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稚柳在当代书法研究中的历史方位:再论谢稚柳书法
2022-05-30何丽
摘 要:通过对谢稚柳书法研究现状的评析,梳理出学界当前对谢稚柳书法研究方面的缺失,主要表现在谢稚柳书法研究成果远逊于绘画研究成果,对以博士论文和专著为体现形式的全面深入地书法专题研究成果至今还没有。同时,在基于当前对谢稚柳书法研究基础上关于谢稚柳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跳出立足书法本体,艺术规律的研究,站在艺术社会学视角从时代背景、个人游历、胸襟学识等内外因素进行阐释,谢稚柳不仅是一个艺术现象,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谢稚柳不仅属于中国近现代绘画史,更属于中国近现代书法史。
关键词:谢稚柳书法;谢稚柳书法内因;谢稚柳书法外因;艺术社会学
一、谢稚柳书法研究现状评析
谢稚柳先生在20世纪初的海上画坛,具有崇高地位,他虽然是诗文书画及书画文物鉴定与收藏的全才,但是他的绘画成就还是掩盖了这样一位大家在其他方面的成就。其实,谢稚柳不仅属于海派绘画史的谢稚柳,也属于海派书法史的谢稚柳,更属于推动海派文艺与学术史发展的谢稚柳,他是多维的、是立体的。当下对谢稚柳的研究,有如下两方面:
一方面是对谢稚柳的文集、画集、学术著作、诗词信札、艺术年表、个人传记以及学术与艺术综合性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与出版,比如:谢稚柳著《敦煌艺术叙录》(1)、谢稚柳著《鉴余杂稿》(2)、《谢稚柳学术艺术研究文集》(3)、甘学军编《谢稚柳诗画选集》(4)、谢定伟编《谢稚柳书信集》(5)、郑重著《江南画派第一人——谢稚柳传》(6)。以上关于谢稚柳研究的著作,内容主要涉及谢稚柳个人关于敦煌学、敦煌艺术的研究,2015年以前学术与艺术界各阶层对谢稚柳的艺术史论、书画创作、收藏与鉴定、诗词创作研究方面综合性的研究,谢稚柳诗词和绘画作品整理,以及谢稚柳个人生平传记等方面。
另一方面,通过知网键入关键词“谢稚柳”与“谢稚柳书法”,关于以“谢稚柳”为关键词的研究有172条,其中有3篇硕士学位论文,其他都是发表在期刊和报纸上的论文。3篇硕士论文的题目是《谢稚柳的〈秋岭飞泉〉艺术研究》(7)、《“劲柳舞沙”——记谢稚柳短暂的敦煌学术生涯》(8)、《知行合一:谢稚柳书画作品研究》(9),这三篇论文分别是对谢稚柳山水画作品《秋岭飞泉》的笔墨技巧和艺术审美内涵进行分析,阐释谢稚柳在山水画方面的突出成就;对谢稚柳应张大千之邀赴敦煌考察壁画以及谢稚柳对敦煌学术的贡献进行论述;对谢稚柳书画作品风格溯源、书画艺术风格的发展路径、书画作品市场以及对后世影响的论述。其他报纸杂志所发表文章主要集中在对谢稚柳书画艺术综合性的研究、书画鉴赏研究、交游研究、回忆录、艺术简表、系年表等方面。从“谢稚柳”为关键词的研究现状说明:一、因为谢稚柳是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通才,尤其是他在绘画方面的成就与影响力盖过了他在诗、书、印方面的成就,尽管他的书法成就也不亚于他的绘画成就。因此,对于谢稚柳的研究就往往集中在书画一体上。二、在此研究现状下,就书法、绘画单独进行研究的文章,对谢稚柳绘画艺术的研究占据主要部分,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屈指可数。三、值得一提的是郑重将谢稚柳系年录进行了整理,分十一期在《上海文博论丛》进行了刊发,这为学界研究谢稚柳的艺术与生平提供了翔实的资料。这一研究成果就占据了谢稚柳研究的一个主要部分。
关于“谢稚柳书法”有33条,就谢稚柳书法专题研究的学位论文一篇没有,全部是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的文章。所发表文章主要是关于对谢稚柳书法艺术的专题研究,谢稚柳书法作品以及社会收藏谢稚柳书法作品的介绍,纪念与回忆谢稚柳书法的文章。在其中,关于谢稚柳书法作品以及謝稚柳作品的收藏介绍占据主要部分,关于谢稚柳书法艺术专题研究亦屈指可数。基于本文是以谢稚柳书法艺术为专题研究,所以在此也必须对当下谢稚柳书法艺术专题研究进行论述。关于谢稚柳书法艺术专题研究,主要是以下为代表:叶鹏飞《谢稚柳的书法艺术》(10)《谢稚柳书风演变轨迹探究》(11)《论谢稚柳的书法艺术》(12),刘一闻《谢稚柳先生的书法艺术》(13)《谢稚柳与书法》(14),韩天衡《一字堪为师,书字贵书神——〈谢稚柳书集〉序》(15),韩华《谢稚柳书风演变及书学思想述略》(16)。叶鹏飞从谢稚柳早年书法取法、谢稚柳书法如何受沈尹默和潘伯鹰的影响,以及谢稚柳草书风格形成原因为主要视点进行论述。刘一闻主要从谢稚柳将书法与画法融通为一,并开创书中有画意、画中有书意的独具个性的草书艺术风格方面对其书法进行研究。韩天衡主要从谢稚柳如何在张旭《古诗四帖》上有过一番大功夫,以及根据自己追随谢先生学艺所得到的如何锤炼功力和积淀学养的启发。韩华主要从谢稚柳早期书风形成、中期书风形成以及晚期书法风格的创变、谢稚柳书学思想中的“书卷气”等方面进行论述。
通过对“谢稚柳书法”作为关键词的研究现状分析,不难看出,当下对谢稚柳书画综合性研究、谢稚柳绘画艺术专题性研究的成果远超过对谢稚柳书法艺术的专题研究。在对谢稚柳书法艺术的专题研究中,主要仍是以谢稚柳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书法风格的嬗变,以及书学理念的渗发为主要研究视角。对谢稚柳书法艺术的考证、谢稚柳书法艺术的传播、谢稚柳在海派书法发展史上的影响、谢稚柳在近现代书法发展史上的地位、谢稚柳书法年表的整理、艺术社会学视域下的谢稚柳书法研究等方面,未及研究,或是说,未做深入研究。目前谢稚柳书法研究成果,毫无疑问为谢稚柳书法下一步研究升华奠定了很好基础。谢稚柳先生是江苏常州武进人。身为其同乡的当代著名书学理论家叶鹏飞先生,在对谢稚柳书法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作为以徐建融、韩天衡、郑重等为代表的谢稚柳后学,为当今海上书画篆刻以及书画艺术史论创作与研究的卓越大家,他们在对谢稚柳书画艺术资料搜集以及谢稚柳书法艺术研究等方面,以其身临其境的角度对谢稚柳书法艺术做了阐释。这为下一步谢稚柳书法艺术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承上所述,无论是对谢稚柳书法艺术风格嬗变研究、书画同体下的谢稚柳书法、谢稚柳书法的继承与创新以及谢稚柳书学思想的渗发等研究,都是围绕谢稚柳书法本体进行的研究。其实,审视一个艺术家或是书法家在其艺术发展历程、艺术风格嬗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多维视角来研究这个艺术家,这样有助于立体呈现这个艺术家一方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以及其艺术成就所凸显的艺术探索与发展的轨迹,另一方面也将该艺术家置身整体文化与社会视域下将该艺术家及其艺术成就进行阐发,通过对艺术探索历程的彰显与艺术成就的阐发与研究,间接折射该艺术与艺术家反映的具体社会现象,同时联动艺术家、艺术成就、艺术观念与该社会与时代背景的内在发展理路与关系脉络。正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都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格概况。这是艺术品的最后阐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1]
由此及彼,谢稚柳的书法风格与谢稚柳个人的胸襟与才学,与他人生之路上的艺术游历,谢稚柳书法与他所处时代的因缘,将是我们研究谢稚柳书法的视角。
二、谢稚柳书法风格形成的内因
一个艺术家独立艺术风格的形成,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与内因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一个艺术家艺术风格的形成。所谓一个艺术家艺术风格不是简单人的表达。其实,我们通常将一个艺术家艺术风格概括为一个人的性情的彰显,影响和形成艺术家艺术性情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或是说,一个艺术家艺术性情的因素和内涵是多维的,影响艺术家艺术性情发展的各个方面,最终凝结为艺术风格,是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此,风格也是一个人艺术性情的立体呈现。谢稚柳书法艺术风格形成的内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谢稚柳独立文人风骨与书法独树一帜
民国时期在上海书法环境影响下,谢稚柳与海上书法圈文人的交往密切,但是他们都各自有着独立的艺术思想和文人风骨。当代学者论述谢稚柳书法的自出机杼:“民国时期,虽然谢稚柳在上海是以画鸣世的,他师法唐宋的绘画,由陈洪绶上溯源头,走出新路,独立于上海画坛。而书法也与沈尹墨、潘伯鹰、马公愚、白蕉等帖学书风面目不一。在当时的画家中,张大千的书法、吴湖帆的书法、冯超然的书法也都是各自有着独立的面目的。陈洪绶的书法古拙、殊态,也深深地浸染在谢稚柳书法之中。虽然,他受沈尹墨、潘伯鹰的影响,却仍然保持着陈洪绶式明清调的特色,这也成为他立足于上海有着独树一帜的鲜明形象。”[2]56-57谢稚柳当时所处的文人艺术圈中,张大千、谢无量、沈尹默、潘伯鹰、于右任等,都是风靡海上、名誉全国的大书法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谢稚柳在其中,是以其书法家和学者的全局眼光,审视他们的艺术成就,不拘泥于对他们书法技法的简单模仿,而是学习他们深邃的艺术思想和精神。
他们虽然在艺术思想上彼此互相学习与交流,但是,他们是在互相借鉴对方基于艺术创作、学术研究方面的思想,是借鉴和学习对方对艺术认知的观念和方法,而不是亦步亦趋的学习对方的艺术创作面貌。这其实也主要是源于他们深厚的学养,宽广的视野,让他们能够面对艺术时,在认知与理解上既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自信与眼界,同时在此基础上以坚守自己艺术理想和精神为核心,广吸博取,自标一格。民国时期文人艺术家所彰显的这种于书法、绘画方面体现出的独立艺术思想,他们自身高尚的文人操守与风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民国时期追求自由的思想以及中西文化交融的大文化背景,为当时文人艺术家独创新意、自立艺术品格,提供了文化环境。
(二)書画相通与谢稚柳书法创新
当代著名美术史论家徐建融先生说:“谢稚柳是融会贯通地集文博、收藏、鉴定、史论、诗文、词曲、书法、绘画诸多传统文化领域的突出成就于一身的宗师,……。”[3]同为画家与书法家的谢稚柳,绘画的笔墨意趣、创新图式,启发他在书法上的创新意识,以其书画兼擅的艺术视野,以绘画的构图、笔墨的经营理念,启发了书法艺术风格的创新。这虽然不能说是一个至论,但对于谢稚柳而言,或是对于像谢稚柳这样既擅书又擅画的双重艺术气质的艺术家,书法风格的独树一帜,不能不说与画学与画法有着很大程度关系。这也是谢稚柳书法创新性很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和谢稚柳一样,既是画家,又是书法家,且与谢稚柳同时代或是年龄相仿、稍长的这些书画家,没有一个不是具有鲜明个性与风格。除了前面所举的张大千、吴湖帆、冯超然,还有像黄宾虹、潘天寿、徐悲鸿、陆维钊、陆俨少、李可染、齐白石、林散之等。他们以绘画的笔墨效果来启发自己书法章法的生成,以书法的线条变化来驾驭绘画的书写意趣。另外,梳理海派书画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凡是书画兼修的书画家,他们在书法艺术上都凸显着鲜明个性。我们不能说书画兼修是书法创新的必然因素,但是,可以说,书画兼修的全面素质,是影响一个书画艺术家在书法方面个性创新的重要源泉。
值得一提的海派大家吴昌硕,在诗、书、画、印方面无所不能,其书法也是以其毕生致力于《石鼓文》的研习为根基,并以其大写意绘画的审美元素,创新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吴昌硕书法线条中的金石气,影响着他大写意绘画的审美品格,同时,他大写意绘画中奇正相生的构图,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他书法的意趣和造型。吴昌硕基于书法成就之创新,影响了他在绘画上的成就。其实,在古代书法史上,这种例子也不是偶然现象。文人画在经过了宋代滥觞,元代的发展与兴盛,到了明清,又迎来了一个新潮和高峰。明清文人画的发展,一方面与明清书法发展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明清文人画也影响着明清书法的审美图式与艺术形式。比如:明清书法中,以王铎为代表,在其书法中,大量运用涨墨效果,这种涨墨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与大写意绘画的笔墨效果有所关联。
(三)以学养书成就谢稚柳书法“文人气”
根据《谢稚柳系年录》,1944年“稚柳开始整理《敦煌石室记》,准备著述《敦煌艺术叙录》。……。大千、稚柳敦煌之行,临画著述,中国的‘敦煌学始倡”。[4]72谢稚柳受张大千之邀,去敦煌待了一年左右。他通过实地测绘、考察、鉴赏,对敦煌艺术的发展做了全面的思考和梳理。以其对敦煌艺术的敬畏和膜拜,以及在学术理想上对敦煌艺术需有一番造诣,最终成就了他的敦煌学著作《敦煌石室记》和《敦煌艺术叙录》,为中国敦煌艺术和“敦煌学”的首倡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谢稚柳在民国时期追求碑帖融合的审美思潮下,其书风并没有体现出碑帖融合,而是自始至终坚持自己对帖学的追求,这正如当代学者在分析谢稚柳书法时所说,谢稚柳书法并没有去追求和取法碑:“虽然沈尹默写了十多年的碑,谢稚柳少时也曾学过碑,但在他们的书法中却很难看出‘碑帖结合来,完全是典型的帖学意味。”[2]52在郑重先生编著的《谢稚柳系年录》中,非常详细地讲述了谢稚柳在当时那个文人圈中的交际活动。张大千、沈尹默、潘伯鹰等互相诗词唱和往来,彼此序文相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沈尹默、潘伯鷹,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初饮誉书坛的两个帖学大家。他与沈尹默、潘伯鹰的关系非同一般,根据谢稚柳回忆与沈尹默的交往:“我与尹默先生相识是在重庆,当时我才三十岁。尹墨先生是前辈,他要比我大三十岁。当时我与尹墨先生同住在重庆陶园,仅有两间之隔,几乎是朝夕相见,谈诗论书,我是获益匪浅的。”[5]75他们朝夕相处,谈论诗书,在艺术理想上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就是以学养书。本来,谢稚柳当时的文人交际圈,没有一个不是诗词书画的全能,基本都是大学者、大文人,然后才是大书法家和艺术家。
书法中的文人之气,源于创作者深厚学识修养的积淀。当代学者这样论述谢稚柳以学养书:“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谢稚柳一直在机关供职,他不但不是以全副精力作画的专业画家,而且对美术史和书画鉴定的兴趣并不亚于绘画,或者说他像古代文人学士一样是以画为余事的。…… 1942年,……来到敦煌。数月的考察,不仅使他在日后完成了敦煌学的开山之作《敦煌石室记》与《敦煌艺术叙录》,……。”[6]谢稚柳是以文人和学者自居,将绘画史、书画鉴定作为自己与绘画等量齐观的兴趣,或是说,在当时文化语境下,他也许是将学术与书画鉴定作为自己的第一兴趣,然后才是绘画和书法。绘画和书法在他的眼里,是以一个学者的格局和胸襟去阐释的。
根据《谢稚柳系年录》记载:“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六日《新华日报》刊稚柳作《忆寄园》云:‘离开故乡常州已五十余年。……回忆起来,印象最深的是我那时读过书的寄园和教过我的教师——钱名山先生。名山先生是晚清进士,是江南著名的学者和诗人,……。我日后从事书画和鉴赏,写作诗文……都受他很大影响和教育。”[7]无独有偶,再一次印证谢稚柳作为一个文人和学问家的心路历程,伴随其绘画和书法创作。因此,我们从他书法作品的审美风格中,理解到学者型书家的谢稚柳。
三、谢稚柳书法风格形成的外因
影响谢稚柳书法风格发展的不仅有如上所述独立文人风骨、书画相通思想、以学养书这些方面的内在因素,还有巴蜀人文语境与自然环境方面的外在原因。
(一)与巴蜀文人谢无量的交往
根据记载:“一九四零年,庚辰,三十一岁。二月十四日,稚柳致简琴斋信:‘琴斋道兄:手书奉悉,稽事未即报,歉罪奚如。大千六日由昆明飞渝,承近况快慰。无量石章并扇均收到,精妙绝奇于言谬,珍宝是重,则又不知何以为报耳。……无量即谢无量。”[5]74根据此记述看出,谢稚柳与谢无量往来甚好,谢无量为谢稚柳刻章制扇,谢稚柳如获至宝。谢无量不仅是中国文史哲领域的大家,他对于推动巴蜀文化研究与发展,也功不可没。谢无量的文化精神中,渗透着深厚的巴蜀文化精神与韵致。谢无量与沈尹默也在民国文人圈中有着很好的翰墨之交。虽然,谢稚柳与沈尹默在书法风格上渗透出的是“二王”一系的蕴藉典雅的帖学书风,而谢无量在当时书法文化语境下,虽然受到了给贴兼容风气的影响,但是,他是将碑的气息内化在自己的笔墨线条之中,不露其学习古法的痕迹,以一种天真自然、任我性情的书写,活跃于书坛。但是,他们三个都是当时的大学者,他们或是在某一领域有着自己深刻的研究,或是在文学、史学、哲学领域皆著作等身。因此,他们都是以学养书的典范。谢稚柳书法中,尤其晚年书法风格中那种不拘一格的书写,在与他和以谢无量为代表的巴蜀文人交往中,受其巴蜀文化思想影响不无关系。
(二)谢稚柳对巴蜀人文语境以及巴蜀山水的青睐
根据《谢稚柳系年录》记载,1942年秋,谢稚柳在成都举办了画展:“是年秋,成都举办谢稚柳画展。此系‘处女展,稚柳在敦煌,未能参加。”[8]831943年11月,谢稚柳在成都再次举办画展:“11月,‘谢稚柳画展在成都举行,展出地点在成都祠堂街四川美术协会,由谢无量题写‘谢稚柳画展目次,展山水花鸟人物40幅。”[8]86谢稚柳两次到成都办画展,体现了谢稚柳对成都人文环境的特有情结。
根据《谢稚柳系年录》记载:“是年(指1946年),稚柳于八月十二日至十八日,在上海成都北路中国画苑举办画展。画展自序云:‘蜀道迟徊,春秋八易,乡关重履,及闻乱莺,回首岁华,忽焉尘梦,既流离于世故,初自放于丘壑,剑阁峥嵘,峨眉横绝,渭城朝雨,太华夜碧,观离堆之巨流,登青城之崔巍,平生行屐,将无假宠丹青,乞灵水墨,俯仰无极,陶写有涯。”[4]75从该序言中,非常清楚地证明了巴山蜀水中的剑阁、峨眉、青城在他心中的形象,以及巴山蜀水给予他的灵感。
在此次展出的80幅作品中,有《峨嵋太平》《峨嵋九老洞至遇仙寺道中》《青城玉雅》等以青城山、峨眉山为题材的画作。[4]75第二年,又作《峨嵋秋色图》题为:“初入峨眉,过洪椿坪,对望遥山,时当深秋,晴雪乍消,光景良美,因得此稿,既归江南,辄写旧游,奉乙藜先生方家教之。弟谢稚柳时丁亥四月,白门。”[4]78在1948年谢稚柳出版的画集中,也收入了峨眉题材的画作:“一九四八年,戊子,三十九岁。《谢稚柳画集》二集出版。沈尹默为题签,潘伯鹰题诗……。此集收图十二幅:《梅梢试粉》、……《峨嵋金顶》、……。”[9]巴蜀山水不仅给予了他创作灵感,也反映在他的画作中,他用画作,来表达对巴蜀之峨眉、青城等山水的钟爱,为巴蜀山水造像抒怀。
除了两次举办画展,以巴蜀山水题材作画以及巴蜀山水给予他的灵感外,我们还从他的诗集中见得,有很多首歌咏巴蜀山水的诗歌和文句。这些诗歌,主要是以描写青城山、峨眉山、都江堰等自然风光为主。在这些诗词中,反映出谢稚柳不止一次到过青城山、峨眉山、都江堰等。在他诗歌描写中,反映出他内心对充满着浓厚巴蜀历史文化底蕴的佳山名水为代表的青城、峨眉、都江堰的钟爱,同时也彰显了这些巴蜀山水所渗透着的文脉与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的绘画创作和审美精神。
比如:《八月一日夜坐作,时在兰州,行将还蜀》:“身是孤蓬心是筝,十年痴绝冷虚名。巴山苦恋云兼雨,何似人生雾里行。”[10]18《乙酉九月游华山,将还重庆,过成都复作峨眉之游,夜宿眉州作》:“東坡久客江南老,已断顾塘桥水流。可惜黄昏灯火冷,无人与说过眉州。”[10]18《峨眉古楠花》:“秋风吹雪峨眉顶,犹有高枝发素馨。惆怅寒葩依旧谢,几时重见蜀山青。”[10]18《己巳五月七日重过成都,忆余来此并游峨眉已是四十四年前事,不觉做此一诗》:“草堂重忆少陵诗,又入森森古柏祠。自古七旬堪曰老,人生八十倘为稀。峨眉金顶浮光渺,玉垒青城旧迹非。胜有薰风吹皓首,更无王舄许相期。”[10]35又《五月十四日重过灌口,青城山在云雾中。曩余登此山,年三十,时故人张大千住上清宫,此来不克登攀,回忆当年曾共游处,惘然久之》:“都江堰上观水流,灭没青城云气浮。不见当年长髯翁,回首匆匆五十秋。”[10]35
从其诗歌中可以看出,他对青城山的幽深与静谧,峨眉山的灵秀与峥嵘,都表达出异常的热爱。青城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峨眉山也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其说他对青城山、峨眉山的钟爱,不如说是他对道家佛教思想精神的深谙于心。他对道、佛思想的深谙于心的凸显,自然会影响到他的人生观,影响到他对自然与万千世界的认知,影响到他的学术与艺术,影响到他的书法与绘画。《自题山水画》:“少时耽卧游,登临情亦热。荡胸起山岳,历历王乔舄。杂彩媚峦容,落墨壮形色。曾披青城云,曾拥峨眉雪。秉此云雪心,堂堂驹过隙。”[10]37青城云、峨眉雪的精神与他惺惺相惜,休戚与共。
四、结语
通过对谢稚柳研究现状的评析,折射出关于谢稚柳在书法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学术空间,对他书法专题研究成果的形成,还没有完全实现。比如,在当下谢稚柳研究基础上,关于谢稚柳书法专著成果的形成,需要学界共同努力。同时,本文在基于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挖掘谢稚柳书法风格形成的内因与外因,尤其是谢稚柳对于四川巴蜀山水的游历,以巴蜀山水的思想文化精神渗透并启发的他的审美认知,这是在之前关于谢稚柳书法艺术研究中关于风格形成原因的探析中,未被关注到的。将谢稚柳置于艺术社会学和海派文化艺术史、近现代中国文艺史的发展视角研究,更能立体呈现谢稚柳在近现代中国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
(作者:何丽,美术学博士,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副研究员)
注释:
[1]丹纳.艺术哲学[M].天津: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7:11.
[2]叶鹏飞.谢稚柳的书法艺术[J].书法,2019(12).
[3]徐建融.传统之树长青——谢稚柳陈佩秋艺术的启示[J].收藏家,2000(9):28.
[4]郑重.谢稚柳系年录六[J].上海文博论丛,2011(1).
[5]郑重.谢稚柳系年录四[J].上海文博论丛,2010(2).
[6]薛永年.画中恍见不传心——谢稚柳诗画选集序[M]//谢稚柳诗画选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9
[7]郑重.谢稚柳系年录一[J].上海文博论丛,2009(3):101.
[8]郑重.谢稚柳系年录五[J].上海文博论丛,2010(3).
[9]郑重.谢稚柳系年录七[J].上海文博论丛,2011(4):86.
[10]甘学军.谢稚柳诗画选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谢稚柳:《敦煌艺术叙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月。
(2)谢稚柳:《鉴余杂稿》,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
(3)徐建融:《谢稚柳学术艺术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年10月。
(4)甘学军:《谢稚柳诗画选集》,文物出版社,2005年11月。
(5)谢定伟:《谢稚柳书信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12月。
(6)郑重著:《江南画派第一人——谢稚柳传》,上海文汇出版社,2017年4月。
(7)尉欣:《谢稚柳的〈秋岭飞泉〉艺术研究》,西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21年6月。
(8)叶早蕾:《“劲柳舞沙”——记谢稚柳短暂的敦煌学术生涯》,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2月。
(9)徐健峰:《知行合一:谢稚柳书画作品研究》,西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1月。
(10)叶鹏飞:《谢稚柳的书法艺术》,载《书法》2019年第12期,2019年12月。
(11)叶鹏飞:《谢稚柳书风演变轨迹探究》,载《中国书法》2018年第18期,2018年9月。
(12)叶鹏飞:《论谢稚柳的书法艺术》,载《书画艺术》2006年第2期,2006年4月。
(13)刘一闻:《谢稚柳先生的书法艺术》,载《收藏界》2009年第10期,2009年10月。
(14)刘一闻:《谢稚柳与书法》,载《上海文博论丛》2009年第3期,2009年9月。
(15)韩天衡:《一字堪为师 书字贵书神—〈谢稚柳书集〉序》,载《中国书法》1998年第1期,1998年2月。
(16)韩华:《谢稚柳书风演变及书学思想述略》,载《艺术评鉴》2020年第11期,2020年6月。
本专题责任编辑: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