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菜场旁开了一个“马路美术馆”

2022-05-30鲍婷婷陆婧楠

宁波通讯·图话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市井菜场买菜

鲍婷婷 陆婧楠

買菜路上展览着关于市井生活状态的照片,温馨有趣的蔬菜小知识跃然白墙上,沿路的隔离栅栏上印着宁波老话……今年3月23日,东柳菜场旁的“温馨买菜路”亮相,其中的“马路美术馆”让一个有着25年历史的老菜场显得别有腔调。

东柳菜场建于1997年,总建筑面积为2213平方米,共有摊位204个、商铺24间,是东柳街道辖区内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的菜场。这条“温馨买菜路”位于菜场南侧,全长约300米,经过一个月紧锣密鼓的改造,一改往日城市文明洼地的形象,被打造为一片“可观赏、可驻留、可体验、可回味”的市井生活带。

笔者在现场看到,菜场外围店招进行了统一设计,道路两侧设置了隔离宣传箱,停车位也重新进行了规划,沿途还有供居民休憩聊天的长凳。“菜鱼蛋永远是主角”“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墙上美好又温情的话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原本脏乱差的买菜路变得整洁舒适,颜值颇高。

值得一提的是,买菜路上专门开辟了两块空间,将近30幅反映市井生活状态的照片上墙,打造出一个“马路美术馆”。这些照片有的展现菜场新风貌,有的体现商户们忙碌的状态,有的反映周边百姓的生活,还有的展示美食。

这些照片的作者是一名自由摄影师,微信名叫“宁波大卫”,以前他就在东柳菜场附近工作。2019年起,他常在工作之余,带着相机到菜场闲逛拍摄。“菜场提供周边家庭所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老百姓最有故事的地方之一,我喜欢拍摄这里不同的人和他们的生活。”他说。

在“宁波大卫”的镜头里,菜场积聚着居民日子里的烟火气。65岁的钱理春在菜场旁开了一家不到20平方米的生煎包子铺,已经营25年。这是他养家糊口的营生。店虽小,但包子用料新鲜实在,顾客每咬一口都能感受到老钱的诚意,因此包子铺生意火爆。“宁波大卫”说,过去五年里,他几乎每天的早饭都是在这里吃的,“味道交关赞”。

菜场也藏着平凡生活中的美好和温情。干舜祥和儿子干冬奇在菜场开了一家钟表维修店。20多年来,父子俩以精湛的手艺和诚信经营的态度赢得了顾客的信赖。不仅如此,他们还常常无偿为困难家庭免费维修手表。善举虽小,但暖意长留,父子俩此举得到居民一致好评。这个故事也被“宁波大卫”定格在镜头里。

三年来,“宁波大卫”拍摄的关于菜场的照片越来越多,打造一个菜场“展览空间”的想法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于是他联系了东柳街道办事处。当时恰逢街道要对菜场旁边的街巷进行改造提升,于是就有了“马路美术馆”的诞生。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让居民在忙碌中短暂停留,品味平凡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温馨片刻,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是我们在‘温馨买菜路打造这个美术馆的初衷。除了美术馆,我们在不少改造中都融入了艺术元素,不仅是为了提升背街小巷颜值,也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东柳街道党工委委员沈晓威说道。■

编后记

菜场旁边的“马路美术馆”跟我们日常理解的美术馆是有差异的。它陈展的内容不高大上,不抽象空灵,不惊艳脱俗,反而带着满满的烟火气。但是这种“沾染市井气息”的艺术拥有强大的感染力和生命力,为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留下一个驻足回看的空隙,让疲惫的我们在凝视照片的刹那有了满血复活的力量。以艺术范增添市井温情,用烟火故事传递生活勇气,“马路美术馆”能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是因为它于细微之处体现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在精神层面折射了城市文明的高度。

猜你喜欢

市井菜场买菜
买菜记
买菜
菜场
买菜
《清明上河图》:市井千秋一幅画
市井繁华桃花坞
市井人语
小“管家婆”进菜场
市井人语
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