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古诗文教学的美育渗透
2022-05-30任顺增
任顺增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优美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中华魂的优秀素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领会古诗词中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
古诗文教学中美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学生,丰富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美的心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抓住古诗词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寓教于乐的特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感情世界,主动接近美的对象,培养高尚的情操,达到怡情养性的审美目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教师要充分利用古诗词中特有的美学因素,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学生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一、朗读文本感受美
教师进行示范朗读不但可以再现课文中的情趣,而且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课文中的情感,让学生从作品中汲取营养,生发美感。课文的美好意境能引发丰富美好的想象。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学生在朗读中无不赞赏那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无不向往那淳朴真挚的美好情谊。再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使学生在聆听中感受洞庭湖的雄浑阔大、岳阳樓的气势非凡、作者的豪迈情怀以及整个作品催人奋进的力量。教师出色的朗读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也为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开辟了通道。
二、品味语言鉴赏美
首先,品位美的语言。古诗词表情达意多运用夸张、比拟、对偶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凝练,读起来常给人言已尽而意无穷的韵味。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反复推敲,领悟写法的巧妙。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以冬雪喻春花,构思巧妙,想法奇特,描绘出了边塞一夜大雪、万树染白的壮观景象;再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作者用社会和自然中的现象,揭示了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言简意赅,又流露出诗人昂扬奋发的情感。这些诗句经学生揣测品味,必将沉积于学生的精神和灵魂之中,化为学生人格气质的底蕴。
其次,领悟美的意境。古人写诗贵在含蓄,常有言外之意。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一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如此艳丽动人的画面,如此春意盎然的景象,单就字面意思的理解是不够的。教师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配乐朗读、观看flash动画或给课文配插图等形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展开想象和联想,于脑海中重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此时教师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画面,学生定能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通过活动创造美
教师可以开展“每课一诗”活动。自七年级开学始,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背诵古诗词的浓厚兴趣,要求每节语文课前全体同学共同朗读、背诵预先抄写在黑板上的一首古诗词。这样日积月累,坚持下去,学习效果就会得到快速提升。
教师可以定期举行背诵比赛。比赛可以分为笔试和口试。笔试主要由教师拟订,重点考查名句的识记。口试可以分组进行,内容大致有必背、抢背、自由背等项目。
总之,古诗文融语言美、音韵美、情景美、节奏美于一体,具有丰富的审美元素。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美的因素,积极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自觉创造出更多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