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方式优化研究
2022-05-30田爱玄姚波戎岩
田爱玄 姚波 戎岩
【摘 要】科技計划项目作为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家及地区科技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论文以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为基础,提出咸阳市基于资源禀赋和行业优势,建立科技计划项目设置机制、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搭建科技计划项目风险评估与管理系统、健全科技计划项目评价体系等项目管理优化路径,推动咸阳市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科技计划项目;咸阳市;管理方式优化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2)06-0080-03
1 引言
加快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1]。为有效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营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产业创新为重点的发展环境,我国逐渐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及科技创新体系。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改进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深化科技评价激励制度改革。科技计划项目作为支持、鼓励和引导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2],如何优化其管理方式对地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省作为引领西部开放开发的核心引擎,科学技术创新是保证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1》指出,2021年陕西省综合创新水平指数为67.86%,位于全国第9位,西部第2位。咸阳市作为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具有科教资源陕西第二、西安都市圈前沿的重要优势,“十三五”期间咸阳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全市科技创新水平综合指数达36.59%,居全省第3位,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指数为141.53%,由此可见,咸阳市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为陕西省科技创新发展蓄力赋能。为聚焦秦创原咸阳市核心区建设和咸阳国家创新性城市创建,本文基于咸阳市科技发展及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探究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方式优化路径,研究将进一步完善咸阳市科技计划体制,加快产业创新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提高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2 咸阳市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咸阳市围绕“544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符合市域发展实际的科技产业群,助推地区经济发展。2021年咸阳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0.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长速度达到1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达到7%左右;实施200项科技计划项目,攻克50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2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10家,同比增长28%;技术合同总成交额48亿。
科技资源方面,截至2019年底,咸阳市拥有高校11所,居全省第2位;部省属科研院所16个,居全省第2位;国家级工程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个;国家级农业试验站3个;陕西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2个,陕西省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8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2021年,咸阳市成立了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咸阳分中心、秦创原咸阳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市拥有各类科技人才23.1万人,基本形成学科类别齐全及科研、开发和推广相配套的科技人才体系。
3 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
3.1 科技计划体系现状
基于打造咸阳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和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定位,咸阳市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陕西省科技计划及咸阳市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加快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主线,聚焦核心领域技术突破,科学设置科技计划项目专项,构建2022年科学技术研究计划体系,共包含秦创原科技创新专项(西咸一体化科技创新专项)、重大科技创新专项(“揭榜挂帅”项目、备案后补助项目)、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创新服务能力支撑计划专项、乡村振兴计划专项五类科技计划项目。其中,秦创原科技创新专项(西咸一体化科技创新专项)、重大科技创新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的重点支持领域和支持方向如表1所示。
3.2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流程
咸阳市根据地方科技计划项目特点,制定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流程(见图1),具体为:咸阳市科技局发布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进行申报和审核推荐,相关部门审核申请材料是否符合申报要求,并组织部门及人员对项目进行评审、考察、论证,确定项目立项,经执行完成后组织项目验收。
3.3 科技计划项目政策保障现状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科技创新水平,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和实施保障,咸阳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市科技局出台《咸阳市科技创新六大工程实施方案》《关于改进加强市级财政科技计划和项目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咸阳市科技重大专项联席会议制度》《咸阳市科技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市科技局联合市统计局、工信局、国资委、财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市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R&D)的若干措施》,制定出台《咸阳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和《咸阳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基本形成多层次、较完善的科技计划项目政策法规体系。
3.4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存在问题
第一,未制定科学规范的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政策文件。
虽然咸阳市具有详细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程序,但是并未形成针对项目申报受理、评估审核、立项下达、经费资助、组织实施、效果评价、监督验收及成果转化等全过程管理工作的统一规范的管理办法,降低了科技计划项目的制度管理效率。
第二,科技计划项目评价体系缺乏。
科学规范的科技计划项目评价机制不仅是项目立项、实施过程和项目验收、成果转化有效完成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保障科技计划目标实现的有效措施及相关部门修订管理方向的重要依据[3]。而目前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动态监测不到位,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仍需进一步构建,如何发挥科技计划项目评价结果的实际效用尚需探索。
第三,科技计划项目风险监测与控制不到位。
科技计划项目的高风险性不仅涉及项目的执行效果,更影响科技资源配置作用的有效发挥[4]。而目前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存在重立项、轻管理的现状,缺乏合理的项目风险监测与控制管理,亟需建立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的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
4 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方式优化路径
4.1 基于资源禀赋和行业优势,建立科技计划项目设置机制
咸阳市应紧密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按照“基于资源禀赋和行业优势,对接科技发展需求,服务地方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原则,强化政府顶层设计,坚持目标导向,聚焦咸阳市六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的科技计划项目设置方式,探究最大化发挥咸阳市要素聚集优势的重点项目布局,加强行业发展共性问题的基础研究设置,形成“需求引导型”和“自由探索型”的科学问题助推科技计划项目设置模式,构建总体布局基本合理、功能定位基本清晰的科技计划项目设置机制,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4.2 构建全生命周期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制定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为保证科技计划项目全实施过程可溯可控,应针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阶段、实施阶段、结题验收阶段、成果转化阶段进行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5],持续跟进科技计划项目研究动态,及时解决科技计划项目所遇问题,保证其按时高质量完成。
一是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阶段,建立科技计划项目预研机制,充分评估科技计划项目的研究前景、研究价值和实施可行性,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审批效率,降低科技计划项目实施风险。同时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项目立项评估标准、评估流程及评估方法,综合提高项目立项评估质量。同时,不断更新完善区域科技计划项目评估专家库并逐步制定利用第三方评估制度,保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的全面评价和公平公正。
二是在科技计划项目实施阶段,细化具体项目实施环节,建立可行的评价标准和具体的评价程序,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及经费管理,建立阶段成果、实施过程、资金使用动态监控机制,形成符合项目研究规律和需求的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机制。根据实施过程管理动态调整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方案,保证项目按计划执行。
三是结题验收阶段,应注重对科技计划项目的合同审核、评审组织、绩效评价等工作,建立分类别、标准化的项目验收评审指标,形成“技术+财务+绩效”综合验收体系。
此外,为保证科技计划项目发挥长期技术、经济和社会价值,科技计划项目应注重以绩效为导向的成果转化阶段,建立产学研联动机制,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提供科技转化激励机制。
与此同时,在科技计划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基础上制定科学规范的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完善政策管理制度机制。
4.3 构建科技计划项目风险评估与管理系统
科技计划项目由于其技术要求高、创新性强、系统集成复杂等不确定性因素致使其具有高风险性,而诸多风险的发生将严重影响科技计划项目的完成度,为保证科技计划项目的顺利进行,咸阳市应构建风险评估与管理系统。基于咸阳市以往执行存在问题的科技计划项目,如項目变更、项目延期、项目终止等,深入剖析导致其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梳理出自然、社会、经济、政治、技术、设备、管理、人员等层面的风险因素和风险所发生的阶段,构建涵盖立项、实施、验收、成果转化等全生命周期的科技计划项目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体系,分阶段对项目风险类型和风险影响程度进行动态监控和及时应对。
4.4 健全科技计划项目评价体系
为加强科技计划项目闭环管理,咸阳市应根据不同项目类型,按照短期长期相结合、动态静态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标准化、差别化的科技计划项目评价体系。项目实施过程中,构建包含整体目标、实施进度、实施效果等的三级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绩效完成度。项目验收时,构建包含项目人员、资金、时间等投入指标和技术、经济和社会价值等产出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DEA模型、大数据分析等评价方法,衡量项目投入产出效率。项目完成后,建立长期跟踪评价体系,持续评估项目成果转化阶段的经济、社会效益。最后,在科技计划项目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依托评价结果,探索科研资金拨付、调整重点支持方向的管理方式改革。
5 结论
随着科技创新在国家及地区发展中核心驱动作用的突显,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基于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针对性提出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方式优化路径,增强咸阳市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思维,王宝富,熊艳,等.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形成及评价机制优化研究——以S省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8):154-156.
【2】韦桂荪,林成刚,唐津平.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效果评价初探[J].大众科技,2011(06):213-214.
【3】杨海燕,韩非,李磊,等.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8,50(05):29-34.
【4】谈力,李栋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动态监测体系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1):189-193+201.
【5】戴梁.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科技项目管理探究[J].华东科技,2021(07):68-71.