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强”领导者的特质与成长路径

2022-05-30余少祥

人民论坛 2022年21期
关键词:成长路径预见性特质

余少祥

【关键词】预见性 领导 特质 成长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领导工作要真正掌握主动权,需要有科学的预见性。所谓预见性,是指从现实和复杂事物的客观规律中把握其发展趋势,对未来的新事物、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和科学的预测。预见性正确与否,是衡量领导者思维能力、政治水平和运筹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预见性是系统性的必然结果,是创造性的根本前提,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错综复杂,对领导者的预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何要增强工作预见性

一是领导岗位的性质决定的。现代领导者要回答和解决新时代赋予的一系列新课题,就需要能够预见和面向未来。预见能力是领导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说,领导者的决策能否成功,取决于其对客观事物的规律及其本质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强大的预见能力。因为任何领导岗位的工作都不是單一的,而是综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包含诸多矛盾的统一体,只有从多角度综合分析和预见,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正确决策。

提高预见性,保证决策正确是现代领导者的基本职责,也是必备素质之一。自古以来,只有既能把握现在、又能预见未来“站得高、看得远”的领导者,才是称得上有大作为、高明的领导者。如果只能就事论事,就会目光短浅。《左传》谓:“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尤其是在当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大趋势下,领导者需要有远见卓识,才能开创一个新局面,闯出一片新天地。

二是国际国内形势的迫切需要。从国际上看,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和文化思潮交融激荡,以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为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未来国际局势将更加错综复杂、变化多端。同时,一些西方敌对势力遏制中国崛起的图谋未有改变。这对现代领导者来说,既是严峻的考验,也是极大的挑战,要求领导者更加注重预见性思维,勇于迎接挑战。

从国内情况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中国已经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同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活。因此,领导者只有加强预见性,才能在迅速变化的时代大潮中抓住机遇图发展,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到“早认识、早主动、早解决”,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好、落实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领导工作是复杂多变、常常处于动态过程中的事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始终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各项工作更加趋向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一个正确的预见,可能带来可观的效益;一个错误的预测,则可能功亏一篑。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要把握宏观走势,增强预见性,善于在纷繁变化中寻找规律性、倾向性的东西,这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有了预见性,企业和社会就能更合理地配置资源,适时作出决策;政府也能够心中有数,谋定而后动,既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又可以做到处变不惊、及时和从容应对。当前,国内外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形势十分复杂,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党中央一再强调“六稳”,在这种情况下,关键就是要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预见性。

四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预见性是领导力的关键要素,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和前提。东汉思想家王充指出:“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准确把控事物发展的前景趋势,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对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有了预见性,等于事先心里有底,知道事情将如何发展以及如何应对,即便遇到困难或出现不利情况,也不会不知所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实证明,预见性是领导者不可或缺的能力素质。现代决策科学认为,任何事情的成功,都要建立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之上。没有预见,就好比“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领导工作就会迷失方向,就会使人们的行动事倍功半,陷入被动;错误的预见,则会导致决策失误,将人们的行动引入歧途,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甚至遭遇失败。

预见性强领导者所具备的能力和特质

看问题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性。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有一定预兆或迹象,预见性领导者最大的特质就在于,具有见微知著的敏锐洞察力,能及时觉察和捕捉这种预兆,并提出对策。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即在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是要大量出现的普遍现象,这就是前瞻性。正是这种高超的预见力,使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最低潮的时候,作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科学预见。

预见性必然具有时间上的长远性,其着眼点一般都在未来多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是一种超前意识和高瞻远瞩。如早在1918年李大钊就针对当时的“主义之争”撰写《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提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中国问题。因此,预见性不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也不是神秘主义的“占卜”或预言,而是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对尚不为人知的现象提前“描画轮廓”,即使不能给出精确的数据,但其意义非凡,作用巨大。

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性领导者不仅有远见,还能看透事物的本质,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能通过筛选、整理和深加工,发掘出可以利用、有价值的东西,这也是常人所不具备的特质。例如,毛泽东同志根据抗日战争中敌我力量分析对比,提出了论持久战的科学论断。事实上,事物如何被认识,是由其本性决定的,这就是其内部固有的矛盾运动。预见性领导者能“见”常人所未见,源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又是不断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都遵循着自己的运动轨迹。领导者处于指挥和决策地位,只有深刻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本质联系,才能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采取必要的方法,因势利导地把各项工作做好。具体来说,就是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否則就抓不住工作的中心和关键,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从根本上脱离实际。

知识结构更完备,能够统领全局。预见不是巧合,也不是臆测,而是建立在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基础之上。因此,预见性领导者总比常人要多学一点、厚积一分,知识能力更加广博,能够“以近知远,一以知万,以微知明”。如果领导者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窄,就会使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受到限制。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有机整体,领导者的知识体系不完整,制定决策就很难具有全局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有没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我们作出的决策部署有没有指导性和可持续性,要看我们能不能从战略上全局上对我国发展和世界发展作出科学预判。”可见,统筹全局对作好预见何等重要。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将全局作为思考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高度的全局意识,有所进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开拓创新。创新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简单修改或模仿,而是意味着创造和突破,必然要求领导者解放思想,养成深入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领导者要学会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打破别人以及自己内心的条条框框,想人之未想,发人之未发,才能突破传统观念,产生首创性成果。这就要求领导者与时俱进,坚决反对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

领导者的预见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体现。在本质上,通过当下预测未来,根据已知推测未知,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领导工作的本质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领导,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是预见和决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保证。

能够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公羊传》曰:“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可见,权的实质是在动态中求宜,既有预见性又能应变。现代权变方法论认为,领导工作是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过程,领导者能否控制这一复杂局面,在于其权宜机变能力。列宁正是利用沙皇对外战争的失败,果断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此,领导者坚持从实际出发,随机应变,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十分必要,这也是工作预见性的重要内容,否则就会贻误良机,酿成错误。

预见性也是领导者增强应变能力、形成战略思想的重要前提。领导者只有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预见,才能从战略高度制定应变措施,赢得工作的主动权,有效地驾驭局面。尤其是在当前新发展阶段,面对国际国内风云变幻,领导者需要肩负使命,把握历史大势,切实提高科学应变能力,才能有效应对和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在这方面,形而上学机械论和唯心主义不可知论都是妨碍科学应变的大敌,需要坚决批判。

如何成长为预见性强的领导者

立足新时代,站稳人民立场。预见性领导者是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是从时代发展中孕育出来的,是经过政治历练、思想淬炼、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逐渐成长起来的。立足新时代,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对于提高领导者的预见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同时,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提高决策的前瞻性、预见性,需要站稳人民立场,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高政治站位、提升工作能力。

把握事物内在规律,勇于实践。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尽管千变万化,也有其内在发展规律和思维规律。马克思主义正是根据资本主义的内部规律和矛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认识工具,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当然,还要把握客观事物的“度”,从质和量两方面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并借助各种科学的预测方法和技术,从而增强领导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预见性和主动性。预见性和其他思维一样,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反映和改造世界的动力。因此,领导者获得预见性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勇于实践,即实践出真知。具体而言,需要不断结合实际进行社会实践,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占有资料,在实践中形成对社会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看法,提升预见性和可靠性。

加强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预见性是领导素质的高层次要求,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就没有科学预见。正如恩格斯所说:“无论对一切理论思维多么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早在1985年,邓小平同志就建议党中央作出切实可行的决定,使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不仅如此,领导者还要开拓新视野,注重学习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和社会领域知识成果,适应世界新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预见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等现代科学理论,为科学预见提供了理论指导;预测学、决策科学等新学科的兴起和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领导者,掌握这些新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科学预见,作出科学决策。

注重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指出“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预见也不是凭空想象的结果。作为领导者,只有深入实际,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真实情况,才能真正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实践证明,做好调查研究是领导者增强预见性最有用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根本途径。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这是需要牢牢把握的工作方法。任何预见归根到底要建立在世界本来面目的基础上,任何预见以及决策、措施都不能与客观事物的本质相违背,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这就要求领导者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出事物的本质和必然联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既受一般规律的支配,也受特殊规律制约。这就要求領导者要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的关系。一方面,全局在事物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制约和支配着局部;另一方面,全局又是由局部构成的,要统筹兼顾局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领导者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既谋大事,又要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不断提升事业发展的整体效益,多方面培养提升预见能力。同时,学会开放性思维,跳出固定圈子或跳出当地看当地。因为思考的参照系和着眼点不同,作出的决策会完全不同,参照系标准越高,决策就越有预见性和全局性。

坚持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领导者要敢于抵制来自任何方面的不良思想影响,坚持独立思考,认真研究新情况,形成新思路,勇敢进行试验,敢为天下先。一方面,切忌固步自封,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另一方面,要跳出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束缚,不在已知的老路上徘徊不舍。需要坚持创新思维,尤其在环境发生改变时,如果墨守成规,不仅影响个人的能力水平和人生境界,更不利于改革事业向前推进。当然,领导者决不能将自己的预见当作政策规定,不能变更,不能动摇,而是要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再形成决策。古人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预见同样要注意发挥集体智慧,因为个体都有局限性,集体对同一问题进行有益的探讨和争论,可以拓宽视野,互相补充,将问题分析得更全面、更透彻。此外,预见性是一种高级思维,不能普及到所有工作的所有方面,否则会使高级思维庸俗化,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博导,国家机关运行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参考文献】

①陈淩:《既要有远见,也要有预见》,《人民日报》,2022年3月22日。

②孟建柱:《提高工作预见性,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社会治理》,2017年第2期。

③李轩、门建新:《“预见”体现领导力》,《解放军报》,2021年9月16日。

责编/李丹妮 美编/杨玲玲

猜你喜欢

成长路径预见性特质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优秀研究生成长机理及其模型构建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在决战同步全面小康中锻造铁一般的干部队伍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便秘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