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祖国》钢琴演奏的方法及音乐风格探究

2022-05-30任钊

艺术评鉴 2022年21期
关键词:音乐风格钢琴演奏

任钊

摘要:钢琴传入中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伴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中国钢琴音乐在演奏技巧、理论基础等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中国的钢琴艺术实现了快速发展,中国钢琴音乐也成为了一门独立学科。随着20世纪初“学堂乐歌”运动的兴起,以学校为中心,钢琴在中国得到了很高的关注度,此后越来越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诞生。本文将对张朝的钢琴作品《我的祖国》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以及张朝成长经历进行简短阐述,简要理解创作这部作品的故事背景,再从曲式结构、节奏特征、情感特征以及艺术特点等方面来探索这部作品的演奏方法及艺术风格。

关键词:《我的祖国》   钢琴演奏  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21-0069-04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为人们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高速发展,“中国制造”走向全球,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文化也步入了多元化、交融发展的新时代,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在广泛吸取世界文化的精华。钢琴艺术虽起源于西方,但伴随着国内作曲家、钢琴家等艺术人才的涌现,结合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民族特色,创作出了许多中西融合的优秀钢琴曲目作品,推进了钢琴艺术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艺术发展,既为我国艺术文化发展添砖加瓦,同时也为世界钢琴艺术的进步贡献了力量。

一、钢琴曲《我的祖国》的创作背景

声乐作品《我的祖国》创作于1955年,是故事片《上甘岭》的插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上甘岭战役被认为是朝鲜战场上最惨烈的战役,不仅奠定了朝韩的南疆北界,也换来了东亚地区几十年的和平。然而在创作的过程中,整首歌的曲风并没有延续传统革命歌曲硬朗有力,而是将抒情与颂歌两种情感结合起来,前半部曲调婉转悠扬,抒发对于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后半部副歌混声合唱,在与前半部形成强烈情感起伏对比的同时,以更加宽广的节奏和壮阔的旋律,抒发了战士们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和革命情怀,体现了祖国的伟大、宏伟与壮丽。

作曲家张朝的钢琴曲作品《我的祖国》则是根据这首同名声乐作品进行改编而成,后来被编录在作曲家的《音乐会改编集》中。该改编集作于2009年,成集于2013年,共有七首以经典歌曲为题材进行改编创作的钢琴乐曲。张朝作为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家,其擅长将民族性音乐与自身个性化相结合,创作改编了大量感情真挚自然的优秀作品,并在行业内外广泛传播,获得了社会大众的一致认可。《我的祖国》创作的契机则是钢琴家沈文裕刚从德国回来,希望能演奏一首表达中国精神与民族内涵的作品,于是向张朝约稿。最终经过多次商讨与甄选,选取了这首带有历史意义和爱国情怀的声乐作品作为钢琴曲的创作题材。青年钢琴家沈文裕曾被《纽约时报》评价称“将无可争议地成为一代钢琴大师”,因此在改编过程中,张朝在提炼原歌曲主题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打破了原声乐曲单纯的旋律性,结合钢琴的性能对曲子进行了二次创作,使演奏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技巧,同时以钢琴的语言表达了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二、钢琴曲《我的祖国》的演奏方法

声乐作品《我的祖国》曲式结构是非再现的二段式,张朝改编后的作品则是带有展开性中段的三段式,可分为引子部分、呈示段、展开段和再现段,作品涉及了种类繁多的织体变化,并通过不同和声变化使用显示出了旋律的色彩。也正因如此,复杂的织体拼接极大地考验着演奏者的技艺,因此本文将先从旋律织体和速度力度等方面,对《我的祖国》钢琴作品的创作技法进行分析,以为演奏技术的解析提供基础。

不同于西方传统音乐和声体系的重叠,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旋律的线性线条,强调通过轻重缓急以及和声色彩的变化来体现情感的起伏变化。张朝的《我的祖国》则较多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线性旋律,让有着不相等距离的各个声部向大致同一的方向进行线性运动。比如,在作品的引子部分,一开始便运用了副歌部分的第一句奏响了改编曲的序幕,让强劲明亮的和声八度一开头就走进了听众心里,使得在旋律声部就达到了完全的一致。而作品的第89小节作为第三次线性运动,也是全曲技术上最难、情感最为饱满激烈的部分。作者在这里再次将民族五声调式与西方十二音作曲技法结合起来,呈现出复杂且宏大的场景感。

在不同的段式和主题中,根据音乐本身会形成不同节奏的速度和力度。速度与力度在音乐里是极其重要的元素,体现着音乐进行的频率和强度。其中,较快的速度多是为了推动作品整体的聚合体,以表现出强有力的震撼感;而较慢的速度则是为了体现出主旋律的柔美与明亮。钢琴曲《我的祖国》根据音乐情绪的松弛度变化,所使用的速度和力度记号非常丰富。其中,第1~43小节都是以较慢的速度将主题进行推进,随之44~104小节,创作上运用大量和弦,以较快速度将音乐推到了全曲最为宏伟的部分,最后又回归到了104~123小节慢板的主题之中。快速音符与慢速音符在整首乐曲中相互交替,不断变化和层层递进的旋律線条升华了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让听者的情绪随着作品的起伏而波动。

三、演奏方法解析

通过对钢琴曲《我的祖国》的创作技法进行了分析,可以发现这首作品既应用和发展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些创作技法,也将西方传统音乐语汇融合了进来,同时还充分利用了钢琴这一独奏乐器,对原曲所具有的表现力进行挖掘,弥补了独奏乐器音色受限、缺乏张力与活力的不足。无论是从技法技艺的角度,还是从视听观赏的角度来看,这首作品都具备了多样化、交响化以及和谐性的特点。也正因为如此,这部作品在演奏上具有极大的难度,不仅需要演奏者拥有高超的弹奏技术,同时还需要演奏者能够对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有深刻的理解和共鸣。

演奏者在演奏一部作品之前,应首先了解音乐的整体结构,音乐、绘画乃至建筑等艺术形式都依赖于结构而存在,对于音乐整体结构的掌握深浅往往会影响着演奏的整体效果,因此,应该将音乐的整体结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只有了解掌握了音乐的整体结构,明白作品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才能完整地理解到作品中所蕴含的内在深意以及情感。《我的祖国》是基于对爱国歌曲的改变与创新,同时进行了中西结合的创作方式,因此在演奏这部作品的时候,既要掌握西方的弹奏技巧,同时也需要演奏者具备中国钢琴曲的演奏技巧。

张朝在对声乐作品进行改编创作时,无论是在作品的整体结构方面,亦或是在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创造,因此也要求演奏者掌握和弦技术、歌唱性表演奏法、八度技术等多种演奏技术。就和弦技术而言,钢琴作品具有多声部的特点,不同的和弦弹奏技术与方式会表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营造不同的情感氛围,在这部作品中,演奏者不仅要掌握横向和弦技术,同时还应具备纵向和弦技术和和弦大跳技术。就歌唱性表演奏法而言,它是旋律性线条演奏技术的一种,使得从感官上能够更接近人声。就八度技术而言,其具有强烈而丰富的表现力,《我的祖国》中数个旋律部分都需要运用八度技术,比如在引子部分就以八度作为旋律营造了一种崇高感。当然,“技术是为音乐服务的”,演奏者在演奏作品时既需要掌握高超的技术,但也绝不能陷入唯技术论的陷阱之中,不可因为过分注重技术的完美表现,而忽视了音乐本身的美感和情感。技术与音乐本身就是不分彼此、合二为一的整体,演奏者需要找准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才可以呈现出最完美的演奏效果。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音乐结构的掌控,演奏者对于曲子本身的理解,以及应该运用哪些处理手法有了清晰的认知,再加之对于演奏技巧的掌握,有助于帮助演奏者更好地进行演奏。针对《我的祖国》这部作品,演奏者需要对触键、踏板以及指法等演奏技巧进行掌握。首先,在触键技巧中,大概可分为垂直的和水平的两种触键方式,不同的触键方式会产生不同的音色,而不同的音色选择也会导致音乐作品中内在表现、人物性格等方面的呈现上出现差异。比如,为了清晰呈现展示多层次的横向线条与融合,则需要运用水平的触键方式,以“揉”为主;而在包含大量和弦音的地方,则需要用垂直触键的方式进行演奏。再者,踏板的运用是音色调控的重要因素,在张朝改编后的这部作品中,因为其融合了五声调式与西洋调式进行编曲,因此要对作品进行认真分析,根据曲子的意境来选择合适的踏板,特别是在特殊旋律段落中更应该具体选择不同的踏板,小心运用与切换踏板。最后,演奏者应重视指法的合理设计与运用,在弹奏时要善于选择正确的指法,并在练习过程中将指法固定形成,让身体形成一种对于指法应用的记忆。

演奏者通过对作品的旋律织体、曲式调式和速度力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对作品的创作技法有更为全面和深刻理解,从而帮助演奏者对曲子的整体结构进行了解,对曲子创作的背景、方式和目的,以及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有更为真实的体会,从而为演奏者在弹奏时选择具体、合适的演奏方式提供依据、奠定基础。对于一个作品的完美呈现而言,掌握技术层面的方法论能让演奏者完整、正确地进行弹奏,但对于作品本身的理解和体会则会极大影响到作品呈现的美感。

四、钢琴曲《我的祖国》音乐风格

人们基本上是以作曲家个人以及时代的风格为基础,来判断西方钢琴的音乐风格,然而这样的判断标准并不适用于中国钢琴音乐。原因在于,尽管当代中国作曲家基本上使用西方语言、西方形式作曲,但很多中国作曲家并不像西方作曲家那样,具备鲜明统一的个人风格。对于中国本土而言,钢琴音乐作为一种舶来品,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影响,同时也植根于中国传统音乐。尽管中国钢琴音乐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的一些作曲技术和音乐风格要素,但这绝不是对西方音乐的简单复制或模仿,而是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一种新的钢琴音乐。因此,不能简单按照西方划分音乐风格的标准,来对中国钢琴音乐的音乐风格进行判断。《我的祖国》歌曲是在特定历史时代下创作的,包含着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英雄气魄的赞扬,因此,在对钢琴曲《我的祖国》音乐风格进行分析时,要立足于时代背景与民族特色,通过对作品的曲式结构、节奏特征和情感特征来进行音乐风格的判定。

(一)曲式结构

在作曲的创作上,张朝充分借鉴了传统西洋和声色彩,将功能性和声与民族风格旋律相互结合起来,使得作品调式调性变化十分丰富,这也加强了音乐的张力和戏剧性。张朝在引子部分使用降G大调作为起始,随着浑厚有力的八度音落下,在乐曲一开始便营造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画面,随后主题平缓而鲜明的展开。主题的第二部分则将调性上转到了B大调,通过主题变奏的形式,将整首曲子推向高潮,其中89小节处无调性技法的出现则是大大增加了演奏的难度。最后,作品也进入到了温暖的降B大调,在强有力的和弦弹奏后,音乐渐渐平缓下来。在整部作品中,三次主题的变奏既充满了技巧的变化多样,同时蕴含着情绪的跌宕起伏,共同推动了整曲的形成与发展。

(二)节奏特征

节奏的变化与情绪的增减是相辅相成的,节奏较快时所体现的情感往往越强烈和突出,音响效果更为震撼,而节奏舒缓时所表达的情绪往往较舒缓和平淡,多用于抒情的时候。声乐作品《我的祖国》主要是沿着情绪和内容的发展,从而实现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在节奏的变换上较为简单,从抒情引入到高潮再到结尾,没有过多的复杂变换。而在张朝改编的钢琴曲作品中,在吸收借鉴西方钢琴音乐的八度叠置等技法基础之上,融合了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的琵音等元素,所呈现出来的作品具有更为多元和复杂的节奏变化,节奏快慢的来回转换更多。同时以一个基本的核心音调为基础,又通过不断递进的旋律线条使得整首曲子有张有弛,在由低点向高点递增的过程中,加入了连环的波浪式螺旋运动,增强作品的节奏感,使听众获得更多听觉上的美感。同时,张朝在作品中还运用了六连音的节奏,通过与前乐段形成对比,增强音乐的动力感。而在连接部分,通过丰富的节奏形式,增强了乐段的强弱对比,形成强烈的戏剧性翻转;在再现部分则以整体平稳的节奏,将音乐推向最后的高潮。

(三)情感特征

復杂多元的节奏变化不仅使演奏者的弹奏技艺得到了充分展示,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饱满度,使得听众从技艺和视听两方面都得到了满足,同时也使得整首作品所蕴含的情绪更为饱满和充实,作品所承载的故事性更为完整、生动以及立体化。一部作品的艺术生命力长久与否,与其内含的思想情感是分不开的。对于钢琴作品来说,技法的完美呈现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为了炫技而表现,那么很难引起听众对于作品的共鸣,也很难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歌曲《我的祖国》主要运用分解和弦和波音,通过平实的歌词来描绘了祖国和家乡的秀美风景,歌声婉转悠扬,呈现出平和、舒缓的情绪,而在其他部分的散板运用,则体现出了乐曲的宽阔和舒展,强烈表达了歌曲的爱国之情。而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真挚的情感也成了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张朝在改编作品中,保留了原曲中蕴含的强烈的爱国之情以及对于英雄气魄的赞扬,但站在不一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伴随着作品艺术形式上的显示出的新姿态,张朝将这种爱国之情进行了延展和深化,在原歌曲的情感基础上就音乐情感与精神内涵做了进一步提升。通过更为丰富的结构和和声,让技术的提升带动音响色彩的丰富,进一步去增加情感上的戏剧效果,在原曲中的上甘岭战役故事基础上,向前逆推追溯到抗日战争甚至是鸦片战争,将中华民族的千年历史融入歌曲之中,作品所包含的故事情节更为丰富,与此同时其钢琴语言下所饱含的情感也更为真挚和引人共鸣。

五、结语

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历经了百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在这一百多年来在作曲家、钢琴家们的努力下,钢琴音乐在中国本土创作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逐渐突破了欧洲古典主义、印象主义等西方为主导的创作形式,诞生了大量优秀、经典的作品。钢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参照音乐作品的成熟程度以及创作技法等因素划分,大致可分为萌芽时期、成熟时期和繁荣时期三个阶段。而伴随着中国钢琴音乐迈入繁荣时期,中国传统风格的鋼琴音乐作品也开始走向世界,在国际乐坛上逐渐崛起。歌曲改编曲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重要题材,最早接受钢琴艺术的中国音乐家们在中西文化迥异的矛盾中,通过大胆借鉴西方的作曲技巧,将中国传统乐曲与西洋乐器相结合,以提高和改进民族音乐,从而产生了一批中国化的钢琴作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音乐生机焕发,创作的题材多样化、技法个性化,出现了中国钢琴音乐的新的创作浪潮。作曲家张朝在进行创作和改编时,作品既选用了一些民族音调的旋律和民族性的题材,同时在借鉴西方和声手法等技巧上更为大胆和新颖,通过钢琴作品来表现中国音乐的神韵和中国艺术的精神,为音乐题材的开拓和作曲技法的创新贡献了力量。而在张朝的这首钢琴改编曲《我的祖国》中,在注入了更为繁杂多样的技术的同时,保留了原曲饱含的爱国之情与英雄气概等美好精神,将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融入其中,增添了作品的宏伟气势。简而言之,钢琴改编曲《我的祖国》立足于中国音乐传统,同时吸收了西方音乐的形式和作曲技法,在爱国这一具有民族性的题材之上,从旋律的民族化、和声的民族化以及音色神韵的民族化三方面对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进行了探索,实现了作品的形神兼具,最终创作出了这样一部优秀的经典之作。

音乐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张朝在这首改编曲中既回答了钢琴音乐如何更好地民族化的问题,同时也解答了如何让钢琴这一西方乐器具有普适性的问题。这首作品深入运用了钢琴音乐语汇,以及从个性化创新的角度让改编后的曲目达到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境界,使得乐曲形式更为庞大,手法更为复杂,也让演奏者可以充分发挥技巧。

参考文献:

[1]胡皓.论中国钢琴作品《我的祖国》的艺术风格[J].当代音乐,2022(08):129-131.

[2]武佳,武宗琪.《我的祖国》钢琴演奏的方法及音乐风格分析[J].明日风尚,2022(14):61-64.

[3]李秋辰.张朝钢琴作品《我的祖国》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4]刘洋.张朝独奏钢琴曲《我的祖国》音乐创作特点与演奏技法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5]代百生.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02):3-13+26.

[6]丁芸.浅析中国民族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J].黄河之声,2007(15):90-91.

[7]吴榆.论中国钢琴改编曲与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D].重庆:西南大学,2006年.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钢琴演奏
音乐风格视觉设计的通感隐喻方法探究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浅谈如何提高初学者的钢琴演奏能力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别具一格的“美国式”音乐风格——浅析约翰·科里亚诺《第三交响曲“大竞技场“》的创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