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主题教学研究
2022-05-30张军
张军
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持续深入对高中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的任务和更高的标准,无形中推动了教学新理念和新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应用。而围绕深度学习构建的高中地理主题教学模式,不仅是高中地理学科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任务而进行的改革创新,在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等方面也具有显著的效果。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及其教学设计原则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对于深度学习这一概念,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部分学者认为深度学习主要是指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应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及思辨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学科知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深度学习是对新旧知识的有效联结,也就是通过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反思和理解,并将新知识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以便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总之,深度学习是在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深层次加工,以便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深度学习也可以视作在浅层学习基础上的拓展延伸。
(二)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加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效果和地理学科应试能力,但对学生学科理解程度的加深以及学科探索兴趣的培养效果较有限。而基于深度学习观念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和发挥,倡导学科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资源应为学生的学习需要服务,但这并不代表教师需要满足学生的所有需求,而是应当围绕课程目标、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素质能力培养需要,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框架,并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适当引导,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和思维活跃性。
2.发展性原则
深度学习教学设计中的发展性原则,主要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应将视野局限于教材内容中,还需要关注学生自身潜力的挖掘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其在具体教学设计中的体现,一方面是以教材内容为载体适当增加一些发展性教学目标,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信息收集、信息分析辨别以及信息运用等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另一方面还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和动态性方面,教师除了应着眼于发展性视角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还应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等精神面貌,并通过切实的赞扬和指点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
3.情境性原则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达到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以及提高教学活动趣味性等目的,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堂学习体验;另一方面借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境,既可以帮助学生缩短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教材內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迁移应用能力锻炼效果,这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差异性原则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的差异性原则,一方面体现在学科自身方面。与其他学科相比较,高中地理学科具有更强的综合性以及交叉性等特征。同时,对高中地理教材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以及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规划课堂教学内容时,应着重突出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并重视学生教材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学生方面。班级学生在性格、学习观念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层次等方面也各有不同,教师想要从整体层面实现班级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就应当在教学方案规划过程中合理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通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并适当增加对高中地理学困生的关注和指导,从而促进其提升学习自信心以及学习兴趣。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主题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主题教学设计,主要是基于教材内容、课程标准以及深度学习需求,对单元下各个章节教材知识点进行整合与重组,其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流程:明确单元教学目标、设置任务群、创设教学情境、规划教学活动以及评价反馈等,本文主要以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中“地球上的水”这一单元的主题教学为例,对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主题教学设计进行简单阐述。
(一)对单元教学主题以及教学要求进行分析和
明确
新课程标准中对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求主要是理解水循环的意义以及海洋运动带来的影响。为了让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将这一单元的教学主题拟订为“水环境”,而单元教学要求的规划不应直接照搬新课标所提要求,而是需要对新课标进行细化和丰富,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新课程标准提取单元主要概念,如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海水的性质以及海水运动等,然后对各个单元的主要概念进行细化和丰富。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可以细分出陆内循环、海上循环、海陆间循环等循环过程和意义;海水性质可以细分为海水温度、海水盐度、海水密度等特性及其分布和带来的影响;而海水运动则可以细分为海洋、潮汐、洋流等运动形式及其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借助教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各单元主要概念及其细化概念有机地串联起来,一方面可以构建更加系统的单元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可以更加清晰、直观地理解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层次顺序。
(二)制订学习目标,创设教学情境
学习目标的制订以及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在明确单元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高中地理课堂具体教学方案的规划和实施,需要教师根据各个章节的内容及其知识点,合理规划相应的教学活动、引导方案以及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这一节时,教师先为学生讲解教材内的基础知识,如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以及海陆间循环等,然后为学生构建课堂情境并布置一些思考探究问题,如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简单画出水循环过程示意图,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事物或气象属于水循环过程且属于其中哪个环节。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课堂互动探讨活动,以“水环境”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以及人们的哪些活动会对水循环产生哪些影响,然后鼓励学生对各自的观点进行阐述和辩论。这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深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生活锻炼学生的理论知识归纳和运用能力。
(三)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活动
教学评价活动不仅是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辅助措施,应当受到教师的重视,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考评形式,虽然能够了解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情况,却难以切实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对传统教学评价模式进行完善与创新,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活动,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习惯进行正向引导。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多元化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阶段性评价。教师可以在完成单元教学任务后,为学生布置一些与此单元学习内容有关的思考型作业,然后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和评价学生的近期学习情况、学习状态,并将相关评价结果以及教师建议反馈给学生。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各自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还有助于让学生认识和弥补自身疏漏的知识点,并帮助学生明确后续的学习和努力方向。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评活动。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在课堂末尾阶段开展,也可以将其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自我评价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课前是否预习、课堂状态是否良好、学习活动参与程度以及课堂探讨互动是否清晰阐述自己的观点等,自我评价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对各自的课堂学习状态进行把握,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和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而且,长期开展自我评价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自我诊断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不仅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浅层学习逐步过渡到深度学习,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以此为目标的高中地理主题教学设计,除了应重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活动规划的合理性和实效性,还应把握好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层层递进关系,然后借助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及贴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探究疑问,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思考、理解和运用,从而在提高学生高中地理课堂学习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科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乔.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0):7-8.
[2]王大涛.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现状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9.
[3]何旭.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生动”课堂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6):173-174.
[4]陳娟.基于大单元整体学习的整合文本创编研究:以“地球上的水”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16):10-12.
[5]施钰帅.基于学科素养的高中地理案例式教学实施策略:以“地球上的水”为课例[J].高考,2019(10):32.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水环境主题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28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