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作文加个“特写镜头”

2022-05-30王晨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2年30期
关键词:特写镜头特写景物

王晨

“特写镜头”常出现在影视或摄影作品中,即近距离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位,放大、突出其特征。作文中的“特写镜头”,则指为了突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事、物或者场景,而进行的细致且集中的描写。具体说来,一般有人物特写、景物特写和场景特写等。

在作文中加入特写镜头,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写作时,要让读者跟随镜头“前进”,与文中的人、物、事同呼吸共命运,以收到共情的效果。在作文中加入特写镜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细化人物行动,描摹神韵。

人物的特写镜头,往往可以使其形象立起来。如朱自清的《背影》,文中父亲的背影共出现了四次,但是只有一次作者给了特写镜头。因为父亲是胖子,所以当作者将镜头推近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父亲,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而这一系列描写都是为了展现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不易。正是这样一组肖像和动作特写,让父亲的背影直抵人心,也让读者不由得潸然泪下。

2.善用修辞手法,凸显品质。

写人记事,人物是灵魂,因此,只有抓住了人物的特点,才能有力地表现主题。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让人物形象更直观。比如《老王》一文中这样写道:“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色死灰,兩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作者抓住老王的外貌和神态,辅以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已经病入膏肓的老王的形象放大数倍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了老王即使已经行将就木,也要给“我”送香油和鸡蛋的善良品性。

3.着力描绘景物,服务主题。

景物描写往往能起到烘托气氛和暗示主题的作用。因此,景物特写不能只是单纯地描写景物,而应该与主题联系起来。比如,莫怀戚《散步》一文中有这样的景物描写:“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作者用特写镜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春天生机勃勃的图景,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4.勾勒精彩场景,烘托气氛。

精彩的场景描写会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安塞腰鼓》中的场面描写:“看!——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这个特写镜头,将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敲起来的场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觉如临现场一般。

但在运用特写镜头时需注意,“特写”不是目的,突出人物形象、展现精彩场景、传递思想感情才是目的,千万不能让“特写”变成“空写”。

想要写出出色的“特写镜头”,需要大家平时认真观察和记录。在“运镜”时,要紧扣作文的内容和主旨选材,如此方能为作文锦上添花。

猜你喜欢

特写镜头特写景物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从特写到长镜
电视新闻特写的采访与写作研究
新闻摄像中特写镜头运用探讨
特写
关于特写镜头在新闻摄像中运用的分析
景物描写要准确
新闻摄像中特写镜头的运用
印度军人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