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对策
2022-05-30刘亚丽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教育;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意义
2020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必须要掌握良好的法律知识,具备必要法律素养。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不仅能够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也能够培育一大批具有法治精神、德法兼备的新时代高层次人才[1],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青年力量。因此,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刻不容缓。
二、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对策
(一)强化法治教育的课程教学
首先,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变化。目前,大学的法治课程种类过于单调,主要开设的法治课程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部分教师授课时过于依赖书本,一些开设的课程因为专业程度过高、过于枯燥或是脱离现实等原因并不适合大学生们学习。在法治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选择上,不但与传统的校园法律知识的宣讲上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与专业法律课程教学也要有所不同,教学课程所选择的内容要与大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不同专业、年级选择合适的法治教学课程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自说自话地讲授知识,而是要经常与学生们就不同的法治观点进行沟通交流,获得学生们真实的反馈,适时调整课程目标,让不同基础的学生们都能够在课程中有所收获和提升。
其次,教师要加深课堂中的实践教学。目前,大学教师在授课时,着重对法律知识的教授,缺乏生动的案例讲解,而大学生们又缺乏法律专业知识的储备,很容易对枯燥无味的法条产生厌烦情绪。在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实践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法律知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传授,但学生的法律思维则需要在实践教学中逐步培养。教师要改变原始的讲授风格,要在课堂中融入案例、故事、辩论等更具吸引力的元素,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要用好法律案例进行教学。目前,一些教师已经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开展对法律案例的分析,但却只是停留于文字和理论上的解读,很难让学生们活学活用。同时,教师们在选择法律案例时务必要贴近生活,吸引学生们的讨论和互动兴趣,通过引导学生们自主进行案例分析,自然而然地将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深入心中。教师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尝试进行案例中的角色扮演,通过身临其境,让学生能够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二)优化大学法治教育的师资队伍
首先,要强化教师自身法治素养。高质量的法治教育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大学法治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法律专业的教师担任,任课教师专业背景比较单一,很难具有文理兼备的理论功底。因此,大学必须选拔并组建一支专门从事法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并持续进行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们的法治教学能力。同时加大跨学科教师的加入,拓宽法治教育视野。
其次,要让法治教育融入各课堂。在大学中,有些教师在法律领域很有造诣,但在面对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时,却不能很好地与学生实现互动。法治教育不能只停留于专门的课程,大学要加大对全体教师的培训,让全体教师能够在自己的授課中融入一些法治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法治意识。
第三,要强化教师自身法治素养。比起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法治教育,学生往往更关心教师自身对于法治的认知和态度。教师不利于法治的言行,会对大学法治教育成果造成负面影响[2]。只有教师提高自身法治素养,才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得到学生们的认同。
(三)丰富大学法治教育的课外活动
首先,大学在完成基本的实践教学目标后,不同的大学之间也要开展法律知识的互动,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能将不同大学内法治实践教育中的优点汲取,转化成为本校内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的法律素养全面提升。
其次,学校要适时邀请专业的法律人士到校园内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目前,大学内法治课程教学开展时,授课地点基本是大型阶梯教室,多个院系、多个班级的学生们共同听课,人数往往近百人,大部分学生很难集中思想参与到法治学习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大学生对网络中的热点法律案件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加,不同学生看待法律问题的观点也有所不同。通过业内专家更加实务的解读,学生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更加专业,视野得以拓宽。
最后,要合理利用校内资源,在学生会以及各社团的公众号、网站等对法律知识开展宣传,促进大学生们法律素质的提升。大学各社团可以举办如法治主题的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法律相关竞赛,通过区分法律专业组和非法律专业组让全校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让学法的氛围更加轻松、更加浓厚。
三、结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促进大学生法治教育意义重大。大学要强化法治教育的课程教学、优化法治教育的师资队伍、丰富法治教育的课外活动,让大学生接受到高质量的法治教学,深入理解各类法律案例,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实现法治中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冯军,郑艳菊.空间理论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实审视与优化路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7(1):144-151.
[2]才惠莲.高校生态文明法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6):20-22.
(作者单位:中共哈尔滨市呼兰区委党校 刘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