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交流”核心素养下的高职英语教学路径探究

2022-05-30康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0期
关键词:母语中华文化中华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明确了高职英语的学科核心素养为“职场涉外沟通”和“多元文化交流”等内容。在国家持续对外开放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国家和社会对高职英语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希望高职英语课能够让学生具备多元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增强国家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涉外职场有效双向交流。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为路径,进行实践研究,旨在探索一条培养高职学生多元文化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关    鍵   词]  高职英语;多元文化交流;产出导向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0-0022-03

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我,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情,实施因材施教的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品德修养,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国家持续对外开放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国家和社会对高职英语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希望高职英语课能够让学生具备涉外职场有效沟通和多元双向文化交流的能力。在高职英语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的同时,英语学习也能助力他们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国声音,实现多元文化交流。

一、母语文化与外语教学相关文献回顾

中国外语教学曾长期处于单一的外国文化教学模式,出现了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即英语教师在开展文化教学时过度重视目的语文化,特别是英美文化,而经常忽视母语文化,即中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中华文化的缺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流和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在近十几年来,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在全球化语境下需要尊重文化差异。

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外的许多学者认为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主张将母语文化学习和目的语文化学习相结合,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Kramsch提出语言学习者不能只学习语言技能本身,要以文化学习为基础,促进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相互交流,发挥各自文化的优势[1]。Margana主张在英语教学中教授本土母语文化,因为这有利于学生认识本土母语文化特点[2]。在外语教学中体现母语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

国内外学者对外语教学中融入母语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在外语教学中应当融入母语文化,即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符合当今国内外这一趋势的,大多数学者对在英语课上融入中华文化相关知识的做法表示肯定,这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能用英语作为中介语与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跨文化双向交流,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国声音,让世界了解中国,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实现多元文化平等交流。

二、高职英语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状分析

在外语教学需与母语文化相结合的趋势下以及“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和“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相关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但是,通过对中华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进行梳理后,发现已有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大多数的研究前提都是以大学本科英语或者英语专业学生为前提,很少有学者对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进行区分和界定,研究内容比较宽泛;已有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强调和肯定在大学英语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提高文化自信的意义等方面。而高职英语教学研究主要集中于英语职场情境模仿训练,或者主张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以及强调要积极更新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等。尽管也有学者提出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高职英语课堂,但是对具体的内容却没有详细说明。

其次,缺乏在高职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具体方法研究。周岐晖、陈刚两位学者研究表示,虽然很多教师意识到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与学都与目标存在较大差距[3]。尽管部分学者提出了一些方法和策略,修订并完善大学英语教材;教师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个人素养;鼓励教师紧跟时代,创新教学模式等。马俊波等提出高职院校贯彻高职新课标时,面临的首要任务可能是根据新课标的课程结构要求改造和完善校本英语课程体系以及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和开发传承中华文化的线上英语课程等[4],但都比较笼统不具体,很难借鉴推广实施教学实践。在教材开发方面依然处于弱势地位,至今并没有既能体现职业特点,又能有机融入中华文化且又适合高职学生学情的教材,也存在部分教师只重视英语技能训练,不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

最后,针对大学英语教师自身母语文化素质进行的问卷调研发现,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深,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传统文化培训。何丽芬提出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重视语言知识技能的讲解,轻文化渗透,并且对中华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方法感到迷茫[5]。高志娜提出大多数师生在实际的教与学中进行文化输入的意识比较强,但他们都感到自己在用英语表述中华文化的时候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6]。由于受到实际教学中环境和时间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融入中华文化的实际情况有待改善。鲜有教师系统有针对性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堂,大多数情况都是通过课外第二课堂的活动来拓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活动,诸如中国谚语翻译比赛、中国古诗英译赏析以及自学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语微课视频等。在考试评价方面,主要注重的是语法词汇以及听、读、写、译等技能的考核,考核评价内容少有涉及中华文化相关的词句表达等。

三、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该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经验。把蕴含丰富课程思政元素的中华文化引入高职英语课堂,是基于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传统习俗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能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产出导向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教学活动[7]。产出导向法教学主要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以及选择性学习。设计、驱动、促成和评价是产出导向法实施的主要流程。首先教师以云课堂多媒体平台为媒介,课前以视频、音频、图片或者文本等方式向学生系统有效传输中华文化内容,并提出预设的输出驱动目标。课上教師把控好“输出驱动假设”,根据所融入中华文化的不同主题,设计不同的输出驱动小目标,既有趣又有吸引力且符合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又契合真实的交际情景和氛围。课上输入促成阶段,以任务为载体去实现教学目标,并注重学生语言输出的精准度和流畅度以及时刻关注学习质量的反馈,动态优化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同时,教师需利用好教学评价,引导学生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审视自身实际水平与理想水平的差距,实时调整学习策略。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需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立足点的基本原则,促成有效教学的发生,引导学生高质量地输入和产出,熟练和流利地进行表达。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的途径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课堂,全过程系统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设输出驱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学用一体”的教学实践,促成学生“多元文化交流”核心素养的养成,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具体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本研究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进行“学用一体”教学实践。在教师、教材和教法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教师更重视输入的内容、形式和产出。

内容输入方面:在输入的内容上,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文资料为主,但是相关的资料非常多,主题和形式也多样化,究竟该选哪些主题融入高职英语课堂呢?针对这个问题,对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1级中药学6个班的32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能相对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喜好:90%以上的学生希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形式是以简短易懂的微课视频为主或者图文结合又易于理解的文字资料。超过65%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英语课堂上融入他们所熟知、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传统服饰、地方传统美食、传统佳节、古代名人先哲以及文艺类诸如文学、书法、绘画和音乐等内容。并且,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出的重要论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以这六个方面为主线,根据不同的育人主题融入不同的文化素材,如在“讲仁爱、重民本”方面,融入孔子和孟子的名言故事等。依据执政为民、富民利民、民以食为天等,还可以融入传统美食文化等。在“守诚信、崇正义”方面,融入立木建信、一诺千金等成语故事;在“尚和合、求大同”方面可以融入天人合一的传统音乐,人与自然和谐的传统服饰文化以及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学习理解这些语篇的文化主旨、意义与情感;学习如何用英文简单介绍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单词、短语和句型等。

教学形式方面:创设输出驱动情景,激励学生学习语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激发学生积极去识别、感知、思考、学习和认同中华文化;讲好微故事,输出微感悟等目标。输入促成,即学习理解语篇的文化主旨、意义与情感;学习如何用英文简单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单词、短语和句型等。经过内化吸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教学实践是以学生为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以云课堂为平台,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讨论、课后总结以及成绩考核等方面全方位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结果产出方面:能理解语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能用英文简单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原文内容能简要复述“微故事”;能口头或书面陈述事实,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而后输出自己的“微感悟”。在提高英语表达的同时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多元文化交流”,并且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高职英语的育人目标,求真务实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五、结语

高职英语课在继续培养学生“职场涉外沟通”能力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多元文化交流”核心素养,即将中华文化学习和英语语言文化学习相结合,在培养听、说、读和写等具体的语言沟通技能的同时,在文化氛围的构建上重视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持平等、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提升学生用英语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能力,让学生富有文化输入和输出的平等交流的能力,能有效完成跨文化交流沟通任务,提高学生的“多元文化交流”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Kramsch C.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2]Margana. Integrating Local Culture into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J].Kajian Linguistic dan Sastra,2009,21(2):123-131.

[3]周岐晖,陈刚.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缺失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J].外国语文,2015,31(4):139- 145.

[4]马俊波,常红梅.高职公共英语教育发展报告(2009—2019)[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9):67-72.

[5]何丽芬.高英教材中的中国文化融入现状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8(12):84-87.

[6]高志娜.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现状调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7]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4):547-558,640.

①基金项目: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讲好中国故事实现多元文化交流——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中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YJG2022014B)。

作者简介:康义(1987—),女,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跨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母语中华文化中华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母语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母语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