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巍:展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春担当
2022-05-30李菡丹
李菡丹
“实打实、沉甸甸”,在2021年 11月19日举行的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形容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众多中国青年在异国他乡辛勤工作,将中国基建带出国门,惠及友邦,推动“一带一路”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向精耕细作的“工笔画”演进,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水电七局”)国际业务工程师聂小巍就是其中一分子。在海外工作13年中,他住过茅草屋,睡过绷线床,子弹从头顶上飞过……他说:“‘一带一路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根植历史,但面向未来。我们将以更为深邃的国际视野、更为博大的天下胸怀、更为自信的开放态度,书写拼搏故事,竞展昂扬风采,展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春担当。”
出国第一晚,“差点被蚊子吃了”
39岁的聂小巍是湖北随州人。2005年,他从三峡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后,来到水电七局,在市场开发部负责招投标工作。2008年,水电七局海外事业部市场开发处一成立,他和女朋友就主动申请调了过来。谈及初心,他说:“中国基建海外业务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也是公司业务的重中之重,所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海外业务,迫切希望自己能闯出一番新天地。”很快,苏丹罗赛雷斯大坝加高项目启动,他和女朋友商量后,决定一起到苏丹去工作,这个决定加快了他们的完婚步伐。他微笑着说:“我家在湖北,她家在新疆,我俩趁着五一假期赶紧回湖北把婚礼办了,然后又赶回新疆看望岳父岳母。7月1日,我俩一起出国。”
苏丹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沿岸、撒哈拉沙漠东端,其经济结构单一,以农牧业为主,工业落后,基础薄弱,对自然及外援依赖性强,曾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虽然在出国前,聂小巍和妻子就做好吃苦的准备,但是当他们历经20多个小时终于抵达苏丹,来到罗赛雷斯大坝加高项目驻地时,眼前景象着实让他们吃了一惊。
“当时已是晚上,因为项目刚启动,简易板房刚盖好,大家像当地人一样住茅草屋,我们分别住在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我先把妻子安顿好,返回男生宿舍,看到角落里有一张绷线床,就是用尼龙绳拉的床,还不及行军床舒服。我和衣躺在上面,虽然是半夜,气温也有30度左右,闷热难耐,蚊虫肆虐,根本无法入睡。”每每提起这段经历,他都开玩笑称,自己在苏丹的第一个晚上“差点被蚊子吃了”。
聂小巍坦言,每一个项目前期条件都很艰苦,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大家一砖一瓦建设起来。“吃饭也不易,简易板房没建好,也就没有厨房。我们经常自己煮一碗面蹲在外面吃,正吃着的时候,刮来一阵风,嘴里全是土和沙,面也没法再吃了,只好收拾一下继续干活。”
困难是暂时的,终会解决
苏丹罗赛雷斯大坝加高工程主要是将原有混凝土坝及土石坝加高,并将两岸土石坝延伸,最终使大坝最高运行水位由原来的 EL480.0m 提高至EL490.0m。建成后的工程,将能储存更多来自青尼罗河的水,为灌溉区域扩大提供可靠水源,并将提高电站发电能力,另外,还将为两岸渠道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礎。
在苏丹罗赛雷斯大坝加高项目工作期间,聂小巍主要从事现场施工技术工作,负责与咨询工程师对接设计、现场施工及技术事宜,他牵头或参与完成20多项设计和施工优化工作,实现降本增效的同时,也助力项目部按期完成节点目标。
“项目参与人数最多时,大约有3000个中国人,4000个当地人。最初,我在语言交流方面有一些障碍,每天一有空就拿出英语书自学,慢慢地,我敢于张嘴说,后来可以流利地和当地人交谈。”聂小巍说。2011年,妻子因怀孕回国,他坚持留下来继续奋斗。
苏丹政局不稳,有一次,在项目驻地旁不远处发生战争,距离女生宿舍五六十米处,恰巧是炮兵阵地。“他们虽然对中国人都没有敌意,但是炮弹不长眼,子弹经常从我们头顶上飞过,炮声震得大地直颤抖,项目被迫停工。为安全起见,由男职工一组5个人轮流在项目驻地巡逻。一天夜里,我带队巡逻,因为怕被袭击,所以不能拿手电,只能靠月光行走。突然,有一个人拿着枪从草丛里跳出来,把我们吓一跳,仔细一看,原来是军方派来保护我们的,大家虚惊一场。”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聂小巍从来没有想过退缩。“那次战争持续一个多月,很快,我们的项目就恢复工作。我始终认为,困难都是暂时的,终会解决。”武装冲突在苏丹政府的调节下逐渐平息,但是,在远处还会传来零星枪声,小规模交火还不时发生,项目部员工人心惶惶,心理负担很大,对于恢复生产顾虑重重。“不能这样下去了,就算恢复生产,大家还是没法安心工作,得做点什么。”为让员工消除顾虑,聂小巍从各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材料,根据材料分析当地形势,得出安全情况可控结论,并利用下班时间和同事进行一对一谈话,尽最大可能化解大家的心理负担。
战争结束后,他身先士卒,第一个带队到施工现场恢复生产。由于人手短缺,他身兼数职,测量放线、施工安排、设备协调,他还亲自上阵搬钢筋、绑钢筋,冲锋在最前线。其余员工被他的行为所打动,渐渐地,大家放下心中顾虑,自觉自愿地回到施工现场继续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儿才能往一处使”,在聂小巍的积极影响下,他所负责施工面的全体员工齐心协力抢抓生产,把落下的进度抢了回来。在苏丹近50摄氏度高温天气下工作,每个人都被晒黑好几度,“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我还是被自己‘黑到了”,聂小巍笑着说。看着混凝土仓号渐渐成型,钢筋慢慢林立,聂小巍和同事们心中的自豪和骄傲化成脸上的灿烂笑容。
在苏丹6年里,大部分人来了又走,流动性较大,聂小巍却一直坚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逐步从一名科员成长为部门主任,独当一面。2019年,聂小巍参建的苏丹罗赛雷斯大坝加高工程被作为背景图,印制在苏丹中央银行发行的100苏丹镑纸币上。
只身转战巴国,开启新一轮历练
2014年9月,聂小巍从苏丹回国后不久,又马不停蹄投入到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项目准备工作中。他说:“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个大型投资建设项目,‘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是整合中国设计、施工、装备与建设管理全产业链编队出海的示范项目。2015年4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巴期间,与巴基斯坦国家领导人共同见证卡洛特水电站项目破土动工。作为巴基斯坦首个完全使用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建设的水电投资项目,中国企业要在这里展示和推广中国标准,寻求从国际标准学习者到参与者,再到主导者的角色转变,推动中国标准与中国设计、中国建造和中国资本的深度融合,让世界认可中国标准。”
卡洛特项目部监理工程师团队经验丰富,经历过很多大型项目,已经习惯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检验。在他们的认知里,国际标准有上百年积淀,经过无数次检验,是水电领域不可动摇的“真理”。面对监理工程师的怀疑,聂小巍没有放弃,他一面和他们展开激烈技术讨论,一面积极思考到底该怎么说服他们。在一次与工人交谈中,他灵机一动,“砂石系统临建设施里面有部分混凝土结构,可以在这里设置一片‘试验田,在此进行试验既不耽误正常施工,也可以更加直观地说明问题”。结果证明,在同等条件下,中国标准更加省时、省力、省钱,这一试验彻底扭转了监理工程师的看法,最终,他们同意聂小巍的想法。
2019年7月至11月期间,卡洛特厂房蜗壳安装及二期混凝土施工受外围条件干扰大,厂房首台机蜗壳安装工期被迫滞后。作为当时现场生产负责人,聂小巍在充分分析并梳理总进度计划各关键时间节点要求后,将蜗壳安装及首仓二期混凝土施工调整为整个项目团队在当时时段的工作核心,立即整合现场施工资源,组建现场服务与督导小组。他每天在现场值守时间超过12小时,从现场返回营地后,仍坚持处理其他日常工作。在他的带领及鼓舞下,项目团队克服重重困难,30天内保质保量完成首台机蜗壳安装,随后,以比原计划提前3天时间,完成机组首仓二期混凝土浇筑,为首台机按期发电奠定坚实基础,业主方也多次致表扬信进行表扬。
建巴基斯坦“三峡工程”
2020年5月13日,中国电建中标被称为巴基斯坦“三峡工程”的巴沙大坝标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高、规模最大的碾压混凝土大坝项目,对提升巴基斯坦水资源利用、改善清洁能源结构、服务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按期拿到业主的首批预付款,作为主要施工承建方,水电七局团队必须在当年6月15日前,组织完成首批设备进场、人员住宿及基本生活保障、防疫布置、设备到场后的场地选择及征地移交、场地准备等工作。
2020年6月,聂小巍带领一个4人团队抵达巴沙项目现场,正式启动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因项目所在地位置偏远且人烟稀少,各项生活设施及供给几乎为“零”,聂小巍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寻找到一个既能满足人员生活、又距离项目所在地不远的地方作为“落脚点”。聂小巍带领团队,一边做好疫情防控,一边克服项目所在地区地理环境恶劣、当地社会环境陌生等困难,经多番选择比对,“落脚点”最终确定在距工地现场约50公里的当地小镇上,为前期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奠稳根基、提供保障。在完成基本生活设施和防疫布置后,他立即带领前期攻坚团队投入到首批设备的进场工作中,早晨6点从临时居住的小镇出发,下午6点从现场返回。下班后,顾不得休息,加班加点处理前期准备工作的日常事务,每天休息时间不超过6个小时。
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挑战贯穿在巴沙项目工作开展始终,如何在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是项目部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让入场员工将防疫用品和药品带至项目部、邀请当地医院到项目营地为员工进行疫苗接种、与有资质的新冠核酸抗体检测机构开展合作、及时了解员工情绪,把“双稳”工作落到实处,聂小巍始终奔走在防控第一线,全面做好查、防、控、治、导等工作。
巴沙项目营区范围广,如何进一步保障营区安全?项目营地距施工现场还有一段距离,现场人员上下班路途安全又该如何保障?巴方雇员安全与否?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聂小巍和军方高层多次会谈,最终确定一系列加强项目安全措施。谈及项目部安保情况,聂小巍感触最深的就是去现场工作时,“每次都需要和大部队一起出行,沿途有大量安保部队全程护送”。此外,项目部还加强对现场各工作面的安全管控,在招聘当地雇员时,加强与当地政府及社区的沟通和互动。
导截流为巴沙大坝标项目前期施工的重中之重,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履约进度。在投标合同中,大坝右岸布置有两条导流洞,在大坝枯水期,两条导流洞同时进行导流,导流结束后,再将其中一条导流洞改建为冲沙洞。项目部刚开工不久,加上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人力、物力资源有限情况下,怎样才能满足同时对两条导流洞施工进行的资源安排和现场协调组织?为推动对两条导流洞的设计优化,聂小巍带领团队和监理方设计总监及其团队成员开始了关于导截流设计的讨论,从设计阶段水文、流量、河道淤沙、运行情况假定、补充措施、变化后的效益到实施过程的计划调整进行全方位论证。最终,工程师认可了项目部建议,仅用一条导流洞进行导流,另外一条洞则直接建设成冲沙洞。这样一来,原本施工强度降低,施工周期也得到延长。对两个导流洞先后进行施工,使原定4台钢模台车优化到了2台,采购成本节约近400万元人民币。
聂小巍带领团队克服安保、气候、水土不服、交通、通讯、疫情等种种困难,于2020年12月实现首期营地入住、2021年3月实现3座索道桥通车、2022年6月2日实现导流隧洞顺利贯通等重要节点目标,现场进度多次得到业主致函表扬,还获得巴基斯坦总理盛赞。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
作为大国央企,完成项目并非水电七局履行企业责任惟一目标,如何在修建过程中,以互相包容的姿态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为当地居民生活带来实质性改善,也是“走出国门”的重大责任。在项目履约期间,聂小巍带领团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大中方员工与项目属地员工融合交往力度,借助文化交流互融,助推中国电建品牌海外传播。
聂小巍和团队在巴基斯坦卡洛特和巴沙大坝标项目履约过程中,大力开展“爱心助学”“公众开放日”等活动,多次“牵手”当地学校,为当地师生送上实实在在的帮助与关怀;经常组织球类比赛、长跑比赛等各类活动,让项目部外籍员工真切感受到关爱,进一步增强外籍员工企业认同感的同时,有效提高企业品牌在当地的正面影响力,对深耕海外市场、树立央企品牌形象起到示范作用。
“当我们走出国门,每位员工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在聂小巍看来,文化交流互融和项目建设履约同等重要,每位员工都应秉持主人翁意识,在工程建设方面尽心做到高质量履约,在文化交流方面努力拓展与项目属地员工之间的友谊。“过客心态要不得,我们不是干完活就‘拍拍屁股走人,而是要像建设自己的家乡一样充满诚意地对待这片土地。”在一次团队例会上,聂小巍告诉大家。
如今,巴基斯坦巴沙大坝标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聂小巍在项目施工现场辛苦忙碌着。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参与者之一,他正以开阔视野、务实作风、昂扬斗志,将个人发展“小目标”融入到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大事业”中,继续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