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熟相济 寓正于奇

2022-05-30孟庆星

书画艺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王铎王勇书家

孟庆星

近十年来,王勇不仅是活跃于湖北书坛的青年书家,而且在全国书坛同龄人中也属翘楚。

记得4年前王勇让我给他和他的创作写点评论性文字,那时王勇的作品就已经入展2015年中国书协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我说你这篇文章我肯定要写,最好“让子弹再飞一会”。因为以我的判断,王勇在创作上还会有更大的成绩。果然在“全国展”和“书法兰亭奖”中又连创佳绩,进入井喷式的创作状态:作品入展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入选第六、七届全国书法蘭亭奖。

书法创作讲究取法和路数。取法和路数越正,书家笔下的技法就越趋向于典则、纯正,就会与传统书法的主流联系得更紧密。同时对传统取法和路数的选择,也会反映一个书家的心性特征和对经典的认知水平。一叶障目的人即使对经典尊仰,但这种叶公好龙式的“好”还是无法让传统经典顺畅进入其笔下。因而对传统经典的取法路数是衡量一个书家创作观念成熟与否的重要指标。王勇的书法主要取法晋、唐、宋、明诸家。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处得雅正中和之韵,于颜真卿处得平正、开阔、恢宏之雄奇,于苏轼处得苍润之趣,于米颠处得跌宕起伏之势,于王铎处得雄厚浪漫之态。

一个成熟的书家既要能在传统中多方取法,同时也要善于取舍,撷取其中最想要的东西。这样,某种传统经典元素就会以隐性状态而存在,而另一些则会以较显性或最显性的状态而存在。如果同等对待,很容易成为大杂烩。因而在书法创作中,如何取舍也是一门大学问,它不仅需要书家对传统、时风的仰视,更多的是还需要俯视。在这方面,王勇显示出其在观念的深思和技巧上较高的调适度和灵活度。比如颜真卿、苏轼书法,王勇曾用功多多,但表面看上去这些元素在其作品中并不显眼,但细细品味,其开阔、结实苍厚仍多有闪现。

中国传统书法创作讲究“精”“熟”二字。“精”即思维的深度或高度,属于认知方面的问题;“熟”即技法娴熟,属于技术方面的问题。故唐代孙过庭说“心不厌精,手不忘熟”。对于一个学了十八般武艺临摹了许多经典书家许多路数的书法学习者来说,如何不断地提升“精”的水平实际上就是站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取舍的问题。在这方面,王勇能不执念于诸家相异处,而是异处求同,点石成金,巧妙地组织成笔下自己的笔墨,这反映了王勇在“精”的维度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所以王勇的行书作品既能以米芾等为主调,又融以其他诸家而无违和感;草书作品以黄庭坚为基本面貌而融以王铎等元素而不显刺眼。当然这其中认知的转换需要“手”这个操作系统的不断调适和转换。可以想象王勇是通过大量艰辛的练习,达到了相应“熟”的层次才能获得这个效果的。

现当代展览机制已经深刻影响了人的视觉习惯和传统书法创作的内理。作为一个频频在全国大展获奖入展的王勇,找到了一条将传统书法向竞技性展赛书法创作进行较顺畅切换的路径,其中王铎“拓而大之”之法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所以在王勇的作品中,即便是看似对经典简单的“搬移”,实际上在这个“搬移”的过程中,又根据当下创作和现代视觉习惯,做了许多的创造性调控和处理。有的时候,王勇似乎在有意识挑战自我,在相近的时段内以不同的形式、风格,去书写相同的文辞,例如近期其创作的毛泽东《沁园春》(北国风光)就是典型的例子。这是一种很有探索性也很有趣的创作案例。

王勇正值创作旺盛时期,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社会,创作也会走向更高的境界。

本专题责任编辑:石俊玲

王勇 1980年生于河南固始,现居武汉。字逸远,号见山斋主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湖北省书法院创作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届国学班成员,入选湖北省百名优秀书法人才培养计划、湖北省文联中青年人才库成员。书法作品曾三次入展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荣获湖北省书法最高奖黄鹤奖一等奖。

猜你喜欢

王铎王勇书家
文人匪事
“止哭神器”等十五则
止哭
杂说书家之性灵
王勇智斗财主
王勇:我的想法就是“坚持”
MACROSCOPIC REGULARITY FOR THE BOLTZMANN EQUATION∗
漫画
王勇智斗财主
大美不言 大朴不雕——记青年书家郭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