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文文本阅读训练材料之美育

2022-05-30吕玲娜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客观化朱光潜美感

吕玲娜

高考评价体系中指出: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这里有两点启发:一是“美育”在日常训练中的呈现成为一种刚需,二是应当进行“通才”程度的“美育”渗透,而不是“专才”程度的无限拔高。比如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这样的经典著作,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啃下来”,“生硬”地接受美学熏陶,恐怕是难以做到的。美学殿堂中璀璨的花儿数不胜数,采撷其中的一两朵,引领学生进入“美学”的大门,使其将来有机会愿意更深一层地去了解,那就再好不过了。这也是我们经常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大语文阅读中的“大”有着“包罗万象”之意,但这个“包”的范围、深浅定在何处合适?

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漫笔”式的美学文章让我们眼前一亮,适合用作信息类文本的阅读训练,先生的《说木叶》一文就入选了高中语文教材,这里讨论他的另外两篇文章。

朱光潜先生的《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一文中写道,木商、植物学家、画家同时看到这一棵古松,却因为观者的性格和情趣不同,产生了实用角度、科学角度、审美角度的差异。朱先生说,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

朱光潜在《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中断言: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他提到,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他解释说:“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他又提到,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他用蔡文姬、杜甫创作《悲愤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为例,解释艺术家在写切身情感时,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经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他甚至说,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朱光潜先生的这些美文,引导学生感知“美之哲学三问”:什么是美、美为什么会存在、美是怎么产生的。由日常所见到哲学思辨,有些句子具有深刻的哲理性,虽然不通俗,但放在比较对照中却易懂。这样的短文渗透了“美育”,又锤炼了思維,不失为信息类文本阅读训练材料的典范。

猜你喜欢

客观化朱光潜美感
挚友可贵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中医舌象特征客观化研究领域科学知识图谱与可视化分析
中医舌诊客观化技术发展分析及应用探讨
论诗歌评价的标准:从柏拉图到朱光潜
与美同行——读朱光潜《厚积落叶听雨声》有感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民事司法视野下的“期待可能性”内涵探讨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