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

2022-05-30钟林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3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职业院校互联网+

钟林

[摘           要]  当前,世界处于互联网信息技術快速发展时代,信息技术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产业建设并且让人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教育行业作为基础性行业,具有创新精神并且始终跟随时代潮流发展,要求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流程,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职业院校始终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职责,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推动我国科技发展、产业建设,需要推进课程教学朝着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通过概述“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信息技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现存问题以及融合路径,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提供经验与参考建议。

[关    键   词]  “互联网+”;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3-0129-04

21世纪,以计算机和多媒体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逐渐与社会生活相融合,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建设与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推进职业院校进行信息化教学是我国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为学生提供一个先进、高效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满足个性化教学要求,既能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职业院校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拥有技术实践能力。只有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性,才能满足我国所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要求。

一、“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教育领域朝着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色模式就是“互联网+”教育,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互联网、物联网等平台为基础。职业院校开展信息化教学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社会以及市场提出的人才需求。国家层面上,多次进行宏观指导,为其发展指明方向。并且教育部还发布了各项要点以及方案,细化教学要求,如要求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信息化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开展院校干部、教师信息培训活动等。如今我国信息化教学处于发展阶段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就,在“互联网+”背景下,各大职业院校也响应号召,进行信息化教学探索。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性,能提高职业院校教学的现代化水平[1]。

二、“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原则

(一)互动性原则

信息化教学要打破传统的“被动接受”教学模式,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性。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类教学资源,起到辅助性作用。要利用各类设施、设备以及媒体软件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实时解答[2]。

(二)理论性原则

在进行信息化教学建设过程中,教学资源实质未变,教学目标还是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术人才。要明确教学内容,在强调技术实践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理论知识传授,意识到理论知识的基础性作用。

(三)实践性原则

职业院校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拥有实践经验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教学后,要优化课程实操过程,让学生掌握实操应用方法[3]。

(四)动态性原则

在职业院校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要坚持动态性原则。教师辅助学生学习,让学生主动探索与思考,根据所学知识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网络知识框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五)立体性原则

信息化教学能从各个方面、层次满足学生需求,丰富教学资源。既能覆盖不同阶段、能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设计,又能容纳各领域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立体化原则的指导下,教学内容愈发丰富,教学流程愈发科学,能落实教学细节,实现教学目标[3]。

三、“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意识不足

职业院校的学生处于好奇心强、精力旺盛的青少年阶段,对各类事物的接受力很强。再加上其处于想象力丰富、学习能力强的特殊年龄段,拥有较强的可塑性,学校可以从心理、价值观以及言谈举止方面进行正确引导,让其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良好的学习、发展观念。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推进,要重视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一方面职业院校学生的可塑性较强,能提高信息化教学推广速度。另一方面也存在基础知识差、缺乏自主性与学习积极性等问题。当前我国进行教育扩招,降低了入学门槛,一些学生缺乏基础文化知识,素质水平下降,能接受信息化教学却难以适应。并且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不能合理规划未来发展,由此对信息教学缺乏兴趣。再加上教师开展的信息化教学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适配性不高,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4]。

(二)不能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系统

我国职业院校教学常见教学模式为接受教学模式,其起源于赫尔巴特,完善于凯洛夫,此种模式最初传入中国,历经多年调整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院校与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能够良性激发学生动力,在新知识教学中巩固补充,最终通过检测体系进行评析。此种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水平,但决定了教师始终处于课程教学的主导地位,发挥着组织、控制等教学功能。此种主导现象消磨了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课程教学主要受教师控制,受传统理念与习惯性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多教师不具备信息化教学与利用多媒体等设施设计教学内容、流程的能力,由此不能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系统,让信息教学流于形式。虽然一些教师选择使用多媒体等电子设备,但只是简单播放课件、视频等资料,不能深入挖掘信息化教学潜力,打造微课教学等,信息化教学系统利用水平低下,不能正确发挥院校网络资源平台的作用[5]。

(三)信息化教学水平低

信息化教学并非一致性、固定化的教学模式,需要立足于职业院校实际。不同院校擁有不同的教学资源、教学水平以及教学需求,需要设计具有院校特色的课程教学[6]。但实际情况是,引入信息技术后,部分院校的课程教学仍空有其表,未能发挥其真正作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需求进行设计,增强教学课件的实践性,既不能过于丰富课件表面,忽视其实质内容,又不能将课本内容大量转移到电子设备上,未进行优化与完善。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是,能打破时空限制,让学生可以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与方式。但是现有信息化教学缺乏立体性,只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搬到信息设备上,实质上未产生变化,教师仍占据主导地位[7]。

(四)信息化教学主体颠倒,基础设施不全

引进信息技术后,职业院校教学既拥有更加便利的教学条件,又要面对教学挑战。首先,教学内容不够充分,无法应对突发情况。信息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自主学习,而非被动接受。教师放弃了主导权与控制权,从知识权威的讲台上走下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但是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较多不确定因素,会产生很多突发情况。而教师转变个人身份后,减弱了对各类问题的应对能力,无法真正发挥信息教学的作用。其次,部分职业院校不能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阻碍了现代化进程。增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性,既需要能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教育者,又需要先进、完善的信息设备。受资金与教育水平限制,部分院校未能提供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未开展相应的信息教学培训活动[8]。

四、“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路径

当前,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都踏上了信息化教学之路,产生技术融合程度不高、建设不足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化教学质量不高,未能形成科学的信息教学秩序,从而推动各方建设。让信息课程教学浮于表面,所以要从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以及新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

(一)立足教学现状,优化信息教学资源

相比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非常鲜明。首先,职业院校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要为社会输送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能够解决岗位上的实际问题,拥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由此可知,职业院校要求培养学生拥有解决各类实践问题的能力,而非名义上的专业领域人才。走出院校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成为拥有组织、控制与实操能力的人才。其次,职业院校的教学形式非常多样,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复合型、实践型人才,不仅要开设理论教学课程,还要开设各类实践教学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教师需要设计多种教学活动与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同时,不同教师拥有不同的教学习惯与方法,随着职业院校推进信息化教学建设,教学手段中融入了信息技术。以微课为例,作为新教学资源,立足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传播各类知识,能够整合、梳理零散知识,让学生可以选择教学时间与地点,让教师可以随意解答与分享。突破了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脑中构成网络状知识框架,让学生根据个人要求与特色设计学习模式。职业院校要丰富教学资源,既要提供必备的教学资源,又要补充各类技能型、知识型教学资源,例如现场操作视频等。

(二)完善教学过程,立体化发展教学课程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时,常出现信息化教学难以满足学生要求等现象。不仅要重新规划教学内容,还要从教学资源与教学形式等方面入手,充实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流程,增强课程教学的互动性。首先,要正确认识与应用信息教学系统,要为教学内容、方案、流程以及手段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保证每一个步骤都符合要求,多样化开发教学资源,扩大信息教学范围,加深信息教学深度,从而选择更适配的信息技术,并且积极实施。其次,要设计数字化教学方案,如今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发生了颠倒,教师从主导者变成辅助者,学生从接受者变成主动探索者。由此信息化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重视知识管理理论,充分融合后现代课程观等理念,加强信息资源内容设计,让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在信息教学课堂上,要加强互动,激发学生情感。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情况以及学生成绩,未能意识到学生心理情感的重要性。进行网络教学资源交互设计时,大部分职业院校都存在单纯输出知识、忽视情感等现象,让学生在持续学习中产生疲惫心理。教师应该利用各类多媒体设备与软件,例如通过微信互动平台增强师生互动,将教学资源传输到平台上,让学生主动挖掘与思考。并且通过后台与学生交流,激励学生。在师生情感互动中,既能保护学生隐私,又能让教师多方面搜集学生问题,优化教学设计,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视频实时互动,增强课程教学的交互性

实训视频在职业院校教学中非常常见,借助信息技术能进行具有实时性与交互性的实训视频教学。职业院校教学具有实践性与技术性,不同专业拥有不同的模式与特色的教学教育活动,要求教师深入掌握教学特征。开展信息化教学时,应用网络传授专业重难点知识,能为学生实时解答专业问题,同时还要为学生准备具有实用性的视频资料。视频教学具有直接性,职业院校学生需要立足实际学习专业技能,同时实训视频能提高教学效率,将一些书本解释不清、语言难以表达的知识通过实训视频传授。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融合,能将书本知识立体化,为学生提供更加新鲜的事物,让学生吸收书本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在此过程中,职业院校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实训视频内容,根据社会与学生需求进行填充,建设具有立体性的教学资源。

(四)共享信息化教学资源,创设商业化运营模式

我国教育领域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增强教学与社会的适配性,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共享不代表全部免费,而是要在信息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扩大共享范围以及覆盖群体范围。职业院校录制实训视频后,可以通过微信等媒体平台建立教学资源社群,进行有偿分享。此种商业模式虽然还处于发展与探索阶段,但未来能缓解政府对教育资源的财政补贴压力,让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拥有市场特性,更能了解社会市场需求。

(五)各方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

我国教育领域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是广泛搜集与应用社会资源,将其投入信息化教学中,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从零起步到如今取得一定的教育成就,要求职业院校正确开发、利用企业资源,开展多方合作,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加强校企联合,实现资源共享。此模式既能符合我国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又能满足院校发展要求,扩大教学资源范围。通过建设信息网络资源平台,形成多主体教学环境,在掌握政府与政策要求的基础上,落实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地位,在校企联合过程中,让企业知道市场动态,让院校收获更多企业资源,进行资源互换,同时满足社会与经济双要求。

(六)微课教学,寓教于乐

以建构主义理念为指导,以精致、明确为主题,打造职业院校微校课堂,符合信息化教学建设要求。微课能实现线上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方便、共享的教学平台。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简等优势,满足碎片化学习要求。连接手机等电子设备,为学生分享更多的信息教学资源。“互联网+”背景下,微课能实现动态学习。教师录制微课,院校专业人员进行编辑与设计,最后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收到微课上传提醒,在历史记录中进行重复学习,甚至还能反馈课程意见,同教师积极沟通。让职业院校根据自身教学特征,寓教于乐,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如今我国明确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要求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与趣味性。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建设,加强信息化教学培训。在坚持学生为主的理念指导下,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提高教学质量。院校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微课制作和翻转课堂培训活动,要求校内百余名教师参加培训并且参与信息化教学大赛。根据调查可知,学生出勤率、学习主动性大幅提高。在此过程中,教师多样化设计教学互动方式,如应用虚拟仿真软件、进行游戏教学等。

五、结语

在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人才资源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愈发凸显,要求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实现高质量建设。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职业院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要加快职业院校教学改革,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开展微课课程、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进行信息资源建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让教学呈现集中化、趣味化、简易化等特征。

参考文献:

[1]谈李清.“互联网+”时代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2):21-22.

[2]趙云鹤.“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师,2018(29):80-81.

[3]汤春梅.“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为例[J].园艺与种苗,2021,41(5):78-79,83.

[4]张颖.信息技术与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融合浅析[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8,6(3):93-96.

[5]陈香.“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18(24):128-129.

[6]闫丽丽,徐山,朱昌义.高等职业院校健身操舞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以《舞动青春快乐健身》课程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1):24-26.

[7]黄汶俊.“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丛刊,2020(17):32-33.

[8]王圆圆,谢刚.互联网条件下职业院校课程考核模式研究:基于《网店经营与管理》课程改革实践[J].科技创业月刊,2018,31(2):65-67.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职业院校互联网+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