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出版技术的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创新研究

2022-05-30陈晶晶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编辑出版学术期刊数字化

关键词:学术期刊;数字化;编辑出版

20世纪90年代,国内一些大的报纸、期刊出版企业纷纷采用了数字化编辑和出版技术,标志着我国真正进入了数字编辑和发行的新时期。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逐步改变,出现了碎片化、数字化的趋势,现代出版业亟须解决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帮助读者快捷、精准地获取信息的问题。有鉴于此,期刊出版业也在数字化进程中迈入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以来,我国的期刊总量和印刷总量逐年递减,从2012年的33.48亿本到2018年的22.92億本,连续六年累计减少10.56亿本。而借助新的媒介技术,学术期刊在内容生产、产品形态、传播途径上已经形成多元化出版模式,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学术期刊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化出版背景下学术期刊定位的转型

新兴媒体技术的应用者

在数字化出版背景下,学术期刊不仅要做好常规的编校加工,例如约稿、组稿、审稿等工作,还要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其创新引领作用,如对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应用等。因此,学术期刊在数字化出版的背景下,首先需要保持新兴媒体技术的敏感性和一定的开放性思维,准确把握“认知-学习-运用”到“再认知-再学习-再运用”的循环规律,持续强化对媒体新兴技术的使用度和理解力;其次,对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全部流程和特殊属性以及出版产品的形态和内容要全面了解,以便准确把握学术期刊自身的特色和宗旨,做出科学的整体设计和规划。

学术对话交流的策划者

在数字出版年代,不同的新媒介平台,比如移动电话、网上论坛等为实现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学术沟通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从传统静态的“一对多”的沟通模式逐步过渡到实时动态的“多对多”的沟通模式。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编委必须在学术交流中扮演好策划人的作用,积极组织和策划有意义的学术交流会,使多层次的信息交流和传播形成一种正常的形式,从而促进学术活力的焕发和学术精品的生成。

这就需要学术期刊编辑能有效地应对海量的交互资讯,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让作者、读者和专家在平台上进行平等沟通。同时,也需要借助敏锐的专业素养并利用大数据思想,正确地掌握学术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提供与读者共同讨论的课题。另外,也需要在指导与交流过程中,对各团体的学术研究领域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以后的投稿、约稿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说明,在数字化出版的今天,对学术期刊的研究和学术期刊的组织和策划都有很高的需求。

学术创新成果的推广者

高校要做好学术创新的宣传工作,把自己的知识“推销”出来,使其在传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来提高传播效果,使读者覆盖面达到最大程度扩大,从而使其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认同,增强其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转换的效率,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导向的知识成果,使其在自由流动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充分体现其社会和经济的巨大价值。总之,数字化背景下学术期刊应该承担起优秀学术文化成果推广和优秀知识产品经营的双重责任,这样才能为学术期刊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用户多元需求的服务者

在数字化出版背景下,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逐渐被消解,他们不断融合成为对等的交流者。随着各阶层参与程度的提高,各种资讯资源的多样性、个人化的互动日益增加,“读者”的概念逐渐被“用户”所取代。因此,高校学术期刊必须坚定地确立“用户意识”,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为学术界服务,为整个社会服务。同时,高校学术期刊应加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积极地为读者服务,要时刻注意到使用者的需要,并根据使用者所关心的实际问题,适时地进行策划、组稿,并安排专家进行深入分析。此外,高校学术期刊在依靠新媒介技术与使用者交流的同时,也要注重其所具有的人性化关怀,使使用者感到受到尊敬和被重视。因此,在数字出版的新时期,坚持提高自身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担负起读者多样化的需要,是高校学术期刊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数字化技术在学术期刊编辑出版中的运用

选题策划

当前,期刊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公众传播最新的思想和最新资讯,必须借助互联网和相关的信息平台,在原创版权受到全面保障的前提下,将有关的资讯及时、高效地传播出去。因此,这就需要编辑在某些网站上主动寻找与本刊相适应的高质量稿件和稿源,确保文章的质量符合相应的纳入准则,并通过互联网与作者取得积极有效的联系,进一步明确相应的发表事宜,这种线上互动模式成为一种快捷且高效的组稿方式。

稿件甄选

在数字化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为了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和互动,可以通过电子函件、公告、留言等形式,也可以利用其官方网站,对其组稿意向和办刊思想进行广泛推广,发挥专题组或者编辑部的专题资料的作用,从实际出发并结合具体情况,充分构建相应的资料数据库,对符合其要求的稿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广泛征集,在更大程度上有效吸收较为优质的稿件。同时,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知名的传媒学者和学术专家及时关注本刊,对有效提升学术期刊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数字化稿件甄选作为一种全面、高效、双向的交流方式,可以显著提升学术期刊组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更显著的优势。

质量评议

审稿不仅关系到期刊的整体品质和内容,而且还关系到期刊的编辑工作。在实际运作中,可以采用虚拟编辑的机制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采用“虚拟”的方式,可以保证编者在不同地点做好各自的工作,并通过更好地协调和交流来发挥更大的合力。这样的工作方式让一切工作都可以在线进行,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展现出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灵活。在进行编审时,编者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运用相应的智能化软件,保证在排字与打印工作中发挥出信息化的作用。

期刊传播

作为对学术知识创新速度和反应速度有着较强敏感度的期刊类型,基于“互联网+学术期刊”融合模式的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将更有利于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从1999年以来,我国已建成以“中国知网”为主要特征的学术期刊的全文数据库,并逐步与其它商品性的期刊数据库进行了密切协作,从而推动了我国高校学术期刊走向网络化的发展,从“刊”向“库”的传播途径,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我国科研成果的传播。然而,在数字化的大环境下,如果学术期刊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就不能只靠数字处理,而是要不断地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在经营方式和沟通方式上不断深化。同时要向全面数字化转变,通过集约化、专业化、数字化的运作模式,以高质量的管理模式和生产形态,提供精准、专业的知识服务,适应不断增长的学习需要,推动学术成果的及时转化和有效传播,为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保障和学术支持。

数字化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创新路径

实现基于大数据的选题策划

目前,在选题策划上,传统学术期刊主要依赖期刊编辑对相关学科领域热点的直觉判断,以及主编和编委的科研影响力,这种传统的选题策划方式由于受主编、编委及编辑的专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在大数据背景下已经明显滞后,而且针对交叉学科及其内容的把握也相对比较薄弱。人工智能运用于学术期刊出版后,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算法逐渐替代了依赖于人类经验的传统选题策划方式。在选题策划过程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为精准地获取相关领域专家的信息,及时抓取学科前沿、交叉学科、学科热点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同时,可以基于相关文章的引用量、读者下载量等信息自动生成选题策划方案,扩充学术期刊的知识结构和素材储备。

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编辑管理

一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稿件进行预审,对稿件的学科性质、选题热度等进行分类,对稿件进行筛选和确定,并对作者的文章发表数量、发表期刊级别、被引用次数等进行数据分析,对作者学术水平和学术知名度进行评估,为论文的初步评审工作奠定基础。在文稿外审环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关键词、题目等关键资讯匹配到审稿专家数据库中,以确定合适的审稿者。此外,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高校学术不端现象的智能监测与鉴别,从而保证学术期刊的科研信誉,并能有效地提升编辑工作的质量。二是利用智能技术保证编辑、审稿人和作者在编辑过程中能够做到信息共享。审稿人员审稿后,会定时发出提示,对审稿速度和審稿意见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审稿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登录审稿平台,从而加速审稿速度。而对作家来说,既能实时了解投稿的情况,又能在网上实时地获得投稿后的文献被下载和被引用的相关资讯。

提供基于智能推送的知识服务

传统的学术期刊采用了“撒网”的形式进行宣传,即便是在“融合”的条件下,大部分的学术期刊也仅仅把自己的纸质刊物的信息拷贝到一个资料库,例如微信、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根本无法做到准确投放。这种“撒网”式的宣传方式忽视了受众的阅读需求.要求受众在网络中积极地进行搜索,从中获取对自身有益的资讯。而人工智能技术则能够记录用户的阅读习惯,对用户的兴趣进行深入剖析,对用户的需要进行精确挖掘,并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推送。学术期刊的编委、著者、审稿人、阅览者等可以构成最基本的“专家资料库”,它包括研究领域、学术背景、研究团队成员、发表文章、文章被引用等多种资料,并为学术期刊的定稿、审稿等提供了基本的保证,为杂志的个性化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个人化的发展目的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专业人员的科学背景和研究动向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定期将与他们背景有关的论文进行分类,并根据所获的点击率,对其进行精准定位。

创造基于AR和VR的场景式阅读体验

由于传统的学术期刊文章篇幅冗余、内容单调,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利用大数据对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剖析,形成了多种阅读情境,例如通过手机等方式,使人们更加重视出版物的质量;通过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使原本复杂、难以理解的科学研究成果变得更加简洁、直观;增强实景与虚拟实景,让使用者在沉浸的过程中,更能激起研究者们的创造与创作。由于采用了新的出版媒介,使得传统的学术期刊的发行更加多姿多彩,而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对科学研究过程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展示,既可以防止学术造假,又可以给读者阅读带来方便,利用直观的学术科研活动吸引读者的关注度。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术期刊从传统的纸媒走向了数字化时代,而在这一过程中,学术期刊的编者、出版者也在经历着从数字到智能化的转型,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资讯技术的应用,从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到营销、发行、阅读等层面,建立了一个智慧的学术期刊发布平台。目前,我国高校学术期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信息化技术的革新,目前国内高校学术期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数据存储、语义挖掘、决策支撑等知识资源。为此,我们迫切需要突破陈腐的思想,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从单一的科技资讯到以读者为主体的知识。同时,要在技术上进一步创新,拓展新技术和应用,把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新闻传播的整个过程中,加快实现选题策划算法化、编辑加工智能化、知识服务精准化、阅读方式多元化。

作者简介:

陈晶晶(1987—),女,汉,内蒙古包头人,硕士研究生,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编辑,研究方向为大众传媒、数字出版。

猜你喜欢

编辑出版学术期刊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编辑出版本科教育的四大难点与对策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