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媒体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的途径

2022-05-30刘爽宇栗栗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2年5期

刘爽宇 栗栗

摘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近年来的一个热词,它来源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中明确提出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并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划和总体部署。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既是媒体的职责所在,又是媒体的重要使命。本文以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文体娱乐频道坚持内容为王,守正创新引领文,化导向,积极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创新传播为例,为媒体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提供经验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体娱乐频道;讲好中国故事

2020年10月下旬,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新时期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了科学指引,为媒体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切实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根本遵循。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文体娱乐频道,是一家以文化、旅游、体育为核心定位的电视频道。近年来,频道收视稳定,常年排名在重庆地区能收看到的98个频道中位居前三。2021年全年白天市场份额1.75%,晚间市场份额5.99%,分别占到了整个重庆广电频道组的21%和33%。能够取得较好的收视成绩,一方面是频道坚持内容建设、以互联网思维进行内容创新,晚间节目多为自制,以本地资源和贴近性优势打造收视基础;另一方面,将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主旋律嵌入到频道发展格局当中,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契机,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对新时期媒体做好宣传工作有着较好的示范意义。

扎根基层文艺,催动公共文化生命力

文化建设,就是要以正确的价值观教化人、培育人、塑造人,从而为文化强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对于媒体而言,时刻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优质内容,促进人民文化需求满足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提振尤为重要。

以文体娱乐频道资讯节目为例,常见的文化类资讯,有文化活动、文艺创作、精品剧目、展览演出等等,但在文体娱乐频道的文化类资讯中,基层文艺演出。的体量占比却能达到1/4以上,究其原因,还要从一次很普通的送文艺进基层活动说起。

2017年11月,频道记者跟随重庆市群众艺术馆演职人员,前往巫山县双龙镇龙务小学,拍摄“渝州大舞台”演出。经过7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还要走上2个小时的崎呕山路才能到达现场。记者事后回忆,当时已经困得在车上睡着了,突然耳,边响起了一阵清脆的歌声: “金黄压弯枝头,翠绿染透了山沟……”原来,这是几个青年演员趁着堵车的工夫排练起了节目《赶秋》。来不及打开摄像机,记者用手机录下了这宝贵的一刻,事后播发新闻消息《精品演出进基层文化扶贫紧相随》,获2017年度重庆市广播电视优秀作,品新闻类节目一等奖。自此,不管是选题策划还是记者报题,频道资讯节目加大了对于基层演出的宣传力度,记者们跟着各个艺术表演团队“走南闯北”,吃过养麦饭、裹过军大衣、住过老乡家,为的就是让这样的声音被更多的人听见。

据统计,从2017年至2022年初,频道记者足迹遍布万州、秀山、黔江、梁平、武隆、城口、巫溪、奉节、西阳等,地,制作文化类资讯1500余条,累计时长超过2400分钟,其中,基层文艺演出动态近400条,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注入文化力量,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役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由此也不难看,出,扎根基层文艺,不仅丰富了新闻资讯的种类,满足观众对于资讯需求的多样,性,改变传统对于文化作品、文艺动态的,基础认知,进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得到受众群体的认可,使新闻价值得到完整体现的同时,也催动了文化服务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谋划精品创作,培养大众对艺术作品作者的认同感

近年来,我国文艺事业呈现出积极向上、欣欣向荣的生动局面,一大批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涌现出来,其背后则是一代又一代的高水平文艺创作人才和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这为媒体内容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2018年,庞茂坤创作油画新作《第二次触摸》,创作时间为三天,而在这三天里,文体娱乐频道拍摄团队也在画室,全程记录了绘画过程,并由此创作了视频作品《画时代》。这是一个有别于大家印象中的全新人物纪录片,没有了演播室,取而代之的是画室、排练室、书房;没有了谈话主持人,更多的是呈现文

艺创作的过程。后来,《画时代》获得了“人文中国”中篇优秀作品奖、全国微视频短片评优会二等奖等多个荣誉,庞茂坤也将视频作品作为了自己外出进行学术交流的展示资料。

成风化人,为精品文化视频创作开启了新的注解。于是,一大批文艺工作者开始跃然文体娱乐频道屏幕之上,《疯狂的别墅》导演赵虎、扯馆儿创始人周殿杰、说书人袁國虎、梅花奖得主吴熙、《水煮重庆》作者司马青衫·····节目立足新时代,厚植文艺根基,发现了多个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了健康清朗的文艺生态。

深化媒体融合,赋能公共文化服务所带来的幸福感

媒体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随着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媒体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主力军挺进主战场”,做强主流媒体,构建主流舆论格局,这是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新命题,也成为了媒体转型发展、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的新方法。

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文体娱乐频道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与三峡博物馆共同开启“云”赏文物,让市民足不出户也能够多维度欣赏国家宝藏;与重庆市美术馆合作,大小屏联动“云上画展”;与多家景区景点合作,推出“云端游”系列;读书月活动期间,通过微信公众号送出百本好书·····新技术的支持,为内容创新、文化惠民提供了无限的方法和可能。

2020年下半年,文体娱乐频道与重庆市文旅委下属重庆艺员管理培训中心联合制作了全新内容《乐龄乐活》,这也是一个大屏+小屏的媒体融合传播案例,在充分发挥媒体大屏权威性与公信力的基础上,巧用妙用小屏的及时性与互动性,反映退休群体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状态,为公共文化服务锦上添花。

“我叫黄雄伟,很多人说人老了还上什么大学,我很不服气,我才61岁,还年轻得很嘛!”“我叫许南,退休后有很多时间,有很多都要学,现在5G出来了,我要把5G搞透,为什么啊?今后的生活就要靠它噻。”随着《乐龄乐活》的持续播出,越来越多的金句频出,这些金句来自被拍摄的老年嘉宾的肺腑真情,更感染着网友,不少人留言感叹“希望这就是我老了的样子”。

重庆市信息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监管中心《收听收看简报》中,专家对节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努力创新节目形式内容,不仅为广大中老年朋友提供了一个抒发情感、开阔视野、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将传统书法、绘画、朗诵、音乐、非遗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激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成为传播主流价值观,引领社会文化的平台。”

创新国际表达,提高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力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创新推进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民心相通”。这为媒体在新时期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提出了新的命题和方向。

2021年7月,文体娱乐频道与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合作制作的系列节目《重庆·“意”游未尽》上线。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为指导纲领,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为目标,积极践行媒体创新国际表达,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

节目围绕中意文化交融、文旅提档升级,以中方主持人与意大利嘉宾共同的发现之旅为纽带,制播12期,寻找蕴藏在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间的意大利文化元素,推动具有意大利文化元素的重庆城市文旅景观的影像识别与传播,展现了重庆包容、开放、热情的国际城市形象。节目通过重庆国际频道等平台进行了海外传播,海外网友浏览量达到100万;在北美、欧洲41个国家地区落地播出,对创新城市外宣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电视播出的同时,《重庆·“意”游未尽》在视频号、抖音、快手、好看视频输出了另一套30秒短视频传播产品,以知识分享、地标揭秘、异域风情等标签进行投放,总计发布短视频92条,浏览量超过500万;开启网络互动“重庆·绝对有“意”思”,邀请网友打卡节目中的文旅地标,或分享自己与意大利的故事,收到投稿视频作品过万件。

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毕岚祺先生高度评价《重庆·“意”游未尽》,称其为“中意友谊的结晶,促进了中意两国文化经贸等方面的交流”,并亲自参与沟通第二季创作事宜。海外网友也在相关平台上为节目点赞,留言“一定要来重庆旅游”。

节目播出还未过半,匈牙利、荷兰、厄瓜多尔、菲律宾、柬埔寨等国家领事机构就主动联系频道,邀约商讨类似主题的文化产品输出。重庆市文旅委、重庆市广电协会等单位联合召开《重庆·“意”游未尽》暨广电文旅融合节目创新创优座谈会,交流推广节目创作、城市外宣经验。重庆市信息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监管中心在《收听收看简报》中两次专题点评节目,对节目创意、方式、传播效果提出了高度的赞扬。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发表评论文章,评价《重庆·“意”游未尽》是疫情下的国际合拍新尝试。部分节目拍摄地,如佛罗伦萨小镇相关负责人发来感谢信,称“节目播出后游客量有明显提升”。节目荣获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主办的2021“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重庆分站赛一等奖、全国三等奖等荣誉。

究其根本,是文体娱乐频道在创新国际表达、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方面的探索和主张。首先,在表达方式上,《重庆·“意”游未尽》并不是“自说自话”或者“重庆人看重庆”,在备案后节目访问了一名意籍嘉宾,从他的视角来看重庆,同时充分尊重外籍人士的思维逻辑和表达习惯,甚至部分配音工作也交由嘉宾来完成。当他与节目主持人共同探寻城市文化、艺术、风俗时,“外国面孔”没有了距离感,两个人之间更像是朋友,有逗趣也有意见不一,这种真实就更容易被国际观众所接受和认可。其次,情节推进上,处处呈现出年轻态。比如两人微信相约,以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探访景观、地标、美食、时尚,偶尔还需要根据照片线索去解密,都是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模式和娱乐方式,用共情的逻辑牢牢抓住了中外观众的心理。当节目在互联网平台播出,就有意大利留学生给节目组投稿视频,分享了重庆小面和意面、“穿楼”轨道和比萨斜塔、解放碑和米兰的趣味共同点。再次,用年轻的视角来打開传统文化,引领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这便是节目的真正内核。比如长嘴铜壶茶艺、手打糍粑、川剧变脸··或“润物无声”或“掷地有声”,引发观众的思想启迪、精神熏陶和行动追求,推动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展现出时代风采,使之蕴含着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如润物细无声般传播开来。

媒体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更是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上网、看视频已经从原先的潮流,逐渐成为了不可替代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大众对精神文化生活及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这为媒体生产什么样的文化产品、如何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提供了思考和发力方向。这就更需要媒体守正创新,把“内容为王”放在首位,将高水平文化服务和高品质生活联系起来,继承传统、关注当下,讲好中国故事,从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作者单位: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文体娱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