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的实践、成效与思考

2022-05-30唐莹莹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阿牛保洁员建设部

垃圾分类不仅是对垃圾本身的管理和利用,更是一场治理革命。通过垃圾分类,可以提高居民的治理意识,转变社区治理生态,从而落实社区治理责任,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获得感、成就感。

一、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的实践和成效

2019年3月,作为专业社会组织的阿牛公益在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进入北京市海淀区建设部社区,协助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宣传动员和各项准备工作,2020年5月12日,建设部社区正式实施垃圾撤桶并站、定时投放和除袋投放。

垃圾分类进行近两年来,建设部社区垃圾分类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居民垃圾投放习惯逐渐改变,减量和分类意识逐步增强。社区把原来的58处桶站,合并成为11个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在规定的早晚两个投放时段(早7至9点、晚5至8点),由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居民志愿者和保洁员,在驿站轮班值守,面对面指导居民分类,取得较好成效。通过社会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知识培训和主题活动,垃圾减量和分类的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二是社区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成效明显。自社区正式实施撤桶并站、定时定点投放以来,社会组织开始协助万科物业收集四类垃圾的数据。从数据统计来看,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这三类垃圾经历了由升到降的变化,而其他垃圾则呈现逐月下降趋势,四类垃圾的总和也基本呈现了逐月下降趋势。2021年,社区全年厨余垃圾分出率为24.8%。这些变化说明,社区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的成效明显。

三是社区垃圾分类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应当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制度。2020年6月之后,建设部社区的11个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已经进入常态化管理,即社区志愿者撤出桶边值守岗位,万科物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物业保洁队伍负责社区定时定点投放驿站的“开桶、看桶、运桶、洁桶、锁桶”等一系列工作。万科物业作为建设部社区垃圾分类的管理责任人,在社会组织的协助下,已初步建立起一套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另外,经过社会组织的专业培训和心理辅导,保洁员与居民的沟通能力得到提升,身心压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二、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的思考

阿牛公益始终和社区一起,共同面对垃圾分类每个阶段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体会到,建设部社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核心在于,将党建引领落实为推动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和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机制建立。

阿牛公益组织零废弃日活动  作者提供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区垃圾治理的组织保障。《北京市居住小区垃圾分类实施办法》规定:“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物业、业委会、社会组织、志愿者和社区党员等,成立工作小组,实施居住小区垃圾分类工作。” 社会组织吃透政策精神,顺势而为,借助北京政策的具体规定,在建设部社区策略性地推动了党建引领下的垃圾分类工作小组的建立。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工作小组,才保障了在垃圾分类不同阶段,大家能够分工合作、协同推进。

二是坚持多元参与,推动垃圾分类各方主体责任真正落实。垃圾分类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环环相扣的链条,在链条上不同的环节,责任主体是不一样的。社会组织紧紧抓住关键主体——作为社区管理者的居委会和物业,同时也关注社区外部重要相关方——街道、清运企业和回收企业。在明确各方主体法律责任的基础上,推动各方逐渐达成共识,形成共同参与、共同面对的理念。面对居民这个主体,社会组织通过知识培训、桶站指导等形式,把旁观者转化成参与者和建设者,促进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推动完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组织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结构,改变了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

三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以关键措施和重要节点的突破带动全局。面对社区艰巨繁重的日常任务,社会组织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关键措施和重要环节。社区垃圾分类的三大关键措施——撤桶并站、定时投放和除袋投放,是促使居民养成自觉、持续分类习惯的重要保障。在三大措施同步实施的第一个月,社会组织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志愿者和保洁员等一起努力,直面种种矛盾、问题和挑战。在经历了第一个月的“阵痛期”之后,垃圾分类逐渐进入常态化运行。第一个月,是宣传指导最重要的时间节点,也是问题矛盾呈现最集中的时间节点。把握好这个时间节点,是垃圾分类走出困境、实现破局的重要策略。

四是坚持队伍建设,把志愿者和保洁员的能力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志愿者和保潔员这两支队伍,是垃圾分类得以落实的最重要依靠力量。帮助他们掌握垃圾分类的专业知识和实操经验,提升面对居民的沟通能力,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感,疏导情绪和缓解压力,让他们的付出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是社会组织十分重视的工作内容。

五是坚持制度建设,协助物业建立和健全各项制度和工作细则。作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第一责任人,物业在向居民收取物业费的同时,还需要承担垃圾分类宣传、指导和监督的职责。这种角色和职能的转变,对物业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社会组织在给保洁员开展能力建设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物业在管理层面的制度建设。社会组织帮助物业建立了《垃圾分类培训计划》《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指引(六步法)》《垃圾分类数据统计制度》《垃圾分类数据上报制度》《垃圾分类检查制度》《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垃圾分类奖惩制度》等工作流程、工作细则和工作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帮助物业实现了垃圾分类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为社区垃圾分类管理的可持续性和长效机制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简介:

唐莹莹(1976-),女,广西南宁人,北京市石景山区阿牛公益发展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阿牛保洁员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期发布相关标准的公告汇编
保洁员受伤,保洁公司该不该兜底剩余损失?
难过
阿牛放牛
保洁员承包诊室 雇来“医托”忽悠患者
阿牛相亲
阿牛相亲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24号
建设部颁布新版《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581项国家级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