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小小说
2022-05-30晋佳
晋佳
话题引入
阿列克谢·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小小说又名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因其篇幅短小,仅千字左右而得名,但其选材精、结构巧、含意深,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征,因此风行世界、长盛不衰。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进行小小说写作。
众说纷纭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小小说的写作要领,探讨的主题是“精彩小小说的样子”,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鑫磊:老师,我认为好故事、精彩小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必然要别具匠心。很多时候,我们习惯平铺直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这样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老师:没错,同样的故事,不同的讲法,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但在有限的篇幅里,故事如何讲,从什么地方讲起,却很值得思考。匠心独运的故事、精心打造的情节,主要体现在叙述方法上,体现在叙述的先后、详略、主次的安排上。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在情节安排上绝对堪称经典。故事梗概如下:
一个美好的晚上,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夫在剧院看戏时,打喷嚏不慎将唾沫溅到了坐在前排的将军级文官身上。小文官唯恐大官会将自己的不慎视为有意冒犯,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大官道歉,弄得那位大官由毫不在意到真的大发雷霆;而执着地申诉自己毫無冒犯之心、实属无心之无过的小文官在遭遇大官的不耐烦与呵斥之后,竟一命呜呼。
这样的情节安排带着浓郁的荒诞色彩,暴露出的不仅是小人物的可悲,更体现了沙皇统治时期专制制度的黑暗。
卓别林有一句名言:“我总是力图以新的方法来创造意想不到的东西。假如我相信观众预料我会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辆马车去。”(引自《卓别林——伟大的流浪汉》),这同样告诉我们,创作的巧妙,首先来自情节的“出其不意”。
张译尹:老师,我觉得精彩小小说除了情节要精心设置外,还需展现鲜活的人物形象,要多描写细微之处。
老师:说得棒极了,小说中的人物是重点,小小说中的人物是重点中的重点。我们在行文中要展现人物的独特形象,必然要通过人物富有特征的外貌、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如鲁迅《故乡》中的一个片段:“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此片段为“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出场,寥寥数语,一个尖酸、自私、势利、爱唠叨、爱搬弄是非的市侩小民形象呼之欲出。
何卓阳:老师,这个片段确实很精彩,但在细节的选择上,该怎么取舍呢?
老师:卓阳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如何抓住细节,如何选择最贴切的细节,这需要我们练就一双锐利的“火眼金睛”,锻造一颗敏锐的心。通过不断观察生活、持续思考生活、坚持表达生活,达到心眼手相通、相合的境界。契诃夫《变色龙》里的细节可供我们品读:“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奥楚蔑洛夫对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文中4次写到奥楚蔑洛夫的“大衣”,通过对奥楚蔑洛夫一次次“脱大衣”“穿大衣”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其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鄙陋心态。
细节能让我们的文章更真实,更有画面感,但并非写得越细越全就越好。细节描写,有时需泼墨如水,有时则要惜墨如金。切记:所有的细节一定要与人物有关,要能为主旨服务;否则,宁可弃之不用。
宁舒涵:老师,听了大家前面的发言,我认为小小说和小说实则大同小异,环境描写也是不可少的,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嘛!
老师:舒涵同学的观点真是一针见血啊!环境描写犹如小说中人物表演的舞台背景,社会环境如此,自然环境亦如此。不论你想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还是推动情节、深化主题,环境描写都是必不可少的。
刘婉婷:老师,我知道精彩的小小说是什么样子了,就是用短小曲折的故事来展现人物形象、反映社会问题,若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引人深思,就更好了。
老师:没错,其实精彩的小小说就是讲好一个故事。选材上,可撷取生活中的一个瞬间、一个片断、一幅剪影;布局上,不必求全求细,力求脉络清晰;表现手法上,可以白描手法为主;结构上,力求巧妙,适当留白,以求耐人寻味。
总的来说,一篇精彩的小小说要做到:篇幅短小精致,立意新颖深刻,人物鲜活立体,语言简洁精练,结尾耐人寻味。
何卓阳:老师,我正好写了一篇小小说,想给大家看一看。
老 包
巷道深处有家小小的包子铺,招牌很旧,不起眼。店主五十来岁,大家都喊他“老包”。
老包背微驼,但瞧着精神矍铄,或许是因为鼻梁挺拔,犹如一座小山峰。
老包话虽不多,但眼里似有光,能照到光临小铺的每个顾客。遇到爱说话的老顾客,他能顺口拉拉家常;碰到话不多的,老包只笑着招呼,转身又去忙了;见到小娃儿,老包总恨不得多加个包子……总之,他的一言一行,都让人感到自在、舒畅。
包子铺多为老顾客,偶尔也有慕名来“探店”的人,幸运的能如愿打卡,不幸的可能三问两拐也找不到地儿。有人劝老包,挪个地方吧!但老包只是笑笑,也许是生意不算差,也许是老包年岁大懒得折腾,也许是怕老主顾找不到……但也有人说是因为他太“轴”。
说起老包的“轴”,熟客可是有目共睹的。多少年了,老包总是穿着同一个款式的灰色外套;儿子想替老包买个捏包子机,被老包一口回绝;女儿说买个绞肉机总行吧,老包愣是不搭理;老顾客说,少放点儿馅吧,老包是听了,头也点了,但包子还是一如既往地鼓着,如一个紧握的拳头。
馅儿永远是手剁,包子永远十八个褶儿,皮薄肉厚汁鲜美。
可就是这样一个包子铺,却也迎来了对手。就在老包家巷子外,新开了一家包子铺。
“网红包子”四个大字十分显眼。一开张,不仅免费试吃,还搞什么集赞转发、直播走秀,大肆宣扬其包子“配比最科学、爽口又时尚”,噱头十足。一时间,买包子的人乌泱泱地来,一波接一波,真是热闹——老包的小铺却从未有过这般景象。
我也打算去这家名声大噪的店里尝尝鲜。一进去,光菜单就让人大开眼界,牛肉辣条、流酥蛋黄、香酥椰蓉、凤爪留香……看名字就让人垂涎三尺。我凭感觉点了几种,上桌的“网红包子”简直让人惊掉下巴,“牛肉辣条”原来不是馅儿,是包子外面的点缀;香酥椰蓉倒是包子样,就是吃着味儿很怪;凤爪留香也是误解,没有凤爪,只闻到一股泡椒味……
过了几天,我路过新包子店,发现店铺里冷冷清清。
又过了些日子,我再路过时,发现门上赫然贴着四个大字,“本店转让”。
我绕进巷子,透过包子铺窗口氤氲的热气,看见老包忙前忙后的身影,他的背似乎更驼了。
老师:这篇小小说开门见山、直接叙事,结尾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轴人”老包驼背但有傲骨,以不变的初心认真做包子;新包子店虚张声势、有“皮”无“实”,最终惨淡收场。
高懿宸:老师,看了何卓阳的小小说,我也不那么畏惧写故事了。小小说,其实就是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通过文字巧妙地呈现出来。
老师:不错!看来同学们都明白了该怎样写出精彩的小小说了。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再好的文章,都离不开对生活的思考,离不开对与他人、与世界联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