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成年人电视节目如何赢得未成年人的喜爱

2022-05-30王薇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儿童

王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应得到了提高,电视节目早已走进了大众视野。然而,现如今出现的智能产品越来越多,大部分的未成年人将时间与精力都放到了手机或者电脑上,对于电视节目的兴趣大大降低。电视节目大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其中也蕴含着许多的道理,未成年人正处于学习知识与三观培养的重要阶段,良好的电视节目对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一切以儿童为本,一切为了儿童,才能制作出具有良好社会效果的未成年人节目,才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担负起社会责任。本文根据广元台创办当地未成年人节目的经验做一些探讨。

体现“儿童为本”的理念

贴近儿童,是未成年节目的责任体现。青少年电视节目之所以能在电视大家庭里成为一个被社会认可、有特殊价值的“独立门类”,就是由于它具有规定的、明确的观众对象少年儿童。有的青少年电视节目里,成人规定的行为太多,儿童自己的行为太少;说教灌输的东西太多,启发创造的东西太少;成人主导的痕迹太重,儿童自主发挥的空间太小。如今的电视节目创作者几乎都是从成年人的角度来进行节目设计与内容规划,然而这并不契合未成年人的认识与需求,这就导致了电视节目很难发挥其对于青少年的正面指导作用。比如,现在的一些电视节目中的主持人过于严肃并且他们在主持的时候所说的台词过于晦涩,很多未成年并不能理解。

电视节目设计者要全面认识“儿童为本”的概念并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制作经验并创新电视节目的表现方式,要考虑到未成年人的观看感受并注重他们的反馈意见,做出及时调整与变革。如果只是将一些搞笑却毫无深刻含义的节目呈现给未成年人,可想而知难以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也不利于电视节目的创新与发展。电视节目制作者不能只是把儿童为本的理念当做一种口号而不将其内化于实际行动当中,否则长此以往必定会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电视节目制作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的创作方式并及时更新自身的创作理念,让未成年人爱上电视节目并从中获得乐趣。

精准定位未成年人特点

电视节目制作者应该首先明确电视节目的受众特点,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与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会受到许多外界的因素影响,并且他们的情绪与心理变化较为明显。制作者要根据多种数据来分析并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与活动,现在大部分的未成年人都生活在家里长辈的宠溺中,再加上他们现在的是非观念还不是十分明确,可能会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基于这种情况,电视节目的内容可以加上一些感恩父母、长辈的元素,这样一来未成年人就可以在观看节目的同时领会尊重与感恩的重要性。未成年人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然而他们的经验与阅历还不丰富,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诱惑,如果不能够加以及时引导,未成年人很有可能走上歧途。电视节目的内容一定要满足未成年人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要关注到每一位青少年的发展需要。一些传统的少年儿童节目讲讲大道理、放放儿歌、动画片等等,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少年儿童对新鲜事物认知的渴求。广元台的青少年节目《成长》(过去的《小太阳》)创作了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节目,把节目划分为“幼儿版”“儿童版”和“少年版”。“幼儿版”只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游戏,目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感受事物和环境的途径,“玩乐”的空间让他们在玩中去学会观察。“儿童版”让少年儿童自己参与表演和节目创作,让他们在自己的作品当中感悟。“少年版”给同学们创造敢于拼搏和超越自己的舞台。这样的节目划分,给不同年龄层的青少年朋友提供了一个娱乐的空间和展示自己的平台。

立足未成年人视角

在设计电视节目时要立足未成年人视角这一核心理念,要了解他们的个性、心理、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等等。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一位儿童文学家提出过“童心论”,强调“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要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主张少年儿童节目要体现“童真、童趣、童心”。因此,尊重少年儿童首先要在心理的贴近性上下功夫。但我们所说的贴近少年儿童,也并非“扮”天真,那样的“天真”是不会被少年儿童所认同的。用儿童的视角来看世界,触及少年儿童自己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有可能在他们心中产生情感的共鸣。因为未成年人电视节目本身是为未成年人服务的,这是它的对象特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孩子们比较喜欢感性、直观、形象的事物,而对那些理性、思辨、抽象的事物往往不感兴趣。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就为我们做了一个好的榜样。

激发未成年人参与感

未成年人好奇他们周边的一切新鲜事物并且想要参与其中,如果要让未成年人喜欢上电视节目,首先不能忽视他们的参与作用,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未成年人参与到电视节目当中,这也是发挥电视节目作用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节目设计者可以利用现如今的众多信息技术资源来为未成年人创造互动、交流、参与的平台,号召未成年人参与到电视节目中,让他们在节目当中展示自我的能力并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尽可能地丰富未成年人参与互动的形式,例如,可以让未成年人在网络平台当中参与电视节目的讨论,也可以开辟专门的论坛,让他们发表自己对于电视节目的建议与看法。除此之外,还可以专门设置相应的栏目,让未成年人将自己的手工作品或者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并增设一些奖品与奖项,以此来激发未成年人的参与感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针对这些方面,广元电视台的未成年人电视节目做了以下的尝试:让少年儿童走进演播室与主持人零距离接触,互動游戏、现场表演,场内场外有机结合。节目不拘泥一种模式,做到多变新颖。节目宗旨紧紧围绕“健康成长、快乐成长”,让少年儿童在节目中敢想、敢演、敢做、敢拼,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歌声、诙谐幽默的即兴表演以及紧张激烈的竞技中体会成长的快乐。2005年,广元台的青少年节目在原来《成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成长在线》这样一档节目,将一些少年儿童作为小嘉宾邀请到演播室,围绕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如:“高考”“早恋”“代沟”“差生和优生”“我的爸爸妈妈合格吗”“幼儿园到底学什么”“我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等等来展开讨论,给青少年朋友提供一个倾诉和交流的机会。在这些环节和形式中,大人没有过多地干涉,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表现自己的审美能力,融入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这样的互动,让孩子们走进演播室,使节目做到多变新颖,不拘一格,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刺激的环境中去体会成长的快乐,去领悟生活的真谛。

电视节目如何做到“寓教于乐”

电视节目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形式之一。要重视电视节目对未成年人进步发展的重要作用,将其中的功能与内涵加以丰富,要让节目能够在最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只是让电视节目承担教育的作用,还要兼顾其本身的艺术作用,不能过度重视电视节目的教育意义而忽视学校教育,要将二者进行紧密结合。现如今的未成年人受到多种智能电子产品的影响,他们无心学习只想玩乐,针对这一情况,要不断调整电视节目的模式,要让未成年人既能够从儿童节目中获得快乐,又可以学到一些知识。电视节目应该注重寓教于乐,而不是过于强调知识,要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氛围。

如果想要让电视节目获得未成年人的喜爱,首先就要考虑到未成年人的年龄阶段特征,要让他们在收看节目的时候感受到快乐,这样一来才能够逐渐地吸引未成年人的注意力。以《天线宝宝》的原作者安妮·伍德女士所说的话为例,在未成年人的眼中玩乐并不是毫无目的的,这是他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够让他们在学习之余获得快乐并得到放松。这也与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因此在进行电视节目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意识到寓教于乐的重要性,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式来引导未成年人思考。要注重乐趣与知识对立统一的关系,要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发掘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不能过于偏重某一方面,否则会造成节目效果失衡。使电视节目做到寓教于乐不仅能够丰富电视节目的形式,还能够使电视节目的效果得到优化。电视节目设计者要认识到传统的节目类型已经不能够很好地吸引未成年人的观看兴趣,并且也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需要做出创新与突破,要打开设计的突破口并克服设计的难点。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升电视节目的娱乐性与教育性,让未成年人能够在黄金时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例如广元台的未成年人节目《成长》在“幼儿版”中注重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开设“动手”“动脑”“动嘴”三个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活跃思想、发挥想象。游戏节目内容健康且有趣味性,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尽情地玩。“儿童版”注重公德教育、常识教育,特开设了“想想想”“演演演”“冲冲冲”等环节,让同学们在自编自演的小品剧中有所感悟,并通过节目将书本及课堂“灌输”的“硬性”内容,“软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使少年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节目艺术的深度意识

青少年电视节目的对象是孩子,难免会与“浅”字联系在一起。那么少儿电视节目究竟有没有深度?有深度又如何来体现深度?这是每一个少儿电视的创作者,都会面临又感到困惑的问题。

众所周知,未成年人有着比成年人更加丰富的想象力与发展潜能,电视节目制作者所要考虑的就是怎样能够让未成年人喜欢上电视节目并从中能够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节目编排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并加入一定的时代元素来丰富电视节目的内容,并从中培养未成年人的审美能力与情趣。要在最大程度上将电视节目的作用与意义发挥出来,让未成年人能够通过观看电视节目获得更加多元化的认识并增加自身的阅历经验。电视节目要体现出一定的深度,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深入思考与反思,不能只是一味地按照之前的创作理念来规划电视节目的内容与呈现的形式。要使其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让未成年人受到良好的引导。

在《成长》栏目中,有一档《我体验、我成长》的节目,节目中主持人和同学们一起感受“体验教育”,加入到特殊的野外训练中,徒步行走、攀越山峰,在沿途中我们设置一系列的障碍,让同学们经历生存体验、情境体验以及体能和毅力的体验,从中让他们经受洗礼,接受磨砺,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团队精神。

让学生在观看电视节目获得相关的知识、丰富人生阅历的同时能够扩展艺术的深度,就要多花费些时间与精力深入钻研节目的呈现方式。电视节目的设计者需要在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的内心想法并明白优化电视节目的内容并让未成年人从中受益。创作者要尽可能地使电视节目迎合未成年人的年龄阶段特征,要以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并挖掘电视节目中的闪光点。通过对电视节目内容的丰富与内涵的深化,能够为未成年人创设出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未成年人在观看电视节目时也能够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比如说在湖南卫视的《快乐森林》栏目中,节目设计人就从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将节目的内容变得更加贴合他们的实际生活,并在其中加入了一些想象的元素,这样一来能够让未成年人在观看节目的时候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其中营造出适合未成年人心理活动的“森林世界”情境,将其中的人物角色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创作者所选取的主题也十分恰当,考虑到了未成年人现阶段的认识特点,将节目的内容设计得易于理解与记忆,未成年人能够通过其中简短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加深对于电视节目的印象,也能够从中獲得较为深刻的人生哲理。

未成年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他们是祖国建设的新生力量,在新时代下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电视节目作为现实生活的反映形式之一,对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在进行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对未成年人的心理活动进行揣摩与深入分析,必须坚持并贯彻落实“以儿童为本”的理念,要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进行创新儿童节目。?

参考文献:

[1]谢瀛,媒介融合背景下青年人的电视发展研究[J]:山西青年,2013,(14):231.

[2]马晶,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监管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07):41-43.

(作者单位:广元市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周四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留守儿童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六一儿童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