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历史自信: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2022-05-30曾令华,蔡婧

关键词:理想信念

曾令华, 蔡婧

摘要: 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捍卫“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和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责任中坚定历史自信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从党的百年奋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和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和历史意义中坚定历史自信的价值自觉和文化自觉。

关键词: 历史自信; 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 D22; D23; D619文献标识码: A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2.03.01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回顾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号召全党同志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强调“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坚定历史自信的重大意义,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1]。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捍卫“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和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责任中坚定历史自信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从党的百年奋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和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和历史意义中坚定历史自信的价值自觉和文化自觉;自觉坚守理想信念,汇聚历史自信的精神动力,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主动,不断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一、 从党的百年奋斗捍卫“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和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责任中,坚定历史自信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号召全党同志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强调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决议》指出,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2]。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两个确立”是“两个维护”的政治前提,“两个维护”是“两个确立”的政治责任。“两个确立”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历史和时代选择,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必然逻辑、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是保证党能够成功和继续成功的根本政治优势,是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政治要求和政治责任。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推动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和最宝贵的历史经验,也是党深刻总结百年奋斗得出的郑重历史结论。从党的历史看,我们党走过了从不够成熟到坚定成熟、从不够有力到坚强有力的成长历程。遵义会议前,我们党还不成熟,特别是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党中央,没有形成全党的团结统一。这是党和人民事业在革命早期屡遭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党在人民支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修正错误、走向光明,可以说是几度绝处逢生、几度柳暗花明。1935年,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3]59-60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党以后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结论,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致,增强了全党团结,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条件,有力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发展。“党的七大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全国代表大会。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3]105党的七大之后,全党同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团结一致,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英勇奋斗。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深刻认识到,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必须以理论创新引领事业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评价,特别是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分清了是非,纠正了“左”右两方面的错误观点,统一了全党思想,对推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大会强调,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党的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并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远发展,郑重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这一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决议》指出,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2]。

历史向我们深刻阐明: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党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灵魂和根本。党的指导思想的每一次与时俱进,都极大地推进了党的事业。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指导思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前途和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在新征程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要求全党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必须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核心、捍卫核心、忠诚核心,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实践”[4],真正做到忠诚党和人民,忠诚党的理想信念,忠诚党的初心使命,忠诚党的组织,忠诚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增强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二、 从党的百年奋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和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党的百年理论创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5]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科学指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决议》指出,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不懈的理论创新、理论创造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为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把握历史主动提供了强大的行动指南[2]。

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时期,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變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个时期,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创新的理论引领创造性事业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这些重要成果,体现在《决议》概括的“十个明确”、十三个方面重大成就的重要论述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標继续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放眼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6]在历史上所谓“盛世”中,广大劳动人民受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近代以后进行的种种探索都未能根本改变这种状况,中国依然是山河破碎、积贫积弱,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这一切,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发生了彻底改变。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创造的伟大成就书写了百折不挠、波澜壮阔的历史丰碑。

历史向我们深刻阐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历史自信源于一百年来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大成就,源于一百年来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实践。

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要把党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坚持好、贯彻好、发展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好地续写发展新篇章,以坚定的信心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三、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中,坚定历史自信的价值自觉和文化自觉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是对历史规律的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1]“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 [1]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新型的现代文明是我们自信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是我们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一百年来,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以更深邃的视角更宏阔的视野总结阐述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2]。“这五条概括,既立足中华大地,又放眼人类未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贯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7]今天,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力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中,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继承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推动中华民族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中,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各种风险、付出巨大牺牲,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正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的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2]。这“十个坚持”的宝贵历史经验,“构成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将管党治党同治国理政相统一、理论创新同实践创新相促进、改造客观世界同改造主观世界相贯通,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8];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科学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唯一正确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逆转性,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总结党奋斗历程的历史经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正确的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是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的整体,深刻揭示了历史规律,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十个坚持”“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9]。

历史向我们深刻阐明:这些历史经验是历史规律的昭示,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历史实践的产物、历史奋斗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党的百年奋斗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进步事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党的历史自信存在于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中,存在于中华民族天翻地覆、改天换地的巨大变化中,存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的成功中,存在于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的显著提升中,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

在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要坚持和善于把握运用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谋划事业发展,应对风险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我们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争取历史主动,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华民族谋复兴、世界人民谋大同。

四、自觉坚守理想信念,汇聚历史自信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伟大的精神对伟大的事业具有重要激励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歷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 [6]

《决议》回望了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光辉历程,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发扬高度历史主动精神创造出来的伟大奇迹,孕育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伟大建党精神。这份精神伟力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深刻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我们坚定历史自信提供了丰厚滋养,为我们不断奋勇前行提供了动力源泉,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磅礴力量。在这段光辉历程中,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此站在理论和实践斗争的最前沿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矢志不渝地践行这份初心使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马克思主义自诞生起就秉持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鲜明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向全世界公开阐明共产主义的宗旨和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解放,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马克思主义崇高理想和信仰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一以贯之地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中。百年风霜雨雪,我们党历经沧桑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机勃勃,团结带领人民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实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这份令人刮目相看的百年成绩单,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理想和信仰书写的,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用拼搏和奉献赢得的。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10]如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大同,这份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如磐石的初心使命将化为源源不竭的动力,让我们坚定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始终坚定“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历史自信,推动我们的伟大事业不断前进。

历史向我们深刻阐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在同各种政治力量和困难挑战的较量中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和对初心使命的执着坚守。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历史自信是一种历史意识,更是一种历史责任和担当,必然表现为承接过往、把握当下、开辟未来的自信。这种历史自信,是对百年辉煌成就、伟大奋斗精神的自信,是对党卓越领导力、非凡创造力、强大凝聚力的自信,也是对创造新的伟业、赓续历史荣光的自信。坚定历史自信,是高度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精神的体现,是坚信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的体现,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体现。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中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增加历史自信 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2月27日至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12-29(01).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

[4]《求是》评论员.掌握历史主动 开创美好未来[J].求是,2021(23):60.

[5]习近平.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1-12(01).

[6]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1月11日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22(01).

[7]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J].求是,2021(23):13.

[8]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197.

[9]中國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J].求是,2021(22):24.

[1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14).

(责任编辑文格)

Strengthening Historical Confidence: Drawing Wisdom

and Strength from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ver the Past Century

ZENG Ling-hua, CAI Jing

(Party School of China Three Gorges Corporation,Yichang443100,Hubei,China)

Abstract:Historical cognition is the basis of historical confidence.The historical confidence of CPC is the confidence for the Partys achievements and spirits.Thoroughly learning and comprehending the spirit of 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ll help firmly uphold the ideological,political and behavioral consciousness through decisiveness and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Partys adhering to “the two establishments” and “the two maintenance”,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sciousness through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and shifts of the Partys advancing Marxism in the Chinese context,value and cultural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Partys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significance.

Key words:historical confidence; the spirit of 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ideals and beliefs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以习近平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思想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丰富和规范党内仪式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的重要途径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从严治团:把理想信念挺在前面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与中国梦的融合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