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代劳动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渗透

2022-05-30张圆圆

新课程·上旬 2022年36期
关键词:劳动价值观政治

张圆圆

劳动教育作为新时期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基石与保障。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既负责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将劳动教育渗透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能够让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求的基本劳动能力。因此,加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对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一、新时期劳动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一)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劳动价值观

劳动价值观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该观点阐述了人类社会的形成离不开任何形式的劳动创造,无论社会进程如何变换,人类生存与发展都与生产劳动存在密切联系。现阶段,学校教育过度重视知识教育,未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致使许多学生养成好逸恶劳、眼高手低的不良品性。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将劳动教育渗透到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当前,高一到高三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都包含有关劳动的基本理论知识,需要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明确劳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除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以外,教师需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开展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如在五一劳动节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学中“劳动最光荣”的价值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情况相结合,围绕“劳动与社会发展”主题活动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形成勤劳、踏实、肯干的良好品质。该种教学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又能将高中思想政治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思考探究中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需根据新时代发展的需求,赋予劳动教育新内涵,端正学生劳动态度,消除社会上“一夜暴富”“拼爹”等思想的不良影响,并在劳动品质的影响下坚信“撸起袖子加油干”“稳稳幸福自然来”。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含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法治意识、政治认同四个部分,将劳动教育渗透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当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为此,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继承中华民族崇尚劳动的优秀基因,培养学生身为劳动人民的自豪感,以及“生在华夏,长在华夏”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借助劳动教育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为劳动是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教师应站在学科精神角度,带领学生在哲学思辨中形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素养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每一步。除此之外,劳动教育的有效渗透,使学生在思想认知中形成知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素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在劳动中拥有良好的公共参与素养。

(四)有利于伟大复兴梦想宏伟蓝图的实现

思想政治是一门包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学科,其目的就是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发展需要的综合人才,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教育的学科渗透能够让学生接受劳动,并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体验劳动创造的社会价值,切实感受到今天所有的幸福生活都源于劳动者的劳动创造,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面对错综复杂、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学生每日生活在富强、民主、祥和的生活环境中,通过国内外环境对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在劳动教育的渗透影响下,努力学习,将知识转化成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劳动创造能力,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新时期劳动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深入研读教材内容,挖掘劳动教育元素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教师日常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为此,教师若想将劳动教育渗透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当中,需要深入研读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含有的劳动教育元素,以教材为依托开展劳动教育活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经改编以后,涉及许多劳动教育的内容。例如,必修2“经济与社会”(2019年版)中的“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是以劳动教育元素解释、阐明个人收入与按劳分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劳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使其明白要想获得丰厚的劳动报酬,就要付出相应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该章节着重强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这段话告诉学生,只有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才能获取创造性的劳动财富。由此可见,将劳动教育元素渗透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知识内容,又能让学生在劳动案例中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全过程渗透劳动教育打下良好根基,同时也为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提供启发性参考,便于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合理把控劳动教育的渗透时机。为此,教师在日常备课时需要将授课内容以及新时期高中生开展劳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针对新时期高中生实际劳动情况制定劳动教育课程方案,为促进学生劳动教育价值观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二)构建多样思政课堂,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实施学科课程教学设计时,要以辨析式学习过程及多样化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立德树人。同理,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新课程改革标准,在活动型学科课程背景下,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渗透劳动教育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参与劳动的内在驱动力。如教师在使用情境教学法时,应以熟知的日常生活为着手点,创设具有新时代发展特征的思想政治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氛围的体验中认可劳动,明确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最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仍以必修2“经济与社会”(2019年版)中的“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为例,在讲解“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章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生产率”这一名词概念,教师可以将班级创设为公司或企业的教学情境,一组学生以计件法计算个人收入,学生完成的件数越多,获取的个人收入越高,反之完成的件数越少,获取的個人收入也越低。另一组学生则采用平均分配原则,无论个人完成量多少,均开等额的工资。此时,教师让学生站在员工或者老板的角度思考,讨论:选择哪种收入分配的方法,为什么?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后,一致认为计件算法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依据按劳分配原则获取相应的收入。如果想要提高自身收入,就要付出同等额度的劳动。该种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能改变学生对做家务、干农活、做苦力等劳动教育的刻板印象,并在特定情境中明确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都是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三)密切关注时政要闻,剖析劳动人物案例

时政要闻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辅助,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感染力,使学生在时政要闻的辅助下消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成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可将劳动教育渗透与时政要闻相结合,通过剖析劳动人物案例,宣扬新时代劳动者的先进事迹,让学生在新时代劳动者的影响下热爱劳动、崇尚劳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介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的一生,从田间地头的辛勤劳作到人民大会堂获得共和国勋章,从一个平凡的农业研究者到成为14亿中国人尊敬和为之骄傲的“袁老”,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袁隆平一生勤勞、踏实、刻苦等优秀劳动品质,甘于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以及献身农业事业的敬业品格,可以使学生在劳动人物案例的影响下,重新认识劳动的本质含义,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打下扎实基础。

(四)借助社会劳动实践,掌握更多劳动技能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考主考科目,许多教师过于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劳动理论知识,忽视了劳动实践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要知道,劳动教育并不是纸上谈兵的说教,而是要学生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感悟劳动价值观的真谛。教师遵循新高考改革足迹,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根据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定期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除了最基本的家务劳动以外,还要将劳动实践活动延伸至社区、企业以及公益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公益活动的影响下形成大爱之心,体会劳动过程中蕴含的吃苦耐劳精神,从而将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掌握的劳动理论知识上升为劳动实践技能,并在劳动收获中实现身与心的有机契合,达成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育人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劳动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需要教师正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通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为高中生指明了未来为之奋斗的前进方向,使其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引导下,最终成长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青年才俊,用自己的勤劳才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宏伟蓝图添砖加瓦。

注:本文系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2021年规划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专项课题“‘五育并举视域下高中劳动教育的现状及路径探究——以静宁县为例”(课题立项号:[2021]PLMYZ05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劳动价值观政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热爱劳动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