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班集体建设的有效策略
2022-05-30任素婷
任素婷
[摘 要]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建设、打造优质的班集体直接关系着教育教学效率提高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初中是学生价值观形成、人格塑造及综合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学生开始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班主任要抓住学生的特点,把建设和谐、有序、积极的班集体作为工作重点,提高学生参与班集体建设的积极性。文章主要探讨目前制约班集体发展的因素,阐述初中班集体建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班集体;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2-0088-03
班集体是由班级所有学生组建起来的群体,是以共同目标、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地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班集体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它通过舆论、班风等影响身处其中的每一个学生。初中生身心发育不成熟,心理变化较大,更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而误入歧途。因此,在学校中,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班主任作为主导者,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班主任对班集体建设的认识不到位、所持的教育理念陈旧、所用的管理方法不当等制约着班集体的发展。
一、制约班集体发展的因素
(一)班集体的学习至上的教育理念
受到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部分班主任更加专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有意识地阻止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着重关注促使学生“遵规守纪、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这一层面,忽视了良好班集体在学生行为习惯、思维品质等的培养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以致班集体未得到有效的建设,学生得不到长足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形成“以成绩定胜负”的价值观,还容易缺乏自我约束力、自我管理能力、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
(二)管理过于主观
部分班主任对班集体的管理是按照自己的个体思维和教育经验进行的。初中生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相较于小学阶段,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接收到的信息更加丰富,他们渴望独立、渴望被尊重、渴望被重视。此时,如果班主任仅凭自己的个体经验来管理学生,忽视学生的思维观念和主动性,便会导致管理方法不适用于学生的现象产生。比如,一些教师喜欢采用之前管理班集体的方式来管理现在的班集体,还有一些教师采用的管理方式或过于严格或过于松散。一味地采用强制性措施约束学生的行为,只会导致学生不服从管教,引发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冲突,使班集体管理陷入僵局。初中生正值青春期,若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则十分容易产生问题。过于松散地管理,虽然可能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但也容易导致学生在班集体中为所欲为、肆无忌惮,使班规形同虚设,班集体秩序一片混乱。
科学管理方式的有效使用高度依赖教师的能力。然而,一些教师每日疲于应付和处理不同学生的问题和矛盾,很少有时间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等,以致班集体得不到有效的发展。
二、初中班集体建设的有效策略
生本教育主张实现“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高度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模式。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班集体是由学生集体建设的。学生应明确自己的班集体管理者身份,通过自主管理增强自我约束意识。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应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在关键的活动或场合中,通过有效引导,使学生走上正确的轨道。班主任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以有效提高班集体的管理效果。
(一)运用生本教育理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班主任切忌仅把学生看作管理的对象,一味地强调服从的重要性。班主任如果能充分地理解生本教育理论,将其运用到班集体管理的各个环节,便能提升学生的管理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班集体管理质量。(1)根据目标管理理论,设置相应的班集体管理岗位,落实班集体管理承包责任制,展现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和认可。(2)建立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用人机制。(3)采取竞争的方式竞选班干部,颁发聘书,让相应的学生产生使命感。(4)设立工作督察机制,通过学生自查、互查、教师检查等,对工作质量高的岗位予以“免检”,并授予“示范岗”等荣誉称号,激发学生追求荣誉、捍卫荣誉的动力。(5)定期进行岗位评价。岗位评价的依据是岗位责任人的履职情况(态度)和工作成果(结果)。规范岗位检查能确保岗位评价更加客观、公正。班主任这样做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爱岗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进而促进团结奋进的班集体的建设。
(二)建立自主管理、量化考核的班集体制度,发挥成长共同体的作用
1.班集體管理,人人有责
班主任不能被动地管理学生。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应强调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学科教学、德育不同,班集体建设的育人作用是隐性的。学生长期参与班集体建设,可以有效地提升责任感,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因此,班主任应凸显学生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建设班集体的热情。
班主任可设置班集体管理岗位并明确上岗方式。如设定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固定岗位包括班委、专项责任人等。班委通过竞聘上岗,专项责任人通过自荐上岗。流动岗位包括值周班长、值日班长等。值周班长、值日班长等负责履行监督班级学生及班委等的管理职责。通过演讲展示、竞聘投票的方式选出班委,一方面能挑选出符合岗位要求、愿意为班集体做事、具备一定统筹组织能力的学生,另一方面能助推日常班集体管理工作能更顺利地开展。通过自荐上岗的方式选出专项负责人,能让学生自由选择承包哪项具体事务或工作。这些不同的上岗方式,均能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行使管理主权的重视,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班集体归属感和责任感。科学有序的岗位分配,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集体的建设中,也让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班集体所取得的点滴进步,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学生通过履行岗位职责,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不易,培养同理心。这有利于优秀班集体的建设。
2.量化班规,持之以恒
班主任要突出规章制度的作用,让班规管理约束学生。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心目中理想班集体的样子、在班级里最不能忍受的行为和最喜欢的行为等,归纳学生的共同愿景,再结合班集体的初步发展目标及学生守则和校规,制订适合班集体的班规,并基于各阶段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和发现的问题,定期召开班会修正班规。同时,将班规量化,采用积分制的形式,以更好地奖励先进,改进不足。在每日的班级小结中进行积分统计和点评,持之以恒。通过量化班规,规范班级学生的行为,推动正确舆论导向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公益心、荣辱观、奉献精神、担当精神、明辨是非能力、爱岗敬业态度等,潜移默化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成长共同体的助力
居家学习这一新教育模式给班集体建设带来更大的挑战。居家学习期间,学生面对的诱惑多,且各种突发状况层出不穷,而有时教师鞭长莫及、爱莫能助。新教育模式下的新组织管理形式,应既能使学生信服,充分监督和激励学生学习、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又能帮助教师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班主任可构建成长共同体,以满足相关的管理要求。成长共同体有别于学生小组、社团,是基于成长关系而形成的班级子社群,是一个由学习者与助学者(教师、家长志愿者、学长志愿者、其他辅助者等)共同构成的团队。成长共同体中的各成员有共同的目标,能够做到互相尊重、平等交流、资源共享。这有助于他们对班集体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构建积极、健康的班集体文化
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学生发展
五育并举,要求落实全面育人、全程育人。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班主任可以结合时事,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符合学生喜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在建党节开展“青春有我,一心向党”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国庆节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行动(手写贺卡、绘画、拍摄vlog等)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结合北京冬奥精神开展“强国有我”系列答题活动,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2.发挥班集体品牌活动的作用
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喜欢通过参与各类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提升和证明自己的能力,并获得成就感。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和班集体发展目标,开展相关活动,并使其中的一些逐渐成为独具特色的班集体品牌活动,以促进学生的成长。班主任要充分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策划、组织活动,以发挥学生的特长,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此外,班主任可通过活动过程总结、典型表扬、问题反思等方式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助推良好班集体文化的构建。
3.设计班集体文创品
班徽、班服等能展现班集体文化。班主任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特长,鼓励学生制作班集体特色文创品。如通过设计、制作具有班集体文化特色的班徽、班服、班帽、班刊等,提高学生的能力,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集体意识等。自媒体时代,各种用于交流、分享的APP层出不穷。可在相关的APP上发布学生设计制作的班集体文创品。这样做既能对外宣传班集体,又能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还能加强家校沟通。
(四)家校共育,助推学生自我成长
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保持有效的沟通,避免学生做出极端的行为,造成不可挽救的局面。比如,成立家委会,负责协调各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组织家校活动等;开展家长沙龙活动,讨论学生成长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等。班主任应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有效应用新媒体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中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新阶段。新媒体凭借高效、便捷等优势,逐渐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班主任要有效应用新媒体,助推家校共育的实现。如通过相关网络平台发布班级学生的生活学习照片、视频,展现学生的成长过程,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营造更为舒心的成长氛围。又如利用希沃班级优化大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点评,记录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将每次的点评内容通过手机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
2.鼓励学生“走出去”,家长“走进来”
班集体的建设关涉家庭、班主任、學生等。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让家长介绍自己的职业和工作环境等,从而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这在促进学生职业规划、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起到了较大的作用。班主任还可以积极联系社区、福利院等,组织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垃圾分类、送温暖、送服务等活动,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公益心、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班集体是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班主任要打破传统班集体管理的局限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建设平等、自由、和谐的班集体,以助推学生的全面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宇.让管理更有效:提升班级管理质量的理念、方法与实践[J].新班主任,2021(1):6-8.
[2] 杨国元.浅谈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20(52):17-18.
[3] 潘启天.生本理念下的初中班级管理艺术[J].新智慧,2020(35):59-60.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