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篇 英姿飒爽各显神通

2022-05-30

今古传奇·双月号 2022年4期
关键词:独立团长阳合作医疗

贺龙将革命的种子撒播长阳,走遍了长阳的山山水水,也从宜昌带出了一批开国名将。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在黑暗中不断摸索成长,坚持真理,坚守自己的理想,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黎化南:宜昌籍首位开国将军

平洛山是八百里清江里一座普通的小山,和绵延不绝的崇山峻岭相比,它确实很一般。然而,因为一个人,这座独立于清江之中的小山声名鹊起、令人神往。这个人就是黎化南,是宜昌籍首位开国将军。

武装斗争,夜幕下率队突击 黎化南,原名黎文明,1909年3月出生于长阳大堰平洛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少年聪慧,曾读私塾4年。

1927年初,大革命风暴席卷鄂西各地,黎化南跟着堂兄卷入大革命洪流之中,参加中共宜都支部组织的宜都工人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被迫回家,以赶骡子贩运山货、煤炭为业。1928年,他结识了共产党员李步云等人,开始党的地下交通联络工作,并受到党组织的重视和培养。1928年11月,经中共长阳杨柘坪区委书记刘玉树介绍,黎化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平洛组建农民赤卫队开展反“清乡”和抗捐税斗争。

1929年4月,贺龙率红4军进入长阳,召开湘鄂西前委会议,作出举行武装起义的重大决策。7月,长阳爆发西湾武裝起义。10月,贺龙率红4军再进长阳,帮助长阳县委组建了县苏维埃和工农革命军第六军第一师。11月,红4军攻占县城,黎化南首次见到贺龙并带领10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后编入红50师担任班长,之后又调整编到长阳县游击大队和长(阳)巴(东)游击队任分队长。

1930年,黎化南已在红6军第三纵队任分队长。是年春,他配合湘鄂边王炳南红军独立团在长阳资丘围歼敌军,击毙敌县保卫大队长蔡孟醒,接着发起冲锋,缴枪数十支、子弹数百发,战绩居各分队之首,受到团长王炳南开大会嘉奖。

1931年初,红二军团南征受损后开赴长阳。2月中旬,部队集结平洛攻克龙舟坪,恢复了县苏维埃。3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军团改编为红3军。在此期间,黎化南带领游击分队组织当地群众全力支援主力红军。

1932年6月,王炳南红军主力开赴鹤峰,长阳仅黎化南分队和县游击队200余人驻守,不想巴东团匪集800余人的反动武装乘隙进攻枝柘坪长巴县苏维埃政府,黎化南与县委商定:长巴县苏维埃机关迅速撤离,留下小股精锐武装阻击的同时,立即组织游击队和赤卫队400余人设伏四周山上。夜幕降临,敌人大摇大摆地陆续进入伏击圈,黎化南亲率30余人的尖刀分队扮敌乘夜打入敌营。夜色正浓,敌营灯火通明,他们趁机摸进敌总部,当场击毙敌军事参谋等12人。游击队、赤卫队乘胜追击,俘敌200余人,缴枪数十支、战马5匹,还缴获了大量军需辎重。

1932年7月初,蒋介石调集10万余人向湘鄂西根据地发起进攻。随后,黎化南带领湘鄂川黔游击纵队到江陵县会合编入红3军7师,在特务队先后任班长、排长。10月,根据湘鄂西分局决定,红3军主力于11月上旬经豫西南、陕南,沿川鄂边境南下,黎化南所在特务排为保卫主力领导机关转移,在豫西南庙店与追堵敌军发生遭遇战并负伤。12月,黎化南随军转战到长(阳)巴(东)县的金果坪、枝柘坪一带养伤时,贺龙发现他群众工作和心算能力非常强,十分赏识。黎化南伤好后,贺龙便调他到红3军7师司令部任管理科长。从此,黎化南开始从事军需工作,也开始了他和贺老总近半个世纪的革命交往。

长征途中,一位尽职的好“管家” 1934年冬至1935年秋,为掩护毛泽东和中央红军长征转移,贺龙、任弼时率红二、六军团纵横驰骋于湘鄂川黔。负责军需工作的黎化南,既要筹粮、筹款、筹军械,又要背负行装、行军打仗,常常是日行军、夜筹粮,任务十分艰巨。黎化南曾回忆:“那时搞后勤没日夜之分。1935年4月的一天,敌军重兵进逼红二、六军团驻地湘西永顺塔卧,贺老总说,乌龟王八都来了,要搬家,打掉一点儿坛坛罐罐不要紧。司令部要留下各种军用物资数万斤,我们连夜分发给当地群众保存。转移途中打了大胜仗,几天又回来了,群众主动将保管物资送还,我按数量给群众发保管费,贺老总大加赞赏这个办法好,说红军干啥都要依靠群众。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从桑植的刘家坪出发,开始战略转移。1936年1月,部队转移至贵州毕节,并在城内成立临时政权机关,黎化南同时被任命为毕节独立1团团长。3月下旬,主力部队到达盘县(今盘州市)时接到命令向西急进,北渡金沙江与甘孜地区红四方面军会师,黎化南带领独立团招集新兵、筹集给养,与敌人周旋20余天后,终于赶上了主力部队。红军会师后,部队要穿过草地继续北上,黎化南便夜以继日地准备粮食和物品。

在长征中,黎化南首先考虑的是战友的生命安危。长征出发前,一个名叫成兴本的战士在湘鄂西战斗中负伤,部队将他安置在当地一财主家养伤。黎化南担心部队一走,成兴本就会被人杀掉。他悄悄找了两名战友将成兴本抬出来跟随部队前进,成兴本感动得热泪长流:“要不是您,我就没命了。”

为顺利通过草地,有人提出把部分重伤员寄养在当地群众家里,黎化南得知后,找到红二军团4师师长卢冬生说:“这些伤员不能留下,我们转战湘鄂川黔,这些同志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少吃一口,多辛苦一些,就能把他们带出去。他们的粮食我负责,我还担任收容队长,走不动的我找牦牛、骡子驮,就是背也要把他们背出草地。”卢师长听后,同意了黎化南的请求。

1936年7月上旬,部队开始过草地。草地上弥漫着令人窒息的臭气,天气随时有变,狂风、暴雨、冰雹、烈日轮番袭击着缓缓行进的队伍,稍不留神就会有人被无情的沼泽泥潭吞没。黎化南拄一根棍子,带领医务人员和收容队艰难地行走在队伍的最后。行军时,他把马匹让给伤员;宿营时,他又立即组织人员为伤病员做饭、换药,把青稞面全部让卫生员分给伤员,自己和其他战士靠吃草根艰难度日。他就像守护神一样,守护着伤员度过了50多个日日夜夜。

9月初,部队终于跟着贺龙穿越千里荒凉的草原和荒漠,到达宁夏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胜利完成了万里长征。红军三个方面军长征结束会师时,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减员最少。中国人民志愿军1军副军长吴子杰将军回忆说:“从云南到四川,红二军团4师的有生力量得到较好保存,非战斗减员很小,黎化南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之无愧,边区抗战的英雄 七七事变后,中国全面抗战爆发,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20师,黎化南任该师358旅副官主任兼供给部长。随后,部队开赴晋西北,创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随着根据地的不断扩大,1938年秋日伪军加紧了敌后根据地的蚕食扫荡,国民党却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停发八路军的一切供给。部队供给成了生死攸关的问题,中共中央被迫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化,地方兵团群众化。

1940至1941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晋绥边区连续遭日本鬼子扫荡,实行“三光”政策,边区领导机关所在地山西兴县的老百姓很穷,战士连小米都吃不上,吃的是日本鬼子烧焦的黑豆,一股子焦煳味,吃了不消化常拉肚子。在这种情况下,贺龙将黎化南从358旅调到晋绥行署任粮食局局长。黎化南赴任后,组织大批人员,下大力气从山西岢岚县长途调运粮食。从山西岢岚县到兴县,中间分设三站,老百姓用毛驴一站一站地运粮食(主要是小米),转送到黄河边的粮库。直到1943年,军民生活才开始好转,小米饭才勉强能吃饱肚子。

为了晋西和陕甘宁边区的抗战,黎化南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开荒种地、发展工业贸易、广辟财源、节衣缩食,边战斗、边生产,终于克服重重困难,保障了部队钱粮菜的供应,粉碎了敌伪对边区的层层封锁,解决了军民的生活供给,为部队后勤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是根据地发展的后盾,也是当之无愧的边区抗战英雄。

军需建设,为最后胜利奠定基础 1945年日本投降后,部队转移至绥远地区作战,晋绥军区组织了晋绥野战军,贺龙为司令员,黎化南任后勤部长。为了迅速摆脱一穷二白的处境,黎化南带领9名同志从山西兴县到绥远丰镇、集宁等地去开展工作。仅一年时间,黎化南经营的野战军后勤部兼行署办事处就发展到了几百人。随后,他带领后勤部的干部、战士、家属及大批车马浩浩荡荡开回了兴县。

1947年3月,胡宗南集23万兵力进占延安。陕甘宁、晋绥两地解放军后勤供给大都由黎化南处解决。陕甘宁西北野战军日需粮食18万余斤,含弹药补给日需动员民工5万余人和骡驴千头投入长途运输。黎化南边发动群众土地改革、没收封建财产军民分成,边动员党政军民增产节约、支援前线。同时,他在解放区发行使用边币、控制金融,依靠群众办兵工厂制造枪支弹药和军衣军被,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为夺取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948年底,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黎化南为第一野战军首任后勤部长。在他的努力下,大西北后勤的发展由小到大,1949年5月,一野解放西安、进军大西北,黎化南出色地完成了浩繁的后勤工作任务,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到1951年,黎化南主持的后勤工作更是空前发展。除了机关本部、政治部之外,八大业务部门、各类仓库、军需生产工厂样样齐全。当时,第一野战军后勤部工作人员已近3万人,拥有完整的组织配套、人员齐备的后勤工作体系,为以后西北部队的后勤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具备了相当的物资生产能力。以上功绩,黎化南功不可没。

新中国成立后,黎化南先后担任西北军区后勤部长,中央军委防空军后勤部代部长、部长,铁道兵后勤部部长,国防部办公厅副主任兼管理局长,解放军总参管理局局长等职。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2月,黎化南被选为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桑榆情深,心系家乡建设 长阳山水养育了黎化南,戎马数十载,难忘故乡情。身为开国将军,他工作繁忙,却一直惦记着生养他和曾经在这里浴血奋战过的长阳革命老区。

1951年早春,黎化南第一次回到了阔别20余年的长阳故乡。为了认祖归宗,他率领夫人袁光轩和次子黎章斌、女儿黎章文、黎琳3个孩子一起回来了。

1975年,他第二次回长阳探亲,家乡的山水让他感到亲切,但家乡的贫穷与落后又让他揪心。他对县委领导刘光荣说:“我吃长阳粮、喝长阳水长大,但一直不在长阳服务。现在一了解群众生活水平,有的还非常困难,我感到很内疚,你们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

回到北京后,他应县委的请求,亲自找到当年的老战友、国务院副总理兼计委主任余秋里,要求帮扶长阳建一座化肥厂。1980年10月,国家投资1170万元,年产5000吨合成氨的长阳化肥厂终于建成投产。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落户长阳的第一个大中型工业项目。

“非常遗憾的是,由于过度操劳,1978年11月26日,69岁的黎化南不幸因病在北京逝世。他最终没能看到长阳化肥厂建成投产。”长阳县档案馆(史志研究中心)党史专家林必胜说,临终前,他还念念不忘家乡的建设,嘱咐亲友:“战争年代,我家乡的长阳人民为革命作出過重大牺牲,我答应扶持建化肥厂的事一定要帮我完成好。”

清江边上,曾经十分红火的长阳化肥厂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几年前,位于龙舟坪镇津洋口村的长阳化肥厂被拆除。站在清江边长阳化肥厂废墟上,我们仍然能感受到黎化南将军心系家乡建设的浓浓深情。

1998年,遵照黎化南将军的遗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将黎化南将军及其妻子袁光轩的骨灰,运回长阳平洛安葬,黎化南将军的骨灰终于叶落归根。这位从宜昌走出去的开国将军,是宜昌人民的光荣,更是宜昌人民的骄傲。宜昌人民没有忘记他,长阳人民没有忘记他。

2009年3月29日,纪念黎化南将军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长阳隆重举行。当时,50多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后代会聚长阳,与当地各界民众一道,深情缅怀黎化南将军。

平洛山,八百里清江里的一座小山,如今被命名为“将军岛”,成了长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很多人来到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凭吊祭奠这位开国将军的英魂。

猛将殷士林:身经百战屡建奇功

1930年2月,贺龙元帅第三次率领红4军进入长阳后,曾驻军麻池。后来,部队经过城五河转战到五峰、鹤峰,沿途开展宣传,还张贴了“打倒土豪劣绅、建立工农政权”等标语,红军这一行动立即把宁静的土家山寨搅动得沸沸扬扬,把山里人的内心都震动了。

万里长征,光荣入党 在这期间,城五河村楠木岭的殷天星揭竿而起组织农民协会,成立赤卫队并任中队长。13岁的殷士林等两兄弟也参加了赤卫队。由于城五河楠木岭一带距离五峰只有三十华里,五峰反动团防骆臣之经常来这里骚扰,残害百姓。为加强武装斗争力量,殷天星安排殷士林等10余人到县游击大队参加三个月训练。训练结束后,殷士林被分配到红50师六大队当通讯员。从此,他成为红50师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名战士。

1931年春,贺龙率红二军团在枝柘坪进行整编,殷士林等人一起被编回麻池参加了乡赤卫队。4月初,红3军主力北上“巴兴归”,创建荆当远根据地。长阳五峰等地团防乘机反扑,五峰反动团防骆臣之与长阳团防田官祥勾结,带100余名匪徒夜袭城五河,赤卫队长殷天星等20余人惨遭杀害。殷士林非常悲愤,连夜跑到麻池向县警卫大队请求出兵,被留下参加了县警卫大队。后来他又编入了王炳南红军独立团,在湘鄂西转战3年多时间,历经大小战斗百余次。经过战火的洗礼,年轻的殷士林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1936年12月,殷士林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也得到了军中党组织的信任,先后任侦察班班长、排长。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又被提拔为连长、大队长。

抗日烽火,屡立战功 在烽火弥漫的抗日战场,殷士林经常带领几名战士钻进敌军阵地,探听敌情,抓活“舌头”,屡立战功。1940年夏,日本侵略军向晋绥边区开展疯狂“扫荡”,殷士林奉命潜入敌后侦察敌军动向。他亲自带领两名战士,打扮成伪军钻入敌人驻地,抓回了伪军中的一个小头目,帮助部队首长摸清了敌情,胜利完成了任务。1941年夏,部队奉命破击铁路线,配合八路军主力反“扫荡”。殷士林带领一个排的战士破坏了一段铁轨后,便组织大家埋伏在青纱帐中。同时,他安排两名妇女故意在路边走动。不一会儿,发现前面来了一小队日军巡逻队,日军发现了路边的妇女,立即嗷嗷叫着追了过来。殷士林立即通知她们躲进青纱帐里,日军紧紧追赶到青纱帐里,被殷士林组织战士们灵活作战,几乎全部歼灭了日军巡逻队。他们活捉了一名日军,马上转移出去,并交给了指挥部。日军中队骑摩托车赶来时,只收到了几具尸体。

在抗日战场上,殷士林就是这样,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机智勇敢地战胜敌人,为部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可靠情报,夺取了多次战斗的胜利。

解放西北,纵横驰骋 解放战争时期,殷士林升任为西北野战军骑兵第二旅第六团团长。他忠实地执行党的军事路线,坚决服从西北野战军的命令,多次出色完成重要战斗任务。1949年起,他率部战胜了西北大沙漠、雪山草地的艰苦生活,纵横驰骋于西北各省区的战场,参加了解放西北大城市兰州和祖国大西北其他省区的战斗,历经艰险生死,多次光荣负伤,多次立功授奖,为解放全中国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在20多年的革命战争时期,殷士林以坚定强大的革命意志,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身经数百战之多,捍卫了革命军人的尊严,打出了威风,立下汗马功劳。

献身煤炭工业,弘扬革命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殷士林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1955年,他转业到地方工作时,主动放弃舒适的城市环境和优越条件,响应党中央关于“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的号召,到达陕西省西北部的铜川,献身于祖国的煤炭事业,先后担任了西北基建局铜川工程处副处长、党总支书记,铜川工程公司副经理,陕西省煤炭局基本建设局副局长,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党委常委、副经理等职务。无论上级党组织分配了什么工作,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总说:“当一名共产党员,无论职务高低,都要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老红军,他从不居功自傲,作风民主,平易近人,人们都愿意向他讲真心话。在工作中,他廉洁奉公,以身作则,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和干部职工的尊重和爱戴。1958年大搞工业建设时,国家财政经济十分紧张,他主动要求降低自己的工资,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1982年,由于年迈体弱,殷士林离职休养。离休后,他依然时刻关心公司的生产和建设,关心和支持在一线工作的同志,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为革命事业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实现了他参加革命的初心和坚定承诺。

虎将刘汉卿:贺龙给他竖了大拇指

在土地革命时期,从鄂西南清江两岸的崇山峻岭中,走出了一位深得贺龙元帅信任的红军将领,他就是红二军团中的虎将——鄂川边红军独立团(后编为红二军团5师13团)团长刘汉卿。

身负血仇家恨,踏上革命征程 刘汉卿,原名刘兴让,1910年出生于长阳县麻池苏区水竹园刘家坡。当地山高林密,溪流众多,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性豪爽,身体彪悍,勤劳勇敢。刘兴让从小家境贫寒,看到当地农民苦不聊生,对当地地主的残酷压迫深恶痛绝。当地传言他16岁那年腊月,刘家地主率领狗腿子到家逼债,年轻气盛的他半夜去杀了这位天天要穷人命的地主,跑到宜都、沙市等地避难。当地地主们疯狂报复,杀害了他的两位同胞兄弟,自此,心中埋下了對地主反动阶级的仇恨。

1928年底,湘鄂西前委书记、红4军军长贺龙得到长阳党组织代表黄超群、李步云等人的汇报,派出前委特派员陈寿山等前往长阳,于1929年7月指导建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全军1100余人。贺龙还于1929年4月和次年10月两次率红4军主力部队,由鹤峰县城出发,进入长阳清江南北两岸,帮助建立和巩固长阳县苏维埃政府等革命政权。长阳著名的红50师政委(后为师长)李步云(原为红6军政治处处长、红6军1师党代表),率领红军和游击队在都镇湾、水竹园、麻池一带活动,在刘家坡组织红军预备队,刘兴让在革命浪潮的影响下,回乡报名加入预备队。由于刘兴让在江湖上练了一身好功夫,就担任了预备队的武术教练。1930年,预备队经过训练,正式加入李步云率领的红50师,他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至此改名为刘汉卿。

1930年11月,敌鄂西川军26师郭汝栋部,配合长阳、五峰等地民团武装数千人,进攻长阳、五峰等地。为保卫长陽革命苏区,红军充分利用当地山高林密的地形,采取灵活多样的战术,抗击数十倍于我的敌人。刘汉卿随队参加了在麻池水竹园牛弓山的激烈战斗。11月27日,川军袁海清率部围剿苏区水竹园,在李步云的带领下,红军迂回到庄溪附近的牛弓山埋伏,堵截了敌人的后路。当敌军后退到牛弓山口时,红军伏兵突然拦腰出击,缴获长短枪57支,川军大败。

12月,红50师在长阳、五峰边界与敌人伏击作战数十次,击毙打伤敌军800余人,缴获长枪500余支。其中,红50师在都镇湾茅坪胡子坳与川军支持的伪“清乡团”展开激烈战斗。刘汉卿手持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冲在红军队伍的最前面。在这场战斗中,长阳县共产党员打入伪“清乡团”的共产党员曾云轩内应外合,积极配合红军作战,经过一天半的紧张对抗,国民党县政府组织的伪“清乡团”狼狈逃走,红军的反“围剿”战斗取得胜利,共毙伤敌人50余名,缴获步枪10余支。随后,刘汉卿随红50师参加了歼灭城五河团匪田官祥的战斗,又取得了胜利。

走出土家山寨,转战鄂川黔边 1931年4月,红二军团对红50师进行整编,大部被抽到红二军团主力部队,余部编入长阳县警卫大队,刘汉卿随大队长田应涛在长阳本地进行游击战斗。后因苏维埃县政府被长阳伍少卿、伍兵权带领的反动团防攻陷,刘汉卿就随县警卫大队转战到五峰湾潭一带,加入红二军团独立团,团长王炳南对刘汉卿的军事素养和作战能力十分肯定,任命刘汉卿为红军特务队第三分队队长。从此,他随红军主力部队转战湘鄂川黔边苏区。

1933年12月下旬,贺龙领导的红3军攻打四川东部的重要城市黔江县(今黔江区),在同地川军主力部队的战斗中,有60余名战士身负重伤。红3军将伤员安置在咸丰县活龙坪的金家洞、黑岩角和利川县(今利川市)小沙溪春天坪、老屋基的张爷庙等地养伤,红3军留下军部副官花顺涛、特务队第三分队队长刘汉卿、某团书记冯义发以及战士数人,负责掩护伤病员,发展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1934年1月上旬,在红3军离开大沙溪后,刘汉卿、花顺涛带领留下的骨干和一些轻伤员袭击当地团防和土豪,筹集给养,发展革命武装。1月中旬,刘汉卿率20名红军战士在利川大沙溪一带发动群众,壮大革命队伍,宣传革命道理,打击国民党地方势力。1月下旬通过宣传发动群众,革命队伍迅速发展壮大,队伍一下发展到100余人,正式打出“红3军游击独立团”的旗号。刘汉卿任红3军游击独立团团长。

1934年4月,根据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十字路会议决定,“中共鄂川边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刘汉卿任中共鄂川边工作委员会委员,率领红3军游击独立团在利川县大沙溪、小沙溪、忠路、黄泥塘、狮子坝、毛坝、小河及石柱县金铃坝等地开展革命活动,提出“打倒土豪劣绅”“保护来往行商”“取消一切苛捐杂税”等口号。同时,他们打富济贫,给群众以实惠,深得人心,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红军”。

4月10日,红3军游击到利川十字路,游击独立团得知这一消息后,刘汉卿等率部从白羊塘经小河抵十字路,与红3军会合,受到湘鄂西中央分局的慰问和贺龙同志的赞许,并同时要求加强部队纪律建设。红3军为游击独立团补充骨干力量,战士每人发饷4元,发衣服1套,赠长枪40支,短枪12支。游击独立团发展到300余人,枪100余支,并正式将红3军游击独立团更名为鄂川边独立团,下辖4个大队,刘汉卿任鄂川边独立团团长,花顺涛任政委,傅再先任副团长,陈云武任参谋长。

历经战火风险,长征献身芦溪 6月22日,鄂川边独立团团长刘汉卿兼肃反委员会负责人,因受夏曦“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搞肃反扩大化,刘汉卿错误执行极“左”路线,军队中不少中层干部和当地游击队负责人被错误打击,造成干部战士严重不满。7月初,中共鄂川边工作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免去刘汉卿肃反委员会负责人职务,由傅忠海接任。

7月4日,刘汉卿率领鄂川边红军独立团的干部、战士,抵达退守利川朝阳寺时,刘汉卿、花顺涛不知王文臣已经叛变投敌,带3名警卫员到黑岩角山洞与王文臣会合,王文臣早设埋伏,刘汉卿刚从云梯爬到洞口,就遭王文臣匪徒扣押,花顺涛和警卫员当场壮烈牺牲。独立团政委冯义发得到事发消息后,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独立团参谋长毛子英代理鄂川边独立团团长,冯义发任鄂川边独立团政委,陈云武任参谋长。毛子英、冯义发随即率领独立团包围黑岩角山洞,迫使王文臣谈判,要求保证刘汉卿的安全。

7月22日,刘汉卿从黑岩角山洞逃脱。在钟塘马河找到独立团。不久,红军组织召开工委会议,重新调整独立团领导班子,刘汉卿复任鄂川边红军独立团团长,冯义发任政委,毛子英任参谋长。1934年秋,独立团曾经到利川茅坝游击作战,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在当地群众传播了革命火种,造成了很好的影响。

1935年2月,咸丰、利川等地的国民党反动派重兵围剿“鄂川边游击根据地”,刘汉卿率部突出重围,转战湘西,与主力红军会师,编入红二军团5师13团,刘汉卿任13团团长。贺龙看着他带回来的353人、144支枪,高兴地说:“给你们几个,拉回一个团,好样儿的”。

1935年红军开始长征前夕,独立团编入红二方面军5师13团,刘汉卿任团长。长征开始前夕,红军主力前进到湘西溆浦、怀化等地,刘汉卿所在部队奉命执行战略策应任务。同年11月28日,刘汉卿奉命率领5师13团从湖南辰溪出发,兵分两路沿沅水西岸往浦市方向前进,在辰溪与泸溪交界处的杨家人(即军屯)汇合,进入泸溪境内的马子桥、小岸坪、浦溪,当晚占领浦市,并派一个连驻防下湾。11月30日,与国民党郭汝栋部重兵作战,不幸在鸡公坡战斗中中弹受伤,肠子被打断,医治无效,壮烈牺牲,享年25岁。张健同志(张道仁)带人将刘汉卿和两位红军战士的遗体,掩埋在溆浦城边一个寺庙的墙角下后,投入到新的战斗。

覃祥官:《人民日报》称他“白求恩式的好医生”

他是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首创者,曾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并几度出国访问;他的首创得到原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夫人伊梅尔达的赞赏,并在菲律宾落地生根,结出“菲式合作医疗”之果;他由一名“赤脚医生”平步青云升任省卫生厅副厅长,然而仅仅3个月,他就不辞而别,回乡继续当赤脚医生……他,就是覃祥官。

赤脚医生首创合作医疗 1933年9月,覃祥官出生在湖北长阳一个贫苦的土家族农民家庭。1965年,从县中医进修班学成归来后,覃祥官来到海拔1500多米的土家山寨——乐园公社卫生所当医生,成了一名拿工资的国家公职人员。

有年冬天,当地流行麻疹、百日咳、脑膜炎等疾病,因无钱及时医治,有个大队一天就死了4个患病儿童……覃祥官深感农民无钱治病的痛苦。一天晚上出诊归来,他躺在床上琢磨:“我们为什么不能办个合作医疗,让大家都看得起病、吃得起药呢?”于是,他连夜草拟了一份《关于在杜家村大队实行农民合作看病和集资办卫生室的设想》。

次日天刚亮,他就把那份设想交给了大队支书和公社党委书记。两位书记看后非常赞同,但他们担心杜家村找不到医生办卫生室。覃祥官当即提出辞去公社卫生所的“铁饭碗”,回大队办卫生室,并和农民一样记工分吃农村粮。

1966年8月10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乐园公社杜家村大队卫生室”挂牌。农民每人每年交1元合作医疗费,村里再从集体公益金中人均提取5角钱作为合作医疗基金。除个别老痼疾病要常年吃药的以外,群众每次看病只交5分钱的挂号费,吃药就不要钱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雏形由此诞生。同时,以“三土”(土医、土药、土药房)“四自”(自种、自采、自制、自用)为特点,村卫生室和村民小组土药房都开辟药园,种植大量常见中草药。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体现“出钱不多,治疗便利;小病不出队,大病不出社”的好处,深受群众拥护。

杜家村创办合作医疗的消息传开后,迅速在乐园公社6个大队推广。

“白求恩式的好医生”获毛主席接见 为总结合作医疗经验,县卫生局随即安排专人深入乐园公社,进行实地调查。1968年下半年,一份反映乐园公社合作医疗情况的调查报告,几经辗转送进了中南海。毛主席在看过相关报告后,亲笔写下了4个字:“此件照办。”1968年11月,毛主席称赞合作医疗是“医疗战线的一场大革命”,“解决了农村看不起病,买不起药的困难”,“值得在全国推广”。

1968年12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长篇通讯,专题报道了覃祥官创办合作医疗卫生室的事迹,并配发编者按说,“合作医疗制度是件新事物”,覃祥官是位“白求恩式的好医生”,高度赞扬了合作医疗这一创举。不久,全国各地5万多位代表先后来到这里参观学习。乐园当时不通公路,人们下车后要步行40多公里。在崎岖的山道上,参观者络绎不绝。

1969年,覃祥官应邀赴京参加新中国成立20周年庆典,获毛主席接见,回乡后被选为省人大代表。这年,全国95%以上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

随同王震副总理访问日本 此后,覃祥官先后应邀出访日本、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国,接受过几十个国家媒体的记者采访,被西方国家誉为“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典范”。

1974年,覃祥官以“合作医疗创始人”和“全国赤脚医生代表”的身份,随同王震副总理访问日本,他不失时机地向日本人民介绍中国的合作医疗。回国后,覃祥官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81岁高龄的毛主席对覃祥官说:“你搞的那个合作医疗,很好嘛!它使贫下中农的健康有了保障,人民群众欢迎啊!”

次日清晨,邓颖超、蔡畅又来到住处看望覃祥官。两位大姐向覃祥官询问了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情况,她们见覃祥官的被子还没来得及叠,两人就一起动手,帮他叠好后才离去。覃祥官十分不好意思。

1976年9月,覃祥官应邀赴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太平洋区基层卫生保健工作会议。会上,覃祥官作了题为《中国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报告。与会的外国友人听后赞叹不已:“中国农村人口这么多,居然能做到看病吃药不花钱,真是人间奇迹。”原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夫人伊梅尔达自始至终听完了他的报告,并特邀他前往礼萨尔省塔乃山村访问,引进中国经验,在礼萨尔省办起了“菲式合作医疗”。

吃农村口粮、拿大队工分的副厅级干部 从菲律宾回来,覃祥官就接到了一纸任命,他成了湖北省卫生厅副厅长、厅党委委员。他独自一人带着简单的行李,搭车前往武汉报到。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满身疲惫的覃祥官来到位于武昌紫阳路的原省卫生厅。传达室值班员见这位满身農民打扮的人,好说歹说不让他进去,覃祥官只好掏出了省委的任职文件。值班员瞪大了眼睛:这个拎着包、穿着草鞋的人,竟是新来的副厅长?

覃祥官到了武汉,却多次婉拒了厅长让他把本人及家属的户口迁来武汉的提议。他想,我只在厅里“搞几天就回去”,迁那个干什么?他成了一名吃农村口粮、拿大队工分的副厅级干部。

坐了几天办公室,覃祥官就觉得别扭,远不如穿草鞋、挎药箱、哼着山歌走村串户为群众治病自由。3个多月后,覃祥官作出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辞官回乡。他以“回去看看”为由,回到长阳,却如黄鹤一去未返。但他的副厅长职务却被保留了多年。此后,随着形势的变化,合作医疗迅速萎缩,覃祥官成了公社卫生院的闲人。实在无事可做,他就跑回了杜家村的老家,那是覃祥官最苦闷的一段日子。但他同大队卫生室的几名赤脚医生一起,在大队党支部的支持下,把这个大队的合作医疗制度坚持了下来。

2003年初,长阳被纳入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覃祥官没有想到,在古稀之年又碰到合作医疗再度红火起来,久违的笑容又浮现在他脸上。自此,长阳设计出了“自愿参加、多方筹资、大病统筹、小病补偿、公开公正、平等享有、科学管理、民主监督”的新模式:合作医疗基金“各级财政补助20元,农民个人缴10元”,由财政部门按户收取、专户管理,医疗基金一年一收。门诊补助以家庭为单位设立账户,包干使用,余额可以结转到下一年度继续使用;住院补助实行分段按比例报销。

新农合试点在长阳运行5年,农民参与率逐年提高,由2003年的66.13%上升到2008年的94.43%。2007年,长阳被评为全国新农合先进试点县。2008年4月,长阳新农合管理机构负责人作为全省唯一特邀代表走进中南海,向国家领导人汇报。

2009年7月31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新农合单行条例,以法律的形式提升管理规范,推进新农合健康稳步发展。

(曾爱民/主笔;来源/《开国将军黎化南:长征途中的好“管家”》,林必胜/文,《三峡晚报》2021.7.6;《覃祥官:“合作医疗之父”的沉浮人生》,吕所知/文,《武汉晚报》2005.3.10;《农村合作医疗: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典范》,汤江峰/文,《大众卫生报》2021.1.21等)

猜你喜欢

独立团长阳合作医疗
长阳“十三五”规划若干重点问题的思考
湖北长阳“田家新屋”传奇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中的问题与对策
湖北长阳一村庄“微信群”捐款救人
同饮清江水 共护母亲河——首个“清江保护日”在长阳举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财务视角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以家庭为参加单位对于减少合作医疗逆选择的效应分析
“叶挺独立团”跨海征琼崖——忆海南岛战役中的第127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