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2022-05-30郜佐栋

新课程·上旬 2022年33期
关键词:习作情境语文

郜佐栋

在情境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不断拓展思维能力,提升习作素养,进一步创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模式。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一)贯彻落实生活教育理念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情境教学背景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生活经验的作文素材,从生活中引起学生对经历过的情感体验,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将看到的内容结合当时的背景展开想象,将脑海中琐碎的画面串联起来,同时让学生抓住对人物神态、心理、外貌、动作等细节的描写展开习作,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倡导“好的习作来自观察”。

(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习作教学以“观察”为要素,这一目标与课程标准内容相关联。教师在教学时,要紧紧围绕单元要素“观察”这一主题展开教学,从回顾习得的观察方法入手,再到指导学生细心审题,利用课本示例发散思维,精选写作素材,层层引导学生进行写作。(1)利用微课回顾本单元习得的观察方法;(2)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边体会边写作,增强趣味性;(3)课件和板书的呈现改用思维导图,既直观又形象地启发学生思考;(4)多元评价,通过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方式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三)提高习作教学的实践效果

在情境教学背景下,教师首先缩减了“方法回顾”环节的教学时间,学生当堂练笔,时间有了保障。其次,创设“猜一猜”的情景,调动学生运用多感官猜物品,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通过设计“我会说”环节,提供描写片段示范,让学生先开口练说,增强之后的写作信心。在学生练说完后,教师顺势启发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熟悉的场景是值得我们留心观察的呢?比如校园里某个固定时段会出现迅速变化的场景……通过播放关于自然场景、人文场景的视频,学生可以获得完整、清晰的观察印象,对观察的事物形成鲜明的层次和完整的印象,从而提高习作水平。

二、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

(一)结合单元主题,落实情景教学

在写说明性习作时,想要说明精准可以用列数字,想要直观明了可以用举例子、作比较,想要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可以用打比方。说明文最大的特点就是科学、严谨,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查阅资料来充实内容,只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再合理借助资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按序分段来介绍就能达到“说明白”的目标。

例如,本校开展了说明文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对说明文的基本说明方法和一些特点有了较深的了解,但要完成一篇相对完整的说明性文章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并给予恰切指导,引领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有针对性、有序地进行观察,并抓住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通过谈话引入,选定对象拟文题。请学生写下三种熟悉的事物名并分享,然后由学生圈选想写的事物,根据所选事物种类分成不同小组,如动物组、植物组、物品组……最后让学生回忆文章《太阳》和《松鼠》的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将太阳和松鼠介绍清楚的,教师启迪学生聊聊学习到的说明文的收获,如《松鼠》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从松鼠外形特征、行为特征、性格特征、其他习性这几方面生动传神地介绍了松鼠。同时,好的文章还需要一个新奇生动的题目,它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本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如《恐龙》《灯》《袋鼠的自述》《种子的旅行》,引导学生拟定文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关注习作重点,深化情境教学

在情境教学中,首先,习作教学要有“整体意识”。熟悉“课标”对小学习作的要求,了解教材各年级、各册的具体目标,明确每一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习作打基础,从阅读中学写作,每节课做到一课一得。其次,习作教学要“务实”。每堂课要训练点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只有每个教学环节目的明确,教学效果才能扎实高效。同时,多媒体课件要讲求实用、忌多、忌花里胡哨。再次,习作教學要精选范文。范文来源于课文、课外名作、学生优秀习作,选用范文要关注人文性,注重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最后,习作教学要讲、练、评一致。学生习作评价量表要围绕讲和练进行设计,针对性强,学生评价才能有的放矢。

写人记事是小学习作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针对这类习作,很多教师不能正确把握教学的度,只要是写人,无论几年级,教师都会指导“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这样的教学缺少阶段性和梯度性。

针对写人类习作,教材做了以下安排:

第一次写人的习作是三年级教材安排让学生“写一写、猜一猜、改一改”,只要能写出给人印象深刻的一两点就可以,不需要全部写到。

第二次写人的习作安排在三下年级第六单元,这次话题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跟第一次写人的习作比起来,这次教材多了写特点的方法指导。例如,针对“唠叨大王”这一特点,学生可以选取期末考试后,妈妈针对我的成绩如何唠叨的这件事来写,也可以针对妈妈早晨叫我起床时、中午吃饭时、晚上睡觉前怎么唠叨来写。这次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写人的特点可以通过一件事来体现,也可以通过平日多种行为表现来体现,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方面没有过高的要求。

第三次写人安排在四年级,这是在三年级基础上的提升。此次写作要求根据家人外貌、特长、性格等各方面的特点,从而综合表现家人的特点。但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此次习作不只是用一句话把家人比作什么,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具体表现把特点写清楚。因此,教学时除引导学生思考家人与什么动物相似外,还可以通过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把家人的特点写清楚。写作时,教师可提醒学生写外貌时不需要面面俱到,突出自己的特点即可,如果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比较多,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来写。通过课本上的例子,打开学生的思路:原来,写人的时候,可以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例如,在小学语文《习作:我和______过一天》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在这个单元中,你们学习了四篇神话,认识了几位神话人物,你还记得都有谁吗?”“除了这些人物之外,我们读过许多的童话故事,其中也有许多可爱的人物,你知道哪些呢?”在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这些人物有的本领高强,有的美丽善良,如果有机会和他们中的某一位过一天,你会选择谁?你们会去哪里?你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完成作文‘我和××过一天,”引入后续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问题“在这一天中,你们会去做什么事?你是要做旁观者,还是也要参与到情节中呢”引导学生形成作文的创意梗概。依托语言情境教学方式,小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作文的生动性、情节趣味性、内容丰富性得到明显提升,提高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效果。

(三)基于实践教学,深化教師素养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突破习作难点。通过“四个意识”的提炼——“解读教材意识、强化目标意识、重视过程意识、明确读者意识”来明确习作目标的定位,落实“写准确、写清楚、写有趣”的习作要求。同时,他还指出习作教学走向,需要从“单独习作”走向“整体构思”,从“模糊概念”走向“精准定位”,从“结果指向”走向“过程引领”,“从自我修改”走向“语境需求”。

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的选材非常有特点,分别从写人、写事、写景方面提供了范例。教师可以通过思辨、比较、辨析、运用的途径循序渐进地进行,把课文、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几大板块有机整合,最终实现学和练的统一。借助具体的问题梳理如何聚焦典型语段,学练表达方式,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例如,教师讲授《蜜蜂》一课时,立足三年级习作基点,联结本单元语文要素,搭建可行性支架,以“整合资料写清楚”为根本目标,以“运用手法写有趣”为提升目标,有层次地推进课堂教学,教学环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教师借助“成长路线图”,使学生将学习本领的过程写清楚;接着通过搭建微课、例文等习作支架,让学生学会“困难分步写,心情变化看得见”,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评价引导与策略引领。在讲授《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一课时,以科幻电影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想象,展开赏、评、改的训练。整节课抓住“想象奇妙”的习作要求,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科幻故事最关键的三要素:科学技术、生活环境、奇特经历。在最后的评价环节,巧用下水文,在创造对话的过程中令学生收获评价,展现真实的师生互动以及求知、成长的课堂。

三、结语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深化自身专业,开展多样化习作实践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体验,不断深入实践思考,关注习作单元教学目标,提高学生习作素养,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猜你喜欢

习作情境语文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习作展示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