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史料实证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2-05-30李建玉

新课程·上旬 2022年36期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教师应

李建玉

高中历史教师应意识到史料实证素养对学生完善历史知识架构,把握历史学习规律,培养历史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根据学生史料基础逐步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史料实证学习理念,促使学生能够自主搜寻整合历史学习的相关史料,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甄别、辨析,提升学生历史探索研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使其掌握史料实证学习方法,从而实现高中历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必要性

(一)顺应新课标历史教学要求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实现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明确了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是高中历史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并且在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中辅助教学史料相對于以往明显增加,例如,在选官制度教学内容中,新课标历史教材相比过去版本新增两幅相关图片和一个史料用以教学补充,根据《让史实“动”起来——例谈〈中外历史纲要〉中文字史料的运用》等相关文献资料显示,中外历史纲要仅上册文字史料引用次数合计超过162次。基于此,教师应意识到史料实证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史料实证理念,加强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

(二)应对高考历史考查

高考历史是对学生历史学习成果的重要检验评价方式之一,指导高中历史教学具体开展方向和开展路径,高考历史考查对象和考查重点变化均会对高中历史教学产生影响。现阶段高考历史考查偏向于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尤其是对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查,例如,某省高考历史试卷中仅选择题就应用表格、文字图、折线图、地图、表格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解读、辨析史料的能力进行考查,非选择题要求学生对所给史料进行准确解读,分析关键信息进行作答,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应探究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路径和培养方式。

(三)完善学生学科知识体系

具备史料实证素养的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学习历史知识,能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积累经验,对待各种历史问题能够形成独特的看法,掌握知识迁移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不断完善优化自身历史知识结构体系,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辩证分析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重视史料实证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渗透路径

(一)树立史料实证教学观念

首先,教师应积极转变原有历史教学观念,树立史料实证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教师应深入解读新课标历史教学要求,以强化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基点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学生历史学习基础逐步渗透史料实证学习观念,夯实学生历史学习基础,实现历史能力提升。例如,在对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五单元“两次鸦片战争”进行教学时,历史教师可带领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学习脉络,理清鸦片战争相关历史知识逻辑关系,在学生初步建立起本节历史教学内容知识框架以后,对应教学重点提供历史教材以外的史料辅助学生学习,如学习鸦片战争发生原因这一部分时,教师可先设置问答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再提供林则徐、马克思以及近现代一些历史学家对鸦片战争发生原因的解释资料或鸦片战争时期清朝与外国经济贸易相关资料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对比分析史料深化对鸦片战争发生原因的理解认识,增强历史学习的全面性,拓宽看待问题的视野及角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融入思政教学,强化史料实证教学深度,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其次,教师应调查学生史料实证应用基础,把握高中历史教学新动态,了解历史高考新资讯。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以课本提供史料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史料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历史学习重点,此种教学方式虽然能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但因缺失学生自主探索辨别史料的环节,不利于学生巩固历史学习基础,学生阅读史料得出的结论流于表面。针对此情况,教师可适时适当引入史料实证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研究分析能力。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现状进行调查,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或其他方法了解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问题,为新型历史课堂教学方案设计提供可靠依据。例如,某高中历史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历史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问题、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反馈可知,超过60%的学生认为历史考试非选择题难度较大,原因在于学生历史题干分析能力较弱、历史阅读面较窄等,超过40%的学生认为史料学习难点在于读不懂,原因在于史料解读能力较差,对史料重视不足等。由于史实资料是了解历史、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通过筑牢学生史料基础,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辨别能力。同时,教师要意识到历史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教师要关注历史研究最新动态,学习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历史教学中,根据最新高考要求变化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档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事实认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品质,充分发挥史料实证的教学优势。

最后,教师应根据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情况对自身历史教学方案进行针对性调整。例如,在充分调查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情况的基础上,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史料实证素养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结合历史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促使不同历史基础的学生史料应用能力和辩证分析能力均能获得提升。在对部编版高中历史“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进行教学时,对于史料实证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根据教学重难点参照课内史料搜集整合课外史料,引导学生对照课内外史料进行学习,锻炼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和对比互证能力。对于史料实证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在课本史料的基础上引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等相关历史资料,学生在对比分析史料的过程中理清历史内容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明确教学内容本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史料分析情况进行合理引导,促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能够结合时代发展看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前瞻性和优越性。

(二)创新历史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应明确史料实证教学的目的,结合历史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史料素材。史料应用的选择会影响史料实证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合理选择史料对提升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对现阶段历史课堂教学情况观察发现,部分历史教师虽然意识到史料实证教学的作用,但对史料实证教学理解存在误差,导致整节历史课全是由史料堆积而成,大量史料的引入反而降低了学生历史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在进行史料选择时需要考虑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中哪些问题探究需要何种内容形式史料进行辅助补充。教师要意识到史料的功能包括补充说明,还包括权威论证,不是所有的历史教学内容都需要史料进行辅助教学,而是需要通过史料引入强调教学重难点,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理解,掌握史料运用方法能够科学运用史料进行观点印证。教師还要注意引入史料的篇幅、易懂性以及材料与教学内容的匹配性,通过选取内容质量提升历史教学效果。例如,在对部编版高中历史“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这一课进行教学时,针对九一八事变教师摘取《日本经济史》“九一八事变前后日寇和汉奸在东北的阴谋活动”以及美、英、苏联等国当时内部经济现状相关史实资料片段,帮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必然性。二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自然引入史料。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对应史实资料创设教学情境,设置针对性思考问题,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史料实证教学课堂环境,促使学生逐步深入探索历史知识。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史料相关问题设置不应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如应避免“这则史料内容描述是否有错误,错在哪里?”此类问题,以免限制学生史料分析研究方向,影响学生思考历史问题的全面性。

其次,教师应拓宽史料实证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把握历史教学史料实证应用时机,增强史料实证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应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平台对历史课堂教学相关史实资料进行快速整理、筛选,将经过筛选的典型的史实资料引入课堂,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教师还应注意的是,若未能在学生初步认识学习历史知识初期针对性引入史实资料进行实证教学,如在对新课进行讲解时,教师仅以课本史料作为主要教学资料来源,学生则极易受主观因素影响错误理解历史知识,影响自身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及完善,因此,教师应注重史实资料的引入时机,帮助学生在初期阶段培养正确的历史思维,为后续学习历史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授部编版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这一课时,教师可在互联网上进行二战以后世界各国经济、政治相关文献报道,结合教学重难点进行资源整合和筛选,将史料片段插入教学课件中,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初步掌握本节历史教学内容后,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其中关键时间和事件打乱,在PPT中插入课外史料,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教学内容进行排序,强化学生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相关知识的理解。

最后,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历史教学相关史料,强化史料实证学习观念。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整合相关史料资源,主动参与史料实证教学实践活动,改善教师为主导的史料实证教学中学生关于史实资料理解分析同质化问题。例如,在对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这一课进行教学时,在“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这部分,教师可布置课前任务,如“国家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从民族关系、历史等多角度谈澳门、香港与台湾的发展”,引导学生通过在互联网平台搜索相关新闻报道文献,到历史博物馆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取证,对相关人士进行采访调查等方式了解民族和谐的重要性,了解祖国统一的必要性。

(三)培养史料辨析思维

为增强学生历史试题题干解读能力和史料辨析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史料辨析思维,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权威,善于观察分析,能够结合具体问题运用科学方法对种类多样、立场不同、观点相悖的史料进行辨析论证。例如,在对部编版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教学时,教师除列举《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等史料外,还可引入《讨粤匪檄》《中华文明史》《天国悲歌——太平天国兴亡实录》《清史稿》等相关史料片段,设置讨论问题,如“在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评价时,形成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另一种观点是“太平天国运动是当时下层人民群众对腐朽社会制度的抗争”。请阐述出现不同看法的原因,结合你对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的了解简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及作用。”学生通过了解对比不同研究者的观点,掌握历史学习的不同方法和不同角度,明确史料应用对于观点论证的重要作用,能够对既有历史观点和相关史实资料进行客观辩证的理解,促进学生辩证分析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为自主探索、深入研究学习历史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应用新型教学模式

为提升史料实证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对原有历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如优化问题教学情境,借助课外史料创设多样化历史教学情境,采用分层教学模式等方法增强史料实证教学的层次性、趣味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对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古代中国的经济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设置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逐渐深入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教学主题与史实资料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探索史料描述历史现象背后的规律,提高学生史实资料的辨析理解能力,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如在对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手工业发展这一部分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在互联网上搜索古代中国不同时期耕地的工具,如石器、铁犁等图片,搜索整合能反馈古代手工业水平相关文学诗歌,如《岁晏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设置问题,如“从诗歌中你能判断出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什么?此种经营形态下产品的流通方式是什么?根据诗歌内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根据多媒体设备展示的诗歌片段和相关图片能够深入了解不同时期家庭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深化对手工业基本经营形态的理解。教师观察到学生能够利用史料探究观点论证类问题时,可以设置问题,如“能否再举出几个能够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水平的史实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史料是否能够验证观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史料理解分析能力,通过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挖掘史料的热情,实现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

三、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注重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挖掘高中历史教学的育人价值,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创新原有历史教学模式,优化改进历史教学设计,组织多样化史料实证教学实践活动,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和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教师应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