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2022-05-30杨泉润

西北园艺·蔬菜 2022年4期
关键词:蔬菜产业西吉县高质量发展

杨泉润

摘   要   蔬菜是宁夏西吉县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仅此一项占全县农业经营性收入的1/3。为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市场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确保农民持续增收,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生产水平低、连作严重、种子市场不规范、质量安全体系不建全等问题,提出了技术示范、土壤改良、种子检查、培育品牌、机械引进等方面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西吉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宁夏西吉县紧紧围绕“调结构、转方式、促融合”的发展思路,通过建基地、育龙头、拓市场、活流通措施,促进蔬菜产业优化升级,呈现出量价同增、面积稳步扩大、效益逐步提升的高质量发展局面。曾先后被誉为“中国西芹(产业)之乡”“中国芹菜无公害科技创新示范县”和“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西吉芹菜”已注册原产地证明商标、地理标志商标,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蔬菜产品已销往全国45个大中型城市。到十三五末,全县蔬菜生产总面积8 080 hm2,总产量77.03万t,实现人均纯收入910元。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发挥当地品牌优势,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蔬菜区域布局科学合理,生产效益显著提升   以市场为导向,稳步扩大种植面积,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蔬菜生产由过去自给自足的零星种植,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集約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格局,建立了以吉强镇、新营乡、将台堡镇、兴隆镇、马莲乡、火石寨乡、兴平乡、什字乡等乡镇为主的葫芦河川道区百公里特色蔬菜产业带,生产效益显著增长。2021年,蔬菜生产面积8 000 hm2,实现人均纯收入1 043元,蔬菜产业已成为助农增收的主要产业。

1.2   多元化蔬菜基地亮点纷呈,流通环节更加顺畅   基地建设“稳固新扩”迅速,以巩固旧基地为抓手,以发展新基地为突破口,改变蔬菜种类单一性为多元化。蔬菜企业“稳企新增”给力,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发展产业,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凸显。产销对接“稳建新进”奏效,不断优化“合作社+基地+市场”的产销对接模式,降低流通成本,促进产品流通。

1.3   先进生产技术广泛普及,科技水平愈加提高   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采取线上线下、集中与分散、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培训形式,同时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增强市场竞争力。水肥一体、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实用技术,普及率达100%,应用率达85%以上,生产经营者的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

1.4   蔬菜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壮大,示范带动效果突出   加强合作经济组织培育,积极引导种植大户建立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县共发展培育蔬菜合作社145家,合作社示范带动效果明显,有力促进了蔬菜产业优化升级。

2   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蔬菜生产科技水平不高   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推广普及率较低,科技含量不高,如整地、施肥、播种、灌溉、病害防治等管理技术落后。新优蔬菜品种引进少,主栽品种性状严重退化,结构单一。基础条件不够完善,节水灌溉设施配套滞后。

2.2   连作障碍问题日趋严重   相对其他作物来说,种植蔬菜经济效益比较好。据调查分析,种植粮食作物平均亩产值900~1 500元,蔬菜平均亩产值5 000~10 000元。由于利益驱动,蔬菜重茬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芹菜、设施大棚番茄多年连作现象相当普遍,连作3年以上的地块比比皆是。导致土壤退化严重、病虫害频繁发生、产品质量下降、生产成本上升等现象,严重制约当地特色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3   种子销售市场不规范   由于没有专门的种子经营机构,全县蔬菜种子均由个体户经营,经营者多、乱、杂,种子来源不明,产地不详,品种杂乱,质量难以保证,大部分群众不懂如何选用种子,导致种子销售市场混乱,影响蔬菜生产。

2.4   质量安全体系不健全   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农业品种投入制度、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尚未建立;现有蔬菜检测中心1处,检测仪器简陋,检测能力薄弱,无专业检测人员;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亟需大面积推广;蔬菜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合作经济组织蔬菜质量监测点建设还处于空白;尚未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检测制度。

2.5   从业者竞争意识不强   大部分菜农及中介组织商品意识淡薄,粗放经营,不重视商品菜的包装质量,不能按客商及市场需求进行打捆、包装,还有部分菜农只求产量不讲商品性,不及时出售,生长超标被拒收,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不必要的损失。

2.6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滞后   西吉县蔬菜物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落后,采后贮运预冷库、冷藏周转库、可移动真空预冷库、冷藏保鲜车、分级包装机械设备及分级包装加工中心建设等严重滞后。目前,全县蔬菜预冷库面积23 000 m2,不能适应当前蔬菜产业的发展,严重影响蔬菜的顺利流通及品质安全。

2.7   农业机械化应用程度低   蔬菜生产中的农用机械种类单一,农艺与农机没有融合,机械作业只限于简单耕作和覆盖地膜,机械应用率在50%以下,不能适应当前蔬菜产业的发展。尤其芹菜,属于劳动密集型、劳动强度大的产业,整地、播种、覆膜、喷药等一系列农艺过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来完成。调查数据显示,以芹菜为例,每亩生产成本3 500~4 500元,生产成本高,土地产出率降低,急需发展相应的作业机械,如中小型整地机械、起垄机械、点种等农机具,降低成本投入。

3   高质量发展建议

3.1   加大先进技术示范,提高科技水平   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强化水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引進示范推广,重点推广蔬菜病虫草害绿色防治、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引进选育一批优质、抗病、高产、抗逆性强的蔬菜优良品种,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蔬菜主栽品种,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进一步提高蔬菜生产科技水平。

3.2   推广土壤改良技术,改善土壤性状   在吉强镇、将台堡镇、马莲乡、兴隆镇等乡镇,大力推广蔬菜轮作换茬、间作套种、绿肥复种等土壤改良技术,实现土壤耕作层水、肥、气、热、菌等因素的协调统一,减少土壤中某一元素的缺少和土壤中有害(毒)物质的积累,改善土壤理化  性状。

3.3   强化种子监督检查,规范经营行为   农业行政执法部门会同工商部门联合执法,对经营种子的单位(个体)要进行登记,建立健全经营档案及工作台账,随时检查种子的合法性,及时准确地了解种子经营情况。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对蔬菜种子经营人员开展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做到知法懂法依法经营,进一步规范种子市场经营行为。

3.4   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加强质量监管   逐步配套和完善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职能。从蔬菜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入手,建立覆盖蔬菜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加强农药、化肥销售、使用监管,加大农业投入品和蔬菜产品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3.5   增强品牌培育意识,提升市场竞争力   品牌的培育是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进一步利用好“西吉芹菜”品牌,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挖掘和培育地域特色品种,引导产品分等分级、包装标识,加大产品推介宣传力度,要把“多”做“特”,把“特”做“大”,把“大”做“强”,把“强”做“优”,提升品牌知名度,取得市场话语权,提高安全优质蔬菜市场占有率。

3.6   完善冷链体系建设,延长保鲜时间   完善蔬菜冷链配送,加强分级、包装、预冷等设施建设,发展保温、冷藏运输,稳定商品质量,减少损耗。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在吉强、新营、将台、兴隆、硝河等乡镇建设贮藏能力1万t以上的冷藏保鲜库1座、3 000 t的2座、1 000 t的7座,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蔬菜冷链物流服务企业5家,提高蔬菜预冷等处理能力。

3.7   引进先进机械技术,推进融合发展   加强与农业机械科研单位的合作,加快蔬菜田间作业机械的引进与示范推广,彻底解决农艺与农机作业不相匹配的问题,从根本上实现蔬菜育苗、播种、管理、收获等整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提高宜机化作业水平,促进农机农艺技术的深度融合,减轻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8   强化精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条   深加工是提高蔬菜产业效益的关键环节。西吉县蔬菜精深加工企业少,目前只有2家,且年加工能力薄弱,无法抵抗未知的市场风险。所以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芹菜汁、胡萝卜汁、腌制品等蔬菜产品深加工企业,使蔬菜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形成初级产品、半成品、深加工产品和终端产品的多元化配套生产格局,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

猜你喜欢

蔬菜产业西吉县高质量发展
山西吉县:建设基层动物防疫队伍
《山顶上的足球场》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略阳县“十三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绿色营销是发展蔬菜产业的根本出路
西吉县实施胡麻高产创建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