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加分乱象 捍卫高考公平
2022-05-30
在9月15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清理规范高考加分,实现“大幅减少、严格控制”的目标。目前,已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跡等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逐步取消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并进一步降低加分分值。
教育公平,是关注度最高的社会公平之一,而高考公平则是教育公平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高考加分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和选拔有专长或者有突出事迹的学生,以此为导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多年来的实际操作中,高考加分却常被诟病。比如,各地缺乏统一标准,自由裁量权和弹性较大;还有,加分分值过高,要知道高考中多拿一分,挤掉的会是一批人。更不要说个别家长为了让不符合条件的孩子加上分,不惜通过各种暗箱操作获取违规加分,导致出现教育领域的腐败。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高考公平、教育公平,对那些寒窗苦读的普通学子来说,是极大的不公。也有一些家长看似“合理利用”规则,让孩子不是出于兴趣和爱好而是为了加分“突击”特长,让本来学习压力已经很大的高中生增加额外负担。这样的功利性做法与加分的初衷背道而驰。
当然,调整和缩减高考加分项目并不等于完全取消所有加分,而是要在“瘦身”之后,建立统一清晰的规则,秉持审慎适度的原则。比如,对于烈士子女的优待,以及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偏远地区少数民族考生的适度精准加分,恰恰体现着社会公平、教育公平。但前提是,这个操作过程必须透明、公开、可溯源追责。
分数更纯粹,考试才更公平。近年来,各地高考改革一直在不断摸索,比如高考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目前已达27个。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让高考更加透明、更加公平,让招生环节更加严谨,真正发挥好选拔人才的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也从2012年的30%提高到2021年的57.8%,确实成绩斐然,但在教育公平上仍有优化空间。如何让“公平”二字更加深刻地体现在这场于国于民都极为重要的考试上,全社会仍需继续努力。
(摘自《浙江日报》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