要点钱。这是方母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跟自己的儿子要钱。方志敏也知道,从小到大,他的学费都是父母举债得来的。后来他参加革命,自己的家又被敌人烧劫了十余次。母亲也实在是迫于无奈,才来跟自己要钱。但是,他诚恳又内疚地对母亲说:“姆妈,我是当了主席,可我当的是穷人的主席啊!我们现在也没有饷银,因为革命才刚刚起头,我们每日的饭钿,才7分呢!”方母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还高兴地说:“晓得了,晓得了!姆妈这一趟没有白来,我明白了你当的是穷人的主席,我再苦也舒心了!”
1935年,被捕后的方志敏在狱中写下《清贫》一文,他说:“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有一年的寒冬腊月,方志敏穿着一件薄薄的破棉袄去弋阳参加贵溪苏维埃代表大会,他的这身打扮让身穿新棉袄的其他代表有些于心不忍,要给他换件新的,但他坚决不同意。代表们将新棉袄送来,他也不收,而是反复地给来人讲“要节省,要减轻群众负担”的道理。一旁的警卫员实在看不下去,一边流泪一边说:“方主席,你是只顾革命,不顾自己啊!”
还有一次,方志敏发现自己吃的是白米粥,而大家吃的是米糠和野菜粥,当即让警卫员告诉伙房:“大家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不能搞特殊!”伙房的老管理员听了他的话,心疼地说:“方主席实在太操劳了,肺痨病痛常发作,要是有人为这事提意见,我来担着!”方志敏听了以后非常感动,但仍然把白米粥端了回去,和大家一起吃野菜粥。
就在他被俘的那一天,两个国民党的士兵在树林中发现了他,也猜到了方志敏的身份,于是他们满心希望能在他身上发一笔横财。可是,他们搜遍了方志敏的全身,除了一个怀表和一支笔,连一个铜板都没有找到。他们恼羞成怒地叫嚣:“你是当大官的,会没有钱?”方志敏铿锵有力地回击道:“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发财!”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与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
爱国忠贞
1935年1月,方志敏被捕。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方志敏每天写作16个小时,留下了14万字的文稿。他用自己清新质朴的文笔,写了《狱中纪实》,写了《清贫》,写了《可爱的中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情感,表达了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在《可爱的中国》中,方志敏写道:“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雄巍的峨眉,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与夫‘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可以傲睨一世,令人称羡……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乡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这好像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资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地艰苦地奋斗!……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
这字里行间,都是对祖国最深挚的爱!从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到192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从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到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方志敏先后任赣东北、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红十一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积累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被毛泽东称为“方志敏式”根据地。
1934年11月,红十军与由红七军团等部队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方志敏的率领下向国民党统治中心地区挺进,在皖南遭到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在撤返赣东北途中,被七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于怀玉山区。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在饥寒交迫中被俘,同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6岁。他牺牲以后,叶剑英同志曾在方志敏的一张遗照上深情题诗:“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而郭沫若在读到叶剑英的这首诗以后,当即挥笔,和诗一首:“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1953年4月,毛泽东在登莫干山时,曾对身边的同志说:“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得伟大,我很怀念他!” 2009年9月,方志敏被评为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方志敏,他是弋阳的骄傲,他是江西的骄傲,他就像一株高大挺拔的枫树,千秋青史永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