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乡味道

2022-05-30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水芹马齿苋腊肉

考点解读

在主题为“家乡味道”的阅读中,作者常常会介绍家乡的某种食物或特产,描述家乡的味道,并以此为线索,串联起自己与家乡之间的故事,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怀念、眷恋等情感。此类文章大多以记叙文、叙事散文为主,这就需要同学们具备提炼文章线索、赏析文章语言、体察作者情感的能力。中考题中常见的考点有:1.划分文章结构;2.概括段落大意;3.赏析文章语言;4.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故乡的野菜

◎胡竹峰

立春前后,垄里开始耕作了。水牛拖着沉甸甸的犁具,垂头奋力向前。铁铧掀开沉睡一个冬天的水田,草腥气和着泥土味扑面而来。农人尾随其后。这时,田埂上常有几个孩童在挖荠菜,与犁田的农人一体,成为民俗画。

荠菜是皖西人暮冬至春时的节令菜。走在乡野间,时不时见几个小孩拿把挑铲或者小锄头,挎着筐箩,蹲在地上挑荠菜。荠菜有大小多种,故乡所生者甚小,一丛丛紧钉在地上,只能从土中将它们连根挑起,抖去泥土,放入篮子里。

荠菜做法很多,可炒食,能入馅,做馄饨甚宜,在我故乡,多用作烫菜。将荠菜放入平菇的香汤里,放一匙油,鲜气一下子就上来了。荠菜与豆腐一起,可做羹,与腊肉同炒也好。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肥不腻口,金黄的腊肉有厚实的富贵味,荠菜碧玉,带着清凉的苦。一时甘苦自知。

襄荷滚刀切块,用青椒爆炒,一时怡红快绿,艳而不俗。还可以和豇豆、辣椒、生姜一起泡入菜坛子腌食,脆生生的。襄荷模样粗壮,腰身浑圆,不仅入馔,也能入药。马齿苋亦是如此。小时候,背部生痈,红肿胀痛,不得着衣。照仿医书所录,以马齿苋捣烂敷在患处,竟得痊愈。只是背上留下一个疤痕,那是故乡野菜在我身上留下的印记。

后来吃过一次马齿苋扣肉,肉味丰腴,抢去了野菜风致,并不见佳。这样吃法,盖了清味。我喜欢凉拌马齿苋。取其嫩茎夹叶,用开水烫软,切细放醋,洒上芝麻油,炒吃或凉拌皆可。这道菜做了几次,马齿苋入嘴滑嫩清脆,酸酸甜甜,伴着淡淡的清香,夏天吃来,格外清爽。

故乡的野菜里,郎菜名气大,却又深隐山中。郎菜是一种通体微绿泛白、淡红带绒的野菜,用它配羊肉、胡萝卜、菌、粉丝,盛在白瓷盘里,丝丝相扣,缕缕粘连,让人舌底生津,齿隙留香。郎菜还可放香油小葱,配腊肉清蒸。腌郎菜亦是美味。还有人将郎菜做成茶泡水饮用,据说味香爽口。

故乡的野菜,私意以野水芹居首。水芹叶子细小,根茎一节一节空心,生在低洼处的溪水小河边。小时候去河边玩,手一扭,顺手带一把水芹回来放辣椒清炒,倘若再掺一小块腊肉,我能多吃一碗饭。除了野水芹,水边湿地亦蔓生鱼腥草,叶肥如荞麦,茎紫赤色,食来腥气汹涌。薇菜模样好看,刚长出来时,顶部曲卷如耳,毛茸茸的。它可久存,将其外棉絮状绒毛去掉,摘去芽株上的嫩叶,用开水焯透晒干揉搓即可一天持久柔嫩。

野菜的好,依时令而来,顺应天时。春天的荠菜,暮春的马兰头和苜蓿,夏天的蒲公英、苦菜、马齿苋……这里有岁月时序,有乡土节气。

故乡遍地野菜,餐风宿露,随生随灭,再平常不过,因为生在田间地头山野的缘故,充盈着大自然的元气。丰年里,那些野菜被好食者采来,入菜入药入酒入茶,化成唇齿的缕缕滋味,也是另一种福泽绵长。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2月24日,有删节)

●思考练习

1.第一段写农人耕作的画面有何作用?

2.请赏析文章画线句子中“钉”字的表达效果。

3.第四段“马齿苋亦是如此”中的“如此”具体指什么?此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茶是家乡醇

◎段 伟

清明至谷雨,是家乡茶叶采收的黄金时节。这二十天左右的茶谓之“明前茶”或“谷两茶”,一天一个味。

家乡有二十五万余亩茶园,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连山连水地翻涌,接天接地的浪漫。春林初盛,漫山茶树吐绿,纤毫未染,通透深邃,一条条茶带随山势蜿蜒一条又一条的风景,一带又一带的韵味。层层叠叠的曲线间,采茶人似天女散花,没有队形没有组合,看似随意,却又是那样和谐自然。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篓,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

老屋位于一个小山村,翠竹满崖,树木成林。这阵子三嫂每天天蒙蒙亮就上山了。我回老家体验提筐摘茶的乐趣时,三嫂已将满满一背篓茶叶搁在厅堂里。阳光透过晨雾,一缕缕地洒进厅堂,满脸汗珠的她立住休息一会儿,就躬身把茶叶倾倒在篾晒垫上,摊匀开来,一边又细细把其中的老叶和碎枝拣起丢掉。

“肥壮嫩绿的芽子,成片成片的呢!”三嫂立起身,嘟哝这么一句。“真正的无公害,只是人手不够,兄弟回来的真是时候,我们上山吧。”三嫂笑着招呼我。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我们村里的茶园经过祖辈汗水的浸泡,多年代谢,酝酿出赏心悦目的模样。清明前后,晴雨交替,山坡上积蓄了一冬养分的茶芽,焕发活力,存储着春光,或清朗明洁,或云雾缭绕。大自然馈赠的阳光和雨露,封存在一枚枚圆润饱满的茶芽里。此时,山上一派繁忙,茶园里到处晃动着采茶人的身影。

记忆里,茶叶是当地庄稼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小孩学杂费、家庭开支皆巴望在茶叶上。一到采茶季节,起早摸黑的采茶人,臉被太阳晒得通红,手被叶汁染得乌黑,但她们把脆亮的歌声留在了茶山上:“温泉泡开绿春蕊,翩翩起舞味道佳,淡淡茗香醉远客,浓浓深情敬爹妈。”歌声如溪水般清澈透亮,在高低浓密的茶树中,冲过来,撞过去,有一种生命原始的力量,动人心魄。

午饭过后,三哥说,该炒茶了吧,三嫂便洗刷铁锅,灶膛里火烧得很旺,铁锅热烫起来,就把茶叶倒入。三哥双手不断翻动着,传来茶叶爆响的声音,待到叶质如绵、清香初露,三哥将茶叶起锅,放到簸箕里,不停地揉捻,茶叶成条后由三嫂摊放到火塘上的竹罩子里烘烤,如此反复两次,至细秀卷曲,白毫显露,茶叶才幽香沁鼻。

傍晚时分,三嫂端坐庭院,将做好的成茶置于簸箕里摊凉,再次拣去杂物、茶梗,然后挑选茶叶分装到锡箔袋里,一溜地排过去,像整齐的城垛,颇有成就感。看我入神的样子,三嫂说:“兄弟,你来一杯啊!”

我抓起一小撮茶叶放到玻璃杯里,开水冲下,茶叶升腾,细啜轻品,入口亲和,舌上粒粒滚动,滑润清甜,儿时那摄人心魂的茶香顺喉而入,让人通体舒畅。我脱口说:“好茶啊!一点也不比名茶差,”三嫂答道:“是啊,纯天然的呢!有机会,你也帮着宣传宣传。”

半个多月茶叶采摘,三嫂显得有些疲意,三哥叫三嫂不要太累。他说,精准扶贫这几年,村里分了一块茶园给他家,采摘的茶叶大部分卖给茶商,吃“茶叶饭”就足够了,但三嫂闲不住:“总是靠扶持像什么话?得攒点小钱找机会生大钱。”

吃罢晚饭,我准备回城,三嫂递给我一包茶叶,笑着说:“这是给你的!”我接过来茶叶,似乎还有炭火的余温,让人暖心暖肺,入骨入髓。

“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看到哥嫂今日的生活光景,喝过家乡的茶,我感到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3月5日,有改动)

●思考练习

1.揣摩文章第二段中黑体词的含义,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1)翻涌:

(2)翻飞: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六段的作用。

3.中国名茶有很多,可作者为什么认为“茶是家乡醇”?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水芹马齿苋腊肉
闲话“腊肉”
药食两用马齿苋
万石水芹的历史与发展
信阳腊肉,剪不断的乡愁与旧时光
吹了七天七夜的腊肉
亦食亦药马齿苋
马齿苋的活性成分及在畜禽饲养中的应用
腊肉香,故土情
说话
耐热早熟水芹新品种91-55水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