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之脊梁——袁隆平

2022-05-30曹雪蓉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2年40期
关键词:稻穗袁隆平杂交

曹雪蓉

内容简介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中心策划制作了15集系列微视频《中国科技人物史志·现代篇——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云课堂》,讲述了中国科学家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科学报国的故事。《为时代而歌·梦圆大地——袁隆平》就是其中的一集。

短短40分钟的纪录片,讲述了袁隆平一生的追求。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禾下乘凉梦”是他一生的梦想,“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的孜孜追求,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不断刷新产量纪录……

话题导入

袁隆平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将一生奉献给了“禾下乘凉”的伟大梦想,他研制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饑饿和贫困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样一位国人敬仰、举世瞩目的伟大科学家,值得我们铭记。

请以“国之脊梁——袁隆平”为话题,结合纪录片内容,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围绕人物生平事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500字。

写作提示

这类作文的写作势必会运用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将被叙述人物的生平事迹同作者的主观评价结合起来。写作时,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取法教材,引领思路。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中,毛泽东就运用了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一边叙述白求恩的生平事迹,一边高度评价其伟大人格,表达了对白求恩精神的颂扬。参照文章的写法、内容和立意,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谋篇布局——将文章主体内容分成叙述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加以评价性的文字这两部分,叙述袁隆平的追梦历程,赞扬其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济世情怀。

二、叙事安排,详略有致。面对袁隆平的诸多事迹,需要精选最能体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主要事件,在叙事的过程中做到详略得当,使情节安排更为合理,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中心主题更为突出,要能起到弘扬袁隆平伟大事迹的作用,让读者从中受益。

作文展示

稻田中的追梦人

◎任柏玉

饱满的稻穗在风中肆意摇摆,阵阵稻香随风飘向远方。一年又一年的丰收,一次又一次的欢喜,藏在喜悦背后的,是袁老一生的梦。

稻之寻——梦想初现的探索者

袁隆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随父母辗转多地,一路颠沛流离,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让他不由得心生悲悯。

1949年,大学填报专业时,袁隆平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跳进“农门”。1953年,袁隆平目睹饥民,他意识到只有粮食才是农民的救命稻草。“在上个世纪60年代闹饥荒的时候,我体会到粮食的重要性,没有粮食吃什么事干不出来,所以我决定从事水稻的研究。”袁隆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稻之行——坚定理想的追梦人

从那一日起,袁隆平便一直为梦想奔跑着。

1960年,袁隆平在早稻试验田发现了一棵“鹤立鸡群”的稻禾:第二年春天,他播下了这些金灿灿的稻种,却发现稻禾抽穗早的早、迟的迟,参差不齐。

“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是当时植物学术界的普遍共识,但袁隆平冲破了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义无反顾地选择攻关水稻杂交优势利用。他举着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终于在第十四天发现了第一株不育株;此后,他带领助手对上千个水稻品种进行了3000多次试验。直到1973年,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这一成果源于袁隆平的济世情怀。他的步履坚定有力,他的梦想光彩耀世。

稻之道——伟大梦想的传承者

2019年,袁隆平获得“共和国勋章”。授勋会第二天,袁隆平便匆匆赶回湖南,回去的第一件事,还是去看他的水稻。

现在,杂交水稻已经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金黄的稻谷让无数人感受到了吃饱的幸福,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

袁隆平用一生书写了“禾下乘凉梦”的壮丽诗篇,他吃苦耐劳、务实上进的精神也将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奋发进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山西运城市实验中学】

◆点评

小作者从风吹稻香写起,带我们走进一段追梦的里程。习作依次从“稻之寻”“稻之行”“稻之道”这三个方面介绍了袁老的追梦旅程,彰显了他的光辉理想,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袁老的景仰。习作结构清晰,内容充实,让读者从袁隆平的生平经历中汲取到了成长的养分。

天下乘凉梦 一梦逐一生

◎史一民

我是一株普通的稻穗,见证了他的一生。

他似乎从小就对稻穗感兴趣。1931年,他一岁,抓周时,他偏偏绕过笔,绕过针头,一把抓起我——比他还高的稻穗。乡亲们都说:“好啊,这小子以后肯定为咱农民造福!”我也因此认识了一代国士——袁隆平。我亲切地称他为“阿平”。

阿平似乎从未松懈过。1953年,他背着一包稻穗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我随着他来到了田地,每日做实验,只为让我长得更好。抗美援朝时期,他满腔热血,把我放在农田,多次向上级争取机会,为此,他还成为了空军预备班的一员,准备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去一线为祖国贡献力量,直至战事好转,所有参军的大学生撤回,他才放心地继续自己的学农之路。

阿平始终坚信实践出真知。1966年,他终于有了自己的成果,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也是他让我变成杂交水稻的第一步。从此,他开始对杂交水稻进行研究,每日在田地里照顾我,就这样,我渐渐长大了。

1970年,阿平听闻海南有新发现,立刻前往,最终发现了一株我的好朋友——花粉败育成型野生稻,他也因此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突破口。回到江西后,阿平每日研究怎么把我培育成杂交水稻,没少见他在农田忙碌的身影,也没少见他在家里通宵研究。经过数十年的奋斗,经过他不懈的努力,我终于成为了超级杂交水稻。中国人民把我捧起,世界人民为我欢呼。在我享受“超级水稻”的荣誉时,我始终记得,是阿平一步一步将我培育。

终于,我见证了阿平的荣誉。1995年,他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那天,他激动地来到农田,躺在我的怀里,对我说:“你以后会长得比我高,就让我在你的稻荫下乘凉吧。”2000年,他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技术奖,后来又获得了沃尔夫农学奖、中国消除贫困奖……将这些奖状给我们看过后,他竟都压到了箱底,他说:“这奖,也是对你们的肯定啊!”

2019年,习近平主席授予了阿平共和国勋章,这是属于他的最高荣誉。2021年5月22日,91岁的他与世长辞,我仅以一株稻穗的身份,陪伴了他一生。

袁隆平——一位国士,却只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与水稻陪伴一生,在田地里奋斗了一辈子。我——一株稻穗,也将努力成长为他所期望的样子。

【山西运城市实验中学】

◆点评

小作者以“一株稻穗”的独特叙述视角行文,道出了袁隆平的一生。从梦想萌发到坚定理想,从执着追梦到实现梦想,袁隆平一生逐梦的信念,让我们感动。

猜你喜欢

稻穗袁隆平杂交
一束稻穗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田园捡稻穗的岁月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骄傲的小稻穗
母亲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6年生杂交桉无性系对比试验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