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奖励上大学”写入村规体现重教氛围浓厚

2022-05-30胡印斌

科教新报 2022年35期
关键词:村规民约成才学子

胡印斌

在江苏省睢宁县邱集镇仝海村、鲍楼村、王楼村、高楼村,今年考上大学本科的优秀学子们收到来自村里的500元到3000元不等的奖学金。目前,这些村子已相继把“孩子上大学村里发奖励”写入村规民约,来激励和培养新一代乡村优秀学子奋发学习、立志成才。检索新闻可以发现,近年来国内还有不少乡村都有类似的助学传统。

(9月8日据中新网)

当前,乡村教育面临的主要短板,一是师资,二是家庭教育。在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国家高度重视,成效显著。就乡村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情况来看,民政部2021年的数据显示,我国仍有643.6万名农村留守儿童。虽然这些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监督,还需要更多的精神关爱。基于这样的背景,一些村庄自发采取设立奖助资金的措施,鼓励孩子努力向学,无疑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方面,这些来自村庄自筹的奖助资金,尽管钱不多,却体现出重视教育的态度,向乡村学子传递出读书成才的信号。另一方面,乡村本土求学上进的孩子多了,未来也会反哺乡村,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教育是乡村的重要支柱,承担着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条件、文化条件等重要功能。乡村教育是嵌于乡村文化、农民权益、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之内的中心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很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在摆脱贫困之后,乡村发展仍任重道远。我們不仅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避免再度返贫,还要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彻底改变乡村现状。当下中国不少乡村纷纷把“孩子上大学村里发奖励”写入村规民约,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尊师重教的支持,折射的是希望教育改变乡村面貌的深切愿望。

找准乡村教育的发力点,鼓励更多的孩子努力向学,不断加强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有利于逐步消解城乡教育不平衡,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村规民约成才学子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莫让村规民约成墙纸
村规民约法制审核需要制度性设计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杏林组曲·学子赋
莫让村规民约成墙纸
构建新时代村规民约的长效机制
今朝学子喜登攀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关爱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