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篇 敌忾同仇,勇赴国难

2022-05-30

今古传奇·双月号 2022年4期
关键词:太史石牌长阳

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长阳儿女与全国人民一道,浴血奋战、抗日救亡,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悲壮史诗。长阳抗战的胜利,为成功拱卫陪都重庆,保卫大后方,乃至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它雄辩地证明,包括长阳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具有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慨,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河山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长阳贡献

1937年7月7日,北平宛平县城爆发了举国震惊的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与国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随着抗日战争的持续进行,长阳由战争后方逐步成为战争前线,国民党70多个中央、省党政军机构陆续移驻长阳。在这个背景下,1937年9月,长阳召开有中共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参加的“各界人士团结抗日誓师大会”,号召长阳各界人士“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誓师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长阳正式形成。

此后,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隐蔽下来的长阳籍中共党员自发地恢复党组织活动,主动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动员活动。在中共湖北宜昌地区党组织逐步恢复后,杨涛、田晴谷、王素、王干青等人被指派到长阳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他们利用各种关系打入国民党内部,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机智摆脱了国民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政策的束缚。同时,他们广泛宣传抗日统一战线,广泛动员民众,参加全民备战和支持抗战。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发生重大转折。为打破中国战场的僵持局面,日本最高统帅部向中国派遣军下达了《1943年度帝国陆军对华作战指导计划》。自2月中旬,日寇11军司令官横山勇根据此计划,在其空军的掩护下,先后抽调近10万人发动了“江北歼灭战”“占领江南前哨进攻战”“鄂西作战计划”,并大举进攻,企图夺取长江第一门户——石牌要塞,以进攻重庆。石牌下距宜昌城仅30余里,是国民政府最后的门户。因此,这一战被西方军事家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最终,石牌成为抗战期间,唯一一处日寇试图攻占却没能占领的战略要点。据史料记载,石牌保卫战的胜利离不开长阳军民的付出。正是在长阳军民的奋力抵抗下,才挫败了日寇入峡西进的美梦,粉碎了日寇攻打重庆的部署,遏制住了日寇肆意践踏的铁蹄。

鄂西会战前长阳的抗日备战 1940年6月12日,日军13师团占领入川门户——宜昌城,宜昌沦陷。17日上午,日军13师团集结精锐部队2.6万兵力,以当阳城为中心布防,控制汉宜、沙宜等公路沿線。日军占领地的人民为躲避日军的奸掳烧杀,纷纷逃进鄂西南山区。

此时的长阳,成为面临强敌、背靠陪都重庆的一线阵地,县城龙舟坪不时遭日军飞机轰炸。仅1940年5至12月,日军先后9次出动飞机49架次轰炸长阳县城龙舟坪,投炸弹151枚,炸死军民30人,炸伤军民59人,炸毁房屋123栋,折价350万元。日机从空中探知长阳地域狭长、重峦叠嶂,机械和炮兵优势难于发挥。从1940年6月至1943年5月,日军不断派飞机轰炸长阳、恩施至重庆等西南地区,却不敢贸然西进。但日军地面部队长期驻防沙市、宜昌,虎视长阳等地,精心策划西犯的预谋。

1943年2至3月间,日本侵略者为消灭长江及洞庭湖一带的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掠夺洞庭粮仓,打通长江中游航线,威逼陪都重庆,尽快解决中国战争,日军发动了“江南作战”(即鄂西会战)。

此时,长阳境内难民涌动如潮,抗日大军如云,迁移至县境内国民党中央、省级各类机构达70余个。全县25万余民众,积极投入到抗战救国的行列。长阳各族人民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同仇敌忾、勇赴国难。他们积极援助军队修筑永久性、半永久性和临时工事,运输备战器材,照扶过境军队,供应驻军差役,破路架桥,抢运军用物资,输送柴菜稻草,及时转运伤员,组织师生慰劳战士。在鄂西会战之前,每天有数万名群众不分晴雨昼夜,轮番助军备战。

早在鄂西战役发动之前,在中共党员李地文、杨涛、田晴谷等人的支持下,以国民党县长吴雨桐为代表的长阳县政府按照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和长江上游江防司令部的设防部署,组织全县民众破路。他们纷纷在所辖的乡、保境内,将大路小道挖断,全县共破路1700余处。各处依据地形地貌,分别挖断1至4米之深,在断处铺架门桥(门桥用厚厚的木板做成),维持临时交通,由乡保派人看管。一旦敌人来犯,便拆除门桥,以阻碍敌骑、炮兵长驱直入。为便于中国军队固守阵地,中共长阳地下党还组织当地民众设置障碍物、挖“十”字壕沟、架设铁丝网、在悬崖高处堆垒巨石,阻击日军进犯。

为做好鄂西战役的备战工作,在长阳县政府工作的中共党员杨涛、田晴谷等和在各乡各学校工作的地下党员,动员民众向大户借粮、向商户筹款,征集壮丁和民夫。鄂西战役发动后,为加强石牌右翼长阳山区的外围工事,利用高岩上的自然洞穴构筑据点工事,长阳民众又出动数万人运钢筋、木料、水泥、石料等,修筑炮坑和机枪掩体。还在岭岗上开挖战壕,使岭岭相接、沟沟相通。全县农民大部分放弃农耕,承担了运送军用物资的重任,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正如《长阳县抗战史料》所记:“宜沙失守,长阳顿成陪都门户,省会前哨。以山陬之县,当攻守之冲;以贫弱之民,负空前之任;艰难险阻,不难想象。”

日军进犯鄂西和长阳军民浴血奋战 鄂西会战战线东起湘北华容县,西至湖北宜昌长江西陵峡峡口石牌,沿线经湖南安乡、石门、湖北公安、松滋、枝江、宜都、五峰渔洋关、长阳等地区,绵亘千里。正面战场由东线阻击战、渔洋关拉锯战、江北策应战、石牌保卫战、宜都追歼战组成。长阳战事属石牌保卫战和宜都追歼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牌位于西陵峡南岸,方圆70余里,上有三斗坪,是当时的军事重镇,第六战区前线指挥部、江防军总部均设于此。石牌之下相距咫尺的平善镇,是石牌的前线,亦为江南驻军的补给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长阳偏岩、高家堰、木桥溪、太史桥既是保卫石牌右翼的重要外围防线,又是江南攻守鄂西恩施的战略要冲。在石牌要塞右翼加强防线,对阻击日军直入恩施或夺取三斗坪,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防守部队奉军政委员会命令,将8军、32军、86军、94军纷纷开进长阳设防,凭借长阳高山深谷、关隘险峻的山势,死守宜昌恩施大道一线。

1943年5月,以日军横山勇11军集结3个师团(3、13、39师团),配属4个师团(34、40、58、68师团)各一部,以及独立混成17旅团,总兵力共10万余人,集结宜昌至湖南华容一线;另有汉口、荆门航空兵7个战队248架飞机助战,拟发动鄂西攻势。为阻止日军进攻重庆,中国军队部署了5个集团军、14个军、41个师及附属部队总兵力近20万人,其中15万人直接迎战。布防从安乡、公安、松滋至宜都以东的洋溪、枝城,即沿着长江南岸,到达三斗坪一带,构成面对长江的“V”字形阵地防御线。战略计划是,将日本侵略军诱至渔洋关、津洋口、偏岩高家堰与石牌要塞之间,然后转守为攻,逼敌于长江南岸,歼灭之。

5月4日、5日,日军3师团、独立混成17旅团及各师团配属的户田支队、小柴支队,先后集结于石首、藕池口、华容等地,针谷支队集结于城陵矶,总兵力1万余人,摆出向第六战区(孙连仲为第六战区代理司令长官)江南部队进攻的态势。5月4日晚8时,日军3师团步兵6联队向第十集团军87军新编23师守卫的张家祠、高河场阵地发起进攻,鄂西会战的序幕就此拉开,东线阻击战开始。

在东线阻击战中,日军攻势凌厉,战斗异常激烈。在黄家明阻击战中,日军独立混成17旅团90大队长尾芳治中佐头部中弹身亡。这是在东线阻击战中被击毙的日军第一个校级指挥官。

日军在东线战火猛烈,采用天上地下立体战术,加上毒气的使用,中国军队支持不住,且战且退。由于日军13师团和东线部队对中国军队已形成包围圈,处境险恶,遂后撤至江防军守备区域五峰渔洋关、长阳资丘一线。

5月21日,山本三男率领日军3师团从磨市进入长阳,这是进入长阳地区的第一路日军。当日,赤鹿理率日军13师团经湖南石门、湖北松滋向渔洋关进攻。其主力于23日逐次渡过渔洋河,进入长阳大堰蔡家坪,北取长阳都镇湾。这是进人长阳的第二路日军。

5月23日子夜,日军3师团梁濑真琴联队北渡清江向长阳猛攻,86军右翼被敌突破。日军3师团主力于24日中午在长阳附近开始渡过清江,日军攻占长阳县城龙舟坪,梁濑真琴联队进入清江北岸。正当中日双方军队在长阳东部鏖战之际,澄田赉四郎率日军39师团1万余人从枝江向长江北岸之古老背集结,向驻守在此的江防军发动攻击。这是进入长阳的第三路日军。

偏岩位于长阳与宜昌交界处的丹水南岸,是通往第六战区江防的战略要冲,对保卫石牌要塞至关重要。蒋介石鉴于偏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5月25日上午10时,电令江防军司令吴奇伟转令13师死守偏巖。但师长曹金轮对部队已失去掌控,部队继续向三斗坪方向撤退。在这紧要关头,32军5师14团占领了馒头咀阵地,遂掩护13师安全通过。至此,5师便接防偏岩一带阵地,以策应石牌之决战部署。5师接过偏岩阵地后,在偏岩至馒头咀28华里的山冲里,与敌进行了多次激烈的交锋,取得了卓越战绩。

5月24日黎明,野地嘉平率领桥本熊吾联队(步兵第六十八联队)、尾浦寅次郎联队(步兵第二三一联队)、长野荣二联队(步兵第二一七联队)联合袭击驻防于冬青树、枣子树阵地的18军18师。中国军队奋起迎击。战至下午,日军又增兵4000人,继续向18师阵地攻击,冬青树右翼阵地被日军突破。桥本部队于当晚进入雨台山东侧线,并向长阳偏岩方向进击。24日傍晚,日军尾浦部队向雨台山守军18军暂编34师某团阵地发起攻击。日军屡攻雨台山不下,恼羞成怒,次日下午3时以后,调来飞机对雨台山守军阵地进行两次轰炸,步兵在飞机掩护下向守军阵地猛攻,雨台山阵地失守,尾浦部队向偏岩方向前进。这是进入长阳境内的第四路日军。

第四路日军突破柳林子阵地后,与第一路日军3师团和第三路日军39师团,分三路向石牌外围江防军侧背偏岩一带集结,挥兵直指偏岩,与中国军队32军5师等部相遇,偏岩大战迫在眉睫。

5月25日下午,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向偏岩发起攻击。中国军队5师14、15团官兵奋力迎战,阻击日军。5月26日,蒋介石从重庆颁行手令:指示石牌是关系陪都安危之要地,严令江防军胡琏等诸将领英勇杀敌,坚守石牌要塞,勿失聚歼敌军之良机。中国守军32军5师14、15团全体官兵临危不惧,凭借山地天险,严阵以待。

同日,日军长野部队以密集的纵队向峡当口、馒头咀5师阵地突进,5师及18师将其包围,并展开猛烈攻击。打得日军在丹水两岸的山冲里挤作一团,无法疏散施展。长野联队第一大队广濑义福大队被孤立于西北一高地之上,陷于绝境。战至夜间,长野部队向野地支队长发出电告:“决定焚烧军旗,全员玉碎。”为救援长野部队,野地支队长命桥本部队驰援,同样遭到中国军队痛击。这一仗毙伤日军3000余人,长野荣二所率步兵217联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广濑义福少佐战死阵中,这是又一个丧命鄂西战场的日军校级指挥官。偏岩之战日军惨败,其嚣张气焰锐减。然而,5师亦付出了沉重代价。连同往后的对日作战,先后共有508位官兵壮烈殉国。

偏岩战斗结束后,5师14、15两团占领高家堰两侧高地,掩护友军西撤。28日凌晨3点,13团奉命向木桥溪转移设防阻击,在城子口与从天柱山阵地撤回的4、5连会合后,向木桥溪方向前进。当部队进入一个峡谷时,不幸遭到10多架敌机的追踪轰炸,死伤三四百人。当天下午5时,13团部队到达香花岭至太史桥线,1营在木桥溪后侧的铜宝山占领阵地,2营在墨坪一线占领阵地,3营在香花岭一线占领阵地,拟和5师14、15团构成死守木桥溪、太史桥的态势。一场决战即将到来。

太史桥大捷及日军败退长阳 5月28日,5师14、15两团受命转守木桥溪一带。此时日军3师团、39师团和野地、桥本、尾浦、长野各部为右路,直指石牌、三斗坪。日军13师团为左路,经都镇湾过清江,越天柱山,拟经城子口沿丹水,取道木桥溪、太史桥,配合右路军夹击石牌。日军右路部队在20余架飞机的空中掩护下,炮兵、步骑近5000人从永昌寺、杨春岭分两路向5师高家堰阵地两翼攻击。5师14、15团官兵与敌激战,直至下午7时,敌我双方胶着于香花岭以东钱子溪至杨春岭一线。29日凌晨,日军继续向5师香花岭西之南北侧高地强攻,14、15团打退日军发起的一次次冲锋,击毙日军三四百人,阵地反复争夺,战斗十分惨烈。

5月29日,日军13师团组成的左路军海福、新井两支部队4000余人的先头部队,在十几架飞机支援下,陆续北进高家堰、城子口等地,企图占领香花岭、三岔口、墨坪。当日晚,5师13、14、15团由高家堰、墨坪移驻木桥溪、下元溪、石头垭一线。在此凭天险构成死守态势,准备迎接日军13師团的进攻。日军手段极其卑鄙,在向目的地转移时,押着几十名躲避不及的老人、妇女和小孩在前面当挡箭牌。在日军进入13团2营1排所构筑的火力圈时,为了乡亲们的生命安全,战士们仍然没有开枪。结果,日军用机枪、冲锋枪、手榴弹突然向阵地守军进攻,来势凶猛,全排官兵全部阵亡。

5月30日晨,日军13师团海福、新井两支部队由东向西由丹水迂回墨坪,沿木桥溪河向木桥溪阵地猛攻。木桥溪是石牌左翼的战略要冲,中国军队江防军32军5师13团已于5月28日由天柱山赶到此地防守。13团1营长王嵩高率机枪连和步兵连全体官兵迎战,敌我反复争夺,战况激烈。13团1营在木桥溪下首先奋击日军,后撤至木桥溪桥端凭险据守。待日军冲到桥东时,又以猛烈火力阻击。敌缩退到山嘴背后,用钢炮向1营阵地猛击,再次发起冲锋。当日军冲到桥头,1营步机枪齐发,又把敌人压了回去。日军久攻不下,便调空军助战。一阵震耳欲聋的炸弹爆炸声过后,日军又发起冲锋。在1营的顽强打击下,日军尸陈阵前。然而日军亡命抵抗,向13团阵地蜂拥而至,王营长不幸中弹牺牲,两边守桥战士全部阵亡。13团团长康步高决定率领全团其余官兵,转守木桥溪北侧高地,继续与日军对峙。

5师将士逐渐把日军引进木桥溪至太史桥的大峡谷,太史桥南面高地5师14、15团将士凭借天险和钢筋水泥工事严阵以待,北面由13团官兵据守桥西北山巅高地,居高临下,坚守阵地。日军13师团一部4000余人突破木桥溪后,于当日下午又集中1000余人直犯太史桥。太史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太史桥两岸高山对峙,相距10余米,山势直立如刀削,高出深涧数百米,太史桥是此处唯一通道,日军一旦通过,鄂西、重庆门户将洞开,日军即可长驱直入强攻石牌、三斗坪,海陆空并进,直逼恩施和重庆。因此,早在日军进犯长阳之初,中国军队早已派人将太史桥炸毁,且在陡峭的南北山腰修筑了数个钢筋水泥工事,真正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态势。当木桥溪激战之际,5师主力14、15团以及师直属连占领了太史桥西南侧高地,与木桥溪退守太史桥北的13团连成一片,形成口袋状火力网,对东边的木桥溪侧网开一面。

进犯太史桥的日军不知中计,以密集的纵队向前直冲,中国军队火力从三面射向敌群,日军见势不妙即退缩到姚湾咀背后。日军再次发起冲锋,冲至太史桥东端,中国军队则利用石板和工事为掩体,向日军进行猛烈的射击。同时,山上、山腰的5师守兵也不断扔下手榴弹,日军伤亡惨重。中国军队凭借天险与敌搏杀,愈战愈勇,接连打退日军十几次的冲锋,杀得日军尸横遍野。从30日中午至深夜,日军发动了10余次冲锋,死伤1000余人。最终,日军13师团被阻于太史桥,未能与北线右路的3师团、39师团及配属各部会合。日军企图迂回天柱山、木桥溪、太史桥,进攻石牌、三斗坪的计划完全破灭。

5月31日,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和江防司令吴奇伟下令江防军全线转入反攻,围歼日军残敌,鄂西会战进入第四个阶段(宜都歼灭战)。江防军以雷霆万钧之势,追歼东逃之敌。长阳地区的中国军队迅速投入全线反攻,日本侵略军仓皇溃逃。木桥溪、鸭子口、馒头咀等据点先后被中国军队攻克,中国军队在长阳民众的支援下乘战余威,继续追歼日军。

在反攻追击中,日军兵败如山倒,分别向宜昌、宜都枝江、公安等地逃窜。6月1日,撤退中的日军13师团海福、新井及樱井联队各一部共约3000余人,被中国军队包围于长阳磨市一带。

6月2日,中国军队收复长阳,日本侵略军溃退至长江以北。日军3师团、39师团各一部逃至宜昌江南一带,仓皇抢渡过江,船只遭中国空军轰炸,死伤无数。在反攻追击战中,中国军队歼日本侵略军2万余人。

日军的残酷暴行和长阳军民的英勇反抗 鄂西会战打响后,凡日军侵占之地,所犯烧、杀、奸、掳种种暴行,令人发指。

在长阳,日军实行“三光”(烧光、杀光、抢光)扫荡政策——先由日军搜索队掳掠,虐杀无辜民众,后由日军纵火队焚烧。日军搜索队侵入村庄,闯进每家每户,翻箱倒柜寻找财物,将一切值钱的东西打劫一空。日军除了抢劫粮米、食油、猪、牛、羊外,还特别着重搜集金属物品。日军走到哪里杀到哪里,不知多少无辜民众死于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

日军13师团新井、樱井、海福部队占领都镇湾,见农民方某之妻抱着周岁的小孩在喂奶,一个日军夺过小孩,举刀劈死在地,又猛扑过去强奸此妇,奸后又将此妇枪杀。裁缝工李某的5岁女儿躲在厨房门侧,吓得全身颤抖,一日军把女孩拉出门外,一刀劈开头部,血流遍地,当即死亡,日兵引颈狂笑,扬长而去。

花桥有一姓官的农户,见日军来了,儿媳、孙子都上山躲避,只剩一位70多岁的老妇守在家里,几个日军闯进屋内,如狼似虎,拿起木棒猛击她的全身,老妇被乱棍活活打死。沿头溪土地坡的黄英士,给供销社背杂货,走到太山坝时突遇日军逼他带路,黄英士奋起反抗,被一日军刺死。

同日中午,日军在太山场午餐,搜索队捉来方秉一、胡道化、方正行、赵秀德、刘传一、田梅清、陆大姑等14人,枪杀于堰头草坪上。日军骚扰龙杨乡,捉来覃五氏赵道云、王义沛等51人,将他们一同杀害。日军纵火队将大量城镇、集市、村舍焚毁殆尽。

1943年5月21日,日本侵略军窜至磨市、峰山纵火,从磨市、救师口至文昌宫,15里内的民房顿时陷入一片火海,浓烟冲天,连农户的猪圈、厕所、牛栏、柴棚一概化为灰烬。龙舟坪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县城,官府衙门、书院庙宇、机关学校均集中于此,这座历经世代勤劳人民建设起来的古城,也在5月24日被日军3师团付之一炬。都镇湾、津洋口、高家堰等地位于交通要道,客商往来频繁,房屋栉比相邻,亦被日军纵火焚烧殆尽。从日军进犯至溃败的12天中,先后烧毁房屋2851栋,数万民众无家可归。

日军入侵长阳,不仅实行了残暴的“三光”政策,还对女性同胞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奸污蹂躏,其暴行令人发指。5月23日,西寺坪遭日军洗劫,日军结队上山,奸淫躲藏于洞穴的老妪、幼女400余人。

5月26日,日军进犯都镇湾时,全镇300余名老少妇女,躲进佷山。日军发现后,结队上山,大泄兽欲。上至六旬老妇,下至十岁幼女,无一幸免。日军溃退时,在津洋口、龙舟坪一帶,捕捉80名青年妇女,用两只木船运往沙市“皇军娱乐部”,后来她们大多死于日本侵略军之手。据统计,日军占领长阳东半县的12个乡,妇女遭其奸淫者达900余人,其中伤亡者400余人。

日军在长阳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这种刻骨铭心的民族仇恨激起了长阳人民的英勇反抗。1943年5月22日,日军新井、樱井、海福等部队由渔洋关进犯长阳大堰时,马家坪的马光汉等10余个农民在蔡西章指挥下,埋伏于山间,以燃鞭炮、放猎枪的方式虚张声势使日军不敢扎营而仓皇逃走,保卫了马家坪一带民众的安全。

日军进入杨柘坪,抓到早期中共党员周华榔,逼其当向导。周华榔宁死也不给鬼子们带路,恼羞成怒的日军将其刺杀于路旁。农民周福发被日军抓到后,用计将日军带进山谷密林,自己跳入穿洞天坑逃脱,日军在深山峡谷林草中迷路数小时。

日军进入西寺坪奸掳时,金子山一青年以巨石贯顶,砸死日军一人。金子山人林剑秋得知一掉队日本兵持枪抢劫时,便邀得数人,暗带木棒、绳索,将其处死。日本侵略者在下渔口搜山时,农民曾凡富、曾凡贵假笑相迎,乘日军不备,将其推下山脚跌死。

许多妇女在被日军凌辱之际,英勇自卫,伤日军多人。如都镇湾理发匠张学充之妻,见日军将到身边,即用理发刀自刎殉节。均东乡彭家口村妇彭向氏,因恨生勇,拿起刀与日军拼杀,砍伤日军肩膀,最后英勇牺牲。津洋口李氏妇女遇一日军骑兵扑来,李氏佯称:“要将马拴好!”日军转身拴马时,李氏以石击马,马负痛疾驰,日军跌落马下,但脚套在马镫里,拖拽几绝,李氏逃脱。都镇湾晓溪胡氏母女3人宁死不屈,携手跳入清江,殉节自尽。1943年5月24日,日军正向都镇湾进发,都横乡公所警长段杰成带领20余名警士和一些农民青年,配备30条枪支,赶到茅坪配合中国军队阻击日军,待日军进入火力圈后,进行密射,击毙击伤一些日军,还活捉日军1人。

在日军侵犯长阳的12天中,日军直接伤害民众2327人,其中杀害872人,间接伤亡807人。遭日军集体残杀2起:1943年5月26日,日本长野部队在丹水南岸生姜坪集体杀害老少男女75人;5月27日,日军13师团樱井部队在都镇湾柳林子集体枪杀54人,史称“柳林子惨案”。在日军进犯长阳的12天中,直接经济损失3726.39万元,其中12个乡合作社977.65万元,机关团体、学校2748.74万元。

在历经8年的抗日战争中,长阳人民应征的壮丁有2.3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以上。应征民夫近548.5万人次,日平均出夫2800人次。从1941至1946年,征购粮食14184万余斤,等于当时全县一年半的总产。民众多食树皮草根,终年食盐不入口者,比比皆是。饿死累死者,不计其数。抗战开始,全县人口为25.5万余人,到抗战胜利时降至21万。长阳人民在抗战中,为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写下了灿烂的一页。

日寇为逃命活焚轻重伤员

军民合作御外侮 在支援鄂西战役中,长阳农民放弃田园耕耘,军民团结一心,分别担任平津(平洛至津洋口),都渔(都镇湾至五峰的渔洋关)梓资(梓榔坪至资丘),资五(资丘至五峰县城),野资(野三关至资丘),鲁贺(鲁家湾至贺家坪),茅白(茅坪至白沙驿),石木(石头垭至木桥溪),磨潘(磨市至宜都的潘家湾)等12条运输线,总长800余里。平均每日约3万民众奔走在运输线上辗转运输军用物资,仅在鄂西战役的前后,共运屯粮18.8万包,运经常粮8.15万包,运囤盐7.2万斤,运经常盐10万斤以上。至于抢运的军械、水泥、钢筋、铁丝等数量,确实难以估算。所运输的军用品,有79尖机弹、元步弹、小型手榴弹、763手榴弹、克式山炮弹、82迫击炮弹、6号电管、8号信管、防毒面具、消毒罐、爆发罐、导火管、黄色炸药、烟幕罐、侦探纸、测风仪、方或圆形药包、缓导索、点火具、战争记录簿、情报记载本、军衣军鞋、医药用品和通信设备等60多种类,有时随军前进或后撤,保证作战需要。

当鄂西战役胜利后,湖北省民政厅录中央社电二文:

电一:中央社6月4日电:“此次鄂西大捷胜利之因素,全靠我军、政、党、民之配合作战,宜昌、长阳县县长发动民众,协助军运,无微不至,第六战区长官特予嘉奖。”

电二:中央社8月6日转发湖北省电:“我省政府亦因长阳县县长吴雨桐及宜都、兴山、秭归等县助战有功,特记功嘉奖。”

以上两则电文,反映了长阳人民在鄂西战役中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日寇对自己人也上演了丑恶暴行 日军在久攻太史桥不下后,一路狂奔逃命,对自己人也上演了丑恶暴行。木桥溪的戚遇芝老人就是这一事件的见证者之一。据她回忆,日军进占木桥溪前,全镇人都逃了,当年她就躲在后面山上。1943年5月30日深夜,日军从太史桥撤退进入木桥溪。因为担心天亮后中国军队大举反攻,日军在木桥溪大富人戚华甫家一处依山挖的密室,将太史桥抢回的部分死尸连同受伤行动不便的重伤员关在一起,准备焚烧。在淋上汽油前,不管死人活人,每人砍下一根手指头带回,之后便开始了浇油焚烧。半夜除了冲天的火光外,从大火中传出的日军伤员被火烧得阵阵惨叫让人听着不寒而栗。离此不远仍坚守太史桥的5师师长刘云翰、副师长邱行湘等也见到了木桥溪冲天火光,闻到了山风里传来的阵阵腥臭味,知道是日军在焚烧尸体。不久,日军发起攻击,他们断定日军这是佯攻,准备逃跑,便命令部队不等天亮就全线追击。

在连夜撤退木桥溪前,日军还一把大火将整个小镇全部焚毁。

在日军进占之前,高家堰镇是一个沿河而设的大镇。从设镇伊始,当地居民为方便取水,背水面山而居,但太史桥战后,这里的布局就改变了。时至今日,全镇主体建筑全部背山面水,房屋前是公路,公路到河边有数十米到近百米的滩涂。是什么原因让当地居民舍近求远彻底改变全镇布局?

原因就在那次战斗后仓皇逃命的日军。日军从木桥溪撤退后,被后面的中国军队紧追,一路狂奔,到了高家堰,轻、重伤员已成负担。残暴的日军再次上演丑行,在原高家堰丹水古渡口不远处的河边,架起庞大的木堆,将自己的轻、重伤员连同死尸近百人砍下手指,之后架上火堆浇油点燃,火光冲向半山腰,惨叫声沿山谷传向远方,焚烧的臭味四处弥漫。随后,日军将整个高家堰镇点燃,全镇130多栋民居被彻底焚毁。战后高家堰镇重建,因为日军在河边火烧自己的轻重伤员,因此再建时当地居民避讳,全部远离河边。

在此次战斗中,日军焚烧自己军人尸体、轻重伤员还不止这两次。据李盈华老人回忆,1943年5月26日,日军在攻占馒头咀时留下了400多具尸体,也有重伤员。日军因为此次进攻属孤军深入,侧翼包抄石牌心切,同时对后路被切时时担心,因此无暇顾及伤员,特别是重伤员。在金家坪,日军就曾放火焚烧过战死士兵的尸体和部分重伤员。日军的无耻、残暴、丑陋因此役深深烙印在了长阳人民心中。

为了纪念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温长阳抗战的那段历史,对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012年,由县老区教育研究会牵头,经请示同意,以长阳县人民政府的名义,在观音阁竖立了石刻的抗战誓词纪念碑,将当时抗日将士抗战誓词的主要内容刻于石碑上。如今,这里已成为我县重要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林必胜/主笔;来源/《长阳革命老区发展史》,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老区建设促进会、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档案馆(史志研究中心)著,新华出版社出版;《太史桥一战溃败:日军活焚自己轻重伤员》,章良/文,《三峡日报》2015.8.21等)

猜你喜欢

太史石牌长阳
试论广西金秀瑶族石牌习俗保护现状以及保护计划
刀口
三周的救赎(二)
My family members
太史笔
明清时期大瑶山石牌制的特点
长阳“十三五”规划若干重点问题的思考
湖北长阳“田家新屋”传奇
湖北长阳一村庄“微信群”捐款救人
同饮清江水 共护母亲河——首个“清江保护日”在长阳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