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2022-05-30马舒

新课程·上旬 2022年33期
关键词:古诗词过程语文

马舒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也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知识,还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加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能够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不断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不断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教得太多,学生参与的程度不充分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教得太多,而学生参与的程度是非常不充分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中心,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无法摆脱以教师为主的教学问题,尤其是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不知不觉地讲得太多,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更加依赖教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语文知识的有效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教学《猜灯谜》这一课时,教师给学生准备了几个相关的字谜让学生进行猜测。但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积累,在之前对于猜灯谜的题材接触得较少,因此,他们在猜测和分析的过程中不知道怎样思考。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往往只是对字谜进行讲解并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没有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教师在课堂组织过程中没有设置一些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的环节,只是滔滔不绝地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而且只是围绕教材内容来展开教学,缺乏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很难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学习的体验感不强。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依然不够灵活,这主要表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习惯于采用讲授式的方法来展开教学。虽然当前的小学课堂的硬件设备都得到了升级,但是,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困难。而且,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走向两种极端,要么过分依赖教学课件,要么对多媒体课件使用不够充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黄金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长期采用陈旧的方法来开展教学,往往不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也会比较压抑,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会不够充分。而且,老旧的教学方法也会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审美疲劳的问题,学生缺乏动手实践与有效思考的机会,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发展。例如,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对诗句进行主句的翻译和讲解。由于缺乏灵活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很难真正进入情境感知古诗词的意境,学生的思想感情也得不到及时且有效的启发。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再要求学生分析、鉴赏古诗词对部分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探索,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开展语文教学。

(三)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

小学语文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把语文课堂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语文生活性的特点。教师要求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背诵和记忆教材中的知识点,但是却很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语文的魅力和价值。这样,整个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是考试和提高学习成绩,这样语文学习对学生是一种任务和压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降低了。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可操作性

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首先要能明确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水平,通过制订合理教学计划以及掌握好整堂教学的进度,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制订合理的语文教学目标,需精研教材,梳理书本知识,系统地进行教学,通过对目标的清晰认知,做到统筹驾驭课堂,引导学生学会对书本知识进行梳理与掌握。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制定分为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阶段,都要有详细而具体的目标实施计划,基于课本知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提高教学的目标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切实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想解决教师教得太多、学生参与得不够充分的问题,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学生才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想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多提供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凸显出自己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且给每一个小组安排相应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展开有效的课前预习,完成教师所安排的课前预习任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为了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给不同的小组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例如,教師可以给第一小组安排通读文章,找出文章中的生字词并且查阅相关的资料,对于重点词语进行解释的基础型学习任务;安排第二组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并且用自己的话去总结不同段落的主要内容;安排第三组的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安排第四组的学生用表演的方式来展示文章的主要情节和故事发展的脉络。教师通过精心的安排就能够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投入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认真的思考,让学困生也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创新,要能够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开展语文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更加活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生动、直观、灵活的特点来展开语文教学,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走进语文,深刻地体会到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和情感价值。

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播放歌曲《在那灿烂的岁月中》,由于这首歌的歌词中有一句正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反复出现的歌词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闭上眼睛认真地聆听歌曲的主要内容,谈一谈自己在听完歌曲之后的感受。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读文章了解毛主席亲力亲为帮助村民解决吃水问题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歌曲以及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总结毛主席主要做了什么事情?他的身上有怎样的品质?在这堂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这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而在教学一些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进行古诗词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山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诗配画的方式来呈现古诗的主要意境,通过把绘画和诗词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古诗词的背诵和记忆,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分析古诗词、鉴赏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效果。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又如,在教学完《草船借箭》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分析一下故事中人物的主要特点,并且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达到草船借箭的目的。在人物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读人物,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掌握有效的提问技巧

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效掌握课堂提问技巧,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关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才能达到精益教学效果。提问成为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与环节,而教师的提问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问得深入浅出,还能促进生成。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使学生保有可持续的兴趣,同时就教师的提问,学生能主动进入思考状态,积极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全身心投入课堂活动寻找答案。教师以学生为根本进行有效提问,在课堂上通过发问、等待回答、叫学生回答、理顺思路并回答等环节,进一步把握好基本的技巧,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品质以及人文素养,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提问之中,艺术性运用语言不可小觑,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与否具有密切关系。小学生的理解力较弱,教师在提问时,如果其语言混沌或者表述抽象,导致学生难以抓住问题的核心,那么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比较低。因此,教师要以清晰的语言表述进行课堂提问,使学生直接明了教师所提的问题,避免产生一些理解上的歧义,增强精准性。而教师提问时还要保持一定的语速,过快、过慢都会影响学生的回答。太快的语速容易让学生陷入迷惑,学生一时间不知道教师提出的是哪个问题,有时候还没有明白教师提问的内容,就到了要回答的环节;如果教师提问的语速过慢,对已经明白教师所要表达内容的学生来说,缓慢的语速容易令其失去热情或耐心,无法全神贯注地了解问题的内容。教师把握好语速,才能促进学生清晰地听清、听懂问题的内容,也才能提高其回答的效率,促进学生尽快进入思考探究中,找到正确答案,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开展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的关联性。例如,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完成相应的识字任务,让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身边的汉字从而提高自己的识字量,并且定期举行相应的活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哪些生字,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设计问题,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观察爬山虎的特点,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语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构建多媒体智慧课堂,增强师生情感交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手段,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构建智慧课堂,切实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模式。在教师的智慧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课前,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微视频,开展自主学习,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探索欲望强烈,在学习时会产生不少问题,教师通过多媒体平台及时收集学生预习反馈信息,并汇总学生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共性与个性问题,以此为讲授点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多媒体构建的智慧课堂,促进了互动式教学的开展,不仅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师生提问形式,还通过多元化的互动与交流,实现学生与教师的良性互动交流。借助论坛或者智慧教育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更为便捷地反馈信息,使师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开展学习活动。借助数据平台,师生之间频繁交往、展开交流讨论,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既深化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又增强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为深度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七)完善创新语文教学评价机制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与之配套的教学评价机制也要同步跟进。但也能看到现实中所运用的教学评价机制未能与实际教学有效衔接,仍沿用旧有的教学评价模式,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開展落实情况无法做到客观反映。为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创新能力,语文教学的评价机制应不断完善与健全。通过主观评价与客观指标的有机结合,对整体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也通过评价结果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切实反映学生学习语文的全貌,做出综合性的考量与评价。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亟待从传统模式中走出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出现了课堂教学水平不高的现实状况,为此,教师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有效解决,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古诗词过程语文
踏青古诗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