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打响第一枪”的先辈们

2022-05-30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归队参加者打响

1927年8月1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南昌打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此诞生。据载,南昌起义参战人数约为2.3万人,但到1987年留下姓名者仅290余人,几十年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研究馆员肖燕燕和同事们一直不断追寻英烈们尘封于历史的感人事迹。到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确认身份的南昌起义参加者已增至1120人。

寻找“打响第一枪的人”

南昌起义队伍中,走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走出了6位元帅、3位大将、4位上将、7位中将和6位少将,走出了许多领域的专家学者。但还有许多人为革命捐躯,没能看到新中国成立。1987年,肖燕燕来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工作。那一年,正是南昌起义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纪念馆原计划展示南昌起义部队序列表及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但因空缺太多,序列表最终没有展出。起义参加者名录仅有290余人的信息。

为了填补起义部队序列表的空白内容,寻找“打响第一枪的人”,30多年来,肖燕燕和同事们足迹遍布大江南北。2008年,纪念馆得到线索——曾随贺龙部参加起义的唐子奇、曾随叶挺部参加起义的彭猗兰两位老人还健在。“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非常激动!”肖燕燕说,她随着时任馆长吕娄前往北京,拜访唐子奇、彭猗兰两位百岁老人。“当时,彭猗兰老人声音洪亮,给我们讲了南昌起义中女兵队参加战斗的许多细节,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2010年,彭猗兰老人逝世,享年102岁。

在一些起义参加者的回忆文章中,工作人员发现,有位起义参加者的姓名中带有“刘纯”二字,但始终未能明确姓名中的最后一个字。直到有一天,刘纯煜的家人从媒体上看到相关报道后,给纪念馆寄来了相关资料、照片和有关人士整理的回忆录,这才最终确认刘纯煜的起义参加者身份。

名字背后的珍贵历史

“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和感人肺腑的故事。”肖燕燕说。

“那一夜我和战友们极其兴奋地来往穿梭在各处战场间,一边做宣传鼓动工作,一边抢救伤员运送弹药。”在回忆文章里,19岁参加南昌起义的女兵彭猗兰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经细致调查研究,像彭猗兰这樣曾参加南昌起义的女兵共有30人左右。她们的名字,如今大都铭刻在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墙上。

“回家”和“归队”是最好的纪念

“8月1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发布了《南昌起义参加者新增名录》。今年我们一共确认54位南昌起义战士的身份,名录扩充至112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肖燕燕团队公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从2021年新确认4名起义参加者,到今年有54名革命先烈“归队”,追寻之路越走越宽,离不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

“时不我待,每一件搜集工作都是抢救性的。”如果能补录上英烈们的名字,让他们以这样的方式‘回家和‘归队,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肖燕燕说。(综合新华社讯、《解放军报》等)

猜你喜欢

归队参加者打响
穿越时空,打响登陆战
战斗打响
归队运动的热烈,开小差是最可耻的
迎春分
归队运动的热烈,开小差是最可耻的
扶贫决战,在如皋打响!
打响百日攻坚战
献血者归队流程设计研究
“收官”与“归队”——2015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纸袋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