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文化手工艺品商业化对乡村振兴的赋能效应

2022-05-30盘国忠马祥张阳阳刘雅婷

客联 2022年5期
关键词:手工艺品民族文化乡村振兴

盘国忠 马祥 张阳阳 刘雅婷

摘 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手工艺品的市场价值近年来随国家提倡文化自信及国民文化保护意识的觉醒是逐步提高的,人民开始对文化产业或者产品表现出了更多的消费意向。而少数民族文化手工艺品以文化衍生产品的商业化和规模化不仅仅能推广相关文化知识,同时能让更多的文化得以流传。其对乡村振兴,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具有良好的赋能效应

关键词:乡村振兴;民族文化;手工艺品;少数民族技艺

让文化活下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其商业化,有人愿意为其消费,买单。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很多人选择了回乡发展这一路线,其中在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少数民族特有的技艺和具有其特色的手工艺品是一条不错的创业道路。加之类似地区多存在大多数年龄较大,没有接受过教育,劳动能力低下甚至无劳动能力的少数民族同胞。而知识分子回乡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见解,加以结合少数民族特有技艺和具有特色的手工艺品,将其商业化;这不仅是一条很好的创业之路,且在解决那部分掌握、精通少数民族工艺但劳动能力低下的中老年人的收入问题的同时,对乡村振興战略基层落实来说也有意想不到的效应。

在这方面收集的资料报道近来是增加了不少的,但是仍然属于小众领域,作者有幸也接触过那么几个,其中包括贵州丹寨的苗族蜡染传承人“蜡染妈妈”杨而报浪;定居丹寨的服装设计师成昊,以及从北京回归故乡的榕江籍苗族青年雙木。雙木老师是贵州省首位“中国晶麒麟金奖”获得者,也是月亮故乡非遗文创中心的创始人和母亲回家手工坊的公益发起人。作者曾有幸担任雙木老师为期5天的临时助理,参与“2020,蔚蓝以来”的活动,在该活动中更好地了解了以此相关的资料。其中本文章以榕江县蜡染、刺绣为例分析,雙木老师恰好为榕江县蜡染、刺绣非遗创业商业化的领头人,所以本文多数资料为作者向雙木老师了解。

一、普通手艺人没有手艺变现的途径,只能外出务工,老龄者更是毫无办法,现实压力导致实际性的离别。

1、在作者的家乡榕江,很多人大约45岁以上的苗族、侗族妇女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但是普遍都会蓝染、苗绣、银饰等相关技艺。但是几乎是没有用这个挣钱的,所以外出务工是一个普遍现象,而这迫不得已的离别导致了大批留守儿童的出现,而她们背井离乡的收入也并不是特别理想;另一部分上了年纪、劳动力低下的苗侗同胞更是务农外几乎没有什么收入。

2、在精准扶贫时期,这便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政府找寻了许多方法,事实证明了民族手工艺品的非遗创作和商业化道路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不仅解决了实际的经济问题,也保留并宣传了本土民族特色文化的瑰丽之处,这对民族自治县的榕江来说是一件双喜临门的事;而对于榕江的广大人民来说更是一条两全其美的好事。

二、民族文化手工艺产品的商业化,实际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带来肉眼可见的收益,人民生活有实实在在的改变。

1、月亮故乡非遗文创中心整合当地的蓝染、刺绣技术,通过互联网+、线下体验店的渠道售卖蓝染、蜡染、刺绣手工艺品,将榕江人手里的活送出大山,变成了实际看得到金钱又送回到了手艺人手里。据月亮故乡非遗文创中心主理人雙木老师向我们介绍,月亮故乡年销售额为188万元,能为手艺人平均带来2000元每个月的收益,直接解决了大部分人的经济收入,而且在时间上是很自由的。榕江县年人均收入为3.34万元,所以该收入使得大多数手艺人的收入达到甚至超过了人均收入。月亮故乡对绣娘安排也是很自由的,作者曾亲自前往其绣娘工坊参考学习,当时整体状态是其乐融融。很多大约我母亲年纪的操着乡音一边聊着天一边在做刺绣。除了经济上的收入,更是给了这些侗、苗家手艺人以自信,自己的技艺不再是无用之本领,大家可以通过自己的手艺挣钱。

2、让妈妈回家工坊公益项目,秉承让外出务工妈妈回家,可以靠手艺挣钱的理念,截至当前,积累让超过400人回到家乡,且有稳定的收入,每月收入2000余元,接近或达到榕江县人均收入水平。

3、雙木带头的榕江县刺绣、蜡染手工艺品的商业化直接为160名绣娘提供工作岗位,每年创造经济利益数百万元,帮扶辐射各村寨500余人,产品远销上海、北京、日本、意大利等地。实际解决了群众就业收入问题,在精准扶贫期间为125名建档立卡贫苦农村妇女提供培训和岗位,为榕江县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非遗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持续赋能,让文化实质化,让软的东西硬起来,让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富起来,让民族文化自信起来。

1、月亮故乡在传统蓝染刺绣的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良和跨领域结合。将刺绣结合在现代服饰、蓝牙音箱、挎包上,用蜡染手艺做成玩具、枕头等东西。产品的逐渐多元化带来了更多经济价值,也为榕江人民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和新的可能性。

2、月亮故乡的成功带动了榕江县更多非遗手工艺产品商业化的趋势,也吸引了更多青年回乡,少数民族手工艺品的商业化和非遗创新在乡村振兴中持续赋能,带来了肉眼可见的手艺。

3、随着非遗产品的持续输出和规模的日益增大,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到了这个曾经被埋在深山里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瑰宝,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并喜欢,少数民族文化手工艺品及衍生品的商业化和规模化真正让民族文化以一种新的方式活了下来,且活得漂亮。这也让属于该民族的同胞变得更加自信起来。

四、少数民族文化手工艺品及其衍生品对乡村振兴具有较强赋能效应,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开发探索,将具有不错的效益。

1、杨小平先生表示月亮故乡将持续聚焦贵州手工艺、聚焦贫困村寨女性在地就业、聚焦蓝染全产业链、探索可持续的农文旅产业聚合振兴乡村,探索一条非遗传承+文创帮扶+振兴乡村的新模式。

2、目前月亮故乡在建“让妈妈回家”系列手工坊2座,生活馆项目4个,将持续以民族非遗的方法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3、根据以榕江蓝染、刺绣为例进行分析,我们可知少数民族文化手工艺品及其衍生品的商业化、规模化对榕江县乡村振兴是具有极强的赋能效应的,是可以实际解决百姓困难,助力乡村振兴的。所以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将其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手工艺品商业化是一条不错的探索路径。

4、从分析可知,少数民族文化手工艺品的商业化在文化保护好传播方面也是具有一定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贵州丹寨:“蜡染妈妈”巧手绘幸福--光明网2021.5.11

[2]天眼新闻:奋进她的时代|重回大山带领乡亲同致富,是治愈乡愁的最好解药--2019.11.18

[3]月亮故乡;非遗美学跨界公益展|乡村美学 人文更新--2021.10.28

猜你喜欢

手工艺品民族文化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意大利手工艺品传承百代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民族手工艺品创客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