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高法揭露养老诈骗六大“套路”

2022-05-30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集资套路抵押

8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重点打击六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6个案例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养老诈骗“套路”手段及其危害,帮助老年人提高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有利于最大限度挤压“行骗空间”。

养老诈骗案件逐年增长

据记者了解,自4月开展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以来,截至7月底,全国法院受理养老诈骗刑事案件共1394件(含专项行动以来已审结案件),其中一审案件1164件,二审案件230件;从案件类型看,非法集资案件906件,诈骗案件455件,其他类型案件33件;全国法院开庭审理养老诈骗一审刑事案件693件,宣判一审刑事案件603件1579人、二审案件122件377人。另外,专项行动以来,全国法院执行养老诈骗案件财产20亿余元。

从近年办理养老诈骗案件的情况看,最高法上述负责人表示,该类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数量并不多,但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在诈骗手段及方式方面呈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

一是涉及多个罪名、但主要集中在非法集资。养老诈骗犯罪涉及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合同诈骗,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生产、销售、提供劣药,虚假广告等罪名,但主要集中在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三个罪名,其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约占80%。

二是犯罪手段精细化、专业化。一些犯罪分子以响应国家政策、投资老龄事业等所谓“合法”名义掩饰非法之实,与传统的“点对点”“一对一”直接诈骗不同,这类犯罪往往形成较为固定的犯罪团伙,从一般业务员、部门团队经理、财务负责人到实际控制人,各层级界限清晰、分工明确,有的案件中还存在专门负责资金转移、隐匿的人员。不少犯罪团伙有专门的话术、专业培训、专门套路,有的还邀请明星、“专家”站台,老年人对此难辨真假,大量老年人“养老钱”被骗。

三是呈现跨区域、涉众化趋势。养老诈骗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总体占比不高,但其性质恶劣、侵害对象特殊、社会危害性很大,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睦。有的涉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案件,涉及地域范围广,集资参与人众多,涉案金额巨大,往往给受害老年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大局稳定。

认清这些“套路”千万别上当

伎俩一 :

引诱老人投资养老公寓承诺“高额福利消费卡”

2016年4月,被告人鲁鹏和鲁光明注册成立乐平市太阳山老年事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阳山老年公司”),鲁鹏为法定代表人。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鲁鹏借用太阳山老年公司名义,通过发放宣传单、召开推介会等方式,宣传交费后可享受老年公寓住房优惠,并承诺以高额福利消费卡、货币等方式返本付息,非法吸收51名老年人165万余元。所吸收资金被鲁鹏、鲁光明用于消费支出、提现支取或挪作他用。

法院提醒:投资“养老项目”时要“三看”:一看“养老项目”是否有登记、备案,二看是否真实合法,三看收益是否符合市场规律。

伎俩二:

以“养老服务”承诺高息回报诱骗老人大额预存消费投资

2016年6月,被告人肖开俊、陈荣与蔡新(已判刑)共谋以开展养老服务之名实施非法集资,先后成立自贡益寿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四川归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并在自贡市、内江市、攀枝花市等地设立分公司或营业网点。三人明知公司无融资资质,“养老基地”不可能建成使用,仍安排融资团队以养老服务名义,采取打电话、发传单、推介会、口口相传等方式,辅以发礼品、参观“养老基地”等手段,在自贡市等地公开集资,承诺支付每月1%~3%的固定收益、享有养老基地优先居住权和折扣及期满后返还本金,与集资参与人签订《预存消费协议》《预存合同》等,收取预存消费款,共吸收189名老年人562万余元。

法院提醒: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养老服务机构,发现以“养老服务”非法集资的,不听、不信、不参与,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线索。同时,相关部门要规范养老服务行业准入,加强监管。

伎俩三:

骗老人高价买廉价收藏品最终所谓艺术品变成赝品

2018年初,徐正、周金鹏与他人收购富乾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安排沈燕娟等14人销售所谓纪念币(章)、玉石、书画作品等“藏品”,以派发传单、赠送小礼品等方式吸引不特定人到公司后,虚假宣传公司系国企授权销售方,谎称购买“藏品”可享国家补贴,虚构“藏品”系限量供应、具有短期升值空间等事实,向被害人开具虚假“收藏品全国统一专用收藏票”。骗取46名被害人(大部分为老年人)379万余元。

法院提醒:投资消费要冷静,不轻信电话、网络、电视推销,谨防所谓“高额返利”“高价回购”等宣传。

伎俩四:

以房养老诱骗抵押房屋购买“高收益”理财产品

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沈移平先后成立、收购相关公司,以投资经营德国米拉山奶粉、长青发公司等项目为幌子,以承诺高息回报为诱饵,通过借款方式募集资金。2016年下半年,沈移平推出“以房养老”项目,引诱投资客户将房产抵押给小额贷款公司获取抵押款,再将抵押款转投相关公司。被告人顾乃祥为获取好处费,明知沈移平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吸收资金,仍引诱并帮助老年客户将房产抵押给小额贷款公司获取抵押款,再将抵押款转借给沈移平。截至案发,沈移平共计吸收资金2.98亿余元。顧乃祥参与房产抵押17套,帮沈移平吸收5450万元。

法院提醒:投资理财不要盲目被高收益诱惑,同时子女也要关心老人,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联动起来,最大限度挤压犯罪分子“行骗空间”。

伎俩五:

代办“养老保险”骗取钱财谎称可领职工养老保险金

2018年,李晓雷结识了王飞,王飞得知李晓雷曾在社保部门工作,提出帮忙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李晓雷明知无能力帮他人办理补交职工养老保险,仍谎称可办理,并通过王飞介绍,以帮他人办理职工养老保险、可领取职工养老保险金等为名,骗取包括老年人在内的8名被害人107万余元,所骗钱款除极少数为被害人缴纳灵活就业保险以获取被害人信任外,其余均用于个人挥霍。

法院提醒:办理养老、医疗保险时,应通过相关部门、网站、社区、村委会等了解政策,按程序依规办理,不要轻信他人能代办。

伎俩六:

借“养老帮扶”夸大病情诱骗老人高价买保健品

2017年2月底至10月,李建涛以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北京天康通健心脑血管疾病研究所有限公司为依托,伙同杨琳、贾文山、王伟、张玫、苏秀荣等人为实施诈骗组成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在北京石景山区、丰台区等地,引诱老年人参加“健康讲座、免费健康咨询”活动,谎称贾文山、张玫、苏秀荣为知名医院专家,并以现场看病、开药方式,将低价保健品当特效药高价销售给被害人。124人被骗93.74万元。

法院提醒:就医到正规医院,不要轻信免费讲座、免费诊疗,更不要高价购买非正规药品、保健品。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讯、《证卷日报》、封面新闻等)

猜你喜欢

集资套路抵押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太原:举报非法集资最高奖万元
俄藏5949-28号乾祐子年贷粮雇畜抵押契考释
动产抵押登记办法
Airbnb上的套路
各式非法集资套路与反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当心非法集资搭上网络传销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眼下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