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升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有效性的路径研究

2022-05-30秦丽凤廖宝怡金罗成李思婧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3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有效性党员

秦丽凤 廖宝怡 金罗成 李思婧

[摘           要]  随着高校党员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学生党员教育有效性的问题日益凸显。高校只有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的研究,准确分析学生党员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制订提升学生党员教育有效性的策略,并不断推动实践方法的优化升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党员教育有效性,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不断发展,让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    键   词]  高校党建;党员教育;有效性分析;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3-0017-04

高校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是高素质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也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思想品行和价值观念,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一、提升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一)需求背景

高校提高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立足国际视角,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各种各样的西方思想和多元文化涌入高校,对部分学生党员的思想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冲击,导致一些学生党员的政治观念出现偏差,价值观也发生严重的偏离,这不利于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1]。其次,立足国内发展的角度,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在进行深刻又全面的社会变革与转型,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党员应自觉接受党组织教育,坚持党的领导,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始终保持思想的纯洁性和先进性,避免遭受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冲击[2]。再次,立足高校教育的视角,作为重要的文化和思想發展场所,高校中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碰撞尤为激烈。高校师生大多为高级知识分子,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更容易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与价值观念。通过对学生党员的有效教育,能进一步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确保先进理念和先进思想在高校思想与文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为高校的学术研究和科研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后,立足个人发展的视角,高校学生党员同样需要面对理想和现实的碰撞,需要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有效结合。因此,开展有效的党员教育,能使学生党员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积极投入实践工作中,发挥党员模范引领作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真正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融合[3]。

(二)现实意义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提升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能够使我国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实现更加有效的思想教育,使改革深化工作能够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社会中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改革问题,同时也产生更加多元的思想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实现社会的健康发展,保护改革的重要成果,就必须进一步加大“全面从严治党”的执行力度,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更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4]。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阵地,是各种思想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地,也是我国提高文化软实力和科技竞争力的重要基石,对学生党员进行更加有效和针对性的教育,能够使党员队伍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让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高校不仅需要承担文化教育的任务,还需要承担引导文化舆论的责任,有效推动思想政治的研究工作,促使党员教育有效性不断提高,从而在社会中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5]。从党建工作的角度来看,高校对学生党员进行有效教育需要遵循时代的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高校党员教育的现实,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提升党员教育的有效性,让党员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基本认知,让学生党员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实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相结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思想认识亟待提高

长期以来,高校在推动学生党员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刚性需求,并没有对学生党员发展软性指标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在党建工作评价过程中只关注学生党员的人数是否达到了相应标准,这就导致高校党建工作出现一定的重心偏离,只关注党员的发展情况,并没有重视党员后续的教育工作,使许多学生党员的受教育时间严重不足[6]。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由于思想观念没有及时转变,认为硬性指标是容易完成且具体明确的目标,而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难以进行评价和衡量,无法形成量化的评价报告来评估高校的党建工作质量。在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过程中,以增加学生党员的人数为工作目标,简单地将学生党员人数越多等同于党建工作质量越好,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中。

(二)教育效果仍需加强

高校在开展学生党员教育时,往往是由教师以课堂说教式、念稿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灌输各种理论和思想,并没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因此,一些高校的学生党员教育呈现出趋同的发展特点,往往着重于“三会一课”的理论教育,没有抓住学生学习的客观需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学生党支部在进行党员教育的过程中没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党员教育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系统、规范的实践教育方案,实践教育和专业学习严重脱离,创新性和持续性不够,不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很好的引导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在日常交流和沟通时已经习惯运用网络和手机等工具,这为学生党员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一些高校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没有结合时代背景下的新媒体技术丰富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导致学生觉得党员教育枯燥无趣,无法提高党员教育的有效性。

(三)师资队伍尚需完善

高校開展学生党员教育往往依赖于基层分党校,将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交给基层党务工作者。基层党务工作者往往由学生辅导员和院系专职党务工作者担任。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学生党员人数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但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人数却没有随之增加,导致学生党员教育压力不断加大,无法满足众多学生党员的学习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党员教育的质量。学生辅导员不仅要对班级各项日常事务进行管理,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投入党员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使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质量受到影响。除此之外,辅导员大多为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并没有完全掌握党建工作的理论知识,也没有接受党建工作的系统培训,党建工作实践经验明显不足,导致学生党员教育流于形式,影响学生党员教育的深化发展。

(四)考评机制有待优化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中仍然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更多的只是定性要求,没有规范的定量指标,也没有针对学生党员教育的成果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导致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提升无从下手,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党员教育的成果。长此以往,学生的党性修养在一定程度上会被弱化,无法让学生党员自觉地发挥党员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对学生党员进行考核评价时往往集中在学期末,一般是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和工作总结报告来体现,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无法对学生党员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持续性的观察和评估,也就不能发现学生党员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对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进行客观评价[7]。同时,考核评价之后,党组织往往会对学生中的优秀党员进行鼓励和表扬,对学生中不合格的党员进行教育和批评,这种方式忽视了绝大多数学生党员群体,没有充分考虑这些普通学生党员群体的寝室文明情况、志愿服务情况,不能真正实现考核的有效覆盖。

三、提升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融合

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只有以理论为基石、以实践为发展目标,通过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有效性的提升,并且需要根据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探讨,才能够找到优化的有效策略。目前一些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有效性之所以较低,就是因为理论学习和实践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整体。从教育内容上看,一些教育理论和内容过于陈旧,与新时代背景下的先进理念脱节,没有立足高校学生党员所关心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当今社会正在积极拉动消费需求来促进国内经济的稳步发展,而在传统的学生党员理论教育中,却希望能够通过资源节约的方式来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从教育方式上看,一些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依然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没有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实践教育,容易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疲倦心理,难以提高党员教育的有效性。例如,在对学生党员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时,不能只通过理论教育来向学生讲述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创业历史,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真正走一走长征路,到革命老区看一看当时的生活环境,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从而更加深刻地提升政治素养[8]。

(二)实现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在生活和学习中也会存在不足之处。通过有效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党员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不断总结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更加准确地认识自己,从而能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进一步提升思想觉悟和党校修养。因此,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实现党员教育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目前,一些高校在开展学生党员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这一方法,或者在进行批评或自我批评的过程中没有深入分析,导致批评的内容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对学生党员起到警醒和教育的作用,也就不能实现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影响了学生党员教育有效性的提升。

(三)促进学生党员教育一体化发展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高效配合才能够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除了关注教育本身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种配套措施的优化和升级,让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能够和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监督工作、学生评价考核工作形成统一的整体,推动学生党员教育活动的不断优化升级,促使教育成效更加显著,切实提高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例如,在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时,教师需要立足学生学习的具体需求,组织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制订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案,明确参加活动的学生党员的目标要求,并做好活动现场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确保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观察现场教育效果,并做好学生学习的监督工作,在完成教育活动之后及时进行考核与评价。如学生党员是否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升了思想认识,是否在行动上有所促进、在作风上有所改进等,并站在长远的角度对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客观分析,从而为后续的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案例参考。

(四)发扬优良传统与创新教育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的革命奋斗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与优秀品德,坚持党员教育就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即便面临各种各样的艰难困境,但从未放弃对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有效提升了党员的政治素养。因此,党员教育是推动党组织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9],高校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教育,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增强学生党员对党的发展事业的认同感,更加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因此,高校在进行党员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我党的优良传统,立足时代背景,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推动党员教育方法和观念的创新,更好地解决学生党员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

四、提升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有效性的實践方法

(一)完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

一些高校在进行学生党员教育时一般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如上党课、开党会等,由党支部学生党员来负责相关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专业性的教育指导,导致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有效性无法得到提升。因此,高校需要进一步推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的完善和升级。首先,完善学生党员教育的组织结构,以高校党委书记作为组长建立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从各院系基层党组织抽调专业教师组成小组成员,对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让学生党员教育活动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其次,根据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各院系基层党组织应立足学生党员教育实际需求,制定严格、规范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确定学生党员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配备高水平的教师予以指导,并完善监督与考核机制,从而使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以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为核心进行有效运转。最后,高校应安排专业人士对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的许可范围内合理调配校园中的教育资源,同时对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进行独立的评估,从而促进学生党员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让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提高党员教育的有效性。

(二)创新学生党员教育形式

要提高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必须积极推动学生党员教育形式的创新,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大学生更为熟悉的互联网教学来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如运用云党课和微党课的教育形式,帮助学生党员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微党课作为一种创新的党员教育形式,更便于学生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来提高学习效果,提升教育质量。微党课的各种教学资源短小且精美,时间相对较短,运用小的事例或实践来阐述、宣讲大的道理,相对于传统党课冗长、枯燥、实效差的不足,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在课堂上的专注力,也能够帮助教师更专注于教育重点的强调[10]。另外,微党课一般会选择较小的讨论主题,从微观层面选择具体的研讨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党员在课堂上集中深入讨论某一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党员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云党课为不同区域的学生党员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避免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路程上。借助互联网,教师可以通过电脑等设备进行云党课教学,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云党课具有更加显著的发展优势。如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不适合聚集的情况下,通过云党课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党员开展集中学习,引导学生党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在学生群体中形成良好的模范榜样,支持高校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由此可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

(三)丰富学生党员教育内容

高校在开展学生党员教育时应立足不同学生党员的学习状况和生活背景,合理选择教育内容,制订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党员介绍农业、农村发展的相关方针政策,了解党和国家在“三农”问题上的优惠政策和重大变革,引导学生党员感悟农村发展速度的提升和发展质量的进步,让学生能够坚定为农村建设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帮助学生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教师还可以以文化科技的发展作为探讨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在科研工作方面的支持政策,了解科研事业对综合国力提升和社会事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让学生能够树立更加宏大的理想信念,促进国家科研事业的进步和腾飞。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立足社会热点话题,寻找与学生党员息息相关的热点事件,激发学生党员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党员坚定政治信仰,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只有国家的强大才能够获得世界的尊重,只有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才能实现个人的利益,激励学生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提升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推动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提升,不仅能够推动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还能够让学生党员具备更高的政治素养,让高校的教育事业在正确的轨道上稳步发展。通过对党员教育重要性的正确分析,高校应积极面对现阶段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立足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探索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有效策略,并且在学生党员教育实践中不断优化教育形式、改良教育内容、完善管理模式,让学生党员教育能够覆盖学生党员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切实促进学生党员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柳.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1):25-27.

[2]刘一南,常玉凤.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全媒体平台构建与运营机制研究[J].华东纸业,2022,52(2):38-40.

[3]王武,白晓东.全媒体融合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实审视与路径建构[J].上海党史与党建,2022(1):86-90.

[4]毕研俊,吕振,邹仲平,等.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有效路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8(2):59-62.

[5]车欣徽.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J].时代报告,2021(12):24-25.

[6]张楠.“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6):49-51.

[7]杨少情.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意义及路径探索[J].改革与开放,2020(22):85-88.

[8]梁家翠,林琪心,邓钥琼.全面质量管理视阀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策略探究[J].青年与社会,2020(26):69-71.

[9]钱尔红.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实效性探究[J].教师,2020(26):11-12.

[10]杜亮.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进阶式动态模型构建[J].高校辅导员,2019(4):61-65.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有效性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