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限薪令”出台,重在平衡
2022-05-30
近日,财政部金融司发布《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对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作出明确指引。《通知》明确了国有金融企业薪酬有关的一系列规定:合理控制岗位分配级差,有效平衡好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基层员工的收入分配关系,加大向一线员工、基层员工倾斜力度;建立健全薪酬分配递延制度和追责追薪机制;建立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等。
事实上,金融业出台“限薪令”,已经不是头一遭。早在2010年,当时的银监会就下发了《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对银行业薪水制度进行了规范,今年5月、6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和中国基金业协会分别发布了《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也对证券行业、基金行业薪酬管理行为和激励约束制度作出了规范。
近段时间,相关政策之所以接连颁布,一方面是因为近两年金融领域的风险事件和违法乱纪事件频发,暴露了金融行业内部财务管理和風险制度的不规范、不完善之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金融行业的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内外贸易壁垒、地缘政治的影响,不少行业与企业的经营都受到了影响,实体经济的处境相对艰难。金融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血液”,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不言而喻,保证金融行业的稳定,持续和风险可控,不仅仅是行业自身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金融行业实行“限薪制”的意义在于“平衡”。这里说的平衡,既是行业内部结构的平衡,也是金融行业与整个社会的平衡。
说到行业内部平衡,不得不提的就是最近发生的中金公司“秀薪事件”,其引发的轩然大波,在令人感慨某些金融企业超高收入的同时,反映的是不同行业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差异。企业总是认为超出平均工资水平的工资,可以促使劳动者提高劳动效率,因此通常施行薪酬激励制度。但是,当前各行各业普遍实行的“密薪”制度,又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企业在效率和公平面前难以兼顾。最高的效率,往往只属于小部分企业精英,而大多数普通员工则对公平更加敏感,因此,合理化收入级差,事实上是稳定员工情绪、稳定企业生产、稳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更重要的是,就社会观感而论,相关举措也能让公众感到有关部门维护社会公平的决心。
(摘自《中国青年报》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